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山西各教区(持续补充中……)

尘土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编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资料,望各位网友提供资料,纠正错误,尽力完善以下信息!</b></p> 太原教区 <p><b style="font-size: 20px;">太原教区现有27个堂区,圣堂及祈祷所90余座,主教1位,神父50多位,教友8万余人。主教座堂,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178号,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圣若瑟和圣五伤方济各为副主保,全称为太原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简称太原总堂。该堂为一座宏伟壮观带着浓厚的古罗马艺术风格的宗教建筑物。曾作为山西境内最大的天主教堂,直到现在依然是全国最为重要的主教座堂之一,于清·光绪26年(1900年)被焚毁。现太原主教座堂是由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凤朝瑞主教于1905年所建。2005年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孟宁友主教,圣名保禄。太原市晋源区高家堡村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63年1月8日出生;</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84年在洞儿沟备修院学习;</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84年至1985年9月在山西省修道院学习;</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85年10月至1991年1月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学习。</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1年6月29日于太原总堂由张信主教祝圣为司铎。</b></p><p><b style="font-size: 20px;">同年7月中旬,回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任教。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工作期间,先后担任修院行政办公室主任、总务主任、常务副院长及理院,并兼任西方哲学讲师。</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4年4月18日至6月2日,以中国天主教赴欧文化交流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前往比利时与法国,参加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修院培育与中西文化交流学习活动。</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4年8月1日至9月10日,率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代表团一行18人赴香港参加了为期40天的伦理神学交流活动。</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5年9月1日至17日,率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代表团一行10人赴韩国进行为期两周的神学交流活动。</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6年12月2日至18日,率中国天主教代表团赴中国台湾进行破冰之旅,进行了为期16天的参观访问。</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9年7月18日,赴爱尔兰国际语言中心和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深造。</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4年11月学成归国后,继续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工作。</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6年2月被任命为天主教太原教区副主教,同时兼任太原总堂主任司铎。</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7年4月25日至5月2日。应韩国高隆巴传教会的邀请,参加了以山西汾阳教区霍成主教为团长的山西省天主教代表团一行9人对韩国的首次出访。</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8年6月26日,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奥运火炬”太原站的火炬传递活动,代表太原天主教会传递祥云火炬。</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0年9月16日,在太原主教府由李建唐主教祝圣为太原教区助理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7年8月13日继任太原教区正权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牧徽说明:</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主题:忠于基督、融入文化、开拓创新、和衷共济。</b></p><p><b style="font-size: 20px;">1、拉丁文CONCORDIAM IN CARITATE:牧职座右铭。意即:和衷共济——在基督的爱内一心一德、迎难而上,创造教会美好的未来。</b></p><p><b style="font-size: 20px;">2、A和Ω:象征天主是宇宙的根源与归宿。</b></p><p><b style="font-size: 20px;">3、十字架:象征宇宙的救主耶穌基督,衪以十字架战胜邪恶,完成救赎大业,彰显天主的德能和荣耀。</b></p><p><b style="font-size: 20px;">4、盾牌:盾牌是信德的标志。体现信德坚固,捍卫教会的纯真信仰。</b></p><p><b style="font-size: 20px;">5、鸽子:代表圣神,象征圣神的光照和福传使命感,也象征圣神召集天主子民形成一个团体、一个教会。</b></p><p><b style="font-size: 20px;">6、光线:象征圣神之光,衪是生命之光,光照三晋大地,使之充满生命与活力,国泰民安,人民幸福安康。</b></p><p><b style="font-size: 20px;">7、河流与山脉:象征汾河与太行、吕梁山脉。太原教区现辖山西省会太原地区,它是山西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汾河水、太行山和吕梁山养育了三晋大地的千万子孙,孕育了丰富的中原文化。</b></p><p><b style="font-size: 20px;">8、圣堂:太原教区主教座堂,象征地方教会扎根本土文化,服务三晋大地。</b></p><p><b style="font-size: 20px;">9、牧人与羊:基督为群羊的善牧,愿效法基督牧放主的羊群。</b></p><p><b style="font-size: 20px;">10、主教礼冠:象征主教的牧职与服务的精神。</b></p> 大同教区 <p><b style="font-size: 20px;">大同教区是1923年由太原教区划出,属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士管理。所辖区域有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灵和灵丘等六县。首任主教为高东升。</b></p><p><b style="font-size: 20px;">大同教区主教座堂始建于1889年,1891年竣工,1900年被烧毁。1906年重建,系古希腊式建筑,呈十字形,长24米,宽15米,高8米,两个耳堂各长8米,宽4米,占地360平方米 ,前顶配有两个钟楼,高17米,颇为壮观。该教堂自1922年大同教区成立后称“圣母圣心堂”。文革时期,教堂用品散失一空,钟楼被毁。1982年在大同市大东街都司街4号由教友段连科督工重建。坐北朝南,两座塔楼和三角形的门楣是哥特式建筑的元素,立面装饰和色调又有希腊风格,它最初的建筑手稿出自意大利教士之手。教堂礼拜堂清新明亮,圣母的脸庞则有大同美女坚毅与妩媚并存的特点。1950年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考察大同时曾下榻教堂院中的房屋。</b></p> 朔州教区 <p><b style="font-size: 20px;">天主教朔州教区,是山西省北部的一个教区。1926年5月从太原代牧区分设朔州监牧区,由德国方济各会(O.F.M.)管理。</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32年6月升格为朔州代牧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46年4月升格为朔州教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27年7月,俞广仁(Edgar Haering,1927- 1954)任监牧。</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32年升代牧。</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46年4月升朔州教区正权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主教座堂设在朔县米昔马庄村。</b></p><p><b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行政的划分,教区于1982年和大同教区“合并”,称为“雁北教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88年,朔州建市,教务又独立开来。</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0年7月9日,雒隽神父在太原总堂荣升主教,成为朔州教区历史上的第二任正权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4年在朔州总堂由雒隽主教祝圣马存国为助理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7年,马存国主教任朔州教区正权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朔州主教座堂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云巷路、塞北烈士陵园东北侧,为天主教朔州教区的主教座堂。该教堂曾三移其址,最初在朔州城区南约十里的新安庄(旧称米昔马庄),建于1913年的哥特式建筑,坐南朝北,1946年后先后被贺龙第三中学、绥蒙军区和朔县师范占用,其钟楼毁于文革期间,1996年归还教会(今为新安庄天主堂)。1990年在师范西北角建新堂,但因新安庄交通、通讯不方便,2000年再次迁入城区内今址。现建筑建于1998年-2000年7月,奉玛利亚天主之母为主保,坐西向东,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长40米,宽16米,高12米,设有两座高32.8米的钟楼。</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马存国主教,圣名保禄,山西朔州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71年1月出生,毕业于山西天主教神哲学院。</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6年晋铎后一直在朔州教区服务。</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4年2月8日,获祝圣为朔州教区助理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7年3月15日,雒隽主教安息主怀,马主教自动继承朔州教区第三任正权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7月9日举行公开就职活动。</b></p><p><b style="font-size: 20px;">牧徽说明:</b></p><p><b style="font-size: 20px;">含义:</b></p><p><b style="font-size: 20px;">盾牌上方蓝色(圣母蓝),代表主教将自己的牧职奉献给无玷童贞圣母玛利亚。</b></p><p><b style="font-size: 20px;">八角星,正如圣经所教导的,这是基督的象征。我们等待破晓,期待晨星——基督的来临,“我们认定先知的话更为确实,对这话你们当十分留神,就如留神在暗中发光的灯,直到天亮,晨星在你们的心中升起的时候。”(伯多禄后书一章19节)“我是出于达味家族的后裔,我是那颗明亮的晨星。”(默示录二十二章16节)</b></p><p><b style="font-size: 20px;">鸽子,圣神的象征,将鸽子和八角形至于圣母蓝上面,表达,天主圣子因圣神在圣母内取得肉躯,降生成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棕榈枝,殉道的精神。“世界若恨你们,你们该知道,在你们以前,它已恨了我”,“世界若恨你们,你们该知道,在你们以前,它已恨了我,若是你们属于世界,世界必喜爱你们,有如属于自己的人;但因你们不属于世界,而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为此,世界才恨你们”(若望福音十五章16,18-19节),宣讲基督必会遭到世界的仇恨,既然选择了跟上基督,选择了福音,就不能选择世界。</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圣经,圣言滋养朔州教区的天主子民。</b></p><p><b style="font-size: 20px;">朔州教区管辖范围图,教区是托付给主教并在司铎团协助下所牧养的一部份天主子民(CD11;教会法典369条),因此教区是以主教为首的一部份天主子民,他在受托管理的羊群前代表主;偕同司铎及信友与基督结合,使“至一至圣至公及传自宗徒的基督之教会临在于此。”(CD 11)。因此教区不仅是教区的行政区域,且由于主教与教宗的共融使其也代表了整个教会。</b></p><p><b style="font-size: 20px;">DEUS MEUS ET OMNIA(我的天主,我的万有),从文献批判学的角度看,这段经文找不到出处,但按照传统,以及各时期出版的拉丁语祈祷文本,将这段经文归于圣方济各。主教借用圣人的祈祷文表达自己谦虚地服从主旨。天主熟知主教的软弱以及教区的困难,但因着天主的大能,我们将大获全胜。</b></p> 汾阳教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汾阳教区成立于1926年10月28日,首任主教陈国砥是教宗比约十一亲自祝圣的六位华籍主教之一。九十年来,教区在圣神的带领下历经风雨,先后有陈国砥主教、刘锦文主教、雷震霞主教、高庸主教和霍成主教协同教区神父在吕梁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汾阳教区地辖吕梁十三县、市,现有神父43位,修士4位,修女26位,教友2万5千余人,教堂和祈祷所70多座。现在教区大力推动学习圣经、传播福音的工作,每年都有很多的教外人加入天主子民的行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汾阳教区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32-1933),由教区第二任主教刘锦文负责修建工程,历时一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2年教堂多处裂痕加大,为消除安全隐患,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教区于2016年复活节后再次对圣堂进行修缮,历时一年,汾阳主教府终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6月6日,伴随着绵绵细雨,天主教汾阳教区主教座堂举行了隆重的圣堂祝圣典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6年 2月1日生于山西省祁县原西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入汾阳教区峪道河备修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入北京文声学院攻读哲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0—1954年山西洪洞大修院,同时学医、行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4年5月14日霍成(和冀成铭、霍秉孝、白文明及白祥云五位修士)于汾阳总堂在雷震霞主教手中领受铎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4-1958年在教区明明眼科诊所及骨灰厂服务;(1958年,明明眼科诊所合并到汾阳地区人民医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8-1965年在汾阳地区医院工作;1966年受到错误对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12月平反,回到汾阳市人民医院恢复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0—1983年,在工作同时,用休息时间服务教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从医院退休,开始专职服务地方教会。曾任中阳、交口、石楼、离石的本堂和临县青塘堂区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9年受教区长张志良神父委托,筹备成立教区小修院及女修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1年3月9日被教区全体神父推选为主教候选人,9月4日,由张信主教主礼,郭印宫主教、雒隽主教襄礼祝圣为汾阳教区第五任正权主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8年 10月27日,当选为山西修院董事会董事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1月2日上午11时整蒙主恩召,安息主怀,享年97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2023年1月7日(农历腊月十六星期六)于汾阳总堂上午十时举行殡葬弥撒暨追悼大会。</b></p> 运城教区 <p><b style="font-size: 20px;">新绛县圣安道主教座堂亦称“新绛总堂”,位于新绛县老城西北城隅,是天主教运城教区主教府所在地。新绛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方,1620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父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7年,荷兰神父孔昭明在此建造了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型主教座堂,其建筑规模在全中国的哥特式教堂中属于较大的一座。与青岛、上海、广州教堂并称全国四大天主教堂。运城教区管辖运城、临汾等二十三个市县的教务工作。神父28位,教区有教友18000余人。奉圣安道(即圣安多尼)为教区主保及主教座堂主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俊维主教,圣名伯多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3年6月27日生于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西柳林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7月高中毕业。1982年8月应主召叫,在绛州教区备修院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5年3月入山西修院就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12月9日在太原总堂由张信主教祝圣为司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1年至1996年3月在太原教区沙沟堂区任堂区主任,同时也兼管娄烦县和古交市教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6年4月至2001年8月任太原教区教务主任,并负责太原教区备修院的工作,同时兼任总堂副本堂和教区出纳,其中从1998年开始再次兼管古交市教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1年8月至2009年8月在山西修院任院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9月调运城(绛州)教区行使牧灵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9月8日当选为运城教区第三任正权主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0年9月21日在新绛主教座堂由汾阳教区霍成主教主礼,祝圣为主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5月10日上午,天主教运城教区武俊维主教因急性心梗去世,享年59岁。</b></p> 长治教区 <p><b style="font-size: 20px;">1946年4月11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建立中国教会圣统制,潞安代牧区升格为潞安教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82年7月21日,韩廷弼主教祝圣李维道为潞安教区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2年4月23日,李维道主教公开就职。</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8年1月28日,李维道主教祝圣李毅为潞安教区助理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8年8月21日,李维道主教逝世。李毅主教自然继承教区首牧,领导教区事务。</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0年1月6日,靳道远神父在北京由刘元仁选圣为长治教区主教。后虽被教宗承认,但属无任所主教。</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2年5月24日,李毅主教去世。长治教区是中国著名的圣召之乡,除本教区祝圣了51名司铎外,近30年来向外输送了大量圣召,先后有上百名神父和修女加入兄弟教区和修会。教友5万余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长治教区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于2002年,几经挑选,终于在长治市区城北路,购地十五亩,准备修建主教府。</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5年7月11日奠基动工,于2007年圣诞节主体竣工。教堂长45米,前部宽20米,主体宽18米,高22米,两钟楼高57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丁令斌主教,圣名伯多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2年7月20日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2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直到1988年,一直在医院从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2年毕业于中南神哲学院,11月16日晋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5-2011年任教区开办的诊所负责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0年2月被委任为长治教区秘书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3年12月3日,当选为主教,并获得教宗任命,开始署理教区事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11月10日,由北京教区李山主教主礼,祝圣为长治教区主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牧徽说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牧徽色彩:以金银双色为主。金色代表神圣、尊贵、权威;银色代表圣洁、忠贞、谦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字架:十字架是耶稣救世及信仰的标记,代表使命、责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盾牌:是防御的武器,牧者当以圣经和教会训导作盾牌,以维护信德的真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鸽子:圣神的标记。象征着在圣神的引导、圣化、推动下,履行教会的使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党门:上党大地标志性的建筑。象征着要把基督精神注入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背景中的“丁”图形: “J” 是希腊文“JESUS”的首字母。同时也是主教的姓氏,象征主教与基督的密切结合。“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绶带及牧铭:绶带取自漳河之形,漳河发源于长治。水象征生命、浇灌、洗洁和滋养。牧铭“尔国临格”,表达天主国的临在如同漳河之水,在上党大地源远流长。</b></p> 洪洞教区 <p class="ql-block"><b>1932年6月17日,由潞安教区分设洪洞监牧区(Apostolic Prefecture of Hongdong),是山西省南部建立的一个重要教区,由国籍主教成玉堂管理。成立之初,教区共有12000名教友,8所堂区和13位神职人员。</b></p><p class="ql-block"><b>1949年,韩廷弼继任主教。1950年4月18日,洪洞监牧区升格为正式的洪洞教区(Diocese of Hongdong)。7月9日,举行祝圣典礼。</b></p><p class="ql-block"><b>1958年,洪洞被选定作为全国消灭宗教的2个试点县之一(另一个是浙江平阳),当地天主教面临灭顶之灾,主教座堂也被拆毁。</b></p><p class="ql-block"><b>2005年,洪洞教区的教友总数增加到了3万多人,共有36位神职人员,37所圣堂。主教座堂坐落在该县县城的中心广场上,为近年重建,建筑风格属于哥特式,正面是一对高大的尖塔。</b></p><p class="ql-block"><b>历任主教</b></p><p class="ql-block"><b>第一任监牧成玉堂</b></p><p class="ql-block"><b>1875年生于山西晋城小寨村人,出身于天主教家庭。从小就受洗入教,并入修道院学习,从太原修道院毕业后,1903年祝圣为神父。1932年6月17日洪洞监牧区建立后任第一任监牧。是中国天主教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成玉堂监牧在监牧区建立后,在教区所属十三个县积极传播和发展教务,创办了教区修道院和德来女校,为洪洞县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贡献。1942年3月10日,惨死于临汾狱中,享年67岁。 </b></p><p class="ql-block"><b>第二任监牧高宗汉</b></p><p class="ql-block"><b>1897年9月22日,生于山西省新绛县段家庄人。出身于天主教家庭。从小就受洗入教,并入修道院学习。潞安修道院毕业后,1922年祝圣为神父。1932年6月17日,洪洞监牧正式成立,监牧区建立后,首先创建洪洞教区修道院,高宗汉任洪洞教区修道院第一任院长。1943年1月19日,升任洪洞教区监牧。1944年11月14日病逝于洪洞教区主教府,享年49岁。 </b></p><p class="ql-block"><b>第一任正权主教韩廷弼</b></p><p class="ql-block"><b>1908年2月22日出生在山西省长子县酒村的一个天主教徒家庭。圣名方济格。1919年进入潞安天主教堂备修院,1920年进入天主教潞安教区小修院四班学习。1927年,被选送到太原天主堂的临时大修院。1932年6月17日洪洞监牧区成立,1934年7月,韩廷弼和杨造绩等七名修生一起,由潞安教区分派到洪洞教区。1934年7月,韩廷弼由太原教区凤朝瑞主教祝圣为神父,领受司锋品位。1944年11月14日,高宗汉监牧病故,韩廷弼任洪洞教区代主教。1950年4月18日,由罗马教宗比约十二世委任为洪洞教区第一任主教。同年6月11日,韩廷弼在上海领受了主教品位。祝圣主礼人为教廷驻华公使黎培理总主教。 1991年12月21日18时45分,韩主教因前列腺炎医治无效逝世。韩廷弼主教在中国天主教界是颇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b></p><p class="ql-block"><b>第二任正权主教 孙远谟 又名忠奇,圣名若瑟,山西省洪洞县冯张乡庄园村人,出生于1920年。1927年入庄园村教会学校露德小学,1931年入洪洞城内天主堂德音修道院。1941年秋,升入河北宣化大修道院进修。1947年到北平岩石学院进修。1948年2月,在岩石学院毕业,由康泰主教祝圣为神父。1949年春,经天津、上海、香港到广西、由梧州教区主教蔡秀峰派往平南县天主堂任本堂神父,1952年2月,蔡秀峰主教任命孙远谟神父为悟州教区副主教,并兼任恩旺、大湾、都坊天主堂本堂神父。1966年“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回到洪洞,安置于龙马乡下沟村劳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孙远谟神父遭受的不白之冤,于1979年由广西平南县平反。办理了退休手续,当年即返回庄园天主堂。1991年2月22日孙远谟祝圣为山西省临汾教区主教。2006年2月23日去世!将近15年之久临汾(洪洞)教区主教一直处于空缺!</b></p><p class="ql-block"><b>第三任正权主教 刘根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刘根柱主教,圣名伯多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生于1966年10月12日,山西洪洞县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1年毕业于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同年晋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6月10日当选临汾教区主教候任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 12月22日上午,临汾教区在洪洞广场天主堂举行晋牧典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牧徽主题:忠于信仰、扎根本地、牧民福传、和谐共融。牧徽说明:十字架:救恩的标记,天主圣子耶稣基督的救世恩典。盾牌:信德的标记和维护者。A M: 是拉丁文Ave Maria的缩写,意即“万福,玛利亚”,借此体现仰赖教区主保——露德圣母的转祷,感谢天主赐予教区的所有恩惠,并持续把教区奉献给圣母玛利亚。鸽子:代表圣神,圣神临在于教会,光照并引导教会在真理及圣德的道路上前进,而共同形成一个爱的大。耶稣圣心及慈悲敬礼:“效法基督如同天父满怀慈悲”藉此敬礼,常常提醒我们:教会应成为慈悲天父在世可见的面容,并在兄弟姊妹身上彰显天主的宽恕与慈悲。大槐树与临汾市地图轮廓:首先代表教区所在:洪洞县;其次表示教会必须扎根于本地文化,坚持信德、保持传统、不忘先辈、继往开来。牧铭:OMNIA OMNIBUS:意即“为一切人,成为一切”(格前:9:22)。</b></p> 榆次教区 <p><b style="font-size: 20px;">榆次教区,天主教于清顺治年间传入榆次,当时榆次隶属于太原教区,1931年6月17日罗马教廷从太原府代牧区分设榆次监牧区 ,总堂设在太原南郊洞儿沟,由方济各会的意大利神父管理,管辖三市十一县,即晋中市(原榆次市)、介休市、阳泉市、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榆社县、平定县、孟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44年3月9日升为榆次代牧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46年4月11日罗马教廷在中国建立圣统制,榆次代牧区升为榆次教区 。</b></p><p><b style="font-size: 20px;">教区首位正权主教是意大利富济才主教,后由郭鸿耀、杨广祺、杨广禧、王鸿德、王宇天神父先后任教区代理主教、教区长。教区现在有备修院、修女院各一座。</b></p><p><b style="font-size: 20px;">教区原在榆次太山庙街民宅有一小堂,1935年又在榆次羊毫街购得土地,开始建教区主教座堂。1935年至1938年先后建起神父楼、修道院楼(主体完工)、修女院、育婴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并准备在神父楼前修建供全体教友用的大堂,材料已基本齐备,但因资金不足暂未施工。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未能开工,教友们只能暂用修女院小堂。</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38年教区配套设施基本竣工,意大利籍富济才主教带领教会所有人员从洞儿沟迁到榆次,入住主教府。1947年晋中战役期间因避战乱,富主教带领教会部分人员赴京避难。解放后,军分区占用了主教府,后由晋中地委占用历经五十余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95年政府另外划地归还教产,教区于1996年3月动工建主教座堂。现在的主教座堂堂身长42.8米,宽21米,高19.5米,钟楼高51米,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堂内面积1285平方米,是原圣堂的六倍,根据跪凳设计可容1260人同时参与弥撒。主教府占地27亩,圣堂占地3420平方米,神父楼2280.5平方米,修女楼578平米。主教座堂于1999年9月14日由汾阳教区霍成主教祝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