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教育】高新一校二(12)班“约会世界名画,感知艺术魅力”模仿秀活动

杨迪

<p>  一个无异于往常的早晨,二年级(12)班的教室里正上演着这样一段对话……</p><p> 杨老师:“你说,让孩子们模仿名画,可行性怎么样?”</p><p> 任老师:“可以呀!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p><p> 杨老师:“那这样好不好,你给孩子们讲一讲名画,他们假期可以模仿。”</p><p> 任老师:“没问题!”</p><p> 就这样,两位老师一拍即合,看来都是有言必行的人儿呐~</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一、课堂讲解</span></p><p> 人们说,读一本书就像和作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谈话。如此讲来,将名画中永恒的刹那重现,不就是和大师的一次心灵碰撞吗?美术课上,任老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孩子们走进名画,抓住重现名画场景的要点。孩子们无比专注,瞬间被这一活动深深吸引。</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二、活动招募 &amp; 积极交流</span></p><p> 老师在班群中发出倡议,家长和孩子们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一场与名画的约会瞬时拉开了帷幕。有家长戏称:模仿秀用上了所有的家当呀!还有家长略表遗憾:还是缺少一个小道具!家长们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孩子们也尽力突破自己,秀出自己的风采来。</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三、成果展示</span></p><p> 当看到孩子们的模仿图,两位老师欣喜不已,不约而同地发出慨叹:千万不能小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呀!有的孩子甚至将爸爸和弟弟也“招揽”进来,呈现出一场群演盛宴!</p> <p>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p><p>模仿者:杨浩辰</p> <p>作品:《倒牛奶的女仆》</p><p>模仿者:薛明朗</p> <p>作品:《拾穗者》</p><p>模仿者:郁子涵及爸爸、弟弟</p> <p>作品:《青年学者》</p><p>模仿者:刘家睿</p> <p>作品:《希望》</p><p>模仿者:范佳琪</p> <p>作品:《梵高自画像》</p><p>模仿者:孟清为</p> <p>作品:《呐喊》</p><p>模仿者:李旭涵</p> <p>作品:《祈祷的圣母》</p><p>模仿者:马欣怡</p> <p>作品:《吹笛子的少年》</p><p>模仿者:邹博洋</p> <p>作品:《美貌村妇》</p><p>模仿者:张晗雨</p> <p>作品:《瑞秋 朱勒》</p><p>模仿者:景薛萱儿</p> <p>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p><p>模仿者:李悦</p> <p>作品:《缝衣服的姑娘》</p><p>模仿者:闫可佳</p> <p>作品:《沉睡的少女》</p><p>模仿者:马昕彤</p> <p>作品:《康维纳斯小姐的画像》</p><p>模仿者:郭梓瑜</p> <p>作品:《掷铁饼》</p><p>模仿者:郁子涵</p> <p>作品:《戴面纱的女人》</p><p>模仿者:袁雪菲</p> <p>作品:《弹吉他的失明老人》</p><p>模仿者:刘家睿</p> <p>作品:《缝衣服的姑娘》</p><p>模仿者:张晗雨</p> <p>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p><p>模仿者:赵诗柔</p> <p>作品:《美貌村妇》</p><p>模仿者:李泱蓁</p> <p>作品:《梵高自画像》</p><p>模仿者:任奕锦</p> <p>作品:《红衣教主》</p><p>模仿者:王源义</p> <p>作品:《救世主》</p><p>模仿者:豆文清</p> <p>作品:《年轻的修女》</p><p>模仿者:颜禹尧</p> <p>作品:《戴面纱的女人》</p><p>模仿者:王裕鑫</p> <p>作品:《祈祷的圣母》</p><p>模仿者:刘欣怡</p> <p>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p><p>模仿者:李嘉源</p> <p>作品:《亲爱的鸟儿》</p><p>模仿者:赵佑辰</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四、活动感悟</span></p><p> 在这次“模仿秀”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准备服饰、道具,带着情感进入经典画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图像识读、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等素养。这样一场与名画的约会,岂不美哉?</p> <p>图片:二年级(12)班全体家长</p><p>文字:杨迪 任忻钰</p><p>审核:马歆昕</p>

模仿者

作品

名画

孩子

老师

家长

模仿秀

少女

耳环

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