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颜新发

詹强

<p>颜公守章</p> <p>给爷爷颜公守章写照:</p><p>颜守章1888年11月12日至1970年5月2日(古历)</p><p>颜公历经三朝,生于满清光绪,阅尽民国兴衰,迎来中华光明。一岁失母,十岁丧父,孤苦伶仃。民国元年遇险,瓯江百里漂流,洪涛绝境逃生。知书识礼意相投,重情重义心贴心,危难时刻显忠诚。十三岁始学艺,廿八年苦打工,四十一启新程。养育两男五女,苦读自学成才,待人接物有情。拥护政府号召,支持公私合营,工商界里精英。道德育人留后福,财丁兴旺穿欧亚,颜新发店驻大名。</p><p>&nbsp;</p> <p>叶氏贞莲</p> <p>给奶奶叶氏贞莲写照:</p><p>叶氏贞莲1895年6月16日至1977年7月29 日(古历)</p><p>月老做媒,命运差遣,民国二年来青田。心有尺度,目具慧眼,甘与穷汉结姻缘。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撑起事业半边天。缝衣服,做鞋子,女工精细齐全。识世道,睦芳邻,书写母道新篇。笑面对人,和蔼可亲,分明是,月里下凡的婵娟!</p> <p>长子子祯</p> <p>二子子祥</p> <p>颜守章逝世50周年纪念</p><p>(1970.7.21—2020.7.21)</p><p>&nbsp;</p><p>传奇的颜新发</p><p>&nbsp;</p><p>渔家傲▪纪念颜公守章逝世50周年</p><p>&nbsp;</p><p>岁月漂流时代换。祖先功德芳菲璨。史册留名方里赞。声未远。薰风习习余荫暖。 &nbsp;&nbsp;&nbsp;曾与龙王掰手腕。狂涛洗脱千重难。勤奋作基诚为伴。心地善。儿孙续写骄人卷。</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颜新发,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棉布行的牌号。解放前后,在浙江省青田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p><p>1928年春天,鹤城镇上店街突然多了一个布店,规模不大,但名声不小,原因是这家布店的老板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孤苦,1岁失母,10岁丧父;他命大,他在特大洪水的漩涡里翻滚了120里,被人救起;他苦读,几年私塾,他练就了一手好字,能在头顶打算盘;他忠厚,他在猛涨的洪水里,冒着生命的危险,抢救下店东的账本;他耐心,为四家店打了28年的工,学习到营商的套路,练就了做生意的经验,培养了待客的热情。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是一个单枪匹马闯荡江湖的处州人!由于他的恒心,他学会了谋生的基本功,由于他的诚心,他赢得了真正的爱情,由于他的忠心,创业时,得到了老板的真情帮助。</p><p>他叫颜守章,他的故事是一本让人落泪的传奇。请让我一一道来。</p> <p>童年失双亲 &nbsp;&nbsp;姑母施挚爱</p><p>&nbsp;</p><p>灾祸天定,福气亲赐,笔锋点处驻前程。诗曰:</p><p>&nbsp;</p><p>风刀霜剑袭童年,幸得亲姑垂爱怜。</p><p>私塾韵深功不没,笔锋点处志情坚。</p><p>&nbsp;</p><p>1889年6月,颜守章未满周岁,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享年仅仅28岁。从此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因愁苦交加,病魔侵身,父亲也弃他而去,享年仅仅37岁。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虚龄还只有10岁。有幸的是,他的父亲在生时已送他学了两年私塾。</p><p>这位年幼的孤儿是怎么活下来的?仁慈的姑妈成了他的依靠。姑妈耳聋,在丽水开设有一家染坊,生意清淡,勉强维持生计。她不但供给他生活,而且满足他的求知欲望,继续送他到私塾读书,让他学习文字,也从中学习做人。开始阶段,主要学习《蒙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幼学琼林》、《千字文》、《弟子规》等韵文,这些书,主要以背诵为主,往往是字认识了,意思还不懂,慢慢的才入门。后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成了他学习的新教材。他学习认真,五年的私塾学习,给他的人生奠下了基础。</p><p>有一天,姑妈对他说:“守章,你读书进步快,这几年你学会了不少字,也学会了记账,姑妈家底薄,无法继续供你读书,你13岁了,想让你去学习做生意,这个世道,学会一门技艺就饿不死人。我准备带你到公顺祥布店去当学徒,我会经常去看你的,你看怎么样?”</p><p>他频频点头说,我听从姑妈安排。姑妈赞扬他懂事,于是牵着他的手带他到了公顺祥布店。老板见到他,问他已几岁,姑妈回答说,13岁。老板接受了他讲,长得真快,从今天起你就住在我店里,称我为先生,一切听我的。从这天起,他离开了家门,开始了单调的学徒生活。</p><p>姑妈走了,还不断地回头看望他,从小孩到少年,她看着他长大,当他离开自己的时候,那种不舍,那种不放心总是萦绕在心头。他第一次迈出家门,走向自食其力的路,像刚断奶的婴儿,总是依依不舍,不停地看望姑妈离去的背影,不时与姑妈的眼神相遇。</p><p>从此,他在该店吃住,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打扫店内外的地面,擦洗桌椅,摸掸布桌,烧水端茶,最难受的是每天看守门户,不能离开布店,有时,只能站在门口,远眺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这种诱惑,对于一个好奇心十足的少年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p><p>他工作认真负责,赢得了老板的认可。久而久之,他也习惯了这无味的工作。他没有忘记读书写字,一有空就动手抄书写字。老板的父亲见他的毛笔字写得好,也喜欢他的好学精神,经常教他学习生字,还送给他一本字典,教他使用字典。由于他认真做事,热情好学,工作学习两不误,得到了他们全家的喜欢。在这段时间,他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和练字,为将来的工作和创业打下了第一步的基础。</p><p>转眼过了6年,他已从一个13岁的少年变成了一个19岁的青年。但不变的是,他依然没有工资。</p><p>有一天,他姑妈到了店里,与老板诚恳地商议说,我家侄儿在贵店多年,你们也对他不错,他如今长大成人,是个后生了,今后是否给他一点工资当零用钱?老板也平心静气的解释说,你侄儿在本店多年,现已长大成人,本店单给他吃住确实是不够的。但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特别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纲领性政策发布之后,引起土地所有者的不安和强力反弹,社会没有平静,对我们的生意冲击不小,我们的生意在不断地缩小,似乎难以生存了,可能不再用他了,他聪明能干,还写得一手好字,我真的很惋惜。对于这一变化,他姑妈也感到不知所措。</p><p>事也凑巧,这一天,青田潘久昌布店的老板到公顺祥布店洽谈生意,正好在现场,听到这件事,便说,这么好的小青年你不用,我正好需要,如果愿意,就到我们青田来,报酬是除了吃饭,每月给三块银元零用钱。一拍即合,就这样谈妥了,他同意,他姑妈更高兴,并允诺过几天亲自送他去青田上班。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p>颜公和两个儿子</p> <p>元年遭洪灾 &nbsp;&nbsp;&nbsp;死里得逃生</p><p>&nbsp;</p><p>洪涛汹涌,经大难而不死,命大福也大,有诗为证:</p><p>&nbsp;</p><p>几经翻滚浪尖悬,命陷深渊一线牵。</p><p>自主沉浮危不惧,龙王亲送到生天。</p><p>&nbsp;</p><p>1906年初夏,19岁的颜守章,在姑妈的带领下到了青田。这是平生第一次到青田,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但是让他永远都想不到的是,他从此与青田结缘,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块土地,而且把自己永远融汇进这美妙的青山,让自己的后裔在这里代代相传。</p><p>刚到潘久昌布店,对这新环境很不适应,除了老板的营商风格,老板的性格脾气,还有那完全听不懂的“青田话”。经过丽水6年的历练,虽然早就知道了店堂的规矩,他懂得惟命是从,但他总会常常想起处州的日日夜夜,他留恋处州那轻松的工作环境和那如意的学习空间。</p><p>随遇而安,是他多年来培养出来的个性,他慢慢习惯了青田的生活,也逐渐学会了做生意。转眼已是到达青田的第六个年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给青田人民带来了颠覆性的灾难,也把他卷入了绝境,生和死,对于他只有一线距离!</p><p>民国元年(1912年)8月29日,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如注,紧接着山洪暴发,瓯江猛涨,水浪排山倒海,水位迅速上升,看势头不对,老板赶紧带领妻子、子女往高处躲避洪水,交代他守店,他点点头。令他完全想不到的是,老板撤离不久,大水就冲进了店堂,洪水无情的包围了他,店外已无路出逃,于是退到楼上,但水势凶猛,很快就漫到楼地平,整座楼房在晃动,大水还在疯狂的上涨,只见江面浮木飘流,还夹杂有难民和动物在垂死挣扎,更多的是人和动物的尸体,非常恐怖!在此危难时刻,大家自顾不暇,已经没有人可以救他出险,自救是唯一的选择!</p><p>虽然危急当前,但他没有绝望,他表现了出奇的镇静和自信,他认为自己身强力壮,会游泳,只要抱住一根木头就可脱险,他双眼死瞪着屋旁的水面,期盼着木头能漂游过来。真的命不该绝,这时候一根八尺树干向他漂来,他看准了时机,奋身一跃抱住了木头,随即听到了身后的房子倒塌的声音,好险!如果这根木头没有到来,他将身往何处?事后,他感叹,这根木头是上天派来的救星,是保佑他生命的护身法宝。</p><p>他紧紧地抱住木头,本以为自己将在城内浮游,找机会向高处靠拢脱险,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仿如一叶小舟,失去了任何的自驭能力,听由洪水的驱使,在汹涌的波涛里翻滚,服从命运的安排。身边不时冲来树桩,上面蹲着惊慌失措的同样在逃难的羊和狗,还有紧紧盘绕着的丈来长的大蛇,不管是毒蛇还是无毒的蛇,这时候统统都在逃生,它无暇伤人,这股洪流是破天荒的,它的速度十分惊心。他的内裤,他的鞋袜都早被冲走。不久,他被冲到梅岙地段,江面逐渐宽阔,水流也稍微平缓,他想从那里近岸求救。但因风浪太大,一切努力都不起作用。虽然在浊浪中,他的大脑还异常的清醒,每当大浪扑来前,他就事先吸足气,大浪当头扑来时,就忍住呼吸,大浪从头上过去后,就利用这个空隙深呼吸,他不但凭着勇气,也凭着智慧与洪流搏斗,不久他漂流到温州西郊,这里的江面宽阔,水势较为平缓,看到一批人在码头救人和打捞木头等物。他抱着木头慢慢游向他们,到了码头边,他站在水里脱下衣服,用两个衣袖子捆绑在腰间,遮挡没有了内裤的尴尬,以免失礼,几年的私塾和店堂的历练,培养了他知书识礼的品质,在这时刻都没有忘记那基本的礼度。</p><p>他获救了,他与水龙王握了一次手!</p> <p>大女儿素菊和女婿张从麟成亲时的合照</p> <p>当地的慈善总会把他带到附近的一个祠堂里,给他换上干净的旧衣服,并指着地铺上的位置,让他好好休息。不一会,有人给他送来了一大碗饭,饭头放着一点菜,让他充饥。由于一天都没有吃饭,他吃得很快,送饭的朋友看着他大口大口地吃,也很高兴。吃完饭,他站起来,给送饭的朋友深深地一鞠躬,并说了一声:“谢谢!”</p><p>聚在祠堂里的外地人,全都是从洪水里获救的幸存者,大家席地而坐,满脸愁容,默默无言,整个空间被忧伤笼罩着。其中有一个处州人,泪流满面的诉说:“我家住在处州大水门,当洪水突然上涨时,正背着箱子逃灾,在自家天井被冲倒了,边上没有可以拉手的东西。平日我喜欢游泳,在大浪里抢住了一根浮木,才得幸存。而家里人可能都没命了,如今留下我一个人有什么用呢?”颜守章听了他的哭诉,很是同情,便劝说:“我也是处州人,独身在青田打工,已经6年。无依无靠。我们受此灾难,从洪水里爬起来,留下一条活命,莫非是天意,不能过于悲伤。我们既然活下来了,这是万幸,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古书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和你都还年轻,只要活着,今后还能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勤劳创业,重兴门户,这前程就是福。”他听了这一番合情合理的劝说,擦干了眼泪,露出了笑容。同患难中遇同乡,也是天赐良缘,于是认作“结拜兄弟”。</p><p>在温州住了三个夜晚,等洪水退去,温州慈善组织帮助他回到了青田,那位丽水同胞也回到丽水。</p><p>这场洪水是青田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洪水。历史记载,民国元年(1912年)8月29日,风雨大作,山洪暴发,鹤城水位高达23.46米,房屋漂没殆尽,大水退去后,街道泥沙深达数尺,居民存活者不过三分之一。另据史书描述,这次大水是因为,北山一座小山滑坡在瓯江形成堰塞湖,大雨冲垮了堵江的小山,泥沙、石头、和雨水交混,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洪流,使瓯江洪水猛涨。祸不单行,不到20天,9月17日,第二次大水来临,水位高达21.87米,把此前慈善机构临时搭建的,用来暂时安置居民的300多座帐篷统统卷走。</p><p>&nbsp;</p> <p>大女儿夫妻合照</p> <p>从左至右:二子颜子祥、三女婿陈洪斌、大女婿张从麟、二女婿徐以忠</p> <p>一心换一心 &nbsp;&nbsp;&nbsp;&nbsp;危难显忠诚</p><p>&nbsp;</p><p>惺惺相惜,趣味相投,一件事,结下了一世情,诗曰:</p><p>&nbsp;</p><p>托心托底付真情,日月轮回仁义生。</p><p>危难何须多壮语,滔滔洪水见忠诚。</p><p>&nbsp;</p><p>回到青田县城,看到的是一片凄凉,高高低低还无法清理的泥沙,堆积在往日繁华的街道上,没有来得及安葬的遇难者还横七竖八地龟缩在大街小巷,也许全家遇难,连认尸的都没有。生存者也没有一个避风躲雨的地方……</p><p>他的东家,整个布店连同房子都被洪水席卷而去,已经失去了东山再起的能力,潘久昌布店,成了鹤城镇的历史名词。因为此,他已无家可归,他举目无亲。</p><p>正在这个时候,县救灾机构计划在县城搭建帐篷,用作临时住房,安置失去住家的灾民。他就乘机打打零工,用作糊口。</p><p>不久,徐宝兴布店在洪水过后复业。老板知道他有10多年从事布店工作的经验,让他到店里帮忙,待遇条件与先前潘久昌店一样,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对于补贴待遇,他没有计较,他高兴又找到了落脚点。</p><p>说实在,五、六年的节俭,身边积蓄还是微乎其微。转眼已到二十四、五要成家的年龄。民国第二年(1913年),他在处州姑妈的帮助下成了家,不知是先天带来什么福气,他娶到了既漂亮又贤惠的妻子叶氏,为他将来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兴旺撑起了半边天。这是后话。</p><p>有一天,老板跟他说,小青年,你字写得好,还要学会打算盘,今后可以帮我记账管账,他高兴极了,真是求之不得啊。老板开始教他练习基本功,然后教他加减乘除,他接受能力强,一教就会,有空总是不停地练习,很快就学会了算盘,老板看他掌握得快,就把一些账目交给他来做,考察他的真功夫,经过复核,想不到他都做对了,当面赞扬他聪明。从此对他很信任,他的名气也在店内外传开了。他做事主动,从来不丢三落四,除了分内事,还主动帮助做一些杂勤事务。到了晚上,闲来无事,会向邻居借小说看,比如《岳飞传》、《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游记》等等,他看得懂,也记得住,还讲得出。1915年,他有了第一个儿子,取名子祯,祯,吉祥也,这是平民最原始的愿望。</p><p>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张勋乘机带清朝遗老遗少5000多人,进入北京复辟帝制。1917-1918年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席卷全国。全国的政治动荡,自然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徐宝兴老板自觉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决定歇业。他把店里的余货全部转给张诚记布店。到这时,他在徐宝兴布店已做了五年多,积累了熟练的做生意的经验,包括做账的能力。</p><p>他的为人、他的功底、他的故事早就在鹤城镇传开,张诚记老板自然很欣赏,于是诚邀他去做“伙计”,每月除了吃饭,发给5块银元。做伙计与先前的做学徒的待遇完全不同,老板让他接待客人做生意外,还让他负责做账。做账,和如今的做会计一样,是完全掌握内情的,也就是说,老板已不把他当外人。</p><p>他待人和气,做事认真,头脑灵光,算盘精准,不但获得老板的看重,而且获得顾客的喜欢,虽是店帮,顾客都自发地称他“先生”,他感到别扭,总是向顾客解释:“张老板是先生,也是我的先生,我向他学习做生意,请不要喊我先生。”不料老板却说:“颜先生忠诚能干,账务做得明确清楚,店里的内务做得井井有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先生,你们喊得没错。”从中可见老板对他的器重。一心换一心,老板越是对他看重,他对工作越是尽心。张诚记的亲属和布店的同事都说,老板对待他比对待儿子更贴心,托他管账就是明证。</p><p>长时的实践摸索,店内外营业的规矩,纳税的规定,盈利的窍门,在心里都明白八九不离十。有不清楚的,就向老板请教,老板都会认真指教。应该说,在张诚记工作的几年,是他掌握做生意技能,提高做生意水平的最好时期。</p><p>时间过得很快,1918年他有了女儿颜素菊,至此,他已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由于内人的贤惠,虽收入有限,日子还是过得平静无波。他心里还藏着一个大算盘,等待机会,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店,所以,省吃俭用是他几十年的习惯,他知道,在青田没有富亲支助,创业要靠自己。</p><p>转眼已到了1921年,也就是他在张诚记店工作的第四年的八月十五,青田又发生了一次严重程度仅次于民国元年的大洪灾。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灾情细节,但水满21.2米的高程,已经明白当时的严重程度,它仅比民国元年的大水低2米多,没有被冲走所有房舍,但整个城镇都已被泡在洪水里,少有幸免。</p> <p>从左至右:四女儿颜秀菊、二儿子颜子祥、小女儿颜美菊</p> <p>从左至右:四女儿颜秀菊、大女儿颜素菊、小女儿颜美菊</p> <p>这一天,滂沱大雨从清晨开始,一直不停,山洪暴发,瓯江水位迅速升高,民国元年大水的恐怖景象还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有的已开始安排老人小孩向高处逃离。下午,雨暂停,人们希望大水停止上涨。同时,为了防备大水淹没全城,老板和他一起抢救了许多值钱的布匹。老板年已56岁,又不会游泳,他已不敢重新回店。</p><p>颜守章安排妻子和孩子到高处之后,义不容辞,重新回到店里抢救,这时候,他发现瓯江上游的水流再次暴泻而下,很快就冲上城门洞,漫上街道,来势极其凶猛。民国元年大水的经验告诉他,必须立即做好撤退的准备,否则将措手不及。他明白,这时候店里最要紧的就是他管理的账簿,他迅速把这些账簿用防水的油纸包好捆在腰间,开始撤离,他在水里摸索探行,街道不平,时浅时深,几次被漂浮起来。当他到了高阜处,回头看去,整个城镇已成一片泽国,云雾里透出的月光下,摇摇欲坠的房子还在洪水里挣扎。</p><p>账簿,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商店的命脉,进出资金的记载(旧时生意场普遍存在赊账现象),税收的凭证,货物的价目,统统都在账簿里,如果失去,那将是致命的打击。得知他已在洪水中抢救出了账簿,其全家高兴万分,称赞他是保全他们家业的大功臣。</p><p>2006年,80岁的张诚记老板的孙女,从巴西回国探亲,在街上意外碰到颜家的四女儿,她头脑清醒,竟然还认得比她年少的颜家后代,突然叫住她问:“你是颜新发的女儿吗?”</p><p>“是的,你是谁?我都不认识你了。”</p><p>“我是张诚记的孙女张蓉娥。”</p><p>“哦,太多年了,你今年已几岁?还记得我。”</p><p>“我今年80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爷爷多次对全家人的交待,说当年你爸抢救出张诚记账册,使张诚记免于一难,要大家牢记颜家人的功德。”</p><p>多年后,知道当年这件事的长者,还反复吩咐他们的儿孙,对颜家人要像兄弟一样看待,他们的情谊在代代相传。</p><p>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这位95岁的老人今年在巴西逝世。</p><p>1922年春,第二个儿子颜子祥出生。1924年第二个女儿颜爱菊出生,全家已有了二子二女四个孩子,一个六口之家,又要租房,又要吃穿,小孩还常有头痛脑热的事,每月5块银元的收入,已感捉襟见肘。碰到这一难题,他便与老板商量,准备自己去街头摆摊。老板看他有这打算,也不阻挠,让他去试做生意,同时关注着他的生意情况。</p><p>张诚记老板出生于1866年,是晚清的秀才,他对这位读了5年私塾、十分好学、比自己小22岁的助手很是喜爱。自从他离开张诚记,老板失去了这个得力帮手,做生意感到十分吃力,他环视全城,没有一个能与他相比,绝对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好的人才,于是他想重新把他请回来。</p><p>有一天,老板跟他诚恳地说:“自从你离开我们店,我天天如有所失,你跟我六、七年,已经结下深缘,说实在,我真的离不开你。我看你露天摆摊,风里雨里,十分辛苦,也赚不了很多钱。你是一个人才,如果开店一定能发家致富。目前你一时还不能开店,不如先到我的店里帮忙,将来你开店,我张诚记一定鼎力相助。你家庭吃口多,困难确实,先给你加点工钱。你看怎么样?”老板的一番肺腑之言打动了他的心,于是重新回到了张诚记布店。</p><p>&nbsp;</p> <p>从左至右:四女儿颜秀菊、三女儿颜冬菊、小女儿颜美菊</p> <p>前排:小女儿颜美菊、大女儿颜素菊、四女儿颜秀菊</p><p>后排:二子颜子祥、三女婿陈洪斌、大女婿张从麟、二女婿徐以忠</p> <p>机来不可失 &nbsp;&nbsp;&nbsp;&nbsp;中年不为迟</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时未到,急也没用,机不轻失万事通。请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穿州过府捏空拳,一去光阴廿二年。</p><p>练得般般立身艺,扬鞭策马创明天。</p><p>&nbsp;</p><p>1928年春天,他掐指算来,自己从13岁做学徒算起,已经打了将近28年的工,熬成了41岁的中年,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13岁,这是一个敏感的数字,莫非是暗中的命运安排?自己从13岁开始当学徒,自食其力,如今儿子正好过了13岁,他聪明好学,已读了5年小学,他决心要培养他成才。如果再不下定决心开店,5个孩子的将来如何培养?难道也要让下一代走自己苦难的老路?</p><p>决心开店!多重原因告诉他,已经没有犹豫的理由:家庭人口的增多,迫使他要增加收入,现有的工钱已入不敷出;自己的年龄已经超过40岁,创业的黄金岁月稍纵即逝;开店的知识技能都已经熟练掌握,来青田已经22年,人际关系也已有一定的积累;多年的省吃俭用,也已经有一些积蓄,虽然靠自己的现有资金还远远不够,但凭自己的良好人缘,也一定可以周转到一部分;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因素是,老板答应尽力给与支持。鉴于这种种因素,他的心里越来越焦急起来,决定开始寻找开店的地方,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或许是德行的回报,他竟然很快就找到了合意的店址。</p><p>过去相当一个时期,上店街是鹤城镇的闹市,这里的商店林立,种类繁多,还有许多来青营商的外地客商,以温州人为多。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住着许多从事木业生意的“财主人”和包头,属于当年的富有阶层。</p><p>上店街有一个肉店,有两间店面,房东愿意出租给他开布店,由于手头有限,先找一家小的,是符合实际状况的,很快便开张了。张诚记老板给取了店名“颜新发”,以寄托生意兴隆,发财致富的诚意。他雇佣了房东的侄儿金伍松做内勤。他们与房东关系很好,后来房东的小女儿金玉菊还拜颜家的老板娘叶氏做了亲娘。</p><p>这个在青田打工22年,在三家布店做过事,从民国元年的大水里活下来的处州人,名声早播,许多人都特地前来捧场,生意比预料更红火,他心中暗喜,只想再努力一把,把开店太晚,失去的生意弥补一些回来。计划找一家更宽大一些的店面。</p><p>在新码道附近,徐品璠先生有一个空置的店面,被他看中,很快获得同意,并签了约,前面是店堂,后面是住家,是整体的格局。</p><p>因为他丰富的做生意的经验,和正确的经营理念,还有他对客人的热情,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颜新发”这一大名越走越远。远在龙泉山区的客人也特地来青田到他的店里买布。这些客人不常来,但每次来都会为全家每个人置办,购买的数量很可观。对于这些顾客,他不但给他们优惠价钱,而且安排他们吃住,这些客人后来都成了“颜新发”的铁杆主顾。为了开阔眼界,跟上新风尚,还在跑过码头的长子子帧的陪同下,乘温州的轮船去上海滩取经,采宝。那个时代,能有这种魄力和勇气,真的不简单!可见他做生意的心胸与眼光与众不同!</p><p>这样的生意做了10多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战的烽火烧遍了九州大地,给生意带来致命的打击。他的生意也随着动荡的国势每况愈下。</p><p>1941年4月17日,日机在县城投下了三枚炸弹,烧毁房屋46间。4月26日,又有日机两架,在县城投下了4枚炸弹,烧毁了房屋两间,炸塌了47间。迫于这危险的处境,8月24日,县城的百姓开始疏散,他们家的老少也在这逃难的人潮里。先后逃了两次,一次是城北的黄山,一次是城西北的仁宫。</p><p>1942年7月7日,日军2000多人侵犯县城,至8月23日,日军4次窜犯县城,人民灾难深重。这一次,全家逃往张山。有一天晚上,获得消息,日本兵已在突袭张山的途中,因为颜子祯体弱,无法逃离,于是赶紧把他安置在一个番薯种洞里,外面堆了一大堆的柴火作掩护,其他人都匆匆忙忙地往更偏僻的地方逃走。日本兵到了这里,往番薯洞里扎了几刀,有幸没有被扎着。但因病重,恐怖袭击,营养不良,缺少治疗等多种原因,他最终病死在避难中,连尸骨都永远遗留在那里。</p> <p>从左至右:大女儿颜素菊、二子颜子祥、四女儿颜秀菊、小女儿颜美菊</p> <p>四女儿秀菊和二子子祥</p> <p>1944年6月29日日机10架,分两批轰炸县城,投弹25枚。</p><p>同年9月2日,日本侵略军500多人从丽水窜至青田县城,7日又一次窜犯县城。人心惶惶。这一年的秋天,他们父子俩看守店门,安排全家老少逃亡阜山,因为这里是三女儿的婆家。太太从小缠脚,凭着三寸金莲,爬山越岭,含泪忍痛行走,吃尽了苦头。两个儿媳妇也跟随其后,她们一辈子没有爬过这样陡峭的山路,其艰难可想而知。四女儿颜秀菊和小女儿颜美菊各坐一个箩筐由一个挑夫担着,孙子颜仕杰和孙女颜景霞、还有一个三岁的小孙子,坐在两个箩筐里,由一个挑夫担着,慢慢的挑往阜山。这一次呆的时间比较久,过了春节才回城。这次逃难,还发生过一件悲伤的事,小孙子(颜子祯的小儿子)因吃了太多的难消化的牛肚片,找不到好医生而丧命。日寇侵略逃难的岁月里,父子两个人命丧黄泉。</p><p>大女儿素菊也随着他们的家人逃到阜山,住在他们的亲戚家里。</p><p>这三次日寇对青田的侵犯,给县城的商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很多商店被迫关门歇业。因居民的大量逃亡,县城的常居人口三不留一。他们父子和许多在城的店户一样,必须看守门户,同时在逃难的空隙做点有限的生意,维持生计。</p><p>这残酷的抗战时期,是他们家生意的转折点,直到把日寇赶出中国,才慢慢恢复生机,但是生意已大大不如从前。原因不言而喻,老百姓在苦难里挣扎,没有经济收入,谁的手里都缺钱,衣服旧一点就旧一点,无暇考虑换新。</p><p>面对这种状况,他想尽了补救的办法。1951年之后,我们江浙一带已基本完成了剿匪任务,社会稳定。他做了一件别人没有想到、也无力做到的事。他利用在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一带有很多老客人、老朋友的条件,把布匹直接运到当地销售或货物交换。据健在的95岁的姑妈回忆,当年她爸曾安排她二兄和助手一起用蚱蜢船把布匹运到丽水,然后用竹筏转运到松阳调换谷物,运回青田,然后临时设店销售。这种办法,做得很辛苦,但减轻了仓库的负担,也获得了一些薄利。也许,这就是后来“商品下乡”的雏形。</p><p>国泰民安,这是至理名言!因国弱,受人欺凌,人民没有基本稳定的生存环境,何谈物业兴旺!颜新发在艰难的国势里挣扎。抗战胜利给老百姓带来喜悦,但全国性的国共战争的战火依然冲击着每一个角落。有幸,青田是和平解放的,没有对老百姓造成严重的直接伤害,颜新发迎来了振作、恢复的良机。</p><p>三女儿冬菊的结婚,使店里缺少了帮手,店里只有儿子子祥和他自己,他年近花甲,有些重力活已无法承担,于是聘请了一个叫岳富的“学生”,帮助店务,这位店员很忠诚,一直做到公私合营。</p><p>青田的公私合营运动是1953年开始的,是年,他已66岁,因年纪大,他选择退休,由儿子颜子祥参与公私合营。1956年,由青田县供销合作社征召,到章村区祯埠供销社工作,直到退休。</p><p>解放初期,县长田云涛曾到颜新发布店同颜守章磋谈县城经济,商业发展事。主荐颜守章任县工商界负责人,但由于颜守章自认为年龄高,身体衰退,将退休,一直主张推荐商界好朋友王绍林为商界负责人,县长田云涛同意了颜守章的提议,最后确定王绍林为工商联主任。 </p><p>公私合营期间,颜新发布店将店内所有棉布,丝绸,棉制日用品及棉柜,布桌及用具作价入社,並计熊华娇名下二个股份份额,股息自入股起一直领到1966年,在文化革命运动中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被无辜地取消了股金,股金是当年用资产参股的,因为运动,轻率地取消股金,是完全违法的,一个小民,向谁讨回公道? </p><p>从1928年到1953年,头尾25年,颜新发曾有过12年辉煌,4年艰难,近10年重整旗鼓,再造辉煌的奋斗,直到公私合营。</p><p>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凭他的不懈努力,在风起云涌的动荡岁月,创造了传奇的事业,养大了七个子女,风光了多个子女的嫁娶,留下了300多个儿孙后代,确是神奇!</p> <p>四女儿颜秀菊和小女儿颜美菊</p> <p>从右到左:大女儿颜素菊、二女儿颜爱菊、三女儿颜冬菊</p> <p>叶氏贞莲和小女儿一家(1962年拍摄于杭州)</p> <p>勤学苦练功 &nbsp;&nbsp;&nbsp;&nbsp;&nbsp;用时不负人</p><p>&nbsp;</p><p>不学无术,不进则退,立身难,坚持学习更难。一首小诗,说出了他一生的历程。</p><p>&nbsp;</p><p>市井小民生活难,为求斗米路漫漫。</p><p>立身需立登山志,进取攀升天地宽。</p><p>&nbsp;</p><p>从8岁读私塾开始,他就没有放弃学习,他没有背后的鞭策,他依靠的是完全的自觉。</p><p>私塾的学习,好多的字能背诵,但不理解它的意思,但他坚持抄写、背诵,慢慢地在应用中理解。虽然在当学徒的时候,店里的琐事比较多,一有空,他就练习写字,因为持之以恒,他的毛笔字技艺不断提升,后来的各个店的老板都很赏识他。</p><p>他知道会算盘是做生意的基本功,当徐宝兴老板提醒他应学会打算盘时,他真是求之不得,于是他就虚心求教,从“三十六盘、百子重”学起,再继续学习加减乘除,他花的功夫要比别人多几倍,由于他不断坚持地练习,熟能生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就掌握了基本功,并主动帮助结账,记账。</p><p>开店,要具备什么条件?要懂得什么知识?怎么进货?如何定价?怎么做账?怎么报税?这一套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经营之道都在他长期的工作中得到历练,特别是在张诚记布店最后的几年,老板把一切都放心地交给他的时候,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虽然自己还没有开店,但开店必须具备的知识都已经在心里储存。</p><p>当他有了两个孩子,有时碰到头痛脑热,就要求医花钱的时候,他便想自己尝试学习中医草药,多年的布店工作,让他熟悉了许多其他行业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是开设“回春堂”药店的老板,一来二往,他们无话不说,便向他借书自学。中医学博大精深,不是一看就懂的,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向他请教,这位药店老板姓张,与他很投缘,不但指导他学习的要领,而且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张老板跟他说,开方、配药,还要读一些单方、验方、秘方等单行本。当医生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病人见过多了,经验就丰富了。我这里药书很多,够你读一辈子,不懂可以和我商讨,我绝不保守。由于他的刻苦、用功,也由于张老板的支持,后来真的学会了一般的中医知识,当自己的孩子得了小病的时候就自己开药方治疗,竟然药到病除,验证了这位业余医师的水平。他们的交往后来结出了硕果,他们成了亲家,他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回春堂”老板的长子张从麟,他就是我们的大姑父。这一段佳话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今天已没有人能详细叙述,但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p><p>最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个只读完五年私塾的布店老板还参透了天干地支的阴阳学说,会挑日子、选良辰、择地基。在他的手头,总有一本历书,古称黄历,他学会了推算这些玄妙的难题。后街挑选建房地址,开挖地基,立柱上梁,都是他自己算计决策。上山湾挑选寿域也是他自己踏勘选定。人们都感到吃惊,这位颜先生还有这样高深莫测的功底。</p><p>可以说,他的一辈子是艰苦奋斗的一辈子,是不断学习的一辈子,是不断进取的一辈子。</p><p>&nbsp;</p> <p>从左至右:二子颜子祥、四女婿陈岳然</p> <p>三女婿三女儿夫妻俩</p> <p>二子颜子祥80岁生日时整理照相册</p> <p>四女儿颜秀菊</p> <p>四女儿颜秀菊和小女儿颜美菊同游太鹤山</p> <p>1987年詹强回国带詹佳文、詹佳琳、颜家俊出国,在杭州与小姑父、小姑妈家人合影。陈小娅夫妻俩特地从上海赶来会聚。</p> <p>二儿子颜子祥夫妻俩80大寿庆典大会上,其外甥女徐孟云和儿子一起给他们贺寿。</p> <p>二子颜子祥80大寿宴会上和三妹夫陈洪斌互祝健康长寿。</p> <p>长媳妇姚宝珠母子俩</p> <p>二子颜子祥夫妻俩和孙子颜家福</p> <p>1997年二子颜子祥探望在西班牙做生意的子女,并与他们合影留念。</p> <p>1997年二子颜子祥探望西班牙的儿孙们时合影</p> <p>二儿子探望西班牙子女时留影</p> <p>二子颜子祥探望丽水的岳父,并和亲戚们合影。</p> <p>三女儿颜冬菊和其长女一家人合影</p> <p>长女婿张从麟和其二子一家人合影。</p> <p>四女儿夫妻俩</p> <p>三女婿一家人合影留念</p> <p>苦难锤善种 &nbsp;&nbsp;&nbsp;&nbsp;德行荫子孙</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说上天赐福,有德才有福,享受福气的人,必定前生积了德,小诗作证:</p><p>&nbsp;</p><p>天涯絶处幸逢春,一脉繁延三百人。</p><p>传世口碑铭善德,财丁兴旺拜真神。</p><p>&nbsp;</p><p>颜氏家族是一个望族,祖籍山东,鲁国郡。因自然灾害,无法生存,整个村庄向南方逃难,一支逃亡福建,一支逃亡浙江,分别在丽水、衢州、台州谋生。</p><p>他不知道祖先的来龙去脉。他是苦命的,未满周岁,母亲离他而去。正当求学的童年,父亲去世,他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但他也是幸运的,善良的姑妈担负起了抚养他的重任,还让他继续读满了5年私塾,这给他将来的谋生、创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元年大水里爬起来的颜守章,孤身一人,还是这位姑妈帮助他成了家,娶到了贤惠的妻子叶氏贞莲。</p><p>颜守章的人生遇到了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一个是他的姑妈颜氏,一个就是他的太太叶氏。一个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基础,一个为他家族的兴旺奉献了一生。</p><p>1915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一个儿子,这给他们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希望。几十年苦难的生活,使他对苦难产生了麻木,苦难总是伴随著他,他祈祷上天从此给他带来吉祥,所以给儿子取了一个深注吉祥的名字:颜子祯。他长得大头大面,白白胖胖,特别令人喜爱。1918年,又添了一个女儿颜素菊,一子一女一枝花,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孩子增添了,开支费用也增加了。可是也正在这个时候,徐宝兴布店因生意低迷,准备关门歇业,每月三个大洋的收入也面临危机。可幸的是,他十几年的工作在业界留下的好名声,帮了他的忙。张诚记布店接受了徐宝兴店的剩余布匹,也邀请他们店得力的帮手颜守章给他做伙计,并且加了两个银元,共5块银元当报酬,无疑,这是一个佳音,从此他与张诚记结下了不解之缘。</p><p>1922年第二个儿子颜子祥出生。</p><p>这一年,他安排长子颜子祯去县立简易师范附属小学读书,他品学兼优,后考取省立处州中学,高中毕业后,受聘请,在龙泉县当了两年的县长助理。为了继续提高自己,他考取了福建协和大学。</p><p>1924年和1926年又先后增添了女儿颜爱菊和颜冬菊。至此一家7口,很是热闹。吃口增多,给他带来了新的压力,加快开店的步伐,成了他的不二选择!</p><p>1928年是一个吉祥的好年,他梦寐以求的新店开张了,28年给人打工、远离老板两字的岁月结束了,单枪匹马闯荡江湖的血汗终于结出了正果。他偷偷地哭了一场,这眼泪饱含了热血喷发的激动,饱含了将有能力养育后代的希望,还饱含了圆梦初心将大张旗鼓前进的勇气!坚忍不拔,不懈的学习,是他成功的基础;绝处求生,敢与命运决战的魄力,是上天对他的残酷考验;心存善念,在危难中抢险,给他的命运增添了福报。</p><p>他的生意不错,他很满意。令他格外高兴的是,也是这一年,他的长子颜子祯考上了省立处州中学,这是他的希望。生意的成功为他培养儿子创造了条件。</p><p>为他的家业兴旺做出杰出贡献的是他的贤内助叶氏。11年里为他生了5个孩子。抚育孩子,教育孩子,调停家务,不辞辛劳。为了节省开支,她自缝衣服,自做鞋子,连孩子的头发也自己修剪。她的贤惠,给邻里留下了美好的口碑,给后代留下了杰出的榜样。她83年的优良操行真的难以表述,因为她的无数行动是在无声无息中完成的,不需要别人表扬,也不需要别人宣传。</p><p>1934年和1935年先后又增添了两个女儿,分别是颜秀菊和颜美菊。也是这个时候,长子颜子祯中学毕业,1935年,他抱孙心切,让儿子成了家,儿媳妇姚宝珠是城里人。1936年,她的大女儿出嫁,花轿送亲,耕牛陪嫁,喜气满城!亲家就是那位常常切磋中医药经验的回春堂老板,张老板的长子张从麟和他的女儿颜素菊同龄,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长女婿有才学,热衷教育,曾当了几年校长。1937年,第一个孙女颜景霞出世。他当了爷爷。第二年孙子颜仕杰和外甥张立人先后来到他的身边,财丁兴旺,他笑得合不拢嘴。</p><p>1940年,二儿子颜子祥成家,儿媳妇熊氏华娇,也是处州人。父亲家境不错,结婚时,用小船从处州运下不少陪嫁的物品。</p><p>大儿子考取大学,他是极力支持的,这是家族十分荣耀的事,在当年能考取大学的,凤毛麟角,这是家族的光彩。在艰苦的读书中,他不幸感染上了肺结核,这种病在当年没有特效药,患者九死一生。他不得不辍学回家治疗,但悲哀的是正碰上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1942年,日机再次轰炸县城,患病的颜子祯逃亡张山,因无法求医,病情加重,惨死在避难的乡下。他曾寄予厚望的长子颜子祯的逝世,给他留下一辈子的伤痛。</p> <p>从左至右:小女儿颜美菊、干女儿金玉菊、四女儿颜秀菊</p> <p>三女儿颜冬菊第一次出国,和其长子陈祖诚、侄女婿詹强在颐和园合影</p> <p>1943年和1944年,二女儿爱菊和三女儿冬菊,都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先后出嫁,都“门当户对”。她们出嫁时都是大红官轿出行,陪嫁丰盈,被城里人羡慕,交口称赞。</p><p>二女婿是大名鼎鼎的云钟相的长孙徐以忠,其家族是当年鹤城镇屈指可数、很有影响力的家族。二叔徐品璠出面撮合了这一门亲事。</p><p>三女儿的夫家,虽然在偏僻的山乡阜山,但他的父亲曾是从海外回来的归侨,家庭殷实,而且女婿很有才学,后来在县城教了几年书,转业粮管部门工作。</p><p>三女儿颜冬菊已95高龄,她的外孙已当了爷爷,也就是说,她已“五代同堂”,她已当了高祖奶奶!</p><p>二儿子子祥战时中学毕业,就一直在身边帮助店务。1946年至1950年给他增添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出嫁的几个女儿都不断给他增添了外甥孙和外甥孙女,他也认不清了。</p><p>直到1948年,颜新发店堂后一起居住的有11口人,年正花甲,依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寄人篱下。有房才能安心,安居才能乐业。寻机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屋,已迫在眉睫。1949年5月,青田县和平解放,这给老百姓定下了心,于是他开始在城镇范围勘测选择基地。根据他对地理位置、朝向的测算,和他具备的阴阳知识的推断,他对后街孔庙附近的一块地基有了兴趣,他找到地基的主人,说明了来意,想不到获得了他满口答应:“你颜先生愿买我的这块地基,我哪有不卖之理,你造新房是喜事,我绝不二价,开个平价,留个情谊,房子落成时请我吃喜酒。”房基谈成,选个吉时就动工了,请了全城最好的木工师傅,到西门外木场挑了最好的杉木,里里外外忙了一年多,1951年初,建成了三间砖木结构的洋房,大门上方堆塑了“鲁国旧家”四个醒目的大字,是当年鹤城镇唯一的颜氏楼房。从1906年身无分文来到青田算起,到如今已45 年,终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三间洋房,其艰苦奋斗的历程谁人知道?</p><p>在房子落成,里面的部分板壁、楼板还没有完成的时候,抗美援朝的战斗开始了,国家号召捐飞机、打美帝的运动风起云涌,他也积极响应,毅然把内装修的事停下来,尽自己的力量支持捐飞机的运动。</p><p>颜公守章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风云涤荡的年代,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年代,是一个不断改变经济体制的年代,是一个日新月异大建设的年代。他看到过清朝皇帝被赶下台,民国建立;他看到过国民党政权败走台湾,新中国建立;他亲历过举国捐飞机,支援抗美援朝运动;他看到过大跃进,要建造瓯江水电站;他还看到过文化大革命武斗,经受避难乡下的无奈。</p><p>在这过程里,除了因公私合营,摔掉了他“老板”这个头衔,还有一事值得一提,1960年,国家要在青田境内建造一座大型水电站,苏联的专家都居住在西门山的专家楼里,要求山脚下的所有坟墓撤迁。颜公的坟墓座落在鹤城老电站的后山,也在被通知撤迁的名单里,颜公一贯服从政府的领导,在没有找到新的坟址的时候,很快就主动拆除了,相当长的时间里,拆除下来的青石制作的坟面对联等物,都放在后街住屋的中堂,等待找到新的地址。</p><p>终于有一天,在家门口碰到一位乡下的农民朋友,于是向他打听信息。这位朋友久居在上山湾,他向颜公推荐了三个地方,让他自己选择确定。第二天他穿着布鞋,拄着拐杖,独自走向上山湾,凭着他的懂阴阳的知识,挑定了墓基地,这一年他77岁。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是他的风格,确定后,马上就动手,很快就做好了坟面,安了他的心。真的很幸运,在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完成了这件大事,如果误了这次机会,那就不知道后果了。破四旧的风潮,避武斗的岁月,日渐衰老的身躯,都增加了不确定性。他是有福之人,什么事都给他好运。</p> <p>长子颜子祯妻子姚宝珠以及家人的合影</p> <p>大女儿一家46年前的全家福</p> <p>最小两个女儿的培养、生活出路的安排、成家,是他对自己的子女的最后牵挂。她们出生后该读书的年代,正碰上了多次的避难逃亡,读书的正常时间被打乱,直到解放才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至少被推迟了两三年。1953年她们初中毕业,考虑到父亲的负担能力,她们选择报考不要交学费、不要付生活费的温州医科中专学校。她们俩都如愿以偿,毕业后被分配到乡下工作,甚至是偏远的山区。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她们长期从父亲身上学习来的。她们是幸运的,由于努力,后来她们都被选拔深造,成了正式的大学专科毕业生。</p><p>四女儿颜秀菊因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三十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四女婿陈岳然,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青田县中学的副校长,多次当选为县人民代表。</p><p>小女儿颜美菊,主任医师,在杭州一家三甲医院担任妇产科医师,医院的党支部委员,1976年,唐山发生了一次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她义不容辞地奔赴重灾区参加现场抢救工作。她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小女婿陈蔚国是岩土工程师,长期在杭州工作。</p><p>而且她们分别培养了优秀的后代。</p><p>文化大革命,1967年因武斗,他和太太叶氏与四女儿秀菊一家到乡下避祸,他掐指算来,到第三代,竟然已有52人。长子5人,(已亡2人),长女儿9人,二儿子10人,二女儿9人,三女儿7人,四女儿6人,小女儿4人。到他83岁那年,第四代曾孙辈的已有18人,四代同堂共有70多人。他感慨地说,民国元年,孤身一人,洪水里存活下来,如今已有这么多的后代,真是想不到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是空话,我的一辈子,我的一家子,就是明证!</p><p>&nbsp;</p> <p>二子颜子祥全家福(1984年拍摄)</p> <p>二女儿颜爱菊全家福</p> <p>心底存牵挂 &nbsp;&nbsp;&nbsp;&nbsp;&nbsp;忠厚可传家</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心底有爱,才有牵挂,生命不息,牵挂不止。诗曰:</p><p>&nbsp;</p><p>刻骨煎熬从未停,大灾大难伴平生。</p><p>心中烙印深千尺,牵挂无穷腑底萦。</p><p>&nbsp;</p><p>颜公守章一辈子在苦难中煎熬,在孤独里磨砺,经受过世上最残酷的考验,也得到过人际间最善良的恩赐,所以合成了他独特的个性:忠诚、善良、公道、慈爱。</p><p>我们不说他一辈子做生意中的生动事例,只说他是如何对待家人的?</p><p>首先说说他是如何对待后辈的健康的。后辈的身体健康是他最关心的,他当年自学中医中药就是为了家人的健康,尤其是碰到孩子们不清爽,他是会尽己所能帮助的。陈小娅,是他四女儿颜秀菊的二女儿,出生在国家的困难时期,从小寄托在乡下,由奶娘抚养,那时候,农村大办食堂,普遍缺少粮食,野草充饥是经常的事,两岁时,被蛔虫侵袭,肚子滚圆,紧绷绷的都是蛔虫,从乡下带回城里时,小小的个子,很叫人担心,他看到后,马上催她爸送温州治疗,一边治疗,一边输血,才使她脱离了危险。回家后他和她外婆一起格外小心调理,煮热汤,炖蛋羹,蒸鲜鱼,无不小心照料,很快恢复了健康,此后接送幼儿班都是他尽心尽力。</p><p>再说说他对早逝的长子的深情。</p><p>1957年7月7日,70岁的他想起了15年前病逝的儿子,他含泪写下了一篇祭文:</p><p>“呜呼哀哉!</p><p>吾长男子祯,字泽霖,生于公元一九一五年,即民国四年农历十一月初十日,身材匀称,面目秀丽,秉性极为聪慧。毕业于省立处州中学,福建协和大学肄业,曾在大学读书时,因用功过度,致患肺病,嗣后回家休养。不幸,正是日寇侵华之际,本县城沦陷,只好逃避之石溪乡张山村,无奈时局艰困,缺医乏药,是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竞与世长逝矣。临终时还说爱读书。由于大学尚未毕业,事业未成,而心甚不愿乎?他的意志,欲为吾家族,争取光宗耀祖,不料生不逢时,年轻夭折,仅二十八岁,即民国三十一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吾颜家真不幸矣,叹苍天为何不佑好人长寿乎。实为悲伤至极。他的坟墓落实在张山南面山麓,日后我吩咐你俩子弟景华和仕杰,每到清明节日,亲自上坟祭扫,看望先父在天之灵,渴望饮水思源,绝不忘本也,盼安息。</p><p>父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于1957年7月7日”</p><p>这一篇饱含深情的祭文,很使人落泪。儿子给父亲写祭文,这是常情。一个70岁的老人给去世已15年的儿子写祭文,绝无仅有,这份牵挂是何等的深厚!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p><p>1970年,83岁的他得了一场病,他自感来日不多,特地给儿子颜子祥留下了一封遗书,把心中的愿望、牵挂都付诸笔端,现把这封遗书抄录如下:</p><p>“父此次病,自知不起,死后望你不要悲伤,老年人总有一次。父最希望你和华娇二人身体健康是要紧,暨诸儿女等,身体亦要健康,是父最希望也。还有最要紧事,你母因脑经不清,须各人特别顾料她,是父最希望你们。父因写字都退化也。</p><p>父生前八三岁亲笔遗书</p><p>一九七零年六月五号早晨”</p><p>颜公写这封遗书一个半月后就离世了。虽83高龄,他的神智十分清楚,他把心中的关键牵挂交托给儿子和儿媳妇,就是希望他们特别顾料他们的母亲。她已陪伴自己达57年之久,并已臻76高龄,还患有小毛病。据后人了解,太太叶氏身体一贯都不错,但有些高血压,曾经有一次头晕,好像天旋地转,抓住门环,怕摔倒。这件事成了他永远的牵挂。“脑经(脑筋)不清”指的就是这件事。</p><p>他牵挂儿女,他牵挂孙儿,他把这些牵挂统统都化为一个希望,希望儿孙身体健康,事业有成。他把最后一份牵挂、一份“最要紧事”交托给儿子,希望他们“特别顾料”好自己已经无法完成的神圣愿望!</p><p>&nbsp;</p> <p>三女儿与几位儿女们合影</p> <p>四女儿颜秀菊和女儿及外甥孙、外甥女儿合影</p> <p>牢记祖宗好 &nbsp;&nbsp;&nbsp;&nbsp;踏稳脚下程</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记住前人的嘱托,继承前人的德行,追逐前人的脚印,提脚抬手都不忘上天的神明,一首小诗道尽了人生:</p><p>&nbsp;</p><p>苦难浇成道德碑,前人足迹后人追。</p><p>心灯长点神明在,敬畏尊崇福自随。</p><p>&nbsp;</p><p>接受这份遗书的二儿子颜子祥,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希望,不但细心地顾料好了年迈的母亲,直到83岁仙逝,而且把这份遗书细心地保存在保险箱里达49年之久,直到他自己离世才被发现。这是一份深沉的思念,他细心保存父亲的亲笔遗书,比珠宝还珍贵!</p><p>连同这份遗书,还有一封1969年3月3日的亲笔信,这封信是年迈、疾病缠身,因武斗无奈避居乡下时写的,写好后托人带到祯埠交给了儿子。一是简单叙述身体近况,提醒儿子,如有紧急情况发生,务必尽快到达身边。二是为了自我保护,防止夜间起来受凉,让儿子设法买一件宽大的衣服。其信曰:</p><p>子祥:父因病稍好些仍回到小源,现病比前好点,父本来年很老,出外不便,在家才方便。倘我一时之风云之际,电话通知你,即要前来为盼。预先接洽,前在船寮时托你买卫生衣一件,要最大觅来,要九十五公分大,如无,最小九十公分买来切切。因父腹内闭气,小的不好穿。因此地冷得很,夜间放尿很寒,切切算定。觅买一件,越大越好。如果买来,即交便人带小源。如无便人即交邮局寄来。交万山区小源陈成兰屋内,交父母也,切勿忘记。如你社卖完,可向别处觅来,切勿忘却。或县内百货店亦有之,请注意之。你家属大小在小群,谅都平安,余再说祝全家平安!</p><p>父守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月三号</p><p>这两份遗书,深藏着长辈对子孙的祝福,深藏着父亲对儿子的寄托,深藏着夫妻间深沉的爱,还深藏着儿子对父亲的忠诚。这两份遗书,文字虽然平淡无奇,但它给后人立下了一个处世的榜样。</p><p>2019年夏天98岁的二儿子颜子祥也走了,带着那份永恒的思念!他是有福气的人,他养育六子两女成人。除了小儿子祖侠当兵操练劳累过度得病,不治身亡之外,其他子女都家庭幸福美满。他本人在颜新发布店练就一身硬功夫,解放初当了三年的居民主任,又当了三年的公私合营商店的营业员,1956年春天开始在供销合作社工作,成绩突出,24年里被多次评为县先进工作者,别人评说,他是先进工作者的“专业户”!这无疑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p><p>颜公当然想不到,他的后代会漂洋过海,在欧洲扎根,先后开了50多家的饭店、小商店、大公司;他当然想不到,他的后代单在欧洲就达246人,其中有4对双胞胎;他当然想不到,他的后代已有73个硕士、学士,其中有哈佛、牛津的学子;他当然想不到,他的后代因为优秀获得国王亲自颁发的奖学金,去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深造;他当然想不到,他的后代在大学生技能比赛中荣获省赛一等奖,全国赛二等奖等大小10多个奖项;他当然想不到,他的后代有6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入保卫祖国的行列;他当然想不到,他的后代会有6人先后去北京出席国家的国庆活动或阅兵仪式,他的后代不但兴旺发达,而且光荣!</p><p>每年元旦,他的后人欢聚的时候,都会追忆起这位传奇的先人,是他赋予了这条兴旺的根脉,是他留下了做人的忠诚本质,是他确定了做生意的基本底线。从中国,到欧洲,他的后代默默地传承着一条成功的从商之道。</p><p>2019年夏天,二子颜子祥年届98 仙逝,在清理古物时发现了当年“颜新发棉布号”的老牌匾,颜新发棉布号开张于1928年,在温州、处州享有盛誉,在青田县志有记载。</p><p>其后人决定把它捐赠给华侨史料征集办公室,交接仪式已于2019年5月23日在鹤城后街32号颜氏旧居隆重进行。县统战部副部长、县侨办党组书记张伟华先生亲自参加了交接仪式。 </p><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为此,我填写了一阕词记其事:</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菩萨蛮·捐赠颜新发棉布号老招牌》</p><p>&nbsp;</p><p>阁楼深处烟尘揭。轻开老号繁华谜。诚信烙心田。兴家至宝传。 &nbsp;&nbsp;艰辛铺大路。道德西欧渡。青史驻辉煌。芝城名远扬。</p><p>&nbsp;</p><p>“颜新发”这个大名已经深深地刻进青田的历史,创始人颜公守章的后代兴旺发达,事业遍布欧洲大陆,这位传奇人物为人处世的故事已化成一道永远的思念,萦绕在后人的心里,永不磨灭!</p><p>&nbsp;</p><p>(本文根据四姑父陈岳然先生提供的素材和几位姑妈的回忆编写)</p><p>文/詹强</p> <p>二子颜子祥招待来自杭州的小妹颜美菊和外甥陈线宇及外甥媳妇。四妹颜秀菊等作陪。</p> <p>2003年四女儿颜秀菊和来自杭州的小女儿颜美菊一起游太鹤山,其侄儿颜祖裕、侄媳妇詹美娥、侄女颜孟英、侄女婿詹强、女儿陈小慧等陪同登山。</p> <p>1997年二子颜子祥探望儿孙后回国,儿孙代表到机场送行。</p> <p>2010年二子颜子祥九十大寿,办了28桌宴席,国外17人回国贺寿,四女儿颜秀菊亲临志贺。图为全部参加庆祝宴会的直系亲属与寿翁合影。</p> <p>2006年春节,杭州的小女儿颜美菊来青田与青田的亲属一起过节,气氛特别热闹,四女儿颜秀菊陪同参加。</p> <p>2006年春节过后,85岁的二儿子颜子祥和72岁的小女儿颜美菊带领下辈给父亲拜新年,上山湾山高路陡,不是常人容易爬的。而后一起在母猪岩拍了一张纪念照。</p> <p>三女儿颜冬菊已“五世共昌”,其小女儿陈筱霞夫妻俩已当了重祖爷爷奶奶。</p> <p>四女婿和小孙子颜祖侠</p> <p>二子颜子祥夫妻俩</p> <p>小女儿颜美菊、女婿和儿子合影</p> <p>三女儿颜冬菊的女婿陈建欣、女儿陈静霞参加50周年国庆活动</p> <p>三女儿颜冬菊的长女婿陈建欣参加60周年国庆活动</p> <p>颜祖豪参加北京国庆活动时留影</p> <p>颜祖彪参加北京国庆活动时留影</p> <p>颜祖豪与徐孟圣在参加北京70周年国庆活动时合影</p> <p>徐孟圣在北京参加70周年国庆活动</p> <p>颜祖豪参加北京70周年国庆阅兵活动</p> <p>孙晓峰参加北京国庆活动</p> <p>西班牙国王亲自颁授奖学金给颜祖彪的三女儿颜家怡赴美留学深造</p> <p>1994年西班牙政府颁发陈海晓国际企业家奖</p> <p>由马德里市长和西石油总裁颁发陈海晓“皇马大酒店”优秀外国人餐饮奖</p> <p>二女儿颜爱菊的重外孙孙威获全国大学生技能比赛省赛一等奖,全国赛二等奖。</p> <p>陈继群</p> <p>徐孟劭</p> <p>朱建群</p> <p>颜祖侠</p> <p>张鼎人和他的三哥张普人、侄女</p> <p>金建宗</p> <p>临终前一个半月的亲笔遗书</p> <p>2015年元旦海外亲戚聚会</p> <p>2006年元旦在马德里的亲属大聚会</p> <p>2014年元旦在马德里的亲属大聚会</p> <p>2018年元旦在马德里的亲属大聚会</p> <p>2019年元旦在马德里的亲属大聚会</p> <p>捐赠颜新发棉布号老牌匾仪式</p> <p>颜新发棉布号老牌匾</p> <p>颜新发棉布号横额</p> <p>与颜新发棉布号的老牌匾告别</p> <p>四女儿颜秀菊和小女儿颜美菊与后代合影</p> <p>处州老家的亲戚参加颜子祥追悼会后与颜家后人合影</p> <p>四女儿颜秀菊和小女儿颜美菊参加其二兄颜子祥追悼会后与亲人们合影</p> <p>四女儿颜秀菊和小女儿颜美菊参加其二兄颜子祥追悼会后与亲人们合影留念</p> <p>亲人们在游千峡湖的游轮上</p> <p>亲人们游千峡湖与导游合影</p> <p>小女儿颜美菊与外甥女陈小玲、陈小娅、陈小慧在千峡湖的游轮上</p> <p>颜公守章自述简历亲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