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江西水墨上河之旅篇

张声时

<p>早晨在【東籬小隱】用過早點7:40乘車前往【水墨上河】,大約1.5小時就到了婺源秋口鎮的上河村。</p> <p>  水墨上河景區位於婺源縣秋口鎮上河村,由與聖人朱熹同宗的朱氏建村,距今已有920多年歷史;上河村背倚青山,三面環水,形似大元寶;風行水上,人傑地靈,素有「天子寶地」之稱。</p> <p>一路边看边走,小溪、水车、石板路,以及房舍、拱桥、树木的倒影、停泊的小船引导走进村庄。</p> <p>紫色花廊</p> <p><br></p><p>水墨上河的古碼頭就是古時上河村主要的交通動力,它被稱為小南京碼頭,處在婺源通往徽州府的古驛道上,發源於婺源北部五龍山的段莘水又從村邊經過,是古代婺源最重要的水道和陸路驛道的交匯點。</p><p>你可仰望遠處聳入雲端的群峰,俯瞰腳下波光粼粼的江水,一時心曠神怡,忘懷得失,靜如止水。忽而想起一首詩中寫道“渡口看潮生,水滿蒹葭浦”,这即是這小南京碼頭的最好寫照。</p> <p>千年古樟樹,仍然枝繁葉茂。</p> <p>上河村牌坊</p> <p>古越城門</p> <p>小船悠悠</p> <p>  看到村裡正在舉辦首屆荷花節,好好開心,真是來的早不如來得巧呀。</p> <p>一走進村裡見到一條穿過村莊的河,兩岸白牆黛瓦的徽派建築,也別有一番風味!</p><p> 白牆青瓦馬頭牆,綠水青山蔚藍天,自然之景與建築完美融合,可謂天然合一清雅淡然簡約樸素,古樸典雅、韻味無窮,黑瓦白牆對比鮮明,猶如一幅幅水墨畫。</p> <p>徽派建築有個說法,“千兩銀子七百門”,如果用一千兩銀子建房,花在門面上就要七百兩,無論貧窮與富貴人家,門面都有精美磚刻,可見徽人對門面的重視程度。</p> <p>無論古今,徽州民居,被譽為「國畫中的家園」。綠水縈繞白牆,紅花灑落青瓦,一泓清水承載著徽州古建似水流年的痕跡和滄桑。</p> <p>【馬頭牆】它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就是這高高的馬頭牆,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牆又稱之為封火牆。</p> <p>水墨上河村以徽州文化為核心,以“紙、墨、筆、硯”為人文背景,展現了徽州古村落的原鄉原味。</p> <p>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規模,雕風拙樸粗擴,以平面淡浮雕手法為主。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財力的增強,炫耀鄉里的意識日益濃厚,木雕藝術也逐流向精雕細刻過渡,多層透雕取代平面淺雕成為木雕之精華。</p> <p>徽派建築精美磚雕裝飾藝術,是“以才入仕,以文垂世”。</p><p><br></p> <p>徽州木雕是傳統民間雕刻藝術之一,與具有徽派風格的石雕、磚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木並稱徽州三雕。徽州山區盛產木材、建築物絕大多數都是磚木石結構,尤以使用木料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藝人發揮聰明才智的用武之地。舊時,徽州木雕多用於建築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裝飾,其分布之廣在全國首屈一指,遍及城鄉, 民居宅院的屏風、窗櫺、欄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品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風采。</p> <p>古遠的工匠藝術,真乃巧奪天工。</p> <p>徽州壁畫即徽派建築壁畫,是壁畫的一種,所謂壁畫,就是繪在壁面上的畫,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p> <p>婷婷玉立</p> <p>  湖水面的倒影,雨打湖面的漣漪,隱隱的霧,好似一幅絕妙的水墨畫卷。</p> <p>。 隨著一曲音樂遠遠望去,看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有人正在旗袍秀。</p> <p class="ql-block">旗袍秀</p> <p>江南可採蓮,</p><p>蓮葉何田田。</p><p>魚戲蓮葉間。</p><p>魚戲蓮葉東,</p><p>魚戲蓮葉西,</p><p>魚戲蓮葉南,</p><p>魚戲蓮葉北。</p><p>每每漫步走過硯湖的荷花池都會讓人不經意的想起這首古詩,湖中的荷包紅鯉魚又何嘗不是調皮的逗戲於荷葉間,這一景一致就足以讓你流連忘返!</p> <p>綻放的荷花</p> <p>花與蓮蓬</p> <p>  岸邊望去湖中的石橋,遠處的房屋,倒映在湖面真是美輪美奐的意境。</p> <p>湖邊別墅是為遊客提供住宿賞景。</p> <p>稱心如意</p> <p>【水墨上河】古老村落里的小巷彎彎曲曲,與戶比鄰的屋檐在空中相接起舞,百年的磚瓦樓閣風雅依舊,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散髮著被時光浸潤過的溫暖與暗香。各位讀者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體驗一次徽州的文化魅力與詩情畫意。</p> <p>再見!水墨上河,再見美麗鄉村。謝謝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