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得申论者得天下”,公务员《申论》考试,可以说是每年公考最难的笔试科目,许多考生准备不足,大多都在申论科目上败下阵来, 《申论》考试并非考文化知识,说到底是考工作,考能力。考生平时如果不关注政治社会常识,不善阅读文献资料,社会阅历低浅,《申论》考试难度就很大。</p><p> 《申论》考试涉及五类题型,全部为主观题,近几年考试难度逐步增加,除了材料由5000 字增加到7000字外,内容也由文献、报道、网络文章,扩大到采访、对话、国学、文言文等方面。所以,考生如果对材料阅读理解迟钝,考卷没作完,考试时间就结束了。</p><p> 笔者从十多年来公考情况分析,考生在《申论》考试中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归纳概括题失误原因</span></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 审题仓促漏项,盲目作答。</span></p><p> 许多考生没有从文化课考试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为抢时间下笔过早。对《申论》答题要求没有理解完整。申论归纳题一要掌握给定材料的范围(材料几),二要掌握归纳内容的范围(主要内容、部分内容,语句、语段)三要掌握作答要求。只有在弄清题型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开始阅题作答。</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阅读无目的,找不到归纳要点。</span></p><p> 许多考生阅读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带着答题要求去阅读,结果白白浪费时间,考生脑海必须牢牢记住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要求,阅读材料、搜索要点、划线标注、同类合并,分条归纳,整理概括。要集中精力,眼、手、脑同时发挥作用,有效利用关键词和关联词寻找归纳内容。</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归纳要点不全面,概述不完整。</span></p><p> 归纳概述题,其评卷标准是按点给分,考生能完整全面地把要点归纳出来,才有高分的可能。有些考生在中学养成了“三点论”的习惯,往往归纳三点就完成了,这在《申论》考试中是大忌。归纳概括必须是有几条归纳几条,不能厌其烦。另外在概述表达时,注意把要点语句修饰完整,使其表达清晰准确。</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4.偏离给定材料,主观臆造要点。</span></p><p> 公考《申论》最大特点就是“材料为王”,作答五大题型,那一项都必须以依据给定材料,尽管有些要点比较隐蔽,但只要认真搜索归纳,都会在材料中表现出来,任何主观臆造,都不可能得分!</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作答字数偏离要求,人为造成扣分</span>。</p><p> 《申论》考试五大题型都有字数要求,若要求不超过200字,那就必须控制在200字以内。这就要求考生平时练习时,归纳好主旨句,概述好辅助句。达到准确,完整,简练,既不能画蛇添足,更不能缺少要点。</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综合分析题失误原因</span></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作答范围没吃准,分析缺项。</span></p><p> 综合分析的题型一般是,词语理解分析、经验启示分析、相互关系分析、现象评论分析四种。许多考生在审题时只重视材料范围和作答题型,往往对题型前半句的限定作答范围不予重视,结果不是答偏,就是分析不全。题中要求分析某句子、某段落、某现象、某经验等,都限定在一定范围,考生只有在范围之内分析,才能回答准确,负责失分无疑。</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2.作答结构不清晰,内容混乱。</span></p><p> 阅卷老师在批改《申论》试卷时,对结构混乱、内容交叉的答题是非常反感的,他不可能花费精力,从答题中再去为考生归纳理顺,往往以低分予之。所以许多考生自认为答的不错,结果给分不高。因此,考生在题型分析时,要分清所要分析的题型是词句?是启示?是关系?是评论?每种题型作答结构是不一样的,如果对应混淆,盲目地使用列举、总分,不但造成内容交叉,更会使作答内容混乱。</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3.分析内容偏离材料,主观臆造。</span></p><p> 在审题时,一定要把握好给定材料,如:材料2、材料2~6、给定材料,这三种表述所含范围是不一样的。凡是材料中没有包含的,决不能凭空想像去去扩展。在作答框架中,每项分析的主旨句,最好使用给定材料的关键词,在分析句中要贴近材料,作好修辞加工。</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4.作答字数把握不住,人为失分。</span></p><p> 关于这一点,注意事项同上,不作赘述。</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提出对策题失误原因</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审题不严谨,作答失误。</span></p><p> 提出对策题也称“策论题”,在《申论》考试中属于相对容易的题型。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失误的是顾此失彼:题干中若要求先归纳问题,再提出对策时,千万不要忘记对问题的归纳。反之,若不要求提问题,就不能过多赘述存在问题。</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角色意识淡薄,角度偏差。</span></p><p> 题干中有时要求考生以某种身份提出对策,说明有虚拟身份要求,考生在作答时,提出的所有对策必须限定在工作职能范围之内,同时也必须符合其身份要求,否则,自认为答的再好也不会得分。如果题干没有虚拟身份要求,考生要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对策。</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3.对策偏离“三性”,无效无分。</span></p><p> 考生提出的对策必须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这三性是策论的命脉,也是考查公务员写作理性的基础。没有针对性则对策偏离,没有可行性则无法实施,没有可操作性则对策无效。许多考生感觉不到自己失误的原因就在这里。</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4.对策脱离给定材料,主观臆断。</span></p><p> 考生提出的对策,有的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但大部分都需要考生加工,但不能脱离材料盲目加工,必须根据给定材料中的问题、原因、经验教训,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另外,考生在作答中一定要注意语句严谨,一是铺垫句的完整,二是每条对策的主旨句和阐述句的内容对应。</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字数把握存在问题。</span></p><p> 同上,略。</p><p><br></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四,贯彻执行题失误原因</span></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应用文接触少,写作结构偏差。</span></p><p> 贯彻执行题就是让考生写一篇写应用文,</p><p>许多考生平时很少阅读应用文,往往把应用文当成作文来写,这是作答应用文的致命要害。《申论》考试说穿了,就是考公务员的工作能力,给定材料就是你工作中见到和掌握的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撰写公务文件、工作文书、礼仪文书、新闻文书,是贯彻执行题的目的。</p><p> 因此,每种应用文都有对应的格式、结构和写作方法,如果混淆和偏离都是关键的失误。</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2.作答身份和受众对象把握失误。</span></p><p> 许多题干中对应用文作答身份都有虚拟规定,考生必须现在规定身份的基础上,把握好人称、对象,用语等要求。有的考题虽然没有明确给定虚拟身份,但题干要求中隐藏包含着身份要求,对此考生也必须注意。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应用文的受众对象,公文中涉及上级下级,文书中涉及对内对外,受众对象涉及相应团体,除了文章内容之外,语言风格和遣词标准都各有定式,考生如果把握失误,作答效果显而易见。</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3.内容累赘,针对性不强。</span></p><p> 《申论》应用文考试,和平时工作文书撰稿最大的差别,就是考试有文字限制,不可能长篇大论,考生必须高度概括给定材料的所需内容,既全面涉及到内容要点,又表达简练,同时也不能超过字数要求,许多考生不善归纳主旨句,不会综合阐述语言,在作答中顾此失彼,失分就不可避免。</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4.复习盲目,重点不明。</span></p><p> 贯彻执行题涉及题型太多,仅党政公文就有15种,考生复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根据近年来经常出现的公考题型,有针对性的去复习掌握。一般情况下,省级以下公考重点是:</p><p> 党政公文:通知、报告、意见。工作文书:简报、建议书。礼仪文书:讲话稿、倡议书、宣传稿。新闻文书:报道,短评。</p><p> 考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有重点的复习掌握作答方法。</p><p><br></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五,文章论述题失误原因</span></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审题失误,偏离主题。</span></p><p>《申论》文章论述题,实际上就是让写一篇议论文。所以也叫大作文题。《申论》作文和高考作文不一样,申论作文的主题一般要求依据给定材料。有些主题在材料中非常明显,但有的是隐含在材料之中。当然申论考试要求依据材料,但“不拘泥材料”,这不拘泥是指可以适当联系和展开。并非完全脱离。许多考生一看题目就匆忙下手,没有细看作答要求,结果主题偏离,失分就必然了。</p><p> 有些申论作文题干没有明确题目,要求考生自拟题目,这样,考生必须根据题干要求,归纳材料内容,确定文章主题和论点,拟出文章的标题。 总之,审题失误就等于预先失败!</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2.结构混乱,逻辑不清。</span></p><p> 这是写议论文的基本功,考生在下笔前,要围绕主题,简单列一个写作提纲,这个提纲就是文章的结构,它不但能树立考生写作立意,也能防止结构混乱。在论据分析过程中一定要防止逻辑交叉、论据混淆、顾此失彼。属于分析问题型的,要把握好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这个逻辑形式。属于评论型的,要遵循现象~目标~论述~总结这一逻辑形式。考生在申论作答中,必须注意结构和逻辑两个方面。</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3.其他方面的失误。</span></p><p> 《申论》大作文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剩余的就是写作基本功问题了,主要包括论据筛选、语言修辞,开篇观点,结论综合,字数把我等。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积累、多练习。</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简介: 李毅敏,笔名河洛先生,公考培训师,河南省巩义市人,1987年毕业于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1990年任巩义市供销学校校长,经济师,某省报特约记者,现已退休。个人微信号:hlqd919</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