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记忆】:别样的端午五日节

.萤火虫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写在前面的话</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p><p><br></p><p> 又是一节端午到了,莆田别样的端午“五日节”,是从农历 五月初一便开始了,端午味特别的浓。此时大街小巷已是粽香,艾草香,午时草香,随风到处飘荡。如今已经是丰衣足食的人们,依然把这个传统的节日,过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p><p><br></p><p> 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想起童年过五日节的情景。插艾叶、吃粽子、吃鸭蛋、吃面条、饮雄黄酒、洗“午时水”、看扒龙船……每一个画面依然是那么的有趣,叫我心中一股浓浓的乡愁,悠悠然地袭了上来,一件件往事也从记忆里一一跳跃而出。</p> <p>  这个节的关键词是<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端午安康!</b>中国人不大擅长表达爱意,但对家人、孩子的关心,往往就在这些传统的节日的习俗上。里面浓缩着是一点一滴的爱和祝福。是啊,小小粽子,寓意深长。尤其是今年,不知道戴着口罩的日子,还需要延续多久,但求艾草几把,香薰几支,可以趋吉避凶,佑我中华永远安康! </p> <p>  要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几乎全国各地都在这天吃粽子、插艾叶、划龙船。莆田人过端午节与各地大体相同,但是持续的时间更长,形式更多,从初一到初五都在过节,所以俗称“五日节”,体现着一种独特又浓郁的莆仙文化韵味。就像童谣唱道“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一天,初六嘴企企”。可见每一天满满的都是仪式感。</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初一糕</b>】  </p><p> 家家户户都会蒸煮米糕来食用,象征家家有余粮,事事节节高。</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初二棕</b>】  </p><p> 小时候的这一天,最爱看的就是母亲包粽子。她双手很灵巧,一手取粽叶,一手抓糯米,粽叶一卷一折,细藤一缠一绕,感觉是一眨眼粽子就做出来了。我每每看得入迷,母亲的双手上下翻飞,让人眼花嘹乱,又如此神奇,她仿佛是魔术师一般,转眼间就把散乱的粽叶、糯米、馅料、细藤变成一个个深绿色又秀色可餐的粽子。我也试着跟着学包粽子,然而看似简单的操作,就是不得法。手忙脚乱之间不是棱角不分明,就是叶包露米,不似模似样。倒把米粒、水珠弄得沾脸污衣,惹得旁人一片哄笑,这才知道凡事“熟能生巧”,仅凭一时的兴起又如何能够得其章法,入其门道。</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初三螺</b>】  </p><p> 初三吃螺,代表着旋转上升的意思,所以它也是一种吉祥如意的文化含义。</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初四艾</b>】  </p><p> 一大早,每家每户会把新鲜的艾叶挂在门楣上。艾草里面带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自古至今,我们一直相信它可以驱除邪气,保佑全家平安。</p><p> 不过,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由,是古时候,先人们因避战乱从中原举迁南下,一支农民军的头领碰见逃难队伍中,有一妇女背着个大孩子,牵着个小孩子。便好奇地问这位妇女,得知牵着的是亲生儿子,背着的是孤侄儿。这个头领听后十分感动,便叫妇人回去在门口挂上艾叶,说可保平安。妇人回家后便遵嘱照做。村里的人知道后,也采些艾叶挂在门旁。第二天,头领带兵来到山村,见家家户户都挂上艾叶,不知那一户是妇人的,就下令全村免杀。从此,全村人都把艾叶当作吉祥物,而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初五吃一天</b>】  </p><p> 初五这天,进入了端午节的高潮,中午家家户户吃汤面。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为什么,要在初五日的中午吃面条,不过,印象里这一天的面条的确非常好吃。面粉是用当年的小麦磨的,然后小白菜、芹菜仔、韭菜、洋葱、青葱都是自家菜地种的,再买一些“哆头蛏”加进去一起煮,就这样一窝端,面条新鲜,蔬菜嫩绵,汤汁清甜,那种儿时的味道至今还在我的脑子里四季飘香,叫人回味无穷。</p> <p>  吃过汤面后,就准备沐浴。人们用午时日晒的水和蒲香、蛋草、番石等,放在锅里连着鸡蛋或鸭蛋一起煮水,烧煮出来的“午时水”,用来沐浴,有一股独特的草本味道。按照传统的说法,端午节这天戏戏水、泡泡身,则一个夏天不生痱子,不生疮。还可以洗去晦气、避邪消秽、带来吉祥。孩子们用“午时水”洗过澡后,就可以满心欢喜地穿上新衣,在脖子上“挂蛋”了。大人们还会在房子周围喷洒雄黄水,来驱蛇辟邪,还会在孩子的腋下、肚脐和耳朵后涂上“雄黄”粉,以壮身祛病。</p> <p>  这一天,母亲会把平时不舍得吃的鸡蛋,用午时草煮成青色,据说吃了这样的鸡蛋会保佑家人平安。这种对生活最朴素的夙愿。我在骨子里依然觉得,从小至今,就是吃了粽子和鸡蛋,才健康快乐地成长。</p> <p>  此外,在莆田沿海地区,送王船、唱“龙鼓诗”等独特习俗,也一直沿袭至今,呈现浓浓的莆田地域文化内涵。</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结束语</b>】  </p><p> 或许是因为千百年来,居安思危的中国人,早己将避疫防疫的意识,巧妙地融入一年四季的节气之中,并将其上升为一种民族文化。今年更是如此,疫病当前,人们更加重视这个节日。大街小巷,处处飘荡着粽子和艾草的香气。希望大家平安度过这个不平常的夏天和鼠年,给人们带来好运!想想也是,端午节的重点内涵在于驱毒避疫,它仿佛是一次盛会。以美食,以佩饰,以香薰,以沐浴,护佑家人安康,迎接盛夏的到来。</p> <p>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不知不觉离开故土已三十多年。到现在想想,自己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端午节,总觉得没有童年时的热闹有趣,吃的粽子也没有母亲包的可口香甜。此时此刻,就会情不自禁想起了莆田家乡别样的端午五日节的味道,忆起了童年的那分天真与快乐,一种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p> <p>  我想,这一生,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最美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当母亲打开炊笼的那刻便是端午节最幸福的时光,一团热腾腾的蒸汽扑面而来,一股甜甜的香味弥漫着。此时,吃,便是最甜美的,而最美好的事,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一起吃,一起慢慢的回味。那个时候,纵然日子过得再穷苦,也没有打消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而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家人平安健康,节节团圆。</p> <p>  正所谓是万水千山“棕”是情,石磨、院子、小狗,虽然已经渐渐淡忘,却不能忘记每一口香甜的米糕,悠悠的棕香,都来自于这脚下厚实的土地。而今,时光远去,沧海桑田,多么渴望在难以寻回的感动中,可以用童年的视角,去寻找那些在红砖古厝里的欢声笑语。</p><p><br></p><p> “五日节”,是莆田孩子成长的画卷。习俗的传承,在衣食住行间演绎着丰富多彩而又浓厚的情怀。时光并没有改变什么,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我们依旧是一群欢乐的孩子,每逢过端午节,依然和家人举行着仪式,品味着生活。我们只想传承这一份情怀,用美好的童真,让朴实唯美的记忆形成一幅又一幅深情的画面,让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代代薪火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