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劳模黄京生》

肥牛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4月18日星期六,华北油田摄影家协会开展“走进一线井站”活动,摄影小分队队长杨伟奉带领杨立新、刘明和我,一行四人手握“长枪短炮”,早上6点半从任丘出发,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7点钟赶到了位于高阳县境内的华北油田采油一厂西柳10采油站,用镜头记录油田生产的点点滴滴。</span></p> <p>  刚到了站上,在大门口遇见了西柳10采油站站长黄京生,他身着红工装,面带笑容迎了上来,“欢迎你们来西柳做客。”摄影小分队队长杨伟奉握住黄站长的手,说道:“黄站长,今天我们过来,就是想拍一些你们日常生产、劳动的画面,前提是别影响你们正常的工作,该咋干就咋干。”“好的,我们也会全力配合你们,多拍拍岗位的员工们,活都是他们干的。”</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起黄京生油田人并不陌生,他扎根生产一线37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怀揣爱站如家、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带领着全站员工,2019年西柳10采油站被评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他本人荣获了2019年“河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尽管黄京生站长身上荣誉无数,但他随和、淡定、自信的表情,总是给人以亲近感。其实,我早在1989年就与黄京生认识,那时候我们都在三大队,他在雁大站担任岗位长,工作上踏实肯干、甘于奉献。再到2003年7月,我在工程所从事注水管理工作,为了提高西柳10站采出水的水质,我驻站2周,和时任技术员的黄京生一起工作生活了半个月。对于站上的工艺流程,每一条管线、每一个阀门他都如数家珍,我拿着他亲手绘制的工艺流程图,按图索骥很快掌握了这个站的采出水处理工艺。为了提高采出水加药的反应时间,他利用站上的废料头,亲手制作了沉降出水装置,通过现场试验,采出水的水质指标达到了回注标准。他超凡的动手能力,敏捷的动脑能力,像这样类似的小发明、小创造一直沿袭到现在。心里时时处处装着小站,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人格凝聚了一大批技师和创新爱好者,带领完成创新成果140多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创经济效益千万元。他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创客站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滴滴”几声清脆的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原来是送班车到了,黄站长和该站的李大鹏书记一起迎了上去,每天再忙他都会放下手上的活,迎接岗位员工。这就是他发明的笑脸工作法,一方面给每天上班的员工以亲切的激励,开启一天的好心情。另外,他也会从每一名员工的眼神中,读懂是不是家里有事或是心情不好,走进员工的心理,用真情实感去带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随着黄站长的引领,沿着整洁的小路走遍小站,看到员工们正在不停的忙碌着,有的擦拭岗位设备、有的清扫马路,有的在菜地浇水除草,忙忙碌碌已经成为员工的常态化。空地上种植了山楂、柿子、葡萄等果木,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一应俱全。养殖了家禽鸡、鸭、鹅和羊,员工们吃着亲手种植的蔬菜,别提多开心啦,逢年过节杀鸡宰鹅,肉、蛋、禽、菜丰富了员工们的餐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站上西北角还有一棚鸽子,看到鸽子,黄京生介绍说:“当初两只受伤的信鸽,跌落在站上,我们站的女工们买来治伤的药,慢慢治愈了鸽子的伤口,和员工渐渐熟悉的鸽子,赶都赶不走,它们也许在这找到了安全感吧,也就在这安了家,几年功夫繁殖了这一大棚。”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了化验室,正在擦拭样桶的员工王晓静介绍到:“赵工,原来样桶清洗机不好用经常坏,我们只好手动清洗这一大堆样桶,费时、费力不说,还要闻着刺鼻的油气味,有时候被熏得中午饭都不想吃啦。黄站长心疼我们,对样桶自动清洗机进行了改造,既省时、又省力,我们只要简单的擦拭干净就行了。” 经他手改造的2套样桶清洗机,已经应用到该厂的其他两个作业区,大大降低了员工清洗样桶的劳动强度。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党支部书记李大鹏介绍说:“2013年,黄京生看到用于化验岗蒸馏作业的循环冷却水直接排到污水池,造成水资源浪费,他特别心疼,就找来废旧空调压缩机,改装成无耗水闭式冷却水内循环系统,体积小、用水少,不受天气影响。经回流阀外排的清水可重复打回清水罐,每月节水100多吨,一年就能节水1200吨。”他还为南马作业区制作了一套冷却水内循环装置,解决了长期困扰作业区的冷却水结垢问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了中午,黄京生把我们安排在他的办公室休息,一闪身就不见啦,原来他在维修间,正拿着一个废旧压缩机琢磨呢,准备把它改装成打气泵,替代站上员工手动打气筒,他心理装着员工,时时处处为员工着想,哪怕就是力气能省也得省下。从业37年的他,在站上基本上从来没有午休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四点多,就在交接班的节骨眼上,换热器入口的管线穿孔,他和李大鹏主动留下来,安排白班岗位员工们交完班按时下班。我们摄影小分队也帮不上忙,与黄站长和李大鹏依依惜别。他俩一起挖坑、掏水、补漏,由于既要补漏,又不能影响生产。后来,听西柳的宣传干事刘明说:“黄站长和大鹏书记,那天他们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补完漏直到生产恢复正常后,他俩儿才回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4月19日上午,我们摄影小分队又来到位于创业A区黄京生站长家里。他家里的装修简洁但不失温馨,听说都是他亲自设计,他是油田最早使用“智能家居”的少数人之一,可以远程监控家里宠物小狗的一举一动,可以遥控打开笼子,喂食、饮水也都是智能的。窗帘是电动遥控,炎热的夏天,人还没回家,空调就转了起来,回家后,一股凉风扑面而来,享受着凉爽的冷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热爱生活,尤其钟爱健身和烘焙。家里处处都井井有条,档案资料被他分类保存,家里电器哪里有问题,翻出资料自己动手修理解决。说起黄站长,他爱人深有感触地说到:“老黄从年头忙到年尾,我最怕听到他的电话铃响,即便是大半夜,只要站上一个电话,他一咕噜爬起来就走。我也是疼他,家务事基本上我都包了,回到家尽量让他吃好、休息好,攒足了劲儿保障站上的生产。”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个包容、贤惠女人的支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和万事兴,黄京生用心、用爱经营着他的小家,更是用情、用脑经营者他的大家“西柳10采油站”。舍小家为大家,他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一位党员对企业的忠诚与担当,对企业的责任与付出,对企业的热爱与奉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西柳10采油站已经融入到他的生命里。</span></p> <p>撰文:赵利庆 </p><p><br></p><p>图片:杨伟奉、杨立新、刘明、赵利庆</p><p> 2020年6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