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把儿童带进一个神奇而梦幻的境界,使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使其内在自我不断完善。完善童话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好童话对儿童知识的学习以及心理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p> <p> 探童话之奇 品童话之美 享童话之乐</p><p> 一元路小学 邓娟</p><p> 童话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富有童趣。孩子们常常被其中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被故事中真善美的人物形象所打动。</p><p> 在教学四年级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时,按照教研员张老师一再强调的原则,我们结合文本特点,紧扣单元要素,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和孩子们一同感受童话之乐,调动他们阅读童话的兴趣。</p><p> 《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节选自原作的开头部分,语言通俗易懂。教学中我们不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奶奶故事中的已有情节进行创编;而且还激发学生去想象奶奶还会讲哪些宝葫芦的故事,想象王葆还会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宝葫芦等等。通过多种情境的创编,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感受到童话的奇妙,体会到阅读童话的乐趣,让学生对于阅读原著充满了无限期待。同时,抓住人物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体会王葆爱听故事、天真淘气,爱幻想的人物形象。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整个授课过程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感受到了童话故事的魅力。</p><p> 由于前期经历了多次校级、区级网课的录制,一路走过,积累了经验。在后期幻灯片的制作,以及录课过程中,都进行得较为顺利。我与网课同成长!这得益于张老师的一路指导,一路陪伴,让我收获满满。</p><p><br></p> <p> 《巨人的花园》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课文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展开故事情节,即花园前后景色变化的对比,巨人醒悟前后言行的对比等,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再细看课题《巨人的花园》,于是我们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跟着文本一起去领略花园景色的变化,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并通过对比发现景色的变化与巨人态度有关,顺势第二课时的重点就聚焦在“巨人态度转变”上,将巨人前后言行进行对比研读,让学生在这种对比阅读体验中,体会到“与大家一起分享才是真正快乐”,感受人物真善美的形象。</p><p>在初次备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虽达成,总感觉仅仅是带着学生读了一篇神奇的童话,并不能很好的体现中年级语段学习的重点。在困惑之时求助教研员张老师,在她的细心指导下我豁然开朗,顿时明晰了二十分钟网课以及四年级语段教学的策略,重新撰写了上课脚本。对于花园景色描写的语段,结合第二段构段特点总起句开头,抓住总起句“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展开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从“动物、植物和人物”三个不同角度,表现出大花园的可爱。这样的语段教学,既让学生感受到花园的可爱,又从中学到总分的构段方式,体现中年级语段教学的特点。</p><p>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呢?张老师又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惑。因此在第一课时三处花园景色学习完之后,引导学生对这三处描写进行思考与发现,学生自然将这不同的景色进行对比学习,于是提出疑问:花园景色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变化?带着问题自己再读童话,发现与巨人态度变化有关。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勾画出巨人前后言行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叱责”、三个“自己”、“不允许”感受之前巨人的冷酷自私无情,“轻轻地”、“悄悄地”感受之后巨人的亲切无私有爱,再通过有感情对比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巨人态度的转变源于孩子,真正的快乐源于“懂得分享”。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故事情节的神奇,人物的真善美,更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让学生从中汲取了对比表达精华所在,感悟着童话故事的文学魅力。</p><p>这次空中授课,对于我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师,又是一次历练,四十不惑再“成长”。“云端”陪伴,与孩子们同行。</p><p> 一元路小学 喻菁</p> <p> 这次非常感谢张老师的信任让我有机会能够参与到第八单元的录课活动中。6月14日下午临时接到了张老师的电话通知,需要接着喻老师跟录第26课。看了看这个月的教学进度安排,只有一周的录制时间,深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很大。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顺利完成好任务,放下电话我就着手准备。感谢喻老师第一时间就把前期准备好的备课资料全都提供给了我。经过研读教材、借助前期资料向喻老师学习,我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开始备课、编辑录课脚本。可是由于时间原因对教材的解读还是不够充分,第二课时的备课中我很快在文章的重难点处理上产生了很多困惑,感谢张老师及时而且耐心地帮我一处处细致分析,带着我深入解读教材,让我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不仅解决了困惑而且顺利完成了备课录课任务。</p><p> 这次的录课过程虽短,但也让我对第八单元课文的语文要素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外经典童话”,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单元课文看似通俗易懂,但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中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呢?教学中我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段、词句细细品味感悟,借助课文《巨人的花园》文本特点,带着学生反复进行前后对比学习,逐步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童话故事的奇妙,还进一步体会到文中“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是让花园变得四季如春的原因,是让巨人态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更是这篇文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得到了的提高,更体验了真善美的世界,感悟到童话故事的文学魅力。</p><p>相约“空中课堂”,我感动满满!收获满满!</p><p> 武汉市育才家园小学 杨洁</p> <p> 《27、海的女儿》</p><p> 一元路小学 柳靓葳 </p><p>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真善美的艺术形象。本次录课我承担的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的27课《海的女儿》,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最著名的童话故事,课文节选的是故事的结尾部分。</p><p>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在本课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在奇妙的故事中体会小人鱼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感受到她的善良品格、牺牲精神。虽然是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但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人鱼善良的品格和牺牲精神并不容易。好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有张琦老师和我校吕主任陪伴我,跟我一起磨课,从如何深入解读教材,教学环节的设计,PPT的呈现方式,到最后录制时教师语言的感染力等方面都给我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反思、研讨和录制后,我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了第三部分,如何让课文更动情,更能感染学生呢?为此,我找来了《海的女儿》原著,把全篇都通读了一遍,并试着把自己代入其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再借助课文营造的这种充满诗意的氛围,通过动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关注典型场景的描写去了解故事情节,紧紧抓住小人鱼“心在破碎”的内心活动描写,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寻找她心碎的原因,以及她为王子所付出的一切,从而理解、读懂小人鱼的心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部分挑出重点情节,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走进小人鱼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感受她纯真、善良、美好的人物形象。</p> <p> </p> <p> 《故事新编》习作教学心得</p><p> 沈阳路小学 王琮</p><p>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本单元导读中写道:“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因此,这次故事新编习作教学,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p><p>1.把握学情,旧知引新知,提高课堂效率。</p><p>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得从学生身上去考量,看看他们学得是否扎实。这节课上,从导入问题的设计,到“读、想、议、写”几大环节的展开,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学生在三上、四上已接触并尝试编写过童话故事,本次习作是在原有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感悟童话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因此,找准这个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搭建起桥梁就能够平稳过渡,有效迁移,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p><p>2.扎扎实实地达成教学目标。</p><p> 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因此,教学环节始终围绕让学生大胆创编故事这一教学目标而展开。到底怎样创编?我充分发挥教材提供的示例,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得出“从改变故事结局入手,倒推故事情节”的写作方法。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之后,再以本组单元课文为范例,示范“写精彩”的妙招。这样,有效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p> <p> 感谢我们亲爱的导师——张琦老师,她的悉心指导引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空中课堂教学领域,为我们的教学经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让我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p><p> 相信经过空中课堂授课过程的历练,老师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之路上定会走得更加坚实,愿我们大家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