<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雷甲寿老师作品欣赏</span></p><p><br></p><p>误区一:凡是名家书画作品均可收藏。在与一些书画作品爱好者的交谈中发现:很多人认为,凡是名家字画均可收藏,他们殊不知在互联网这样发达的时代成就个名人并不难,而当代的名人里面,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在书画方面具备了一般的绘画技能,根本达不到创作的水平,更谈不上什么个人风格了。绝大多数靠临摹靠照抄别人的东西充实自己,这些人正如当今走马灯式的歌星们,如流星般的影星们。这些书画家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但是他们的名气都远远超过了其艺术水平。用老百姓的话说:雷声大、雨点小。其名气是媒体吹出来的。所以这部分人的书画作品是绝对没有什么收藏价值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北宗山水传承人侯峻山老师作品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误区二:只重头衔不重手头。中国历来“官本位思想”作怪,所以不少人在收藏书画时往往看的是画家的头衔,以为头衔大,画作就值钱。其实在书画收藏市场上并不是这样,画家的才干和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有的有头衔的人,一个模式的画有人说作了几万张,还有人说数不过来,不管数得过来数不过来,反正二十年如一日,几乎贩卖的都是那一两个模式的画作,请问这样有头衔的画这么多重复的画有收藏价值吗?</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国宾礼艺术家董玉新老师作品欣赏</span></p><p><br></p><p>另外,有的省市的美术家协会,有的人的绘画水平很低或者根本不懂书画却可当上一个美协主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美协主席的作品根本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其实在书画收藏市场上,决定作品价格的并不是头衔。像已去世的陈逸飞,既不是什么会员也不是什么理事,但他的书画作品却备受市场追捧,而且市场价格也特别高,像几年前,陈逸飞的油画作品成交价大多在数百万元,部分作品甚至拍出了上千万元的高价。</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鲁美教授宋玉成老师作品欣赏</span></p> <p>所以说收藏切不可盲目跟风</p><p>要对书画收藏市场及艺术家有一定的了解</p><p>慎重选择文化公司很重要</p><p>没有正确的引导以及知识注解,会很快走入收藏误区,就会倾尽身家最后买得废纸一堆</p><p>万不可轻易听信某大师的儿子孙子后人之类的</p><p>因为艺术作品的本身价值还是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性</p><p>没有一定的文学积淀与艺术功底怎会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品</p><p>没有艺术认知怎可称之为大师或者名家</p><p>又凭什么坐在教授院长或者导师的职位上</p><p>更不会有留名青史,这样就失去了收藏书画的根本,价值!价值!价值!</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