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斋(301)叱咤风云十大将

七老八十

<p>  一九五五年军队授衔时分别授于开国将帅1044名,其中:</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十位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十位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上将47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中将175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少将802名。</span></p><p><br></p><p> 下面分别介绍十名大将:</p> <p><b>  1. 粟裕</b> <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7.8月-1984.2月)</i></p><p> 粟裕,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之首。</p><p> 粟裕1927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 </p><p> 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38, 242, 246); font-size: 15px; color: rgb(51, 51, 51);">毛泽东称其是“常胜将军”。</span></p><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毛泽东曾经对粟裕评价说过,他由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成不可一世的大将军,是一个特别会打仗并且善于作战的人,就连战功赫赫的林彪也称赞过他的聪慧。同时粟裕还是一个虚心谦逊的人,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敢于三次推辞封帅的人,这是非常难得的。</p><p><br></p><p><br></p> <p>  2. 徐海东<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0.6~1970.3)</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人。</p><p>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黄麻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紅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 </p><p>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位。</p><p> 毛泽东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p><p> 邓小平评价他“对党有一颗红心”。</p><p><br></p> <p><b style="color: rgb(0, 0, 0);">  3. </b> 黄克诚<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2.10~1986.12)</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1902年10月1日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入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p><p> 抗战期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纵队政委,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p><p> 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任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天津解放后,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p><p>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p><p>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同彭德怀等一起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在“文革”中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1986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84岁。</p> <p>  4. 陈赓<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3.2~1961.3)</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span></p><p> 1922年入党。1924年入黄浦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p><p> 是中共早期特科的负责人之一。</p><p> . 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战丶解放、朝鲜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p><p>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p> <p>  5. 谭政(<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6.6~1988.11)</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原名谭世铭,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p><p> 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p><p> 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三十一团秘书,红四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十二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p><p>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p><p>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局常委等职。 </p><p>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中南局第一副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常委等职。</p><p> 1988年11月6日于北京逝世,终年82岁。</p><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38, 242, 246); font-size: 15px; color: rgb(51, 51, 51);">伟人毛泽东称:谭政——“谈政”,这是对谭政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对当前党的政治工作者也是一种鞭策和启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br></p><p><br></p> <p>  6. 萧劲光<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3.1~1989.3)</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师党代表、特区军委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军团政委、军政委、军区司令员、军团政委、 军团参谋长、军事部部长、司令部参谋长、兵团司令员、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p><p> 率部参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战役,率部参加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建黎泰等战役,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p><p> 参加长征,指挥南满部队四保临江作战,率部打沈阳、围北平、越华北、渡长江、占武汉、进长沙,参与指挥衡宝战役等战役战斗。</p><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称:“我在延安就是靠肖劲光吃饭。”</span></p><p> </p> <p>  7. 张云逸<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892.8~1974年1)</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红军时期,历任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p><p>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p><p>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p><p>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p><p> 曾任党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p><p> 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泽东称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span></p><p><br></p><p><br></p> <p> 8. 罗瑞卿<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6.5-1978.8)</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四川南充人。1928年入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p><p> 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组织绥东战役,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p><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称“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span></p><p><br></p> <p>  9. 王树声<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5.5~1974.1) </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原名王宏信,汉族,湖北麻城乘马岗人。</p><p>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两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p><p> 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对其称“党中央相信你”。</span></p><p><br></p> <p>  10. 许光达<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08.11~1969.6)</i></p><p><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i>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1925年9月入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见习排长、排长、代理连长、军参谋长、师政委、师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分校校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和卫戍司令,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丶澄郃找役、荔北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p><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郭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p><p> 1969年6月3日逝世<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2]</span>,终年61岁。</p> <p>  十大将的排序根据:</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1. 粟裕:无需多言,排第一位都觉得委屈,功绩本来是应该授元帅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2. 徐海东:当时早已病休,没有军职,其战功也主要是限于红军时期,资历也并不十分突出,排在第二位,除了毛泽东感念20年前的鼎力相助而着力提拔外,找不到别的理由。“皮有功,少进中”、“李有过,上降中”的流传很广,如果属实,也证明毛泽东对将帅的授衔肯定是有干涉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3. 黄克诚:当时任军委秘书长,负责军委、总参的日常工作,权力很大(曾有人称当时的军委是“秘书长专政”),丝毫不亚于粟裕,仅举一例:一年后的八大上,黄克诚被选为</span>中央书记处<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书记,粟裕则仅是普通中央委员。当然,也许还有彭德怀力挺的因素起作用。因此,排第三位并不奇怪。</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4. 陈赓:排第四位是战绩和资历综合考虑的结果。57年曾任代总长也说明了他当时的地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5. 谭政:资历老,但没有战功,当时的职务还可以,和黄克诚一样也是实权派,一年后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书记处排名甚至在黄克诚前头。为了照顾陈赓,已经排在第五了,怎么也不能再降到萧劲光后头了,毕竟是总政第一副主任嘛。同时,也许有罗荣桓力挺也未可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6. 萧劲光:排在第六主要是靠资历,加上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的职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7. 张云逸:虽然资格甚老,又是百色起义幸存的领导人(小平已军转民),但没有军职,又刚受过处分,又没有徐海东的“大功”,只好排在第七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8. 罗瑞卿:当时正处在上升通通,次年的八大中委选举,得票数排在20位元帅大将的第四位,仅次于朱德、林彪、罗荣桓。只是因为资历较浅、战功一般,只好排在第八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9. 王树声:作为四方面军的代表,被照顾进了大将,但除了当年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职务比许光达有点优势以外,面对前面八位大将实在没什么脾气,只能排在第九位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10. 许光达:一个优秀的同志,但授大将资历非常重要,其次是职务和战功。既然许三者都不突出,自然只能排末位了。当然,对许光达来说,这已经是“满意超出想象”了。</span></p> <p>  十大将去世时的平均年龄74.1岁,年龄最长的肖劲光86岁,最年轻的是陈赓58岁。</p> <p><b>  中国人民解放军55年评衔候补的十位大将:</b></p><p> 萧克,刘亚楼,陈昌浩,许世友,周士第,陈士渠,阎红彦,李聚奎,周纯全,王建安。</p><p> 评定大将的几项条件:</p><p> 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p><p> 抗战时期的旅级或相应的军区及总部级;</p><p> 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级或野战军总部级。</p><p>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各期的重大贡献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