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18px;"> 引 子</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水乡小镇菱湖人民北路,俗称“北栅头”的西湖港上,有座巍峨大气的三孔石拱桥安澜桥,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屈指算来,距今已有三百多个年头了。去年,菱湖被国务院授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安澜桥也由“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一跃升格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荣誉加身,安澜桥成了菱湖小镇远近闻名的历史地标。写安澜桥的文章较多,笔者今天不写安澜桥,而是将安澜桥作为引子,引出本文要写的主题,位于西栅头安澜桥堍悄无声息,土得掉渣,默默无闻,开在私人老屋里的一爿“文具老店”。</span></p><p><b style="font-size: 18px;"> </b></p> <p> <b>一</b></p><p><br></p><p>先简述一下菱湖北栅头,现今叫人民北路。上个世纪中叶始,菱湖两家国营大厂菱湖化学厂菱湖絲厂,几千工人,早班夜班,进进出出,还有一家大医院菱湖人民医院,北栅头多是必经之路,当年闹猛得一塌糊塗。北栅头街不宽,路不平,两旁多是矮平房,店铺倒是不少,酱酒店杂货店茶舘店付食店剃头店小吃店肉店面店药店等一家挨着一家林林总总,靠街东边西湖港上停滿了附近乡下上街的大小农船。这样热闹的场景到了九十年代末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两家大厂先后改制关闭,医院不走安谰桥,北栅头靠近安澜桥成了一条断头路(不通的路),这里的店铺全关了,老旧平房衰旧破损塌落,除了常年居住于此的原住民老人,年青人都离开了,大白天也是鲜有行人。沉寂冷落凄凉的今日北栅,令人唏嘘不已。</p><p><br></p><p>去年开展的小城镇环境整治,北栅头崎岖不平的路面铺上了柏油沥青,破旧的老房子加固整修,环境得以许些改善。</p><p><br></p><p><b> </b></p> <p><b> 二</b></p><p><br></p><p>北栅头安澜桥堍,不知何时在街东边一排陈旧低平灰暗的其中一间老屋前,一块小黑板挂在一块老旧排门板前,上写“文具老店在此,欢迎光临”。沉寂多年的北栅头安澜桥堍有了一爿文具老店,就像是黑暗中亮出一道曙光。出于好奇,日前,笔者特意去了北栅头探访这爿文具老店。</p> <p>那里想到,走进文具老店,看到店主,竟是我的老三届学友,当年红卫兵年代同在一个“战斗队”停课闹革命的王同学。</p><p><br></p><p>这里是老同学自家的私人住宅,有三进深前中后屋,文具店开在靠街面的两间前屋,中屋有楼房,有小天井,天井里种有二棵高大的枇杷树。房子很老旧,光线也不充足,但时值夏季感觉很荫凉,里外也收拾得错落干淨。“老同学,怎么把店开到自己家里了”?老同学向我娓娓说道,原来单位里承包了一个出售生活文具用品的部门,2001年单位破产倒闭下岗了,承包的商品全部归自己了(用钱抵押的),上几年也曾在小莱場摆过地摊,后来突然想到自家的老屋子,前头两间靠街面的屋子何不开个文具店,管它卖得出还是卖不出,自家的屋子自作主,权当玩玩白相相。老同学半开玩笑半认真,我这里的东西虽老旧,可有些外面不一定买得到。听老同学这么一说,我就蛮有兴趣的参观了起来。</p> <p>两间靠街的老屋门面不大,北面一间大玻璃橱窗,一扇边门,橱窗上贴着八个美术字“筆仪文具 学生用品”。走进门左手边桌上摆满了各式毛笔排笔铅笔砚墨纸张,稍里一只旧玻璃柜台摆放着各式水笔钢笔,靠墙货架上放着各种瓶装颜料,瓶装墨汁,铅画笔。南边老屋还是老底子的长条排门板,边上一块排门板上方挂着一块小黑板,上写“文具老店在此,欢迎光临”,算是此店店名招牌了。我让老同学把排门板全部卸了下来,屋里马上敞亮了,墙上贴着的毛、刘、周伟人宣传画有许多年头了,颜色多泛黄了。南墙一排货架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算盘笔架鸡毛掸子打气筒纸张练习薄等,我对老同学说,你这个“文具老店”确实有点“老”的味道,生意好吗?老同学说去年有一位杭州自驾来菱湖探访安澜桥的游客,经过这里看到文具老店招牌很有兴趣,进得店里拍了不少照片,临走还买了一个算盘。还有一个游客经过这里买了一些毛主席纪念章,虽然生意清淡,却给自己开这爿店增添了不少信心。</p><p><br></p><p>去年,菱湖被纳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又同时对镇上几条老街老宅老弄进行了整治修缮,“历史文化名镇”面貌初见成效,已见到有外地游客陆续来到小镇踏访,特别是百年老桥安澜桥名声远播,外地人来到菱湖必定要去安澜桥,去安澜桥必定要经过文具老店,我说老同学,你沾安澜桥的光了,家门口有这么一个“百年宝贝”,文具老店看来要旺了。</p> <p><b> 三</b></p><p><br></p><p>此次文具老店之行,还有意外收获。在老同学家小天井里拍照时,偶尔看到天井外隔壁有一堵高大厚重的老墙,灰暗沧桑,年代感十足。凭感觉这不是一般普通百姓家的宅墙,一定有来头。问了老同学,果真隔壁就是菱湖旧时大户人家任氏的祖居(清末)“慎仁堂”。其中最有名望的叫任鸿隽,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后赴美学习钻研科学知识,是我国最早提出和宣传“科学救国”的科学家,解放后曾当选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因病逝世,周恩来陈毅等送了花圈。</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走进这座三进深的老旧大宅子,一股岁月沧桑荒凉破落之感扑面而来,厚重的雕花门楼,破损的木格子雕花落地窗,厢房厢楼,爬滿青苔的高墙,最让我惊讶的是一间旧屋子里,一位老婆婆端坐在椅子里,有人家还居住在这里,这位老婆婆难道是任家后人?!</span></p> <p>回到文具老店,老同学说“慎仁堂”现在不时有人过来探访,可这么个破旧样子怎好意思让人看,现丑。外面墙上至少挂块“慎仁堂”牌子,弄个简单的介绍,再把里面好好的修缮一下,百年名人老宅,这是小镇的“瑰宝”,可惜无人重视。老同学还说安澜桥从南面拍照看过去很好看,可是从北面拍照一看,二根粗大的铁管子横在大桥面前,大煞风景。还有安澜桥堍河港边,垃圾淤泥茅草把靠东第一个桥孔多要遮沒了,桥下西湖港水混沌污浊不清,这多没有人管,安澜桥虽好,周围环境太差,有碍观曕,心痛啊!愧对“浙江省文保单位”称誉。老同学越说越激动,句句是发自肺腑的诤言。</p><p><br></p><p>我也在想,在保护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的大动作中,需要多倾听一下小镇百姓的呼声,实在是很有必要。</p> <p><b style="font-size: 15px;">这是从北面拍摄的安澜桥,是否有点煞风景</b></p> <p><b style="font-size: 15px;">安澜桥堍河岸也该清理整治,包括周边环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