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玫瑰红</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玉君是我要好的朋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我们一起随着父辈单位的安排,下乡插队,一起度过了整整五年的知青生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城后又共同在一个单位上班,然后结婚、生子,每天快乐的忙碌着,和下乡插队务农的苦累相比,感觉真是天地之差,城里的生活其乐无穷甜甜蜜蜜。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真是有缘分,我和玉君竟有了同在办公室工作的机缘,工作之余经常腻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磕。</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城后,我们这份稳定的工作,让我们有了闲暇时间,我和玉君经常相约去逛街购物,沈阳中兴商业大厦是我俩常去的地方,买漂亮衣服,买化妆品,买高跟皮鞋...真是乐此不疲!比起下乡插队的生活,真是浑身轻松,幸福无比!</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下乡插队时,全大队的社员们都知道青年点新来了一个漂亮的女知青,她那标准的个头,白净的脸上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只是身体太单薄了,给人一种弱不经风的感觉。可是她的性格却倔强的很,凡事不服输。在农村的生产劳动中,玉君在女知青中出勤率最高,工分也挣得最多。有一年的插秧,她不小心掉到下水沟里,社员们把她拉上来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她抹去眼泪,继续插秧。下工回到青年点,她发起了高烧,浑身滚烫,瑟瑟发抖,可第二天仍然坚持上工插秧。就这样,在下乡插队的日子里,玉君坚持生产劳动,成了小队里的插秧能手。玉君积极要求入党,还参加了大队组织的文艺宣传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她独唱的歌曲《沂蒙颂》听得了我们知青和广大社员如醉如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蒙山高沂水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为亲人熬鸡汤</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玉君唱的这首委婉动听的歌,自今仍让人记忆犹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玉君的老公是我们青年点的知青,大家都叫他老孙。老孙在第九生产队担任团支部书记,玉君在第五生产队担任团支部书记。一九七五年前后,广大社员和知青们投入到了“学习小靳庄,赶社会主义大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热潮中。此间,玉君和老孙经常有机会在大队一起学习开会,彼此有了感情,在共同的知青岁月里收获了美好的爱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孙长得一表人才,魁伟高大,不论在农村务农,还是回城在工厂工作都是堂堂正正的大好人,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大家都羡慕他们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 </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1997年,单位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单位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始了大批的减员,玉君和老孙也先后下岗回家,我做为留守人员坚持到最后,又幸运的调转到另一单位工作。玉君没有气馁,没有歇息,不服输的倔强劲一点不减当年。她和老孙租了房子,起早贪黑做盒饭上街去卖。玉君是个干净利落的人,做出的饭菜香味可口,赢得了不少的回头客。她为此还到厨师学校专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厨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玉君和老孙做盒饭一干就是几年,家附近的一些公司单位都愿意在她那里订盒饭。买卖做的大了些,她便把下岗的弟弟妹妹拉来一快干。辛苦操劳赚得了盆满钵满,富在知足,感觉生活越来越美好。 </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都说五十多岁的人,是到了容易得病的年龄,这话不假,老孙是个一米八几的硬汉,刚刚五十几岁却不幸得了严重病疾。玉君放下日意兴隆的买卖,专心照顾得病的老孙,经过将近一年的治疗,老孙还是撒手人寰,离君而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孙是玉君心中的天,是她遮风避雨的港湾,是她一生的依赖,玉君在痛苦中煎熬而不能自拔。</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为了父母,为了孩子,玉君慢慢的从痛苦中挺过来,她说;我要对得起老孙,让家的气息更温馨些,让我们的儿子生活的更好更幸福。玉君虽然有退休金,为了儿子,又找了一份工作干了几年才歇息。现在出息的儿子在国外的工作薪金颇厚,两个孙子在幸福成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的玉君,生活充实,乐趣满满,我们常联系,聊天叙旧,最多的话题当属知青岁月的故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十年代在沈阳北陵公园留影,左为玉君。</span></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