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旗袍,我是喜欢的。喜欢它的手工盘扣,喜欢它的小巧立领,喜欢它高高的开衩,喜欢它身姿摇曳时的独特风韵,喜欢它岁月静好的优雅情怀,喜欢它浓浓的岁月味道。 打开我的衣柜,里面挂满了长长短短的、颜色各异的旗袍:长及脚踝的、短至大腿的;真丝的、棉麻的;无袖的、长袖的;厚的、薄的;素的、花的;改良的、传统的,我一件一件用手轻轻抚过,有朋友送的,有陈先生买的,当然更多是自己的精心挑选。每当我站在柜前,看着这些旗袍,心情就莫名地愉悦。 其实最初喜欢旗袍,是受陈先生的影响。他天南地北地跑,总喜欢给我买各种各样的礼物,而旗袍是最多的一种。我的第一件旗袍,是1997年他在北京买的,一件明黄色的缎面过膝旗袍,我很欣喜地套上身,却发现可以装下另一个我,仔细一看,是加大码。满小镇找能改旗袍的师傅,终于合身之后,他说我笑得象一只狐狸。后来,在安徽,给我买蓝染的布旗袍;在杭州看旗袍展,选模特身上穿的锦织旗袍;在北京上学的那些年,买的最多,都很合体,再没有去找师傅改过。女儿十岁生日前,他在杭州开全国书法教师会议,给我带回至今最贵的一件真丝旗袍,买之前打电话给我,声音小小的问我的三围,让我一直笑到今天。这件山水旗袍明艳而不张扬,紧身而不束缚,宛如量身定制。时至今日只要我一穿旗袍,他就不忘夸耀自己的审美。 最喜欢看民国电影电视,《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色戒》里的汤唯、《伪装者》里的宋轶,《旗袍》里的马苏……都将旗袍的风韵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旗袍,它既能融入平江小路的烟雨,又能走上上海都市的街头;既可端庄优雅,又能风情万种;既能名门淑媛,又能小家碧玉。这是一款可以从小穿到老都永不过时的衣服,我犹喜素色的棉麻旗袍,它亲民、舒适,穿上它,有种民国女先生的感觉。是啊,一直喜欢那些端庄的、优雅的,从骨子里渗透着书香气的民国女先生。就象一本久读不厌的书,就如一盏回味无穷的茶,似一道温煦的阳光,如母亲一般的温柔。年纪越大,越吸引着人靠近。<div><br></div> 穿着旗袍,是不是就可以向自己喜欢的样子更近一点?穿着旗袍,步子不敢迈得太大啊,不知不觉就文静了;穿着旗袍,不能大声说话啊,不知不觉就安静了;穿着旗袍,不能长太胖啊,不知不觉就管住嘴了……穿旗袍,除了是一种情结、一份情怀,也是一种自律吧~ 张爱玲说: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是啊,我们各人都住在各人的衣服里,有人喜欢优雅,有人喜欢舒适;有人喜欢小资,有人喜欢大众;有人追求完美,有人皆可将就;有人风格多变,有人始终如一;有人在乎他人目光,有人只为愉悦自己…… 张爱玲爱旗袍,自己亲手设计、裁剪各种各样的新潮式样。她的领异标新就如她的人一样孤傲。宋美龄爱旗袍,她的御用旗袍师张瑞香几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为她做旗袍。98岁穿着旗袍,脚蹬高跟鞋走上美国国会演讲台,尽显东方女性的魅力。这和她个人高雅而深厚的审美分不开,更因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睡前灌肠,对美的追求令人发指。原金陵女子大学老校长吴贻芳,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时也穿的是旗袍。那是一种文化符号吧,它代表着一种民族情结,代表着中国女性典雅、温柔且坚定的性情与气质。 多年以来,一直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坚持一成不变的爱好,如长发,如旗袍,如书,有时候都傻傻分不清,是因了陈先生的喜欢还是自己的喜欢,是他喜欢着我的喜欢,还是我喜欢着他的喜欢?我是迷糊的,想不清楚就不想了吧,就让它们陪伴着我,慢慢走向往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