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面100 张嘉兴老照片,主要都是把最具代表性的嘉兴标志,如寺庙,塔刹,桥梁都整理在一起,给人一个老嘉兴的轮廓。这集就主要是老嘉兴的街道里弄和曾经拥有的厂家的辉煌历史。以及还遗留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的老照片。</p> <p> 摄影:杜镜宣。</p><p> 上世纪1965年9月4日,嘉兴市政府和学校为响应国家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一次组织当年的初,高中毕业生下乡务农。这是欢送场面。</p> <p>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丽桥</p> <p> 嘉兴北丽桥著名的“陆稿荐”酱鸭店</p> <p> 北丽桥四周的热闹集市。</p> <p> 北丽桥下的百货大楼。</p> <p> 望吴桥上的集市贸易。</p> <p> 望吴楼茶馆的泡开水。当时是一分钱一壶。</p> <p> 建国北路正春和布店</p> <p> 以前是大落北,后来改为 建国路上的街景。这里是椿树弄口。对面是大众文化用品商店。</p> <p> 建国路上人流熙熙攘攘。</p> <p> 建国路上的新华书店。</p> <p> 建国路街景</p> <p> 嘉兴书场先后推出了录像放映、干洗店、水晶宫舞厅等首次在嘉兴亮相的新生事物,使多年亏损的嘉兴书场迎来了辉煌发展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p> <p> 新涌洲美发美容店。</p> <p> 五芳斋饮食门市部</p> <p> 杏花村粉丝千张包饮食店</p> <p> 勤俭路上的新华书店</p> 勤俭路上的嘉兴邮电局 <p> 中山路上的工人文化宫地段</p> <p> 嘉兴工人文化宫大礼堂门口</p> <p> 摄影:杜镜宣。</p><p> 建国南路</p> 环城路边上的棚户 <p> 摄影:杜镜宣。</p><p> 沿环城河的棚户</p> <p> 摄影:杜镜宣。</p><p> 鸟瞰东门环城河</p> <p> 摄影:杜镜宣。</p><p> 鸟瞰北丽桥,月河一带环城河两岸</p> 建于1926年的嘉禾第一桥—新洋桥。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 鸟瞰东栅口 <p> 摄影:杜镜宣。 </p><p> 鸟瞰南堰一带</p> 南堰老桥 双魁巷建于1917年,当时绍兴宋传箕在“洋关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此建有嘉兴海关故称“洋关”)购置一亩土地建造此巷,隐喻“鸳鸯”和“一花双魁”。据说宋原计划开设青楼,后因故未成,遂作民居。巷端有过街楼,下有砖砌券门,巷内共有楼房26间,分列两侧,门户相对,格局一致,均系砖木结构,门楣上还有浮雕图案等,门面为二门二吊窗,窗棂为花格装饰,东侧房屋之门梁为方木,西侧房屋之门梁为圆木,阴阳、凹凸之别,以便于识别。 双魁巷建筑艺术粗犷中带有精细,紧凑中保持整齐,具有明清江南水乡的“一街一河”、“人家尽枕河”、“曲水深巷”的风情特色,是城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旧式民用建筑。1981年双魁巷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鸟瞰商业大夏及远处南湖 中山路,禾兴路交界口 原梅湾街一带 环城北路和少年路交界口 市心弄 昔日东米棚下旧貌 昔日西米棚下旧貌 栅堰桥下河里的网船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圣心医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嘉兴一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秀洲中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嘉兴三中 <p>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嘉兴火车站</p> 上世纪1912年12月12日,孙中山先生由沪启程,历经松江、嘉兴、硖石、长安各车站,均有军警及团体列队欢迎,人民瞻仰,充溢于途,逮车到站均拍掌脱帽,高呼万岁。先生亲自下车与各代表晋接,并周历观者之前,举帽答礼。”当天下午二点四十分,车到杭州艮山门,浙江都督朱瑞等率众至车站迎接。 <p>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嘉兴三塔。三座塔的塔刹都完好无损。</p> <p> 上世纪五十年代三塔</p> <p> 三塔的茶禅寺后园</p> <p> 摄影:杜镜宣。</p><p> 上世纪五十年代三塔,医护人员在为附近的农民预防宣传。</p> <p> 上世纪三十年代三塔塘上的牌坊</p> <p>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南湖</p> <p>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南湖烟雨楼</p> <p> 上世纪1959年南湖。照片刊于1959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眼位。</p> <p> 郭沫若题字的南湖牌楼</p> <p> 仓圣祠位于嘉兴南湖风景区,在小瀛洲上,南湖东北部,与湖心岛上烟雨楼南北相望。清康熙时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面积约8亩的分水墩,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汉字是仓颉创造的,故有“仓颉造字”之说,所以仓颉被尊为“字圣”。</p>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豪股塔,远处是当时的火车车厢。 <p class="ql-block"> 嘉兴王店曝书亭,位于嘉兴秀洲区王店镇广平路南端。为一园林式建筑群,占地6500平方米。为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先生故居。</p>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岳王祠 嘉兴政协第一届全体合影 陡门大桥 上世纪四十年代嘉兴府学大成殿。 上世纪七十年代瓶山门口。当时是武装部驻地。 瓶山高墩上的凉亭。 朝东埭 梧桐树街 <p> 姚庄路</p> 上世纪人民路上的公用水龙头 外月河 禾兴路和中山路交界口 芦席汇,解放路一线河埠。 芦席汇,解放路一线河埠。 1996年北京路古运河沿线 蒲鞋弄 荷花堤对岸中基路帮岸旧貌 <p> 南门南大街与河东街处的小桥一角</p> <p> 摄影:杜镜宣。 </p><p> 旧时的中基路。如今的月河区。</p> <p> 摄影:杜镜宣。</p><p> 中基路西头民宅</p> 坛弄与小坛弄交界口 坛弄里面的糕作弄 中基路里的理发店 民丰造纸厂、冶金机械厂、绢纺厂、毛纺织厂、嘉丝联等国营“五大厂”是嘉兴上个世纪的大企业。可谓浓缩了改革开放初期嘉兴国企一个时代辉煌的全部。很显然,这是一段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忆。 <p> 摄影:杜镜宣。</p><p> 民丰纸厂造纸车间。前身原名禾丰造纸厂,创办于1923年。那年,著名爱国人士、社会活动家,嘉兴人褚辅成筹资36万元创立禾丰造纸公司。1925年公司正式投产,当时的产品以黄板纸为主,日产量12吨。1929年,褚辅成与竺梅先达成契约,将禾丰造纸公司卖给竺梅先经营。由此,以竺梅先为代表的民丰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49年以后,中国的卷烟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民丰的卷烟纸有了广阔的市场。当时的员工收入,一度甚至达到了整个嘉兴的第一位。上世纪50年代,民丰进行新产品试制工作。1955年和1956年间,新产品试制工作获得重大突破。我国第一张国产描图纸和电容器纸又在民丰首创成功。“文革”期间一度改名为东风造纸厂,1979年仍恢复为民丰造纸厂。</p> 嘉兴冶金机械厂作为嘉兴五大厂之一,位于东栅甪里街,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300多亩。 嘉兴冶金机械厂车间 <p> 位于南堰的嘉兴毛纺织总厂建于1958年4月,是浙江省第一家毛纺工业企业。1961年纺、织、染、整全部投产,年产呢绒40万米,1966年产值2426万元。毛纺织总厂生产的50多个产品分别获省、部、国家优质产品,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p> <p> 摄影:杜镜宣。</p><p> 嘉兴毛纺厂原毛仓库</p> <p> 嘉兴绢纺厂曾是国内最大的丝绸企业,生产的“红梅”牌绢丝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畅销国际市场,八十年代“红梅”牌特级桑蚕绢丝,获国家金质奖,是全国独有的高级绢丝。</p> <p> 摄影:杜镜宣。</p><p> 鸟瞰嘉兴绢纺厂</p> <p class="ql-block"> 摄影:张国权(原嘉兴绢纺厂保卫科)</p><p class="ql-block"> 嘉兴绢纺厂门口</p> <p> 摄影:杜镜宣。 </p><p> 位于嘉兴东升路的嘉兴制丝针织联合厂建于1951年1月1日,上世纪80年代末是嘉兴丝绸行业最红火的时期,在生产车间,机器一整天轰隆隆响个不停,每年定下计划产量,只要生产出来,就不用愁销路。</p> 嘉兴动力机厂原坐落在嘉兴城北路1号,属嘉兴市全民中型企业,是浙江省机械工业厅的重点单位。前身是由始建于1921年的良记修理厂、1933年的永昌发记修理厂及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业的新华机器厂、铁工厂,于1954年合并而成,更名为新嘉联营铁工厂。1955年,人民政府投资一万元实行公私合营,以修理小功率柴油机和其他农机为主。1960年4月更名为嘉兴专区农业机械厂,三年后又更名嘉兴内燃机配件厂,1966年试制F190柴油机,1970年批量生产,1972年再次更名为嘉兴动力机厂,同年试产S-195柴油机653台,1977年被定为浙江省柴油机主要生产厂,1979年产S-195柴油机二万台,被国家农机部定为S—195柴油机定点厂。1980年被浙江省政府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p> 摄影:杜镜宣。</p><p> 嘉兴化肥厂</p>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民摇船到嘉兴东栅购买化肥。 <p> 摄影:杜镜宣。</p><p> 嘉兴电器控制设备厂的低压电器车间。</p> <p> 摄影:杜镜宣。</p><p> 嘉兴电机厂</p> <p> 摄影:杜镜宣。</p><p> 嘉兴造船厂</p> <p> 摄影:杜镜宣。</p><p> 嘉兴第二毛纺厂</p> <p> 摄影:杜镜宣。</p><p> 嘉兴三塔原址上的嘉兴水泥厂。</p> <p> 摄影:杜镜宣。</p><p> 座落在嘉兴新塍的嘉兴冰箱厂</p> <p> 摄影:杜镜宣。</p><p> 嘉兴皇冠灯具厂(原工艺美术制品厂)</p> <p> 摄影:杜镜宣。</p><p> 座落在王店的嘉兴电扇总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