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端午

<p>  平时去妈妈那儿,一个两个娃到,妈妈认为不算聚,要大家子邀约到齐才算聚。五一节后,妈妈开始“预约”,端午节要过来聚聚,怕我们忘了,后来半个月前提醒一次,最后在一周前又提醒,终于在过节前三天定下日子,定在端午节当午一家人聚聚,因为二娃回重庆了,三儿当天不加班在家,大女也正好。聚会日子的选定,妈妈从来都是很小心,尽管很早计划起团圆聚会,或者心里是多么热烈盼望,但如果,如果小的中我们姐弟临时有任何事,比如工作,比如出游,再比如大孙孙的爷爷家要聚,这些都可以优先,都可以让行,妈妈会淡然说声没关系,我们改天,我们下次聚,你们要好好的保重自己。保重也是妈妈电话里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正如这句话应该我们子女对他们说。</p> <p>  这一切爸爸都观在眼里,记在心里。聚会前一天爸爸在“一家亲”里,正式发出书面邀请:孩儿们,请你们明天中午12:30到XX U城吃中午饭。12:30这不是一个随便的时间,妈妈会给爸爸打招呼:平时娃娃们工作累,要等他们睡醒了慢慢来。我们有空就回复:收到了,爸爸。</p> <p>  终于在11点,大弟一家出发了,由小月月代言:爷爷婆婆我们出发了哟。于是群里开始活跃起来,我也会在群里说说我这边的进程。妈妈的心也开始更加兴奋起来,天蒙蒙亮就开始准备的菜下锅的程序会在脑中再酝酿一遍,酥肉汤圆可以在娃娃们出发时开始下锅炸,拢时刚好起锅可以先吃着。若遇上堵车时间就不好预计,遇上冬天,眼看酥肉慢慢变凉,他们也会忍不住很小心问问:哪里了?不着急,看好路。</p> <p>  今年的端午妈妈像往常一样,昨天晚上已和爸爸配合,给小桶里的粽叶撒足水,三张叠摞成大约十几厘米的阔叶状。用手压叠于腿上包帕抹平,然后,回卷成一个角锥体,向里面盛入上乘糯米填实后,把余出的粽叶回叠,再用泡好的棉线线缠绕,捆绑结实,一个三角形的绿色鲜粽便包好了。费时间长的提前统筹好,也不至于第二天匆忙,第二天尽可能腾出多余时间摆谈交流。</p> <p>  我们已经习惯,回到爸爸妈妈那儿,门一开,就能看见桌上大钵大盘的酥肉,今日配角是端午特色一大筲箕的绿叶棕。酥肉黄金绀色诱惑不已,儿子忍不住翘起拇指和食指指尖捻起就尝,边吃边叫声“外公外婆好!” 正在厨房的妈妈看见我们迎上来,一个劲地说,先尝尝先尝尝,待我们吃得差不多了,再嘘寒问暖一番。</p> <p>  当我们的肚里都有一定“货”了,舅舅们开始在沙发一旁或站或坐询问大侄儿的学习和工作,我也开始一边和小侄女嬉闹。当然都敌不过小侄女的一句吆喝:都来开火车!</p> <p>  妈妈见我们玩得欢后,转身回厨房炒菜。不知是游戏的兴致太浓,还是爸爸妈妈配合太好,爸爸说妈妈前几天就开始预备菜,只有鱼会是爸爸一早出门现买。爸爸负责把大圆桌垫好隔热垫,做好传菜工作,一会儿妈妈拿手菜也是我们最爱吃的“老味道”炖鸡卤鸭卤牛肉红烧鱼青椒笋子肉丝合川滑肉自制凉菜凉粉齐上了桌。爸爸再把啤酒红酒拿出来横竖瞧瞧,就像和老朋友打个招呼,细数一下今天哪些能喝上一杯,不用开车。再撬开瓶盖把酒倒在酒杯里。我们开始围拢来,看见面前的一大桌子菜,对厨房里还在炒最后一个菜的妈妈大声喊“妈妈,够了够了”“真的够了,妈妈”,不由得又一次开始后悔刚才吃“猛”了。</p> <p>  现在端午节习俗简化许多了,小时候年生,妈妈说“杏子黄,大夫忙”,端午时分,天气湿热,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挂菖蒲,洗艾蒿澡,够妈妈忙的了。更没有婆婆对我们要求的规矩了,端午早上起床一定不能坐“门坎”,不拦着财神爷到来。端午时节忆婆婆,不由得想起婆婆教的端午节儿歌来:</p><p> 五月五,是端阳。 </p><p> 插艾叶,戴香囊。 </p><p> 吃粽子,撒白糖。 </p><p> 一家人在一起喜洋洋。 </p><p><br></p><p>(大侄女和妈妈在外学编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