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外二科颅脑创伤团队为一名颅脑创伤(TBI)后慢性意识障碍(DOC)4个月的患者成功实施了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CS)及体外开机神经调控手术,术后患者意识水平明显提升,此次手术为近2年内团队完成的第8例该类调控手术,标志着团队在该领域已经达到省内领先水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该名患者4个月前因车祸致重型颅脑创伤,当地医院行急诊开颅手术后始终处于昏迷状态。此次入院,经相关临床、神经影像及电生理检查后,由神经内、外科、神经康复、核磁共振、PET-CT以及神经电生理等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团队(MDT)为患者预后进行了个体化预测和评估,最终确定了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神经调控的促醒方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康复中的患者</b></p> <p> 我国目前约有因脑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导致的DOC患者50余万,每年新增7~10万名,年累计医疗开支300~500亿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但是,目前临床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完全依赖医生临床观察和个人经验做出,主观性较强,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对预后的误判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近20年来,学术界一直在探索不同模态和水平的预后早期预测模型,包括行为监测、神经电生理、脑影像、生理/生化指标等。由于DOC研究涉及神经内、外科、神经康复、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等相关基础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攻关。</p><p> 现阶段,关于DOC患者的促醒仍是国内外学术领域的难题之一,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神经调控治疗方式的一种,SCS通过将电极植入人体,电子脉冲刺激神经,能够明显增加患者意识相关环路的活动水平,改善大脑血流和糖代谢,激活胆碱能上行网状系统,从而促醒意识障碍患者。</p> <p> 2000年至今,依托“<b>河北省颅脑创伤研究所</b>”、“<b>唐山市颅脑创伤研究所</b>”和“<b>唐山市颅脑创伤救治中心</b>”等临床科研平台,“<b>唐山市脑损伤昏迷促醒治疗中心</b>” 于2015年12月在科室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团队在颅脑创伤昏迷患者不同阶段已于省内率先开展了包括昏迷预后精准评估(国内先进的事件相关失匹配负波,MMN)、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和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CS)等综合促醒工作。2018年4月,科室颅脑创伤团队成为全国包括天坛、宣武、华山、湘雅、仁济等45家医院在内的首届“<b>中国意识障碍医生联盟</b>” 成员单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首届中国意识障碍医生联盟成员单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