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它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p> <p>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被我们熟知的吃粽子,赛龙舟,腌鸭蛋,还有栓五色绳,喝雄黄酒,画额等等。</p> <p>在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书中,他在《端午的鸭蛋》这一散文中,提到了自己家乡江苏高邮的端午风俗。</p> <p>“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p> <p>“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p> <p>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汪曾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与对家乡的热爱。内容虽然朴素,但语言却充满了生活情趣,读起来耐人寻味。</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伴随着粽子的香气扑鼻而来,我知道厨房里的粽子已经蒸好了。妈妈把粽子、鸭蛋和水果分别装在碗和盘子里,端到餐桌上。豆沙馅的粽子外面裹着一层白糖,很甜很好吃。</span></p> <p>晚上,妈妈打开电视。因为疫情影响,今年没有端午晚会,所以我和妈妈一起看了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武汉市协和医院的医生们共同演唱了《和你在一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两千年前,一首《无衣》让秦国的战士们并肩走向战场。两千年后,一群最可爱的人白衣执甲,走上抗疫最前线。他们用这首歌向我们讲述了疫情期间的点点滴滴,令人潸然泪下。</p><p><br></p><p><br></p> <p>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祝大家端午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