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华国锋同志一生最值得我们怀忆的就是在他的倡导下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b></p><p><br></p><p>华国锋出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之后,花费很大的精力抓“农业学大寨”。在1968年冬到1969年初,华国锋组织了湖南各地4万多农村干部前往山西大寨参观学习。华国锋在湖南树立了新田县和安乡县作为“农业学大寨”的样板。毛主席得知后说,你们南有新田,北有安乡,很好嘛!</p><p><br></p><p>从1970年7月起,华国锋担任湖南“欧阳海灌区”工程的总指挥长兼党委书记。这是与韶山灌区同样浩大的水利工程。华国锋踏踏实实、不辞劳苦地忙于这一大工程。当毛主席来湖南视察时,毛主席对华国锋说起了舂陵河的典故。舂陵河是湘江的支流,在“欧阳海灌区”之中。</p><p><br></p><p>毛主席说:“在古代有一位叫舂陵的人,做过一些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条河取名为舂陵河。可见,做好事的人,是受人们尊敬的。”毛主席说这些话,透露了他对华国锋的实干精神的赞赏。</p><p><br></p><p>华国锋在湖南还抓了一件“大事”:主持韶山革命纪念地的扩建工作。</p><p><br></p><p><b>在韶山,从1950年就开始修缮毛主席的故居(在“文革”中改称“旧居”)。人们到韶山来,主要就是参观毛主席故居。1961年3月,毛主席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br></p><p>由于前往毛主席故乡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渐渐觉得光是参观毛主席故居还不够,于是在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建议下,在韶山修建“毛泽东同志革命实践活动陈列馆”(后来改称“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这个陈列馆,选在离毛主席故居一华里的引凤山下。</p><p><br></p><p>在大革命中,成千上万虔诚的红卫兵以及参观者涌向韶山。1967年12月26日——毛主席74岁寿辰,从长沙到韶山的铁路开通。韶山火车站树起了高达12.26米的毛主席塑像。不言而喻,这米,象征着毛主席的生日12月26日。</p><p><br></p><p>于是,光是有毛主席旧居、毛主席革命实践活动陈列馆又嫌不够了,在1969年由华国锋主持了“韶山革命纪念地扩建工程”。</p><p><br></p><p><b>当时的报道是这样写的:</b></p><p><br></p><p>1969年,韶山革命纪念地开始扩建,首先遇到的就是保持韶山冲内特别是毛主席旧居附近原貌的问题。在研究建筑方案的时候,华国锋同志及时教育我们:韶山是革命纪念地,陈列馆绝不能搞高、大、洋,搞高楼大厦、富丽堂皇。建设韶山革命纪念地,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主席光辉诗篇《七律·到韶山》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精神,保护韶山革命原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注意节约的原则。为了最后确定扩建方案,1969年春,华国锋同志亲自来到韶山。他不顾旅途疲劳,一下车就找韶山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听取他们的汇报。随后,徒步登上陈列馆后面的山头勘察地形。当时,有人提出,这个窝面积小,扩建可能有困难。华国锋同志先用脚一步一步大体计算了山窝的面积,接着又亲自用皮尺仔细作了丈量,终于用事实说服大家,说明扩建的施工面积完全够用。临走时,他还再三强调,韶山的一草一木,都要注意保护,并指着山上的树林叮嘱说:这东边的树要保留,西边的树也要保留,几棵大松树尤其不能动。后来,我们执行了华国锋同志制定的方案,群众反映很好,都说,幸亏华国锋同志及时指导,才使我们在陈列馆的建设上,体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意愿,保持了韶山的革命原貌。</p><p><br></p><p>在1969年1月14日,华国锋还在长沙主持了“中国共产党湘区委员会纪念馆”兴建誓师大会。中国共产党湘区委员会是毛主席当年创建的,位于长沙清水塘。华国锋冒着零下四五摄氏度的严寒,刨冰破土,为这一纪念馆奠基培土。</p><p><br></p><p>华国锋在湖南开展这些纪念工程时,反复强调,要无限忠诚于伟大领袖毛主席。</p><p><br></p> <p>1976年11月24日,首都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指导员贺其他各界代表、以及参加设计、施工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指导员共八千人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华国锋参加了奠基仪式,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p><p><br></p> <p>1976年11月24日,华国锋主席在毛主席纪念堂花岗岩基石边,亲手执锹培土。</p> <p>1976年11月2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汪东兴、吴德、陈永贵、吴桂贤、孙健、李素文等为毛主席纪念堂基石培土。</p><p><br></p>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陕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市的设计人员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干部齐聚一堂,在认真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方案。 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地,组织学习最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毛主席就纪念堂建筑工程于1977年3月20日提前完成。纪念堂是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 台基:高4米,边长105.5米。台基上有大方柱44根,断面1.5米,高17.5米。台基四周是用来自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石彻起。上面汉白玉栏板上,雕刻着象征江山永存的万年青。 雕塑家细心塑制毛主席坐像,为雕刻毛主席汉白玉坐像做准备。 广东省石湾镇的陶瓷工人为毛主席纪念堂设计、制作大型陶瓷浮雕花板。 灯具厂工人为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精制灯具. 彩画工人描绘顶棚彩画。 <p><br></p><p><br></p><p>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