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班优秀作文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柳荫

<p>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写一篇说明文。经过孩子们精心收集、整理并补充,作品已成功出炉。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孩子们心中所属会是哪一个呢?</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一:长城</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长城,中国人的骄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i></i></b><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杨慧心</i></b></p><p> 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讲起《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我也因此知道在神州大地上,有一个世界奇迹——万里长城!</p><p> 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一览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雄姿。 天还蒙蒙亮时,我们就站在了长城脚下。仰头望去,长城像一条青色长龙, 隐隐约约地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登上长城,极目远眺,长城蜿蜒在山脊之上,又似-条探首天际的巨龙。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远望长城内外,林木耸翠,青烟笼罩。</p><p>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300千米,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上的外延部分是两百多米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嘹望口和射口,在古代供晾望和射击使用。城墙的顶上是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p><p> 在古代,长城帮助统治者们一次又一次地抵御了外敌的攻击。秦朝时就开始修筑长城了。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固,以抵御外族的人侵。据记载,秦始皇耗费了近百万的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在当时,他们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那时没有任何先进的机械, 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 而且很大一部分城墙都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间,修筑起来极其困难。没有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和智慧,怎么可能完成如此宏伟壮观的工程呢?</p><p>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长城“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是啊,亲临长城,我感受到了它的伟大,更感受到了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长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i>五1班欧阳紫涵</i></b></p><p> 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从山海关起步,蜿蜒走过千山万水,在嘉峪关停下了脚步。</p><p> 几十米高的长城上,土黄色的矮墙蒙着一层尘土,似乎正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战争岁月的故事……宽宽的大道,不知走过多少个大雪纷飞的冬,走过了多少个烈日当空的夏。城脚下那一块小小的燕鸣石,好像在诉说着一个凄凉的故事,向人们倾诉着那个悲凉的时代。</p><p> 大家都知道《孟姜女哭长城》吧,但大家都不知道孟姜女死后的身份,这一部分其实是被隐藏了起来,她死后的身份证是卖汤的孟婆,这是为什么呢?来听听我的解答吧!</p><p> 其实在孟姜女因为没有找到夫君的尸体时痛哭三天感动天地后,找到了夫君的遗骨,被秦始皇逼迫做妃子,孟姜女说:“你要答应我三件事,然后三天后再成亲。”秦皇也只好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到了第三天后,要成亲了,孟姜女和秦始皇来到大海边做完了第三件事,孟姜女却把秦始皇大骂一顿之后,抱着夫君的遗骨跳进了大海。孟姜女为了让死去人的灵魂忘掉今生的事情,就用自己的眼泪熬制了这一锅汤,给每个死去人的灵魂喝汤,因此大家称她为孟婆。</p><p> 啊!长城,你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愧是我国古代民族智慧的结晶,不愧是中国的象征!我爱你,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3)</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长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王怡阁</i></b></p><p> 在北京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建筑,它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建造而成的,它就是长城。</p><p>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长城修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虽已失去御上的作用,但仍然屹立,显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p><p> 长城也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它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经过了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9个省、市和自治区,全长约7300千米,长城的城墙高低不一,平均7.5米。长城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烽火台,烽火台上站着一个人,如果有军队来侵略,就在烽火台上放火,以此提醒了自己的军队做好抵挡的准备。</p><p> 关于长城有着一个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而大量征用民工,其中就有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他们的感情非常好,却说范杞梁在北方修长城,冬日来临,寒风阵阵,孟姜女想丈夫身穿单衣 ,就做了几件厚厚的棉衣去看丈夫,她翻山越岭来到了长城,却得知丈夫已经死在长城脚下,经不住悲痛的孟姜女放声大哭起来,哭了九日,老天爷禁受不住,几声巨响,长城倒了八百里。</p><p> 长城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4)</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长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陈芷菱</i></b></p><p>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吟着这诗词,我内心激动万分。长城似一条长龙,它的气派就如同泱泱 江河 绕 雄风 , 祥云万里伏国度。龙盘华夏,傲气压群芳,长城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于群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与渤海之滨。其堡垒城墙,一望无际,苍苍莽莽。</p><p> 长城,我们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他用来守护家园和防御敌人,易守难攻。长城非单独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的,同大量的墙、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p><p> 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之一。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秦、燕、赵北面的城墙连接起来,并增筑新的城墙,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长城。秦以后,又经许多朝代的重修或增筑,现存明代长城总长6300千米。其中北部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东南老龙头;东北长城,西自山海关附近的铁场堡,东至今丹东市东北鸭绿江边。</p><p>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 “ 世界新七大奇迹 ” 的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崇山峻岭,绿树环抱。长城宛如长龙在这座山中蜿蜒。上千年的历史长河,这座饱经战事与风霜雨雪的古老建筑仍显刚毅。</p><p> 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你龙盘九州的一声长啸,灿烂了我们的历史。你以不屈的雄姿震惊了世界,你所腾起的是明天不朽的诗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5)</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万里长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i>五(1)班康琰霜</i></b></p><p> 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讲起«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我也因此知道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有一个世界奇迹——万里长城。</p><p> 但我好很奇那些石头是怎么运上长城的呢?妈妈告诉我是在山上架一个架子当支点,然后运用杠杆原理把石头运上去,因为那时没有那么结实和满足长度的木料来当杠杆这种石料,他们会从山脚下修一个斜坡或者搭建一个斜面,然后把放在石料的下面靠人推动滚上去的。我听完很震惊,终于明白了,长城是这样建成的。</p><p> 长城,一般指现存中国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西至嘉峪关,全长7300多公里,合14600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在西方也经常被称为中国长城,长城以北被称为塞外或关外,而长城以南称为关内。</p><p> 在古代,长城帮助统治者们一次又一次地抵御了外敌的攻击。秦朝时就开始修筑建成的。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固,来抵御外族的入侵。据记载,秦始皇耗费了近百万的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在当时,他们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时没有任何先进的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且很大一部分城墙都在崇山峻岭、峭壁沟壑之间,修筑起来极其困难。</p><p> 啊!长城,你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愧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不愧是伟大中国的象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6)</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万里长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i>五(1)班曾志鹏</i></b></p><p> 万里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它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p><p> 从视频中看到,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宛如一条青龙攀附在绵绵秋山之上,远远地望去,那古老的城堡像久经沙场的将军,重任在肩。那高大的烽火台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守护着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说到修建长城用的砖,还有一个故事呢。据传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p><p> 长城的总长度是21196.18千米,其中河北境内的长度长达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是1838千米。看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长城在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中,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p><p> 我为祖国感到自豪,因为世界上最长的建筑在我们中国,那就是长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7)</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游长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程欣奕</i></b></p><p> 一次节假日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北京旅游,我们游览了天安门、故宫、毛主席纪念堂等等,可最让我向往已久的还是万里长城。</p><p>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早床,坐上旅游列车直奔景区长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诗情画意,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延绵,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p><p> 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两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和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我们随着导游,一边欢笑,一边欣赏美景,很快来到最高点烽火台,导游给我们讲解:长城有六个烽火台,这些烽火台可以在二到三个小时之间将情报传到数千里外的地方,烽火台分两层,上层是瞭望台,下层是士兵吃饭和睡觉的地方,一旦发现敌人,便点燃烽火,将消息传到远方,可见烽火台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参观烽火台后,我们沿路往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好汉坡”,那琥珀色的巨石上刻着毛主席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在这巨石旁留了影,留下了美好的纪念。</p><p> 这次来到长城收获很大,不光享受了长城的美丽风景,更是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8)</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明长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柳子骞</i></b></p><p> 这个假期我去了一趟北京的明长城。明长城是建于明代,经过先后20次的大规模修建,共牺牲了累计约200万至300万人才有如今的明长城,它还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一条长城。</p><p> 长城是古代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因为这条长城近上万里,所以又称之为万里长城,是现存的长城遗迹之一。它西起嘉峪关,东至辽宁虎山,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仰头望着长城,像一条金色的长龙,躺在山上,一动不动。</p><p> 八达岭,位于北京延庆,这里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地势险要,还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登上这里的长城,居高临下,向下看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八达岭景区以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间。</p><p> 这条明长城,现在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参观点之一。1987年,明长城被联合国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不遗产,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不仅是文化遗产,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9)</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长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i>五(1)班 袁子轩</i></b></p><p>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每次读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暑假和家人一起游玩长城的情景,那雄伟的建筑使我流连忘返。</p><p> 长城,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觉得长城很伟大?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谈这伟大的长城。</p><p> 长城的历史非常悠久。自秦始皇以后,但凡统治着中原的皇朝,几乎都在修建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人们用生命和汗水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换来了百姓的平安,换来了现在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非常骄傲。</p><p> 关于长城有许多典故,如:烽火戏诸侯。</p><p> 战国时期,人们为了防止匈奴入侵,便修建长城,每当敌人袭击时,烽火台上会燃放狼烟,远方的军队看到狼烟会前去支援。王娶了一位漂亮的夫人,这位夫人不爱笑,王想法设法讨她欢心。这天,王想了个办法让夫人笑,他命人点燃狼烟,援军赶到,夫人看到他们灰头土脸的样子开心地笑了起来。军队知道王点燃狼烟只为了逗夫人开心,很生气,等到敌人真的进攻时,以为王还是欺骗他们,没有前去支援,最后国家灭亡了。</p><p> 这就是历史悠久的长城,我爱伟大的长城!</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二:秦兵马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0)</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秦兵马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i></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张睿哲</i></b></p><p> 在古城西安,有一件举世闻名的古代文物,它气势宏伟,规模宏大,制作艺术高超,每一件都非常完美,它就是­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p><p> 俑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一组三坑,呈品字形。坑中排列着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栩栩如生的陶制兵马俑及战车七千多件。其中一号坑是三个俑坑中最大的一个,总面积达一万四千平方米,里面部署着以步兵为主的长方形车阵;二号坑面积有六千平方米,是由战车车阵、骑兵阵、弩兵阵组合而成的诸兵种联合曲形阵,三号坑虽然看起来比一、二号坑小很多,只有五百多平方米,却好像是一个指挥部。看着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千军万马奔腾厮杀的古战场,听到了那号角齐鸣,战鼓冬冬的喊杀声……</p><p> 我从百度官方了解到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后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p><p> 听闻,在古代有殉葬的制度,奴隶主死后会有陪葬的物品和殉葬人畜,凸显生前墓主人的尊贵地位。古代实行人殉,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众所周知,秦人有好勇尚武之风,而秦国正是用武力征服了六国,所以秦始皇希望自己死后仍然能拥有强大的“秦之锐士”这就是这些秦始皇兵马俑的由来。</p><p> 这些兵马俑不仅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也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更是祖国创造的伟大奇迹,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1)</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秦兵马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李芋萦</i></b></p><p> 中国,有很多世界文化遗产,我最喜欢的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出于好奇,我收集了许多关于兵马俑的资料。</p><p> 秦兵马俑坑位于西安临潼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葬的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p><p> 一号坑是保护陈列大厅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最早的建筑, 1979年10月建成开放。 在三个兵马俑坑中,它发现得最早,规模也最大。俑坑呈东西向长方形,长21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6.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局部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战车的陶马32匹,各种青铜兵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马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藏兵马俑6000余件。</p><p> 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的二号坑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发现,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 二号坑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组成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 兵俑混合编制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涌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长方阵。</p><p> 三号坑在二号坑之西,南距一号坑25米,总面积约 52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凸”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p><p> 除四号坑是个空坑外,其他坑里均放置有同实物大小相近的陶质武士俑、 马和木质战车,估计埋藏陶俑约 7000个、陶马 642 匹、 战车 130辆。列队的武士俑和服驾 的战车上原来装备有青铜兵器。</p><p> 这几个俑坑是按发现的顺序来编序的。 </p><p> 我们的祖先真伟大,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兵马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2)</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秦兵马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陈馨颖</i></b></p><p> 去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我来介绍给你们听听吧!</p><p> 秦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占地面积约19120平方米,足足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是全国的重点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12月列入世界级文化遗产哦!</p><p> 秦兵马俑一共有3个俑坑。第1个俑坑中的兵马俑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是3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约有6000多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且每个陶俑的神态各不相同。1号坑是最早开发并且开发最多的一个俑坑,各种似真人大小的彩绘陶俑,都栩栩如生、威武雄壮。</p><p> 接下来是2号坑。2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由四个单元组成,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共有1300多件陶马、80多辆战车,严整有序,似乎他们无人能敌。</p><p> 最后是3号坑,离1号坑约25米,东距2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只挖掘了一小部分。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与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以及四件兵马俑,3号坑共出土了68个兵马俑,从布局来看,应该是1、2号坑的指挥部。3号坑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专家发现,所有兵马俑的脸没有一个是重复的,真令人惊奇!</p><p> 兵马俑规模宏大,战士们有的手持铁剑,要随着秦王一统天下;有的手拿弓箭,等待着秦王的命令;有的全副武装,似乎只要秦王一声令下,就会冲向敌人打败他们……他们一个个形象逼真仿佛让我看到了当年那所向披靡、浩浩荡荡的秦军!</p><p> 秦兵马俑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上是绝无仅有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3)</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秦兵马俑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i>五(1)班杨奥天</i></b></p><p> 秦兵马俑属于遗迹类的文化遗产,他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兵马俑不但数量多,种类也多。现已发现三个俑坑,基本是“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其中一号俑坑最大,占地面积有1.426平方千米,相当于八个篮球场那么大。兵马俑中有将军俑,武士俑、跪射俑、御手俑等。</p><p> 兵马俑雕刻十分精致,简直栩栩如生,你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的生命气息。看着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我仿佛看见了古代士兵身披铁甲,双手持剑和盾,上阵杀敌,大喊“杀——”的口号,他们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好不威风。</p><p> 他是我们祖先的劳动结晶,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他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4)</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秦始皇陵</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谢可心 </i></b></p><p>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个皇帝赢政的陵墓,位于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东五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墓。</p><p>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恒,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p><p> 陵冢位于内城的南部,呈覆斗形,现高五十一米,底面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中还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珠宝。秦陵分布着大量形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p><p>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目前已发现三座,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其中共出土约7000个秦代陶俑及大量的战马、战车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兵马俑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像是一组模拟军事队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室的“御林军”。从各式坑的形制结构中判断,一号坑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步兵、骑兵及车兵穿插而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则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处。</p><p>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山西侧出土了两组形体较大的彩绘铜质车马,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质车马。它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交相辉映,为秦陵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研究秦代历史铜冶铸技术和古车提供了实物资料。</p><p>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凝聚了祖先大量的心血和无穷的智慧。</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三:故宫</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5)</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北京故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刘倬铭</i></b></p><p>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p><p> 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周围有十米高的城墙环线,还有宽五十二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间。故宫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寢。故宫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故宫的正门就是午门。</p><p>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灭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p><p> 穿过内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再往前走,我们就进入的太和殿广场,它的面积有三万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宫最高大的建筑,面积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点五米,这里还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赶赴太和殿之前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处,年底就是在此宴请文武百官。</p><p> 过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寢区的正门——朝清门。在后寢区中共有十五宫。乾清二字的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p><p> 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里头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库,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联和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6)</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明清皇宫——故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向佳贝</i></b></p><p>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的完整的皇宫建筑群。</p><p> 故宫古建筑群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6米,四面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52米的护城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p><p> 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p><p>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与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外朝的中心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每当皇帝登基、 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太和殿举行盛大仪式。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这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p><p> 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也是皇帝与后妃生活居住之处。内廷以前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后三宫中的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剩下的乾清宫与交泰宫则分别是皇帝的寝宫与召见宫臣、处理政务的地方。</p><p> 故宫的布局是依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与“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原则建造的。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是朝臣办事之处;后面有进行交易的市场。而故宫北边的万岁山与南边的金水河分别是阴与阳的象征。</p><p> 故宫是劳动人民用脑用手历经15年建成的,它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让人惊讶更让人敬畏。</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四:福建土楼</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7)</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神话般的福建土楼</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张乐津</i></b></p><p>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p><p>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春、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p><p> 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圆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对圆崇拜有加,认为圆具有无穷的力量,给人带来万事和顺、子孙团圆。</p><p>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p><p> 建土楼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果遇到外来势力的侵袭和攻击,只要关上大门,守住要口,全楼安然无恙。因为土楼的大门是用二三十厘米厚的不易着火的杂木制成的,有些门还钉了铁板。圆楼外圈一、二层不开窗,所以敌人攻到楼下也无可奈何。</p><p> 有人说:“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问号和感叹号。”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说:“土楼像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像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师克劳德说:“土楼是客家人大胆、别具一格的力作,它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动不已。”</p><p> 中国“福建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五:圆明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8)</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圆明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i></i></b><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i>五(1)班唐子怡</i></b></p><p> 圆明园是清行皇家陵园,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p><p> 圆明园始创于1707年(康熙46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的次元康熙位置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宣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曾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岭并入了万春园。</p><p> 然而,不幸就发生在1860年10月18日那场大火,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并且占据了圆明园。中国军队无力反抗,圆明园的总管大臣跳海自尽,住在园里的经嫔也因受惊去世。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下令将圆明园开始烧毁。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美丽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了。</p><p> “清秉时御暮春初,灵沼灵台艳裔舒。似毯芖口承步辇,含胎红杏倚玫除”。唉,真希望圆明园没被毁灭啊,这样我就可以去观赏这个如诗中一样的风景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六:苏州园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9)</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苏州园林</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班付有来</i></b></p><p> 苏州是一座历史的文化名城,园林遍布古城内外,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去年暑假,我和妈妈有幸来到苏州,并游览了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拙政园。</p><p>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返乡的御史王献臣是它的第一位主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都曾住在拙政园里。</p><p> 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园门,我便感到一阵微风拂面,是那么清凉、那么舒服。环顾四周,整座园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宁静,真像个世外桃源。往前进几步,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像一扇巨大的屏风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种障景手法的应用,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意境,让小小的园子拥有了无穷的变化、无尽的奥秘。</p><p> 绕过假山,走过一段石板路,就来到了主人接见客人的大厅——远香堂。远香堂四面都有透明的玻璃,因此又被称为四面厅。夏天来临时,荷花池开满了,白的、粉的荷花,像一个个荷花仙子立在水中, 微风吹来,翩翩起舞,香气四溢,再把玻璃窗推开,花香味扑鼻而来,空气也流动起来,使人心旷神怡!远香堂的横梁雕刻精美;一只只凤凰栩栩如生,这样这样美的雕刻再加上使人心旷神怡的花香,真是让人留连忘返。</p><p> 走出远香堂,沿着荷花池继续往前走,我和妈妈来到了荷风四面亭,眼前的一幕让我叹为观止:只见一位古装扮相、身姿曼妙的女子正低头弹奏着苏州小调,尾音带着侬软语特有的温和。恍惚间,耳边仿佛传来杜丽娘幽幽的叹息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p><p> 夕阳时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拙政园,心中感慨万千。除了拙政园,苏州还有很多园林珍品,如网师园、狮子林……这些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以粉墙黛瓦的江南情怀,弹奏着五彩缤纷的江南曲调,演绎着古代大国工匠的奇思妙想,书写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七:武当山</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武当山</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i>五(1)班毛锦涵</i></b></p><p>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山里不仅有许多古建筑,还有很多奇观异景,景色优美。</p><p> 武当山局部是花岗岩,成千上万的树紧紧扎进岩里,满山遍野都是树,成了鸟儿的栖息地和野生动物的家园,走在路上,也不时有古建筑从树林里透出来。</p><p> 在唐代时,武当山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在明朝时更受到皇帝的重视,明代永乐年,朱棣命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历时12年,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在清代嘉靖三十一年封为“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p><p> 武当山上有许多景点,武当山上有武柱峰,海拔132米,在武柱峰上有二座如笋形的山峰,中间坐着一尊长80米宽40米的天然石像,极像真武大帝像,为此传说真式大帝在武当山修炼42年成神。金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山,高3米,宽2.8米,深2.4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整个武当山建筑群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p><p> 白天,武当山最热闹。成千上万的游客有坐索道的,有爬山的,有观赏风景的等。在早晨,人们通常吵吵闹闹地来到金顶或观景台看日出,那里挤满了人,很多人为了抢位置,二点半开始爬山,下午经常会有一大波人在武当上顶部一带欣赏武当山的美景。因为在游览武当山风景名胜时,有高达海拔1000~1613米,所以在爬山时,可能只遇到几十人,但即使独自一人爬山,树林里也不时有鸟叫,有时一群,有时二三只,树叶经常发出簌簌声。</p><p> 武当山景色秀丽,气势雄伟,我们要好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八:布达拉宫</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1)</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i>五(1)李海馨</i></b></p><p> “白宫红殿湛蓝天,盖世高原气万千”,这句话是对布达拉宫的评语。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布达拉宫,去见识这座古建筑的风采吧!</p><p> 它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主楼高117米,共有13层,足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p><p> 布达拉宫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组成的。</p><p> 白宫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第四层有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p><p>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p><p> 布达拉宫所有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上,都绘满了壁画,周围还有各种浮雕,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布达拉宫领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形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p><p> 当地的老百姓还有个口口相传的传说:据说东墙和西墙都有特别之处,东墙很锋利,可以将一只肥大的山羊瞬间削成肉片;而西墙则很圆润,将一颗鸡蛋从西墙抛落,鸡蛋却可以落地不碎,完好如初。布达拉宫的奇妙景观,还不止这些。</p><p> 不管是白宫、红宫、灵塔,还是各式各样的壁画、浮雕,都处处显示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p> <p>  听了这么多介绍,你是不是觉得收获满满呢?感谢以上所有孩子认真地搜集和创作!💐💐💐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加入到美篇来!加油✊✊✊</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稿件来自五1班学生</p><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片来自网络</p><p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殷先柳老师</p><p><br></p>

长城

兵马俑

五班

故宫

俑坑

孟姜女

秦兵马俑

烽火台

城墙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