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瓜杀三妾”背后发人深省的思考, 帝王心术只对一种人有效

悠悠云(拒聊)

<p>这个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笔记小说《古今谭概》,故事不复杂,背后引发的思考更发人深省。</p> <p>盛夏的某一天,曹操宴请百官,席间他传令侍妾献瓜。一名小妾托着玉盘,款款而至,曹操瞄了一眼玉盘,问侍妾:“瓜熟不熟?”</p><p>侍妾没注意到任何异样,张口回应:“熟透了!”岂料曹操勃然大怒,下令将侍妾拖出去斩首。在座的官员大惊失色,又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何吃瓜吃出了人命案,气氛陡然紧张。</p><p>一会儿功夫,活色生香的美妾,变成了面皮惨白的人头。曹操扫视一眼,慢悠悠地说:换人再进!</p><p>帐外众妾吓得集体筛糠,没人敢应。有一个极聪明的美人,淡然一笑,起身整装,端起玉盘,以婀娜的步伐,消失在一片感激的目光中。</p><p>曹操依然老程序:“瓜熟不熟?”美人莞尔一笑:“熟不熟不清楚,反正不生。”估计她以为,曹操嫌瓜不够熟,前一个倒霉蛋偏偏说“极熟”,犯了“欺君之罪”,这会儿我放大尺度,可左可右,无懈可击。</p><p>没想到的是,曹操又勃然大怒,又一颗人头扔在宴席上!</p><p>筛糠的节奏传染给所有官员,他们一个个牙齿打颤,低头敛眉,一片死寂。曹操再喝一声:换人再进!</p><p>美妾们缩作一团,恨不能有个地洞钻进去不被发现。她们到底犯了什么错,你倒是说一声呐,这不是拿人命打哑谜吗?关键我们的命只有一条啊!</p> <p>曹操不说,也没人敢问,还得再送上去一个冤大头。还真有不怕死的,一位叫兰香的美女咯咯大笑:她们连进瓜的礼仪都不懂,岂不知举案齐眉乎?人前失礼,活该被杀!</p><p>众美妾一听恍然大悟,可不咋的,平时跟丞相随便惯了,竟然忘了这是在客人面前。还是兰香聪明,难怪平时丞相总喜欢跟她腻歪在一起,不学习就是不行,明天就开始学习外语。</p><p>兰香双手托盘,迈着标准的小碎步,扭着小细腰,低眉间向曹操抛出两汪深情,端庄恭谨又不失风情。她双手举案过眉,静等曹操的夸赞。曹操一笑:“瓜味如何?”兰香轻启朱唇:“甜到心里了!”</p><p>曹操牙齿里挤出仨字:“速斩之!”兰香虽聪慧,但这么大的转折之下,也失去了思考力,她还没想好问为什么,就被人拖走了。</p> <p>看看案几上的美食,瞅瞅酒樽里琼浆,渗出来好像都是红色。官员们连嘴都忘了擦,齐刷刷跪倒:丞相大人呐,都是微臣的罪过,请丞相治罪!</p><p>曹操哈哈大笑:你们有什么罪啊?官员们你瞅我,我看你:请丞相明示!曹操得意地捋捋胡须:</p><p>“公安坐,听诉起罪。前二妾吾斩之者,久在承应,岂不知进瓜必须齐眉而捧盘耶?及答吾问,皆开口字,斩其愚也!兰香来未久,极聪慧,高捧其盘,是矣;复对以合口字,足知吾心。吾用兵之人,斩之以绝其患!”</p> <p>原来前两位美人失仪,根本没弄明白曹操的心思,曹操斩其“愚”。兰香呢,够聪明,表现也够出彩,怎么也被杀了呢?因为她太聪明,居然猜透了主人的心思,这种人太可怕,所以曹操要斩其“慧”。</p><p>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如果你是宴席上的官员会怎么想,一定是四个字:恩威难测!</p><p>不会揣度君王的意图,你会死得很惨</p><p>中国传统文化喜欢打哑谜,说话只说一半,另一半自己去猜。面对皇帝们更是如此,会揣度皇帝心思的备受恩宠,揣度错了圣意的往往死得很惨。</p> <p><br></p><p>比如汉景帝就是哑谜高手,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傻帽,不解帝王心术,直筒筒地训斥服务员为何不给筷子,结果被失望的汉景帝轰出宴席,不久被强加了一个谋反罪,丢了命。</p><p>再比如东方朔,他总能把汉武帝的心思捏得死死的,屡屡上演让汉武帝怒容变笑脸,还得心情愉悦地接受被讹诈。</p><p>《大明王朝1566》里几条“老狐狸”严嵩、徐玠等、吕芳,都是能把嘉靖皇帝的心理,琢磨到一个屁都能闻出一篇博士论文的水平。</p><p>满清巨贪和珅,竟然历练到,单凭太监陈述乾隆读书时的几个动作,就能猜到科考试题的程度。难怪乾隆皇帝离开和珅片刻,就觉得浑身不舒服。</p><p>普通人都会遇到某些想做、想要、想说又不敢明确表达的东西,何况帝王?比如乾隆想奢侈一把,他好意思这么跟和珅说吗:给搜刮点钱花花呗?一定得让和珅主动,他再板起面孔装作仁君批评几句,然后“不得已”收下。</p><p>再比如汉景帝对周亚夫,他其实是想告诉周亚夫:没有我,你眼前的美食都吃不到嘴,乖乖听话,否则饿死你!周亚夫听不懂,所以最后真饿死了。</p><p>太会揣度君王的意图,同样死得很惨</p><p>上面说的是,你得会揣度君王的心思,这里要说反面,你不能太会揣度君王心思,否则也会死得很惨!</p><p>比如杨修,处处显能,把曹操细微的心理变化,都摸到极致。曹操的一句“鸡肋”,撤军的心思还仅仅是潜意识,杨修却立刻分析出曹操潜意识背后的必然性,比当事人还能看透自己,这种功力太可怕。</p><p>皇帝往往利用那些自作聪明的人,让他们做跳梁小丑,再杀鸡儆猴。比如《雍正王朝》里的那个佟国维,自以为很懂康熙,被康熙一句“江湖术士有时候也能代表民意”蒙骗,跳出来联络官员,劝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p><p>结果很惨,康熙一下子把“八爷党”看得清清楚楚,佟国维落得当众被骂“无耻小人”,还丢了官。</p><p>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张三丰血经”事件,也是一个经典的瞎揣摩帝王心思,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案例。</p><p>古代君王的驭臣之术,秘不示人的利器</p><p>其实曹阿瞒玩得不算高,要是放在汉景帝这样的老狐狸身上,他会从每位官员身边走过,不时驻足盯着某些人看两眼,然后一言不发,扬长而去。</p><p>估计有的官员,会当场心脏病复发!</p><p>这个故事虽不是正史,却有现实意义。曹操的这个手法,说白了就是帝王的驭臣之“术”,法家三把刀“势、术、法”中的一个。</p><p>韩非子对“术”有过精彩的描述,他说:</p><p>“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言通事泄,则术不行......明主其务在周密,是以喜见则德偿,怒见则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见。”</p><p>大致意思是说,“术”这东西是帝王驾驭群臣的暗器,平时只能藏起来,偶露峥嵘。因为臣下摸不透君主的心思,所以偶然露出点笑容,对臣子来说就是“天恩”,偶尔发怒就是“天威”。</p><p>曹操也明白无误地告诉官员们,美女们进瓜失不失仪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她们试图弄清楚我藏在胸中的暗器,让我把“术”暴露于大庭广众。密器都被你们知道了,我还怎么摆弄你们,好奇害死猫,所以她们必须死,你们要不要学她们?</p><p>官员们大汗淋漓!冯梦龙以此说明曹操“术”道的奸诈,可惜没表达到极致,曹操自己都解释清楚了自己的意图,岂不是主动把“术”拿出来给人看了嘛?按照韩非子的理论,他就应该不做任何解释,永远藏着,让你们自己去猜,越猜越害怕!</p><p>不会揣摩有威胁,会揣摩也会有危险,那么帝王的心思,到底该不该揣度,该如何揣度呢?</p><p>揣度不揣度,核心一个字</p><p>很显然,傻乎乎地不明就里很危险。即便平等的人际沟通,如果听不懂话外之音,都会弄笑话,何况对君王,除非你是一种人——纯粹到可以反客为主的人!</p><p>这种人本心至纯,纯到谁见到他都要矮三分,任何卑微的鬼心思,到他这里都不好意现身。比如西汉的汲黯、北宋的包拯、大明的海瑞,他们往那儿一站,皇帝都发怵,又直又杠的风格,让“揣度”如同鬼魅,躲得不见踪影。</p><p>因为在这种人身上,你看不到一个“利”字,所以他可以阳光普照。</p><p>这就是“揣度”的本质——利益!大马路上你碰一个擦肩而过的人,你需要小心翼翼地揣度他在想什么吗?除非你是劫道的!</p><p>三位小妾,如果不是想从曹操身上争宠获利,需要去揣摩一只破瓜吗?谁愿意送谁送去,老娘不伺候,曹操会亲自点名由谁进瓜吗?还不是想讨好曹操?</p><p>官员们如果不想获利,扭屁股挂印回家种田,需要那么提心吊胆,看曹操甩脸子吗?还不是想拍马溜须升官发财嘛!</p><p>我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我不可能从曹操身上获利,所以有胆气。假如换作我的领导,虽然他不具备曹操的生杀大权,可是我也不得不掂量掂量。</p><p><br></p> <p>  所以,世上任何鬼魅之术,只对有企图的人有效,心中无私,怕什么鬼影?心中无惧,要什么自行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