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月湖的紫藤。</h3> <h3></h3><h3></h3><h3> 月湖的紫藤和太湖金银湖的紫薇
今年的端午节必须镌刻进我的“史记”。
题记
朱氏家族的人都这样说,一笔难写两个朱,紫藤和紫薇姐妹肯定也是这样想的:一笔难写两个紫。
不信,你可以问问月湖、问问太湖。
记得2015年的元宵节,月湖公园市民园长大舞台在月湖的凤凰广场演绎了一台与民联欢的公益演出,热闹的现场除了三镇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还有一群特殊的观众,那就是“静坐”在一旁欣赏精彩节目的月湖公园的紫藤姐妹。
紫藤们,没有热烈的掌声,却个个都有饱蘸的真情。公益活动结束后,我特意为可爱的紫藤拍个张特写,让她从“观众”变成“主角”。
角色的转换就是这样瞬息万变。
这不,今天,2020年的端午节,当我在东西湖的国家湿地公园里偶遇紫藤的“本家”紫薇,就很有些“他乡遇故知”的喜出望外。
喔,补充一句,端午节探望紫薇,我既没有芝麻糕绿豆糕,也没有粽子皮蛋咸蛋的时令尚品,而是带着对这座“国家湿地公园”即金银湖公园的一往情深。
应该是五年前夏日的一个夜晚,我和荣平贤弟一同而来的。这是一次典型的“蜻蜓点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充其量就是觅寻到了她“娘家”的坐标。
尽管来去匆匆,我却清晰地刻录了夜幕下金银湖公园的轮廓。
再次身临其境,是在去年的夏日,不过,不是夜阑人静之时,而是在一个雨丝缠绵的午后。
这次,我是和“紫藤姐妹”彼此徜徉的,至于这第二次的“莅临”,无论是“背景资料”,还是公园的环境,都无需用文字说明。
我想,每个“到此一游”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随笔”或“散文”。于我看来,中国是绝对不缺作家的国度,十四万万同胞,就是十四万万个都能妙笔生花的写手。
喔,扯远啦。
还是回到紫家族的字里行间,再次亲切拜访金银湖公园,就是昨天的2020年端午节,第三次与我同游这东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还是“紫藤姐妹”。
落日时分,我在晚风吹拂的惬意氛围中,开心地拥入“夕阳无限好”的温馨怀抱。
蹀躞在杨柳岸边,我不想述说置身水面的“美人蕉”;不想描写一旁碧绿的“荷花仙子”;不想诠释环绕偌大公园的“曲径通幽”;唯一必须分享的就是那惹人的紫薇。
虽然,“美人蕉”也不无火红,但她过于娇艳,而紫薇的红,则是那种羞羞答答、高雅庄重、张弛有度,像“犹抱琵琶半遮面”,似“暗香浮动月黄昏”,恰到好处地应景了“此时此刻”。
养眼、夺目、赏心!百花丛中的园地,惟有紫薇引人注目,颇有些“技压群芳”的魅力。
偏爱紫薇,难道是月湖的紫藤,让我对“紫家族”情有独钟了吗?
紫薇,你说呢?
紫薇、紫藤,不论在“知音汉阳”的月湖之畔,还是东西湖的湿地公园,抑或远隔千山万水的浩渺太湖边,紫薇和紫藤们都知道,一旦植入脚下的土壤,她们就会忠于职守、至死不渝,这是紫薇紫藤们的操守,这是紫薇紫藤们的品格,更是我敬仰敬佩和必须敬礼的花朵!
于是,我又想到了数千年前楚国大夫屈原老夫子的“橘颂”:生在南方也就爱这南方的“后皇嘉树……”<br></h3><h3></h3><h3></h3> <h3>太湖金银湖的紫薇。</h3> <h3>文字太湖水</h3><h3>图片拍摄</h3><h3>配乐编辑合成</h3><h3>朱旺国</h3><h3>2020年6月26日晨</h3><h3>七时许于晨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