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8年9月-2020年7月,2年,300多天,凉山州美姑县竹库乡小学支教之行划上圆满句号。</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9.2出发前夹江南高速路口)</h3> <p> 回顾这两年,感慨万千,艰辛伴随着寂寞,努力收获了希望。</p> <p> 援彝的艰辛来源于生活的艰苦。刚来的日子,不同的生活习惯、到10公里外的牛牛坝买菜,以及时常停电停水,呈现着生活的不易。经历过,体会才真切,土豆、方便面经常吃,停电烧柴做饭时常现。</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停电烧柴做饭)</h3> <p> 援彝的艰辛体现在路途的辛苦。夹江-美姑竹库,360多公里,驱车单程却是8个多小时。每一次回家、返校,担心最多的是路上的意外情况,心中最期待的是平安到达。40多个隧道,60多道桥梁,1条十几米宽的河沟,只有都平安通过了,所有人心中才安宁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隧道飞石砸烂挡风玻璃)</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11.26返校,历时13个小时)</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竹库到牛牛坝多处塌方)</p><p><br></p> <p> 生活的艰苦,路途的艰辛,周末彝乡的寂寞,没能挡住支教的初心,来了,就要认真去做,因为只有认真,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只有认真了,才会无所畏惧。于是,直面蓬头垢面的孩子,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支教的点点滴滴。</p> <p> 两年的支教,两年的努力。</p> <p> 用心支教,用爱帮扶。用心做好教学的方方面面,尽力缩短着他们和优生的差距,尽力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观念。给学生们买文具、零食、牙刷牙膏、给助学金,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点滴事件,体现着支教心中的那份执念:不仅仅是完成支教任务,而是尽力想让学生观念改变一些,成绩提升一些,各方面更好一些。</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5国培送教下乡同课异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1失辍学少年补偿教育上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末给残疾生送教上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依村小送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示范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学后辅导学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义务辅导学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学生买的文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360公里外的西瓜)</p><p><br></p> <p> 心系学校,细心指导。我虽然是“外来”的支教者,但自踏入竹库小学,角色定位就是其中的一员,尽自己所能帮助学校。学籍、残疾生送教、失辍学少年补偿教学;示范课、主题经验分享、控辍保学……只要学校需要,便义不容辞协助做好,分享做法,示范指导,时刻体现着帮扶的使命,时刻不忘支教的初心。</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控辍保学加班至凌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主题经验分享)</p><p><br></p> <p> 受伤依旧,承载希望。不会做饭的我,不得不亲自操刀上阵,烫伤的手疤痕仍在,似乎铭刻这段支教的历史,让我平添几多回忆。回家治疗的一个星期里,还惦记着他们复习还没完成,还担心着他们以前所欠知识的账。带着伤返校继续支教任务,是践行支教使命,也是信仰使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11.19烫伤右手继续用左手上课)</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11.19烫伤的右手)</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6.29,伤疤依旧)</p><p><br></p> <p> 两年的对口帮扶,两年的支教努力,两年的辛勤付出,有汗水、有收获、也有希望。辛勤的付出,换来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2019年度四川省优质学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中小学校工作先进个人”、同时被乐山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乐山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优秀个人”和“乐山市优秀教师”。</p> <p> 荣誉的取得,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对我个人而言,最欣慰的是学生变化,爱学习、努力学习的学生多了,及格的也增多了。多数孩子的脸上,看到了他们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了他们的积极和努力,相信他们会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坚信他们以后会有不一样的生活,这是支教最大收获——承载希望!</p> 这两年<br>从繁华的城市中走来<br>溶入竹库这片原始与寂静<br>告别车水马龙<br>告别亲朋好友<br>静想山村的诗与画<br>感受独在彝乡的孤寂<br> 这两年<br>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br>沿途乡镇的特色菜肴<br>像时间轴<br>一帧帧记录着回家和返校的匆忙<br>来不及驻步欣赏<br>顾不上拍照留念<br> 这两年<br>与三十四个孩子从相识到熟悉<br>和三十同行真诚相处携手并进<br>奔走在三尺讲台上<br>往返于三点一线间<br>挥洒人生春秋<br>书写支教情怀<br> 这两年<br>萦绕脑海反复出现的词语<br>脱贫攻坚<br>不能忘却的是<br>对口帮扶的初心和使命<br>始终坚持和坚守着<br>对口支教的责任与担当<br> 这两年<br>少了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br>多了大凉山里播洒放飞梦想的希望<br>送教下乡示范引领<br>主题讲座细心指导<br>联结着大山和都市<br>用教育尽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br> 这两年<br>没有往时满分成绩的喜悦<br>却有一位数变两位数的欣喜进步<br>见的最多的是蓬头垢面<br>说的最多的是洗脸洗手<br>做的最多的是鼓励走出大山<br>最期待的是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br> <p><br></p><p>这两年,一个人</p><p>风也过,雨也过</p><p>有过伤,有过痛</p><p>还记得坚持什么</p><p>……</p> <p>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p><p>我会珍惜留下的回忆</p><p>这些日子在我心中</p><p>永远都不会抹去</p><p>……</p> <p>这两年,无愧于心</p><p>这两年,终身难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数”说支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竹库乡小学2015级1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