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基础,搭建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的平台。6月23日,我校二年级组开展了语文学科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孙闺俊老师和温淑珍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雷雨》。两位老师根据同一教学内容,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向大家展现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课堂。</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孙闺俊老师执教《雷雨》一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抓重点词,并进行细致地讲解是孙老师课堂中的一大亮点。比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抓住"压"这个动词,通过做动作,读句子,想象感悟等形式感受雷雨前气氛的紧张,天气的沉闷;"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中,抓"垂"字,通过动作演示,并与"掉"进行比较区分,小蜘蛛悄悄快速逃走的情景仿佛一幅画面出现在孩子眼前,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温淑珍老师执教《雷雨》一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温淑珍老师整堂课的设计丝丝入扣,在学习课文时,梳理出主问题"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有哪些变化?"并告诉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圈出景色、说一说变化”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圈一圈,划一划学会搜索信息,归纳总结。在这个基础上,联系图片,结合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课后,语文组全体老师一起参与讨论。在互动评课环节,孙老师和温老师对自己上课内容进行说课。各位听课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点评,欣赏两位老师对同一文本的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处理方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曹永军校长在评课时指出,教学当中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实践、感悟。同时要注意语文课应该用课文教学生学阅读,学写作。教师要找到训练点,设计片段练笔,让学生在仿写课文的精美句段中学习写作方法、表达技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成长、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真正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人受益匪浅。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