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好听的名字朴素的外貌,繁闹的端午早市上最多的就是散发艾香的艾叶、菖蒲还有各种各样,颜色深浅不同,长短不一,叶型各异,不比百花逊色的百草也纷纷闪亮登场。</p><p><br></p><p>不是为了做生意卖几块钱,更多的人,我想应该是来应个景,因为大部分都是来自乡村的人们,男女老少各自面前摆着端午适合的东西。他们也和城里人一样想在端午的早晨迎来吉祥如意,诸事顺康。</p><p><br></p><p>这个从核桃树上采摘的“自生包”老乡说难得得很。我还隐隐约约记得上周去采访的一个老人家的院场外古榆树上也有很多的“自生包”,老人说它的生命力很强,应该是寄生在树上的一种植被,已经把榆树折腾得死去活来,高处的枝丫已经基本干枯。记得当时大爷也提到过说如果核桃树上长“自身包”就值价了,好像可以治一种病,只是太少见了。看到老乡卖的“自生包”并且说的是核桃树上的,我半信半疑,毕竟他们都说核桃树和花椒树上长这个东西都稀奇得很,不会他这个就是核桃树上长的吧!不过我也不懂,只是觉得好奇,顺便问问聊上几句,了解了解就行。</p><p><br></p> <p>剪刀草,好有意思,好像在山野小道上曾经见到过,但是没听说过它的名字。花很小,黄色的,类似黄花菜的样子,只是花是单层的,基本上长得比较贫瘠和偏僻的地方,一般高的有40到50厘米。还别说它的叶子真的像剪刀,也就不难会顾名思义了。</p> <p>此草我倒是第一次见,不过刚才听到一大姐在买另外一种草时提到了它的名字,好像叫“小酸酸草”,因为我知道有种草叫大酸酸草。据说“小酸酸草”和她买的草还有另外几种草泡酒可以擦拭身体疼痛的部位,她说效果非常好,今天特意又来买一些,因为平常买不到。我仔细看了一下“小酸酸草”样子有点像三叶草,但是又不是三叶草比三叶草似乎要细嫩一些,开黄色的小花花。</p> <p>筋骨草,的确有点筋骨的味道,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理解我们四川“筋骨”的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比较瘦但是精神很好身体康健的状态,我们经常就会说那个人是个“筋骨人”。</p><p><br></p><p>今天居然还碰上了“筋骨草”,浅绿色略微带点灰。阿姨说用“筋骨草”炖肉挺香的,我在拍照她以为我会买,我说我马不实在,而且第一次听说和第一次见“筋骨草”。我开玩笑说的确“筋骨”和我还一样瘦。我不买只是非常地好奇,而且挺高兴的,可以在端阳节的时候认识这么多的野草。</p> <p>益母草,倒是听说过,不过我也一样不熟悉。要是把它们和艾草放在一起,我绝对分不清楚谁是谁。就像有人在视频中说的别人骗了他们,说的买的是艾草回到家才发现是青蒿。不过我不会像他们一样,不认识的就我就不会买,所以一早上围着早市逛,就是想了解和学习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和内容。</p><p><br></p><p>若不是仔细看,真的会觉得“益母草”和艾草还有蒿菜有点一样。不过鉴别的最好办法就是拿起来闻一哈,味道完全不同。</p> <p>记得去年我还是第一次认识新鲜带苗的人参,所以碰到这个草的时候我也以为是人参呢!一看主人很有心,虽然把它们放在一起,大一点粗一点的人参放在了一个方向,这个放的方向不一样。主人告诉我这个也是人参的一种,只不过叫小黄参。还告诉我说小黄参可以治头昏,效果非常的好,可以用来炖肉,蒸鸡蛋也可以。</p> <p>如发丝一般的“舒经草”缠绕在一起,看不出来哪里是头哪里是尾,似乎每根都是相通的,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舒筋草”的样子有点像山上的柏子(柏树枝)但是又有它不同的特征,杆上没有太浓密的枝叶,只是顺溜的有一寸长的簇拥在一起的针叶。</p><p><br></p><p>据老乡讲“舒筋草”泡酒擦拭筋骨非常好,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p> <p>“撬格儿草”好别致的名字,听老乡凭感觉写出这样的名字,音是准的文字却并不一定准确,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用字怎么样写出它的书名,只知道祖祖辈辈这样称呼“撬格儿草”。“撬格儿”在四川话中意思就是指小偷、盗贼。所以觉得这草的名字确实是非常有意思,难不成可以盗走病人的疼痛?它的样子和形状与艾草十分形似,要不它们之间肯定是亲戚关系,所以在端午这样一样出场。</p> <p>桑白皮,可是农村里的宝贝,我家房前屋后有好几棵野桑树。桑白皮对感冒咳嗽那真的是功效奇异。记得小时候感冒,我们很少吃药,条件也不具备。大人们便把桑白皮炒干,加上蜂糖、冰糖或者红糖和白糖一起炙一下熬水喝,咳嗽真的很快就好了,既环保有又见效。应该有好多年没见过野生的桑白皮了。</p> <p>唉哟,这草叫“马鞭草”好气派的名字,听到这样的名字,仿佛就看到了挥鞭骑马的勇士奔驰在狂野上一样。形似艾草,只是没有艾草那么浓郁的香气,个子也很小巧。</p> <p>“华兜草”,叶如薄荷,也有点像波长,只是它的筋叶显得有些粗糙。根白而多须,有点像芹菜的根。禁不住猜想“华兜草”会不会是华佗发现的草药哦?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见到它的样子,觉得它才是最适合做药的野草,毕竟可以牵强的和华佗扯上那么一点点关系。阿姨说“华佗草”用处多多,熬治、炖肉、多碎、泡水都可。</p> <p>“过路黄”啥情况?是不是容易成熟的意思啊!看着叶片特别像草莓,摸一下也有些粗糙,花是黄色的而且小朵小朵,一根一枝没有分叉。据说可以剁碎,哪里痛就抹哪里,效果也非常不错。</p> <p>“头昏草”,这应该非常适合头昏的人了,不得不佩服人间智慧,更欣喜这样直接现实的名字,能治什么状况就说什么属性,根本用不着东选西选,绝对的对症下药。喜欢这种直白的赤裸裸的功效……“头昏草”。</p> <p>“称斤草”太像柏树也像舒筋草,起码是近亲的感觉。它的叶像刺一般,有些针刺,稍不注意还会被扎。叶片簇拥在一起形似马尾草又像狗尾巴花,由青转黄应该是成熟的标志。有位大姐买了一大把,听她说是用来泡药酒,而且是好几种草药混合在一泡才显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疼痛等等。</p> <p>“夏枯草”,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打那三个字才是它最准确的名字,听老乡说名字琢磨着应该是夏天枯萎的一种草药。所以姑且用“夏枯草”吧,其实我更希望是姑娘的“姑”又或者是蘑菇的“菇”,那样才觉得可以和它那漂亮的花配搭。也许是我想得太多,它本身并不需要那么荣华,你看它的花形也是有的像狗尾巴草,又有一点像麦穗,用手捏了一下,似乎没有麦穗那么饱满,里面是空的什么也没有,所以拿在手里是轻飘飘的。</p> <p>“地府椒”此草似曾见过,不过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咋一听,觉得有些分量,地府是一个多么凝重的称呼,再加上一个椒字,更显得有些不可言喻。是不是它的功效会难以预料。说实话今年的疫情让中国乃至世界对中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中西医结合成了现在深究的课题。在民间这些野花野草曾经也是无数人实验总结得出的妙果。有时候所说的“小单花儿治大病”说不定指的就是这些草药。</p> <p>“歇牧草”,哎呀眼睛都看花了,这草和刚才看到的好几种草有点一样,老乡不说,我真的会认错,它也特别的像艾草。而且这个名字我也把不牢,“歇牧草”有可能是“血母草”或者“泄沐草”等等,总而言之,不晓得盖用哪一个,老乡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只是从小就叫它xiemucao。</p> <p>龙胆草倒是很多人都认识,并知道其功效,经常办公室的同事在喝龙胆草泡的水,对咽炎有一定的疗效。我曾经嗓子痛也试着喝过龙胆草泡的水,只是每次喝了后我就会胃痛,所以后来没敢再喝,也许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有关。</p> <p>这个紫草倒是起得比较直白,毕竟叶子就是紫色,晃眼有点像紫菜,又有点像小时候见过的“天虚子”,可是老乡说你说的都不是,它就是叫紫草,叶片样子有点像大荷香,最亮眼的是它的叶子上边部分是绿色的,下面部分是紫色的,确实佩服大自然的奇妙。</p> <p>人参,去年第一次认识,今年不再陌生。听老乡说它的吃法也是种种,炖肉、凉拌、蒸鸡蛋、熬水都可以,反正我是没吃过,想买来试试,怕又弄不好,所以还是放弃了。</p> <p>黄花菜,大家应该都认识都知晓,我就不用再介绍。只是近几年它老是被用来打酥油茶,听说味道还不错。不过,我还没试过,有机会了也试试,它也是浑身是宝。</p> <p>菖蒲就不用说,也是端午多年来就少不了的一道草药,挂在门楣上和艾草一样受到主人的青睐。</p> <p>车前草也是近几年来吵得沸沸扬扬的好东西,只记得小时候我家养的兔子特别爱吃它。我经常说,兔子能吃的花花草草一定都不错。</p> <p>提到雄黄,就会想起小时候额头必须要擦的那一抹色调,几个小伙伴饭后和大人们一起游百病,每个人脸上都少不了擦上的雄黄。还有雄黄酒那时候在乡下也是非常出名的,只是后来渐渐淡出了视野,最近两年又出现在了端午的集市上。</p> <p>老百姓自己制作的冰豆芽、采摘的石格菜和各种野菜,在端午这一天也不可缺少。</p> <p>手捧艾草,驱邪避灾,减轻疼痛又或者是防毒驱虫。总之,艾草成了端午早上的主打。每个人手上都会执一枝艾草,每家每户的门楣上最漂亮的装饰打扮就是插上浓香的艾草和菖蒲,都插上了就算是完满的端午了。</p><p><br></p><p>一年一次的端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怀念和想念,同时也记住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仅仅就这么多的草药记名字、知功效就足以让我们琢磨学习好久。走进生活中,会发现太多不知晓的东西,所以学无止境那绝是正确的,不只是在书本上还有更多在生活中在自然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