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 字帖【清晰版】

念兹在兹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b style="color: rgb(51, 51, 51);">兰亭序释文</b></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兰亭集序 (书法作品) 简介</b></p><p><br></p><p>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p><p>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 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p><p>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p><p> 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羲之 - 简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 </b>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少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p><p>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p><p>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 《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p><p>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 献之,则称“小圣”。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曾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p><p>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 为隋唐书学名家。</p><p>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p><p> 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 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 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元代赵孟睿……。</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