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夏♥玄武山行

安然

<p>时光走进盛夏了。人们的脸庞深觉滋润,但眼前愈显清朗。</p><p><br></p><p><br></p> <p>玄武山前门</p> <p>玄武山后门</p> <p>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 <p>栩栩如生的石雕人物图版诉说着一个个历史真实的故事。</p> <p>涤親溺器:</p><p>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但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p> <p>弃官寻母:</p><p>宋代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宋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已年七十余矣。</p> <p>哭竹生笋:</p><p>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p><p>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因为正值凛凛寒冬,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起来,可是又无计可施。担心忧愁中,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的高兴,他小心的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的回到了家里。回到家之后,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转。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p><p><br></p><p><br></p> <p>恣蚊饱血:</p><p>孝敬父母无怨言,</p><p>生活贫困苦连连。</p><p>吃了上餐冇下顿,</p><p>难有节余当闲钱。</p><p>冇被冇帐真可怜,</p><p>一到热天苦吴猛。</p><p>蚊子猖狂嗡嗡叫,</p><p>夜晚父母身上叮。</p><p>亚猛心急似油煎,</p><p>退衣光膀蚊饱吸。</p> <p>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p> <p><br></p><p>尝粪忧心:</p><p>庚黔娄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能够弃官探亲,已经是够孝的了;为了探其父亲的病情:</p><p>他还亲自品尝父亲的粪便。(甜主凶,苦主吉)。这就不是一般的孝子能够做到的;而在得知父亲的病情有生命危险时,他又向天祈祷,并愿意替父亲去死,更可见这位大孝子对父亲的炽热深情。</p> <p>乳姑不怠:</p><p>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疾笃,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p><p>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p><p>此恩无以报,但愿子孙如。</p><p><br></p><p><br></p> <p>卧冰求鲤:</p><p>王祥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临沂“孝悌里”犹存。</p> <p>闻雷泣墓:</p><p>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六则故事。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 裒在此,母勿惧。 隐居教授,读《诗》至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遂三复流涕,后门人至废《蓼莪》之篇。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p> <p>涌泉跃鲤:</p><p>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今四川德阳,后出任江阳令,卒于官),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p> <p>扇枕温秋衾</p><p>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p> <p>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p> <p>怀桔遗亲:</p><p>吴国的陆绩(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和历法,曾作《浑天图》,注《易经》、《太玄经》),六岁那年,(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太守袁术。袁术摆出橘子招待他,陆绩偷偷给怀里藏了两个橘子。等到告辞回家,拜别时橘子滚落到地上。袁术逗他道:“小陆郎来到人家作贵客,还要给怀里私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跪下回答说:“我母亲天生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十分地惊奇。</p><p><br></p><p><br></p> <p>为母埋儿:</p><p>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林县)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p> <p>行佣供母</p> <p>汉朝时候,有个姓江名革的,表字叫做次翁。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江革和他的母亲同住着。那时候天下不太平了,盗贼很多,江革就背了母亲逃难去。</p><p>他在路上时时碰着作乱的盗贼,要把江革掳去和他们一同去做盗贼。江革总是流着两行眼泪哭诉着说,我有老母在这里,要人奉养,我怎么可以和你们一同去呢!强盗听到这话,就发了慈悲念头,也不忍杀他了。</p><p><br></p><p>后来江革辗转在下邳地方作客,穷得连衣裳鞋子也不完全了,江革就忙忙碌碌的替人家作工。赚些工钱来供养母亲,凡是母亲身边要使用的东西,没有缺少一点。</p><p>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住在母亲的坟旁,就是睡的时候,丧服也不除去。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品行不错,就举他做了孝廉,最后迁到谏议大夫的官。</p> <p>卖身葬父:</p><p><br></p><p>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p> <p>戏彩娱亲:</p><p>老莱儿70岁。父母仍健在,但总觉孤寂。</p><p>两位老人像往常一样坐在椅子上打盹儿。忽然他们听到有拨浪鼓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有一个“怪物”扎着冲天辫儿,涂着红红的脸蛋,穿着鲜艳的花衣服,还抱着一个布娃娃,又蹦又跳笑着向他们走过来了。二位老人看着眼前的这个“怪物”,觉得非常眼熟,但又想不起来是谁。这个时候,扮成“怪物”的老莱子向父母深深鞠了一躬,装成小孩的声音说:“父亲母亲在上,不孝儿这厢有礼了。”两位老人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他们已经年过70的儿子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p> <p><br></p><p><br></p><p>芦衣顺母:《论语·先进》中的典故,主要内容是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两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p><p><br></p><p><br></p> <p>周郯子,品性至孝。郯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郯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郯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1]</p> <p><br></p><p>仲由,字子路。早年家中贫穷,子路常常采野菜做饭食给自己吃,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p><p>父母去世后,子路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子路常常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却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p><p>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p> <p>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p><p>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p><p>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p> <p>舜,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母亲早亡,继母生子名象。继母与弟象对舜心怀嫉恨。舜的父亲眼瞎,又不辨善恶,偏听偏信,对舜虐待,以至加害于舜。有一次,他们要舜去修仓,待舜登上仓顶,他们却抽去梯子,放火焚烧。舜挟着两个斗笠,从仓顶飘然而落,毫发无损。又有一次,他们要舜去淘井,舜刚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滚落,舜从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继母及弟象十分惊恐。尽管他们对舜屡次加害,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依然友好。帝尧知舜至孝,又见他德才兼备,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禅让给他。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后世尊为“远古圣王”。</p> <p><br></p><p><br></p><p>親嘗湯藥:</p><p>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p> <p>当我们把对生活的情与对自然的爱写进心里,转化成智慧和力量,即使岁月无情,时光也无法轻易抹去我们已储存在内心深处的容光。太阳落山后夜晚会来,一复一日,我们随时光在白昼与夜晚里绕圈子。时光不老,却绕去了我们的年华。因此,我们应争取让太阳多晒晒自己,让那迷人的光与暖撒在身间,浸入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