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真坏人,只怕假好人。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不晓得大家注意到生活中这种现象没有?我们身边不乏这种好人,他们对不如己者,也就是所谓的弱者(无论是事实上的还是他们自己认为的)都深表同情,甚至是感同身受,痌瘝在抱的悲悯表示,总之是一副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在一些小事上亦慷慨相助,尽显善良,大放人性之光。俺们习惯地把这种人统称为好人。可千万别忘老话怎么说来着:施小惠者无大恩。他们施小惠的目的与动机往往是为了显示他们的优越感,借以掩盖他们的伪装,迷惑人们的警戒,博取好人美誉,以便于施展他们那不可告人的手脚。何以见得?只看他们眼里的弱者一旦有接近或要超过他们的可能的时候态度就逐渐地变了,脸色就渐渐的不待见啦!心里就不自觉的反酸来气,一点羡慕都没有而是纯粹的嫉妒恨噜!各种各样的使绊挖坑就随之而来,令你防不胜防了。到了这时候你才意识到他们是拿你以表现自己,居高临下的态度,满足他们那日夜渴望,毒蛇缠绕般的优越感。</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西方人说:“只有天才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苗,并加以善意的培养”。无怪乎西方各领域人才辈出,如潮涌现几乎包揽诺奖;俺国发现天才幼苗的却往往都是妒才们(古代虽有“贤贤易色”——意思是贤人们互相发现,肃然起敬,提携扶掖,一并进步;可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互为毁谤,众口铄金起来。此风越吹越烈,直刮至今,还没觑出要有丝毫减弱的势头,收刹更是遥遥无期了。)幼苗们也就大多数被掐死,有的还没能钻出地表,还在种子壳里的萌芽状态就被踩死了呢!惯常说的是掐死在摇篮里和胎死腹中。虽稍乏文采,却也直白形象,比喻恰当,通俗易懂。不如西文句式委婉曲折,虽带文采却俗人费解。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哲理关系真是无所不在啊!看你是否善于发现罢了。然而,令人无不遗憾的是等到晓得这些道理的时候纵使不受到物质上的损失也是要失去一大把美好年华噜!因为都是必须经过了才晓得的嘛!否则无论如何是不相信滴!即使目睹旁人所历,也是没有感同身受的。而只是头脑好的记得长一点;头脑不够好的过目即忘,别人提起了也还记不起哩!保不住还懵懵地怪别人不会杜撰呢!记得有一句话说人总是“穿新鞋,走老路”,讲的就是这种道理。真是通俗易懂,惜墨如金,节约口舌,比任何最缜密的长篇逻辑推论都来得强不晓得多少倍啊!且那些所谓社会科学家或某方面的所谓砖家们的长篇大论往往文屁冲天,熏得人昏昏欲睡呢!哪够得上这半点文采也没有的六个字提神醒脑,意味悠长,妇孺皆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何能如此?一大堆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呐!</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总之,俺们身边的好人大多数是我可以同情你,甚至帮助你,但你不能妄想“见贤思齐”,更不得“后浪推前浪,把俺拍到沙滩上。” 帮助你不是为了你好,更不是为了你比我更强大,而是为了表示我的优越感,展现我好的一面,归根结底还是帮助我,请不要误会了而利用我的帮助奋起直追啊!那样就大错特错噜!违俺本意啦!俺可是打死也不当这个傻大头滴!这,就是好人们帮助人的前提条件与基本态度。晓得了这一点,就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了。以前总以为弱小能博取人们的同情与帮助,哪晓得温情脉脉的同情面纱下藏着这么阴暗险恶的目的,更何况还会招致那明火执仗般的赤裸裸欺凌呢!所以,俺们切记自身一定要强大,即使客观上暂时还不能;内心一定要永远能。千万不能表露出来以招致周围那别有用心的“同情与帮助”和那明晃晃的欺凌啊!而前者比后者是更为阴险恶毒,难以识别,令人防不胜防滴!一句话,我们身边的“好人”,你弱小,他同情你,甚至帮助你;你强大,他就嫉妒你,打压你。意志不坚定,牙眼相报者又不自觉地沦为其中新的一员,恶性循环,被其同化,形成一片,比狠较恶的斗下去,无休无止。一直到最终结果的一死一伤,伤者为胜,而无完胜的那一天。因为认清本质后仍选择并坚持善良的——当然有,但毕竟是少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西方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弱者同情怜悯;对强者嫉妒恨恼,人兽参半。对弱者慷慨解囊;对强者羡慕喜悦,纯粹人也。愿世上纯粹的人越来越多,人面兽心者越来越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一图胜千言,此所以河出图,洛出书,图文紧相连。</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