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满紫藤花儿的小屋

诺兰齐

春雨含情绿树早,婆娑舞影彩云间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鲜花开处是我家》</span></p> <p>  雨,没有雷公的鸣锣开道,没有电母挥舞长蛇的闪耀。她宛如一位待嫁的姑娘,只是在夜里,羞涩的她才细雨缠绵地把大地灌浇。</p><p> 天放晴了。雨水汇成的小溪哗啦啦地流淌着。草丛中的蚯蚓,池塘里的青蛙共同鸣唱着春天的歌谣,就连树枝上的雀儿也抖落了翅膀上的水珠,欢呼春雨及时的到来免费的洗了一次澡。这可是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的一场及时雨啊!它似跋涉的行者歇歇停停,停停歇歇淅淅沥沥地下了2天,累计下了16㎜,这是市气象台晚间新闻的报道。不过“雨露滋润禾苗壮”,它已经极大地缓解了旱情。使坡地麦子扬花秀穗积蓄了冲刺的力量,使大田里的花生泛起了黑油油的光泽。</p><p> 雨,就像古诗里说的那样“昨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落花有意,雨水无情”,粉如晚霞般樱花的花瓣经不起雨线的抽打,随着素雨幽幽、如天女散花般地从树冠抛撒的飘飘摇摇。</p><p> 云山雾罩的远山也在雾霭中显得若隐若显,一朵朵白云在山腰上缠绕。没有太阳的炙烤、又有着对魅力春天的向往。今天,我和老伴要到1987年7月~2002年12月调回来工作时间最长的,她曾工作过的乡工商所;我曾工作过乡政府的地方去瞧瞧。</p><p> 重走乡间路,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沟沟夼夼是那样的熟悉,还有曾是青岛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园艺场。</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雨过天晴太阳红,被一夜雨水冲洗的似一粒蛋黄般地太阳从云雾中爬上了树梢。它努力熏染着身边的浓云,用自己璀璨地光芒把东方的天际涂成霞光万道。</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花儿们静静地让雨水给她梳洗打扮。滴滴水珠在她的脸颊上犹如敷上了面膜,更似打上保湿的润肤霜膏。让花儿显得更加妩媚动人、千娇百媚如一个个小姑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乘着雨后的间隙,连一向喜欢静谧的小蜗牛们也耐不住雨水的诱惑。知道凭借雨水的湿润可以节省体力。于是,它们背着毕生的财富~那形影不离的蜗居或登高爬远,或用头上的触角左寻寻、右觅觅地寻找,寻找着我们永远也读不懂它们的心思而它们却清楚地知道。它们会不遗余力地爬啊,因为那里有心中的理想,是约会?是聚餐?抑或是迁徙到蜗牛世界香格里拉般的殿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毛竹似有千滴泪,春笋破土迎霞光。竹子是一种最喜欢温热潮湿的植物。一场雨水唤醒了稀疏的竹林,只是一夜的功夫,我种在门前绿化带的竹子结束了休眠期。一大早,便有数十株尖尖的笋尖,听从春雨的呼唤拱出土层探头探脑。它们生长得速度之快,让我这北方老汉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雨后春笋”,什么是“蓄势待发”的自然科学之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须晴日,抖落了满身雨滴;挣脱了襁褓束缚的竹叶。每一片绽开如剑的叶子都是那么的青翠欲滴,它们竹影婆娑地迎风摇曳着,现在已是初具规模枝繁叶茂的小竹林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新时代、新农村、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农村街头巷尾已不见了“三大堆:粪堆、土堆和草堆”的困扰。而今的农家小院已被打理的井井有条,门前的空闲地,也被勤劳的乡亲们点种了茄子、黄瓜、莴苣、辣椒和豆角。村中休闲广场各种体育设施齐全,华灯初上结伴而来乡亲们便踩着“咚锵锵”的鼓点把秧歌闹。</span></p> <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果园里或农家院的绿荫中,缀满枝头又大又红带着雨珠的樱桃赛玛瑙。绿色的叶子不经意的遮挡着一个个或紫、或黄中带红、或鲜红品种不同的樱桃。它们是那样的可爱,光滑的表皮仿佛涂了一层蜡,散发着淡淡的清香。</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初夏时分,正是樱桃集中上市的季节。公路两边一排排遮阳伞下,全是光洁饱满晶莹可爱任你选挑的樱桃。你若认为公路停车不安全,或者忍不了讨价还价地喧闹。山坳里田野旁农家采摘园在向你把手招。在这个素有“春来第一果”季节里,吃一颗沾着晨露的大樱桃,酸甜的滋味瞬间在你口腔散开,舌尖上的甜蜜让你魂牵梦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就像歌儿唱得那样“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这就是21世纪我醉美的家乡,这也是我们胶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实写照。</span></p><p><br></p> <p>  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东庄乡,上个世纪的1995年5月20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撤销东庄乡改为青龙镇。为什么取青龙这个名字呢?我揣摩可能龙是我们民族崇拜的图腾,寓意青龙镇要像青龙一样有快速腾飞的经济发展吧。也可能是借青龙镇有个叫青龙夼村庄而得名。</p><p> 话说青龙夼村村头有一口相传百年的古井,当地村民叫它青龙泉古井。井里的水非常之甘甜,而且从来没有干涸过。井边长年置一水筲一把葫芦瓢。老年间经商的商贾、赶脚的路人若是口渴了,或者临近晌午了便会在这里停下来歇歇脚。打一筲古井水、舀一瓢清冽甘甜的清泉,咬一口苞米面饼子。吃饱了、喝足了、休息好了、抹抹嘴巴上的水珠儿再继续撵路。</p><p> 青龙镇地处偏远的三市(招远,莱州,莱西市)交界处,地广土薄自然条件较差。全镇唯一一条县级沙石公路翻山越岭迤逦地通往青岛的平度市。</p><p> 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也会给你敞开一扇窗”。青龙镇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两大矿业经济支柱,还有一处来料加工的大理石厂。80年代后期,当年镇政府一班领导人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挖黄的,栽绿的,晒白的”振兴本镇经济的思路。</p><p> 挖黄的是:勘探开挖本镇的黄金矿产资源,兴建曹家洼金矿。</p><p>同时又大力发展扶持镇重要的支柱产业~氟石矿。氟石也称萤石,是冶炼钢铁、石油的一种催化剂,当年曾广泛销售东三省乡镇企业的冶炼、化工厂。</p><p> 按照法律服务所职责要求,我担任了镇氟石矿,大理石厂、青龙果酒厂常年的法律顾问。为了挽回厂矿企业的经济损失、追缴外省乡镇企业和本省个体户拖欠的销售货款。几年中多次去东北大连、哈尔滨,沈阳、佳木斯、齐齐哈尔、鹤岗、勃利、密山、虎林和本省的菏泽、潍坊地区和当地企业谈判好后监督财会人员到银行汇兑,为厂矿企业追回货款约300余万元。为本镇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p><p> 栽绿的是:发展红富士苹果种植。那时红富士苹果还是个稀罕物。俗话说“烟台苹果莱阳梨”,那是指老品种的大小“国光”苹果。80年代后期,村民对引进的日本红富士苹果还有诸多认识不到位。思想上还停留在“千买卖、万买卖、不如赶着老驴驮土块”小农经济意识里。所以,作为乡镇干部,在工作上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要“磨破嘴,跑断腿”的去做群众的思想转化工作。记得当年秋天,一个村的果农给了我三个又红、又圆、又大的红富士苹果。哈…,那时我也不认识红富士苹果!可能是第一代红富士吧。只见果形端庄,果皮红艳又薄,用刀切开,里面的果肉微黄、糖度大汁又多吃到嘴里脆甜脆甜的。这可是我调回胶东(1987年的第一个秋天)吃到的最好的苹果。三个金贵的苹果,我和老伴、女儿分吃了一个,一个送给了30多里外的父母,留下一个给女儿。可能如今红富士苹果吃的多了,再也找不到那个留在舌尖上酸甜适口滋味了。</p><p> 认准了这么好的苹果绝对是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这就为我下乡在村民中大力推进红富士苹果的种植,有了现身说法的第一手资料。</p><p> 晒白的是:发展村办企业,动员有条件的村民上项目发展养猪、养羊、养鸡的养殖业。招远自古就有用绿豆、地瓜漏粉做粉条的技艺,当年临近的龙口港是招远粉丝海运通道的集散地,久而久之人们习惯地叫成了龙口粉丝。在计划经济年代不讲求品牌商标效应,而现在对外宣传的广告上竭力提出“龙口粉丝招远造”。在我包片的村里就发展了做绿豆粉丝、地瓜粉条的粉房。沙滩一排排竹竿上晾晒的粉丝犹如一片片的白雪,这就是晒白的。其它村也一村一品的兴起了养殖业、种植业。</p><p> 司法工作:是我的本职业务,但在乡镇一切围绕“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工作的大框架下,本职工作却成了我的副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的业务都有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年终考核。有了民事纠纷、普法宣传任务你只能插空抽时间去做。</p><p> 同隶属司法部领导,可我的工作已经脱离了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的性质。司法业务已经归属司法部的基层指导司和社区矫正管理局了。每年在不耽搁下乡完成“三提五统,计划生育的“人上环、狗带牌”(实行有牌豢养)夏锄秋收、果树管理、冬季造田、报刊征订”的情况下,还要参与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斗争,登记走访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调处婚姻、赡养、继承、邻里、边界、房屋、债务、合同以及分家析产等各类民间矛盾纠纷。</p><p> 学习当地乡俗土语,改进以前在监狱的工作作风,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贴近农民的乡镇工作人员和法律工作者。</p><p> 当然省市县乡对我辛勤地工作也给予了褒奖和认可。</p><p> </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95年5月20日欢庆撤销东庄乡改为青龙镇时保留的照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曹家洼金矿集团一架电动折叠大门阻挡了我曾经工作过的乡政府办公楼。</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按照楼房布局,东楼为党委楼 ,西楼是政府楼。那时,每到黄昏时分像归巢的燕子一样,三三俩俩的机关干部就会从下乡的工作片骑自行车结伴而回。届时,两楼的台阶上坐着等待开会汇报工作的我们。只要党委秘书说“今晚不学习了”!如同听到了大赦令“轰”地一声散了,家是农村的立即骑车回家忙自留地的事情去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尔今,门卫以领导办公室内有监控为由不通融、不让进院内拍一张当年的楼房照片。这让我感慨很多,以前总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情,通过这件事突然发现“年轻”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时光好不经用,抬眼已然到后半生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已经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这就是各领风骚数十年的自然规律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那时,我曾经是大院的一员,政府大院我是可以自由出入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为镇办企业保驾护航,80年代拖欠“三角债务”比较普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齐齐哈尔火车站等候上车去黑龙江密山市和虎林县追缴拖欠的大理石货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89年年底至90年元旦出差东北近两个月。在哈尔滨地下秋林公司花180元买了一件当年特时髦的“马海毛”毛衣。那通身长长的细毛、彩色的毛线、带着窝眼的不知是手工还是机器编织的毛衣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那样式至今也不过时。(手里提的是毛衣)图为候车去鹤岗、佳木斯一带追缴大理石欠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乘了一夜的轮船,天亮时靠港了。这次是去大连市甘井子乡镇企业追缴拖欠的氟石货款。此照片是下船后在大连港售票厅前留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午饭时间到了,在去辽宁沈阳的餐车上。80年代能喝一听青岛易拉罐啤酒再加一罐气体饮料那是相当奢侈的,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又是一年追款日的夏季~大连市海滨浴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星期天从乡下和女儿进城。当年没有儿童娱乐设施,没有什么摩天轮、水上乐园,没有琳琅满目的超市。能逛个百货公司给孩子买一包新奇的“跳跳糖”、几本小人书、一个猫娃娃或是看一场电影,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最大的愿望和满足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现在想想为什么那时能这么安于现状呢?可能无所欲也就无所求吧,当然,那时还没有诸多的诱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乡累了躺在绿草茵茵、松涛阵阵的草丛里,仰望着远山和蓝天我也曾遐想过,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一辆“嘉陵牌”摩托车,有一台冬天不用披衣下地按台的遥控彩电,有三间安身的房子、(那时我们吃住在工商所两头的各一间房子里)有一套家具,再也不用从青海托运回来几个装“公安皮帽”的大纸箱盛衣被就心满意足了。如果再有几万元存款,那么我和老伴这一辈子活的就挺有成就感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迈进小康水平,现在回过头去看看这点小儿科的设想真是太太地不足为奇了。但这却是我当年发自内心、郑重其事的设想,估计那个时代的你也和我差不多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年老伴工作的工商所如今也不复存在,撤并青龙镇后,现在已变成“夏甸镇东庄社区服务中心”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原在农场是司法干警,定的民警级的老伴调回后改行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所的任务就是管理集市贸易,企业年检登记,查罚假冒伪劣商品,办理发放工商营业执照。由于各村都有小商店还要经常下乡督察年检。在村里吃派饭时还能和老伴不期而遇的同坐在老乡炕头上,如今回忆起来也是蛮有浪漫蒂克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停车的地方就是工商所的旧址,随着2000年的撤乡并镇,原来的工商所已变成民居,曾经的工商行政管理所已淹没在时代改革的潮流中成为了过去。</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秋天,是胶东苹果丰收的季节,那时乡供销社的大院里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老牛车、手推车前来售卖苹果的车辆络绎不绝。如今的供销社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姿绰约,她似一位老妇人般蜷缩在当年穿镇而过公路的一隅,等待着时间对它的裁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和它一样遭受冷落的还有公路边上的“工农兵饭店”。那可是当年唯一能提供旅客就餐、住宿的地方。在它红火的岁月里,占地一亩多的院子里种有芸豆、黄瓜、茄子、辣椒。院内还有一处专劈为月季、芍药花种植区。每逢春季芍药花盛开之时,淡淡的花香和头上飞舞的彩蝶让人领略到春天是如此的绚丽多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有时下乡赶不上饭点,常有村负责人请我们在饭店吃一餐便饭。山区特色的山珍松蘑菇、地骨皮(类似木耳)槐花、野黄花菜。当然少不了野味,如油炸毛虫蛹,这是一种含蛋白质很高,且又非常香的对松树有害的虫蛹,结茧后茧毛有毒,扎手上、脸上奇痒无比且肿痛。一般油炸后的虫蛹毒毛消失,撒上椒盐会让你吃了一粒还想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面对眼前杂乱废弃的“工农兵饭店”,它当年的风采已是一种脑海中的记忆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年穿街而过招远~平度的县级沙石公路,每天只有一辆班车路过。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那可是乡里人走出大山,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怀着复杂的心情,领略了岁月的沧桑,告别了乡政府和供销社。下一站探望的是~青龙夼青年园艺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进入山来,青龙湖香草园知青文化园石碑。如今只有它坚守在“狼庄顶”下,默默地看着行人的过往。</span></p> <p>  1975年5月3日,当时的青龙公社先后迎来了八批168名青岛下乡的知识青年。并在“狼庄顶”的山坳里给他们盖起了知青大院,又名“青年园艺场”。之后的这个知青点一直维持到1978年知青大返城。</p><p> 男女知青独门独大院全部居住在知青点,从事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与山下青龙夼村、打油王家村的社员一起耕地、开山采石修建了与知青点临近的青龙夼水库。据说每月可以领到45斤粮票、12元生活费。从第二年开始,国家就不再为知青发放粮票和生活补助了,知青们要靠劳动挣工分,自食其力地养活自己。在广阔的天地里,广大的男女知青在这里劳其筋骨的战天斗地,身心得到了锻炼,同时也留下了几多美丽缠绵爱情故事的佳话。</p><p> 和知青点距离最近的打油王家村,有一朵美丽的村花、我们权且也叫她小芳吧。小芳姑娘长得唇红齿白,丹凤眼、杨柳细腰的身材像熟透了的麦粒一样饱满圆润。虽然居住在山夼的一个小山村里跟父母务农,但热辣辣地太阳似乎对她格外青睐,她的皮肤始终如玉似的细白。有时村里婶子大嫂妒忌的对她打趣说:小芳啊,你这细皮嫩肉的闺女要是长在城里就好了,你瞅瞅这身腰,就像画里的小媳妇一样俊(媳妇,土语念细分,是胶东对美丽女子的统称)等给俺这小嫚找个好婆家吧!18岁的小芳听了只是笑而不语。</p><p> 有一年冬天,公社抽调各村社员参加“战山河”大队。“战山河”,是胶东冬季投入大量男女劳动力修建大寨田故称战山河。在整修大寨田的队伍里,她和山上的知青ZHQ相识、相知、相爱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ZHQ利用休息也曾偷偷用自行车带着她到乡供销社买过一瓶雪花膏。别小看这瓶雪花膏是那么不起眼,当年可是最高级的化妆品和爱情的信物。</p><p> 热恋期间,山下的玫瑰花熏染过他们的衣衫,“狼庄顶”见证了他们爱的誓言,月亮代表小芳的心非你不嫁。妈妈则曾多次告诫女儿,你和他不是一路人,他回城了把你抛了你再咋个活?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若为爱情去,一切皆可抛……</p><p> 那个年代还没脍炙人口《城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的歌曲。但这首歌却是一对小恋人真实写照。</p><p>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的美丽又善良,一双迷人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随着小河淌。</p><p>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站在小村旁。</p><p> 所不同的是歌里的那个男青年万般不舍抛弃了小芳姑娘回城去了,而我们的男主人公ZHQ,实现了他的诺言,至今为爱留在打油王村厮守着小芳。</p><p> 我下乡到村里办事曾见过小芳,近40岁的她已是孩子的母亲,但她依旧颜值不俗风韵犹存,一束马尾辫衬托着她秀丽的脸庞。</p> <p>  青岛知青的命运,也是我这代同龄人所经历过的。在当年扎根农村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的青岛知青中,我所知道的男青年就有ZHQ和ZH找了当地的姑娘分别留在了打油王家村、东建村。还有四名女青年找了当地的男青年,她们结婚生子后也放弃了回青岛安置。落实知青分配政策后,东建村的ZH被分在乡林业站后至站长位置。Z姑娘分在乡医院为护士,Y姑娘分在乡医院任出纳,L姑娘分在乡兽医站做司药,W姑娘分到乡农村信用社为业务员。而ZHQ先生却放弃安置政策的照顾,不要分配、不要工作,自己和妻子在村自谋职业搞养殖至今。再后来,他回青岛的战友有的成为老板,他们缅怀在青龙夼园艺场下乡的这段人生经历,集资筹建了《青龙湖香草园》知青旅游景区,让ZHQ出任经理负责打理日常工作。</p><p> ZHQ和ZH两位对爱忠贞不渝、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在四邻八村也曾传为佳话,在那个年代能做出这样的牺牲其勇气真是太令人肃然起敬了。</p><p>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车到《知青湖》碑文前,我和老伴再次下车审视着面前的题字,觉得它的故事是那样沉甸甸地。</p><p> 为六位扎根青龙大地的青岛知识青年,也为了他们为爱付出的人生,这倒让我想起了电视连续剧《平凡世界》里的主题歌。临上车前就让我用这首歌表达我和老伴对同龄人的敬意吧!</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遥看群山环抱,绿水环绕的打油王家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山涧的玫瑰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是忠贞的爱情让六位知青留在了青龙大地,当年的姑娘小伙子如今也是孙儿绕膝的年龄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上图:ZHQ落户的打油王家村和ZH落户的东建村情况简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月儿高高挂天边。月下丝瓜花儿开得艳。什么?你能听到他们在窃窃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对!这是男女声二重唱: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皓月当空、月色朦胧,歌儿很抒情、但情深意长的韵味更浓!</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ZHQ在青年点是个文艺青年,他会吹口琴。我有理由相信在“战山河”红旗招展的工地上,他吹奏的一首首毛主席语录歌,能给劳动休息的人们带来轻松和快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小溪边、伴随着清风掠过的松涛,小芳静静地依偎在ZHQ身旁。ZHQ用口琴吹奏过《敖包相会》,这是他们最爱哼唱的一首情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年红极一时的青龙湖水上乐园,各色花草点缀的漫山成海,大型儿童水上乐园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游人。他们参观知青园艺场。在景区的农家乐吃一餐知青饭,种一块知青田,体验着当年知青上山下乡时的生活。</span></p> <p>  约6年前,我和老伴领小外孙去过青龙湖香草园知青园艺场,那时景区红火,漫山开遍了种植花花草草,狼庄顶一片山花烂漫。有大型水上乐园,有特色的农家乐和知青饭菜和知青生活展厅。可是没几年这个旅游景点就经营不下去了。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地处太偏僻,也许是宣传力度不够,抑或是项目开发的太单一。总之,喧闹一时烟台地区最大的,汇集以当年知青实物为载体的旅游景点,只是昙花一现后又重归于沉寂。</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青龙湖香草园知青博物馆简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失修的娱乐设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拉近了镜头,你可以看到各个职能部门的标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展厅中展示着当年青岛知青扎根农村时使用过的部分农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当年青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没有忘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第二故乡。这是他们在知青点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知青燃烧了一代青春,是他们,也是我们曾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望着车窗外旋转的风车如同巨大的麦克风,我和老伴仿佛听到从苍穹中飘来一首悠扬的天籁之音。对!没错!就是那首当年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红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不信你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山丹丹开花赛朝霞,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满天的朝霞山坡坡上落哟,北京的青年在延河边安下了家。毛主席身边长成人,出发在天安门红旗下。接过革命的接力棒,红色土地上把根扎。就像当年的红小鬼,满面红光映朝霞。踏着前辈脚步走,延安精神放光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春去秋来,如今那段历史已经凝固成永恒的记忆。只有山野中悠悠旋转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仿佛还在述说着那如火如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故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车子涉过一条水泥铺就的漫水河,远远望见村头一架爬满紫藤花儿的小屋。房边的支架上长着一株紫藤,此时,粗壮的树干犹如龙盘虎踞,满房架爬满了的紫藤花儿在开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就是我们这次探望的最后一站~当年包片时的伙房。</span></p> <p>  春风含紫气,紫藤花更新。紫藤花一般在四至五月开放,那花儿开得又多又美。雨后的紫藤花上还挂着小雨珠,阳光一照,晶莹剔透,美丽极了!紫藤花一串串地向下垂,好似一颗颗紫葡萄。它们一朵接一朵,一穗接一穗彼此紧紧相偎,微风一吹就摇呀摇的栩栩如生。还有紫藤花那独特的香味,让人闻了是如此的陶醉。</p><p> 如前所述,乡镇为了便于开展农村工作,会把乡里的行政村划分成若干个工作片,正如老百姓说的那样“机关干部总不能背着锅下乡吧”?所以每个工作片都有一个简陋的伙房。</p><p> 此时我趴在小伙房的窗户向里张望,里面已是空空如也。</p><p> 是啊!离别18年了,除了这株紫藤长得更加粗壮,其它的已经找不出旧时的模样。而我也被岁月的风雨霜刀雕刻成了“两头尖尖中间鼓,鬓角苍苍眉毛疏”的老者。</p><p> 伫立在伙房门前,我仿佛又看见了当年下乡归来的同事。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p><p> 当年下乡大部分时间都是分散到农户家里吃派饭的。只有“三秋三夏”农忙时节我们才在伙房自己做饭。一般是“打平伙”或村干部去集市上采购点食材,再到菜园摘些自种的蔬菜。女同事则留在家中洗菜做饭,她们需要进村完成的业务全由男同事代劳。</p><p> 中午吃饭时,大家嬉笑耍闹其乐融融地也颇有家的氛围。菜品吗?有时是鲇鱼炖茄子、有时是买猪肉、猪排骨什么的,主食是大饽饽或烧点米汤。随着女同事一声“开饭喽”!男的围桌而坐人手一瓶啤酒,那是一打10瓶的烟台啤酒。白酒则永远是2块钱一瓶广州赤坎军区生产的“米香曲酒”。</p><p> 胶东女子与生俱来就温柔贤惠,就是下乡的女同事也不例外的给男同事舀汤送饭,我们老爷们似乎理所当然毫无愧疚的享受着。等酒过一巡,她们才在挪出来的地方落座。不过在喝酒上有个自我约束纪律,为了下午的工作是绝对不允许酗酒的。</p><p> 农村还有鲜为人知的饮食吃死猪肉。大家可能感觉太匪夷所思了。其实这也是一个地区特有的饮食。正如南方的少数民族爱吃“牛瘪”一样,吃肉的蘸水必须有动物的鲜血和胃里的草汁搅拌方是美味。再如电视里介绍饮食文化时曾报道,用羊百叶里未消化的细草煮汤喝据说可以治胃病、聚餐前喝一碗可以开胃一样的道理。</p><p> 胶东猪肉是剥皮的,只有死猪不怕开水烫不剥皮,吃起来“艮吱吱”的别有一番滋味。(说是死猪,其实是跌打损伤之猪)当然在青海呆惯了我是不吃的。记得一生只吃过一次死猪肉,那是在浩门农场十三大队青年队,有一天猪号的一头80多斤重的猪死了。可能是养猪职工煮熟了给了打扫猪号的我们一块,正好老家寄来一包香椿,在宿舍沟边挖个锅灶炒起来也非常美味的。</p><p> 还要说一下的是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不管以前出于什么原因吃死猪肉,估计现在是绝对不会吃了吧?你猜错了,从那个物资匮乏年代走过来,如今富裕了的公司老板们,他们还怀念吃死猪肉的过程,还会买一头80~90多斤重架子猪,让工人用水闷死,然后退毛煮熟蘸大蒜汁吃或卤着吃,那叫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畅汗淋漓,说白了要的就是这个记忆中的仪式感。</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村口小池塘还是那么碧水荡漾,成群的鱼儿还是那么熙熙攘攘。蛙在鼓噪,鹅儿在水面上倘佯。一阵风儿吹皱了池水,受惊了的蜻蜓,尾巴频频点水又挪到了别的荷叶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麦子熟,杏儿黄。杏儿熟了就预示着离割麦也就不远了。80年代割麦几乎全凭人工,素有“割季麦子脱层皮”之说。现在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你只需站在自家的地头张开口袋就行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挂着新鲜羊肉做“招头”招徕顾客。盘里盛着切好的羊杂,只要你一声吆喝老板就会根据你报的钱数决定放肉的数量。</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羊汤最佳搭配是用花生油炸的面鱼(既油炸饼)。吃时将面鱼泡在羊汤碗里,再要上三两小酒边吃边啜一口酒,酒喝好了,饭也吃饱了。有菜、有汤又有肉是所有农村老百姓,当然也包括我最希冀的愿望就是赶集“哈一碗羊汤”。</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集市上,叫得响的、最经济实惠的是羊肉汤、羊杂汤。有时下乡碰到赶集,我们也会这次你请我,下次我请你“驴啃痒”式的请客。没有比较还觉得味道不错,但近几年几次赴西宁,在环境上、肉质上、口味上总觉得不能与西宁的“泉儿头”或“天下第一碗”的羊杂汤相比,我想这就是老了怀旧的情愫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胶东“跌面”据说历史悠久,它和“兰州拉面”是否同宗同族不得而知。跌面人抓起面剂子在案板上反复摔打然后抻拉。抻拉的动作或许并不华丽但很娴熟,必须掌握跌打的节奏和力道。下乡的中午,在食棚一隅找僻静之处坐下,看着跌面人啪啪地表演、再吃上一碗盖浇了汤料的跌面,那么留在唇齿间的是一种幸福满满地回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招远自古就有用绿豆漏粉做粉条的民间习俗。有一种特别的稀饭名叫“粉浆饭”,那是用绿豆浆发酵变酸后的产品。吃时将变酸后的粉浆放锅里烧开,然后根据你的喜好可以搭配任何蔬菜,闻之有淡淡地酸臭味,喝时是酸酸的一种食品。夏季有专卖粉浆的摊位,10元一小塑料桶供应喜欢这种口味的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就像老话说的“一方水土育一方菜肴”,吃毛蛋可能也被许多饮食矜持的人不接受而不敢吃。农村起初的毛蛋是孵小鸡时自然死亡的,毛蛋里雏鸡已经成型必须摘掉毛才能吃。后来人们用孵化器大量孵化,并故意将14天还没有发育成熟的蛋胚迅速降温,民间称“闪了毛蛋”。这种毛蛋已具备小鸡早期的形状且无毛,当地人称这种毛蛋为“壳里香”“活珠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9年8月在浙江绍兴徐连根同事家里曾吃过孵鸭子的毛蛋,据说毛蛋是上佳的补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上图奖状是在1976年元月十日,在青海省第十七劳改支队一大队工作时被评为“抓革命促生产”先进个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86年10月又被青海省第六劳改支队评为先进工作者。农场侦保科张景洲给照的先进个人彩照后,由于我已调回胶东,没有收到奖状,只是照片和当年农场的先进工作者一起张贴在了场部大礼堂橱窗里。</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内调胶东后工作性质变了,可是我和老伴依然继承发扬浩门、诺木洪农场的优良传统,用“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老柴达木精神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先后在调回后的80年代都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党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最后工作的胶东也是见证我和老伴后半生成长的地方。我们兢兢业业地的工作,为社会尽到绵薄之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以上奖状是我调回胶东24年来被市委市政府记大功、三等功和各级政府颁发的先进个人奖状,这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一生工作的肯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总结我和老伴的这一生,退休前没有是否能平安落地的忐忑,退休后也没有门可罗雀的失落。因为我们只是一介平民,很平淡、很平凡地退出了原来的工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只要有梦想,退休后的生活就一定是绚丽多姿的。在结束《爬满紫藤花儿的小屋》这篇文章时,“我是一条小河”的歌词最能代表我和老伴的心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大江的气势磅礴,没有湖泊的平静,没有山泉靓丽的景色,山川给了我跳动的脉搏,阳光给我青春的光泽。绕过高山,穿过大漠,酸甜苦辣都是歌。我的生命奔流不息,我是草原上一条小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曾住江之头,现住江之尾,我们是从青藏高原流淌到胶东的一条小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文章指导: 微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文字校对: 沙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20年6月2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