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石臼里的月光</p><p> </p><p><br></p><p>十鼓(辽宁)</p><p><br></p><p>黑暗到多久</p><p>终归还与黑暗</p><p>在这失明的夜中我想起</p><p>光明里虚拟的世界</p><p>我们用一生躲避放声痛哭的时间</p><p>每个人并不是笑着走完</p><p>诠释还是怀念</p><p>那些舂米人</p><p>他们早已像松鼠一般远遁</p><p>隐于松果一样更深的云层</p><p>一小团月光是他们的魂藏于石臼</p><p>心里有爱情的人</p><p>才会听见他们的回忆和谅解</p><p><br></p><p>赏读:即便黑暗终归还与黑暗,“心里有爱情的人”也终会听见他们的“回忆和谅解”。诗性的表达处处闪烁着哲思之光。</p><p><br></p><p><br></p><p><br></p><p>一株草在风中的绝响</p><p><br></p><p>李元业(青海)</p><p><br></p><p>植物呼吸。而这秋天,宛如一幅赝品画</p><p>枯草的风姿,远山的雪</p><p>比一场浩劫更漫长。</p><p><br></p><p>我只是草茎里坏掉的那口钟。</p><p><br></p><p>舔砥。吞噬。爆破。</p><p>一株草在风中发出摇摆的声响,让我怀疑它的支撑力已所剩无几。</p><p><br></p><p>赏读:深埋在意象背面的内力,就如“一株草在风中发出摇摆的声响”,渐渐渗透,以致最终湮没了你。</p><p><br></p><p><br></p><p><br></p><p>山中来信</p><p><br></p><p>离开(福建)</p><p><br></p><p>伐木工人去山中伐木</p><p>带上电锯和绳索</p><p>这是一片深山。鸟巢落地</p><p>没有声响,砍完最后一棵树后</p><p>他们并没有急着离开</p><p>堆木场不大,就在乡村公路一侧</p><p>我看到的是松木,榆木和杉木</p><p>其他的,我分辨不出</p><p>霜降过后,田地里挖出来的槟榔芋</p><p>已堆成小山包,农人们忙碌着</p><p>而它们安静,等待着大卡车运往外地</p><p>春风浩荡,稻花鱼在水田里游</p><p>莲蓬里的莲子,已结果</p><p>裤脚沾着夏日清晨的露水</p><p>邻家小妹,已满十八</p><p>提着一篮子菇,从山林中走了出来</p><p> </p><p><br></p><p>赏读:寥寥数笔,就将山中的一切活画在我们眼前,静态笔触中蕴涵生命的流动。静是表面的,而动是内在的。这种“动与静”交错纵横,勾勒山中之美好,令人沉浸、动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山中来信,更让人心生欢喜。</p><p><br></p><p><br></p><p><br></p><p>月记窑</p><p><br></p><p>叶燕兰(福建)</p><p><br></p><p>这片平凡的土地上,更多窑的名字</p><p>是不被记住的</p><p>如同许多朴素偶然的命运</p><p>从出现到消逝,只有恰好与之对视的</p><p>天真者的眼睛才能看见</p><p>那持续而短暂</p><p>滚烫而孤独的燃烧</p><p><br></p><p>而月记窑不一样。她在那里</p><p>已经是一个动人的符号</p><p>像母亲认准亲生孩子的胎记</p><p>像一个人,在一群人的背影中</p><p>始终只会喊对一个让内心</p><p>微微颤栗的名字</p><p><br></p><p>这片土地最初的骄傲,和最后</p><p>隐秘的伤口</p><p>我们凑近了细看</p><p>也能认得她眼里的繁华,或者落寞</p><p>但那落寞,也只是两手空空的老窑工</p><p>坐在不高也不低的山坡,出神的落寞</p><p>——他的一生不曾涉海,却是一名</p><p>出色的舵手</p><p>能将干燥的瓷器,护送到浪花翻滚的大海</p><p><br></p><p>赏读:开放性的书写中蕴含更宽泛的包容。在这里,无论月记窑本身,还是两手空空的老窑工,其核心的意义指向都是“燃烧”。这种物我合一的“燃烧”的生命意识流淌着,不仅拓展诗的宽度,而且极大地夯实了诗的厚度。</p><p><br></p><p><br></p><p><br></p><p> </p><p>石头上的修辞</p><p><br></p><p>毕俊厚(河北)</p><p><br></p><p> </p><p>他木讷,沉默,结结巴巴。一个穷孩子</p><p>深埋在山里。仿佛一块丑陋的石头</p><p>他的爷爷搬到高高的后山上,和石头做了亲戚</p><p>他的爹娘外出到城里,砌高高的石头墙</p><p>他哪里也不能去。他要照看花石头样的妹妹,要结果</p><p>开花</p><p><br></p><p> </p><p>秋风吹过山岗,苦杏树落满薄薄的一层霜</p><p>两块相依为命的石头,相望着</p><p>谁也没有言语</p><p>风带着响亮的哨音,穿过漏洞百出的矮屋</p><p>向深远的旷野逃去。石头是不会开口的,是风</p><p>在替他们说话。仿佛只有风,才是安放在石头上</p><p>唯一的修辞</p><p><br></p><p> </p><p>赏读: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对石头品性的深层次挖掘,而当这石头与人的命运和坚守有机地融会贯通在一起,诗歌就赋予了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p><p><br></p><p><br></p><p><br></p><p> </p><p>卖白天</p><p><br></p><p>李桐(河北)</p><p><br></p><p> </p><p>有人说:“白天就像一条裤子</p><p>在哪儿都能买到</p><p>你买一条,一天就过去了”</p><p>我在店里数着这些白天</p><p>看它一天天变少,像一个市侩的商人</p><p>慢慢喜上眉梢</p><p>几个顾客</p><p>挑选着顺眼的白天</p><p>阳光中,这些裤子从她们手里</p><p>一条条出去——看!裤子多么性感</p><p>——夜是自己的</p><p>在夜来临之前,这些被不同屁股</p><p>试过的白天,不会卖出</p><p>我也并不打算把它们带回家</p><p><br></p><p>赏读:从日常切入,直面事物本质。娓娓道来中,外在的生活气息与内在诗意发散融会贯通,一个“卖”字既串联整个文本的诗意转换,又体现其不凡的隐喻表达,勾勒出某种人生态度和无尽的蕴含在生活之中的深情厚意。</p><p><br></p><p><br></p><p><br></p><p>两只打火机</p><p><br></p><p>宋煜(河北)</p><p><br></p><p>两只打火机</p><p>并排放在一起</p><p>——坏脾气的家伙</p><p>此刻是安静的</p><p>像未开启的酒,暂时</p><p>忘掉体内的火</p><p>两只打火机</p><p>不再扮演咬人的狮子,也不</p><p>想着引火烧身,甚至不代表</p><p>谁的意志,不做</p><p>对方的引线</p><p>它们并排放在一起</p><p>秘密一样安静</p><p><br></p><p>赏读:隐喻性表达很好地完成了诗意的内部扩张,在这里,“两只打火机”以物喻人,诗意的主旨是“和谐”,在更高层面上建构着人性之美好。</p><p><br></p><p><br></p><p><br></p><p>本命年</p><p><br></p><p>钱松子(江苏)</p><p><br></p><p>雨声挤到窗前,</p><p>我应该不是那个可以托付的人,</p><p>能一行行,</p><p>把汹涌从凝视中剔除,</p><p>而若无其事。</p><p>玻璃饱蘸了梦里所遇的一切,</p><p>迟早要告诉我,</p><p>雾气浩大,</p><p>指望与领受互为纹身,</p><p>轮换话语权。</p><p>唯有你,提醒我抖落身上的积雪,</p><p>在灯火的褪色处,</p><p>止住奔赴,</p><p>捧出眼眶内深藏的水花,</p><p>而无端欢喜。</p><p><br></p><p>赏读:借助意象与意象间内在关联,将叙述置于最有效的语境,并在这种极具穿透力的语境中圆满完成对整个文本的诗性架构。</p><p><br></p><p><br></p><p><br></p><p>修山</p><p><br></p><p>卞云飞(江苏)</p><p><br></p><p>把自己修成一座山</p><p>——在里面写字,种花,抚琴,</p><p>设腹部的空谷,肌肉的峭壁。</p><p>偶有鸟兽出没,</p><p>报以思想的啼鸣或嗷叫,尔后归于寂,</p><p>归于清溪,清溪中的月色。</p><p>有人类途经,要把自己伪饰起来,</p><p>以雾岚,以骤雪,以一只狐狸的眼睛。</p><p>只有虔诚、心灵伴侣方可贴近,</p><p>方可拔开云雾</p><p>抵达旭日初升的山峦,以及山峦下</p><p>潜藏的秘密</p><p><br></p><p>赏读:借景抒怀,寓哲思于其中,具有宽阔的诗意穿透力。修为,是一种态度,“把自己修成一座山”,像山一样“归于寂,归于清溪……”,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p><p><br></p><p><br></p><p><br></p><p>山</p><p><br></p><p>杨胜应(重庆)</p><p><br></p><p>我确定自己摸到的</p><p>不是乳房,而是山</p><p><br></p><p>他说我果真是个雏鸟</p><p>但我拒绝承认</p><p><br></p><p>因为,世上有一种山</p><p>很软,只能想</p><p>不能看</p><p><br></p><p>赏读:山是隐喻中的山,既有刚强一面,也有柔软一面,我们可以将其视若生我养我的故乡,也可以将其看成是我挚爱中的亲人,甚至爱情或友情。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有山在,这人间的美好就在。</p><p><br></p><p><br></p><p><br></p><p>火车在我的头顶上飞</p><p><br></p><p>张抱岩(安徽)</p><p><br></p><p>我从火车的桥洞下穿过</p><p>火车嘲笑似的从我头顶上飞过</p><p>我当时也开着车</p><p>我看见它比我高大的远去的背影</p><p>逐渐消失在油菜花的头顶</p><p>我惊呼火车也在油菜花的头顶飞</p><p>火车不止在我一个人的头顶上飞</p><p>天很快黑了,那列火车在我记忆的头顶上飞</p><p>火车也许不这么想</p><p>它也许说我在它的肚子下面飞</p><p>我一直在天空和星星的肚子下面飞</p><p>肚子和头顶都是身体的一部分</p><p>一个是别人的一部分</p><p>一个我自己的一部分</p><p>飞是身体的另一部分</p><p><br></p><p>赏读:当火车与我们融为一体时,这火车便不是通常的客观所指,这“飞”具备着更宽泛的精神向度。火车在飞,我在飞,正因拥有了美好的心灵寄托,“飞”无疑就成了我们穿行在现实与梦想间的一种期许或诉求。</p><p><br></p><p><br></p><p><br></p><p>忘了怎样写诗</p><p><br></p><p>沈健(安徽)</p><p><br></p><p>有时会忘记了怎样去写诗</p><p>呆呆地坐着</p><p>看时光落在纸上,堆出一个人</p><p><br></p><p>第一场雪已经下了很久</p><p>可始终描述不出,街道灯光中拥挤的下落雪花</p><p><br></p><p>记得那天</p><p>我抖下了伞上的积雪时</p><p>竟然感觉是从我身体中倾泻而下</p><p><br></p><p>雪越下越大</p><p>我知道,如果下上一夜</p><p>街道、车辆和行人都会消失</p><p><br></p><p>每走一段路</p><p>我都会像天空一样</p><p>抖下更多的雪</p><p><br></p><p>赏读:落雪一样干净剔透,慢时光一样安静娴适,“忘了怎样写诗”其实更是一种沉浸与忘我,雪天里寄寓着“我”那超然的人生态度。情与景交融,心与物相契,点滴之中见美好。</p><p><br></p><p><br></p><p><br></p><p>落秧</p><p><br></p><p>董玮(山东)</p><p><br></p><p>芸豆落秧</p><p>拔除后还可种一茬白菜</p><p><br></p><p>年龄尚小,我干不了移栽幼苗的活儿</p><p>就顺坡溜进地头的浅沟里</p><p>陪奶奶择那些豆秧上未摘净的芸豆角</p><p><br></p><p>还有小白花在一串一串地开着</p><p>奶奶从不去碰触它们。她只摘成型的豆角,哪怕再小</p><p>我看出她有不忍和不舍</p><p>仔细听,你能听出她的嘟囔声:</p><p>这是五妞,这是六妞</p><p><br></p><p>五妞跟六妞是我两个未成年的小姑</p><p>一个五岁,一个两岁</p><p>一个死于疾病,另一个,死于饥饿 </p><p><br></p><p>赏读:由物及人,层层递进,冷峻而内敛的诗意转换中,作者巧妙地给读者制造“痛点”,并最终有效完成了“落秧”之隐喻性抵达。</p><p><br></p><p> </p><p>(本期配画系画家周丽强先生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