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h3><h3> 2020年6月27日,在这端午节假的最后一天,下午三点整,在章贡区教研室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教育部原办公室副主任、语文出版社原社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常务副会长、课堂教学与研究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旭明,通过网络直播发起了《跟着教材教.学语文》的专题讲座,阳明小学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参加了此次网络教研活动。</h3> <h3> 讲座还未开始,老师们早已准备就绪,齐聚一堂,期待着这一堂教研盛宴。</h3><h3> </h3><h3> </h3> <h3> 王旭明老师主要从课堂导入方面着手为我们做《跟着教材教.学语文》的培训指导。</h3><h3> 讲座伊始,王旭明老师以《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展开真语文教学讲座。</h3><h3> 王旭明老师高屋建瓴,指出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他反对把语文讲成纯知识课,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人文性非常突出。另一方面,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这是其工具性的内容。</h3><h3> 而后王旭明老师归纳出两类反面课堂导入教学:炫耀式和拐弯式,否定教师们炫耀自己的博学或某方面技能、及加入无关教学的繁琐导入。</h3><h3> </h3><h3> </h3><h3><br></h3><h3> </h3><h3> </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准确把握单元主题</font></h1><h3></h3><h3> 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王旭明老师指出单元导语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不能只停留在“观察”,而忽视连续、细致、动态地观察。而后又以一单元训练主题“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为例,指出单元课堂导入应深入浅出,切勿难上加难。并小结道,“课堂导入要有单元意识,准确把握单做主题与训练主题”。</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font></h1><h3> 在讲述课堂导入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时,王旭明老师亲自示范课例,“同学们,你们有过月亮下行走的经历吗?”“你们看过繁星吗?看到繁星是有什么感受?”这一句句看似简单的课堂导语,却轻而易举地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走近文本,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h3><h3> </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font></h1><h3> 王旭明老师以课堂事例为讲述点,讲得透彻,讲得具体。以《珍珠鸟》为例,指出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的导入,应结合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所学知识点,导入新一课的运用。《珍珠鸟》这一课就应结合前三篇课文中“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这一训练点,让孩子们再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珍珠鸟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h3><h3> 而后又以《桂花雨》为例,直接讲道,应先让孩子理解“桂花雨”这一新鲜感词语的词义,再来想象桂花雨的画面,才可谓把教学落到实处。</h3> <h3> 最后,王旭明老师以教学实例为基点,分别提出用语言文字来传达艺术的魅力、导语应利用教材直接切入、树立整本书意识、牢牢抓住单元训练点等观点,并总结道:“课堂导入不是为了炫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导好才能学好”。</h3> <h3> 在讲座最后,王旭明老师还不忘与在线教师亲切互动,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各式实际教学问题,王旭明老师均耐心解答,老师们无一不收获颇丰、豁然开朗。</h3> <h3>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非常珍惜此次线上教研机会,认真听讲,详细做笔记,讲座过后,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反思深刻。</h3> <h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此次线上培训活动让我们每位老师受益匪浅。在日后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紧扣课标,把握每个层次的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做到胸有成竹。简化教学过程中的套路,从实从善,切实提高自身对教材的把握程度。让语文教学洗尽铅华,返璞归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