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家具(下)

四知堂

<p><b>4.屏具</b></p> <p>折屏</p><p><br></p><p>折屏就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也称围屏,因无屏座,放置时可折成锯齿形,故名“折屏”。一般由四、六、八、十二片单扇配置连成。屏扇、屏芯的装饰通常有素纸装、绢绫装和实芯装,表现形式通常有书法、绘画、雕填、镶嵌等。</p><p><br></p><p>折屏是中国古代居室内的重要家具和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大量文化信息,不仅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p> <p>座屏</p><p><br></p><p>座屏就是下有底座、不能折叠的屏风,型制有大有小。大型的立在地上,叫“地屏”;小型的置于案上,叫“插屏”。屏芯装饰同折屏,镶嵌、雕刻、书画等,观赏性很强。屏座多雕刻花饰,式样较多,依用途而定。</p><p><br></p><p>古代将地屏作为主要座位后的屏障,借以显示主人的高贵与尊严。后来又多将它设在较大厅室的入口处,既作为陈设,又起到遮掩视线的作用。</p> <p>插屏</p><p><br></p><p>即小型的座屏,屏扇与屏座可装可卸,通常置于案几上,亦是清供物品之一,有的地方又称“硯屏”“台屏”。有单扇,也有三扇或五扇的,通常为单数,称“三屏式”“五屏式”。其中三扇插屏,中间高,两边低,像“山”字,故又称“山字式”。</p> <p>挂屏</p><p><br></p><p>指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清初出现挂屏,多代替画轴而悬挂在墙壁上,成为纯装饰性的品类。它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组称四扇屏,八扇一组称八扇屏。</p><p><br></p><p><b>5.庋(guǐ)具</b></p> <p>圓角柜</p><p><br></p><p>圓角柜是典型的明式柜具,全部用圓料制作,不仅四脚是圓的,四框外角也是圓的,因此得名。柜身上小下大,收分明显,采用门轴结构,不安合页。</p> <p>有的圓角柜在门扇之下、底枨以上设柜膛,为暗仓,有盖,可开启,其中储物,必须打开柜门才行,因此更为私密。</p> <p>圓角小柜,上下两层,开四门。</p> <p>方角柜</p><p><br></p><p>造型与圓角柜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柜体垂直,四条腿全用方料制作,门扇与柜体以合页结合。</p> <p>四件柜</p><p><br></p><p>在方角柜上加一个顶箱的,叫“顶箱立柜”;成对摆放的顶箱立柜,因顶箱和立柜各有两件,故又叫“四件柜”。型制有大有小,大的高达三四米,陈设在高堂之内;小的多放在炕上使用。</p> <p>亮格柜</p><p><br></p><p>亮格是指没有门的隔层,柜是指有门的隔层,故带有亮格层的立柜,统称“亮格柜”。常见的形式是亮格在上、柜子在下。亮格是用于置放器物以便于观赏。</p> <p>亮格柜的亮格,有一层的,也有双层的,甚至多层的;或全敞,或安装后背。柜部有设抽屉的,也有不设的;抽屉或设在柜门里面,或安装在亮格的下面。明清时期,一般厅堂或书房都有这种家具。</p> <p>书柜</p><p><br></p><p>有亮格无背板的双层亮格书柜</p> <p>闷户橱</p><p><br></p><p>这是一种具备承置物品和储藏物品双重功能的家具。其外形像条案,但案面下做有抽屉,抽屉下还有可储物的箱体,叫作“闷仓”,故得名。闷仓无门,从外面无法取物,要取物必须拿下抽屉。两个抽屉的叫“联二橱”,三个的叫“联三橱”。</p><p><br></p><p>闷户橱是明代民间流行的家具之一,多置于内室,用来存放细软之物。民间又称之为“嫁底”,是嫁女必备的嫁妆之一。娘家用红头绳将嫁妆系扎于闷户橱上,抬送到男方家去。</p> <p>多宝格</p><p><br></p><p>又称“博古架”、“什锦格”,是专用陈设文玩器物的家具,流行于清代。其特点是将柜体空间分隔成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的多层小格,人们可随意根据每格的大小摆放不同的陈设品。这样,在视觉效果上就打破了常规的横竖连贯等极富规律性的格调,营造出别一种新的意境来。</p> <p>多宝格制作精美,多有雕饰繁缛的花纹和各种形状的开光,整体艺术性极强。清雍正时期,多宝格极为流行。至清后期,多宝格上开始安装玻璃和洋式锁,于是改称为“陈设柜”。</p> <p>衣箱</p><p><br></p><p>衣箱是专门用来存放衣服的箱子,板式结构,上开盖,正面有铜饰件,钉鼻钮可以上锁,拉环在两侧,多用防虫效果好的樟木制成。</p> <p>官皮箱</p><p><br></p><p>官皮箱并非官用,也非皮制,而是指一种体积稍大的梳妆箱。箱体前有两扇门,内设抽屉若干。</p><p><br></p><p>官皮箱是由镜箱演变而来的,多用来装梳妆用具或文具,根据用途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称呼。</p> <p>书箱</p><p><br></p><p>书箱是古代读书人行走江湖、进京赶考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书箱的设计大都比较小巧,两边带有耳环,便于背负。为了凸显考生身份,还出现了插上小旗的科考书生专用书箱,表明书生奉旨赶考的身份,以此防止沿途强盗土匪打劫。</p> <p>镜箱</p><p><br></p><p>又称“梳妆箱”“镜匣”“镜奁”,用来装梳妆用具的小箱子。把箱子打开,就成了镜台。镜箱一般都是由贵重木材制成,且箱身多髹漆精美的吉祥图案。</p> <p>药箱</p><p><br></p><p>是用来装药品的小箱子,体积小,方便携带外出。箱内设有十几个大小不同的小抽屉,可存放不同的药品。</p> <p>冰箱</p><p><br></p><p>古代的冰箱是用木材制成箱体,里面是锡质,口大底小,呈方斗状,将冬天做好的天然冰块置于其中制冷。箱盖一般对开,外侧有铜箍,下设底座,有的三弯腿,有的直腿马蹄足,腿足下亦可设托泥。</p> <p>提盒</p><p><br></p><p>因其是用对称的提梁托着盒子而得名。中国很早就有提盒的记载,只是到了明代,其长方形样式才被基本固定下来。大、中型提盒多用轻质木材制成;小型的则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并讲究雕漆镶嵌装饰,因其不是用来盛放食物,而是储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p> <p>宝盒</p><p><br></p><p>这是用来装珍贵物品的小木盒,用材讲究,做工精细,没有固定的型制,亦可根据要装的物品大小来制作,集使用性与艺术观赏性于一体。正因如此,便产生了“买椟还珠”的成语。</p><p><br></p><p><b>6.架具</b></p> <p>火盆架</p><p><br></p><p>这是用来放置木炭火盆的木架,在江南一带多用。型制有高矮两种。高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圓洞,用以坐入火盆。面板上部有凸起的铜钉,以支垫盆边,避免烧灼盆架。矮的火盆架只有数寸高,方框下有四足,足间安有直枨或牙条,形制简单。</p> <p>面盆架</p><p><br></p><p>专门用来放置脸盆的架具,三足、四足、五足或六足。有高低之分:高盆架多为六足,最里面的两足加高成为巾架,最上端的横枨用来搭挂洗面巾;矮盆架有圓形方形多边形等多种,腿足则有直式、弯式两类,结构上有整体和折叠两种。</p> <p>衣架</p><p><br></p><p>专门用来搭衣服的架具。明清衣架,继承古制,造型大同小异。它由横枨、立柱、中牌子、底座组成。立柱下端与两块长方形墩子相接;两柱间设中牌子,多由数块透雕精美的花板构成。</p><p><br></p><p>古代衣架主要是用来搭衣服而非挂衣服。因古人多穿长袍,脱下后就搭在衣架的横梁上。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清晚期出现了专门悬挂西服的单柱式衣架。</p> <p>灯架</p><p><br></p><p>灯架是古代用来放置蜡烛或油灯的照明用具,其型制有固定式、升降式和悬挂式三种。</p> <p><b>四、稀世良木——明清家具的用材</b></p><p><br></p><p>明清家具用材的突出特点是采用较为贵重的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自然色彩明快,纹理流畅美观,而且材质坚硬,可以作出复杂的榫卯,并能刻出各式各样的装饰线条与花纹。</p><p><br></p><p>明清家具所用木材大致有如下几种: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酸枝木、楠木、影木、乌木、黄杨木和榉木等。</p> <p>明清家具用材,主要分为硬木和白木两类。硬木主要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酸枝木、乌木等;白木又叫软木,包括榉木、榆木、桦木、楸木、黄杨木等。</p><p><br></p><p>总体来说,明式家具以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梨木、榉木为多;清式则以紫檀木为最上乘用料,酸枝木、鸡翅木、铁梨木也有,黄花梨相对较少。榉木、榆木、桦木等,为民间的常用木材。</p> <p>红木不是一种树木,而是一类树木的泛称,它是我国高端、名贵的家具用材。</p><p><br></p><p>红木为热带地区所产,最初是指红色的硬木,品种较多。红木因生长缓慢、材质坚硬、生长期都在几百年以上,原产于我国南部的很多红木,早在明、清时期就被砍伐的所剩无几。如今的红木,大多是产于东南亚、非洲,我国广东、云南现有培育栽培和引种栽培。</p><p><br></p><p>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根据密度等指标对红木进行了规范,把红木规范为:二科、五属、八类、二十九种。</p> <p>1.紫檀木</p><p><br></p><p>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有“木中黄金”之称。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中国的广东广西也产,但数量不多。紫檀是常绿乔木,木质坚硬,红棕色,纹理美观。紫檀木分新老两种,老者色紫,新者色红,长久暴露在空气中则变成紫黑色。</p> <p>在明代,紫檀被皇家所重视。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南洋的名贵木材包括紫檀木源源不断地进口,除了官府采办,又有私商贩运。至明末,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基本被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当时世界所产的紫檀木绝大多数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的紫檀木多为明代所采。</p><p><br></p><p>有史料记载,清廷也曾派人去南洋采办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极其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p> <p>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紫檀木的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因其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尤其是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如果雕花过多,反而会掩盖木质本身的纹理和色彩,那就画蛇添足了。</p> <p>2.花梨木</p><p><br></p><p>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博物要览》载:“花梨产交(交趾)广(两广)溪间,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p> <p>花梨木有两种:一是海南檀,为海南岛特有,其芯材红褐色,坚硬,纹理精致美丽,又称黄花梨;二是麝香木,与花梨木相似,“麝香木出占城、真腊,树老仆湮没于土而腐。以熟脱者为上。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诸番志》)”</p> <p>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较考究的家具大多由老黄花梨木制成。新黄花梨木色赤黄,纹理色彩较老黄花梨稍差。</p> <p>花梨木的这些特点,在制作器物时多被匠师们充分利用与发挥,一般采用通体光素、不加雕饰的手法,从而突出木质本身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文静、柔和的感觉。</p> <p>3.鸡翅木</p><p><br></p><p>又称“杞梓木”,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多出产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及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因其木质纹理酷似鸡翅而得名。</p><p><br></p><p>屈大均《广东新语》将鸡翅木称为“海南文木”,有的白质黑章,有的色分黄紫,斜锯木纹呈细花云。籽为红豆,可作首饰,因之兼有“相思木”之名,或称“红豆木”,唐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即指此。</p> <p>鸡翅木也有新老之分,新者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模糊;老者肌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相间的花纹,细看很像鸡翅,尤其是其纵切面,木纹纤细浮动,变化无穷,自然形成各种山水风景图案。。</p><p><br></p><p>由于鸡翅木的纹理比花梨木、紫檀木等更具特色,匠师们在制作家具时须反复观察衡量每一块木料,尽可能把纹理整洁和色彩优美的部分用在表面,以增添家具的艺术韵味。</p> <p>4.铁梨木</p><p><br></p><p>铁梨木是中国云南和广西特有的珍贵树种,材质优良,有光泽,结构均匀,纹理交错密致,强度大,耐磨损,抗腐抗虫蛀,耐久性强。</p> <p>因为铁梨木是高大乔木,树干通直,故常被用来制作大件家具。铁梨木材质坚重,色泽纹理与鸡翅木相差无几只靠肉眼很难分辨。凡用铁梨木制作的家具都经久耐用。</p> <p>5.酸枝木</p><p><br></p><p>酸枝木为豆科黄檀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因其在加工时会发出食用酸的味道,故名酸枝。酸枝木大体分三种,即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以黑酸枝最好。</p><p><br></p><p>黑酸枝其颜色由紫红至紫褐或紫黑,木质坚硬, 抛光效果好。有的黑酸枝与紫檀木极为接近,常被误认为是紫檀木。</p> <p>6.楠木</p><p><br></p><p>楠木为常绿乔木,多产自中国四川、贵州等地。《博物要览》记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水楠色清而木质甚松,如水杨之类,惟可做桌凳之类。”</p> <p>《群芳谱》载:楠木“干甚端伟,高十余丈,粗者数十围。气甚芬芳,纹理细致,性坚,耐居水中”。传说这种木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南方人就用作棺木或牌匾。又因其材大质坚且不易糟朽,所以明代宫殿及重要建筑的栋梁都采用楠木。</p> <p>7.乌木</p><p><br></p><p>又称“巫木”,产于海南、云南等地。其木坚实如铁,老者纯黑色,光亮如漆。晋代崔豹《古今注》载:“翳木出交州,色黑而有纹,亦谓之乌纹木也。”</p> <p>乌木并非单指一种,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载:“乌木,琼州诸岛所产。土人折为箸,行用甚广。志称出海南,一名角乌,色纯黑,甚脆。有曰茶乌者,自番舶,质坚实,置水则沉。其他类乌木者甚多,皆可作几杖。置水不沉,则非也。”</p> <p>8.榉木</p><p><br></p><p>榉木属榆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材质坚实耐久,花纹美丽而有光泽。产于中国南方,北方称其“南榆”。</p> <p>榉木虽算不上硬木类,但在明清两代传统家具中使用极广,至今仍有大量实物传世。</p> <p>9.影木</p><p><br></p><p>影木,又称“瘿木”,不是特指某一个树种,而是泛指树木的根部和树干所生的瘿瘤或泛指这类木材的纹理特征。瘿木分南瘿和北瘿,南方以枫树瘿较多,北方则多榆树瘿。南瘿多蟠屈奇特,北瘿则大而多。据老一辈匠师们讲,影木有很多种,如楠木影、桦木影、花梨木影和榆木影等。</p> <p>大块影木通常取自根部,很少取自树干部位。树木的瘤原本就是由生病所致,所以数量稀少,大材更是难得。因此影木大都被用作面料,四周用其他木料包边,世人所见的影木家具,大致如此。</p> <p>10.黄杨木</p><p><br></p><p>黄杨木为常绿灌木,生长很缓慢。《花镜》中介绍说:“黄杨木树小而肌极坚细……每年只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p> <p>黄杨木木质坚硬,因生长过于缓慢而无大料,通常用来制作木梳及刻印等,制作家具则多用作镶嵌或雕刻等装饰材料,并不曾见有整件黄杨木家具。黄杨木色彩艳丽,上品者色如蛋黄,镶嵌于紫檀等深色木器上,形成强烈对比,相互映衬,异常美观。</p> <p>11.樟木</p><p><br></p><p>樟木为常绿乔木,芯材红褐色,边材灰褐色,主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及西南各地。其肌理细而错综有纹,切面光滑而有光泽,上漆后色泽非常美丽,干燥后不易变形;胶接后性能良好,且具有极强的耐久性。因其木气芬烈,可以避虫,故多用于制作箱匣、柜橱等存储家具。</p> <p>12.榆木</p><p><br></p><p>落叶乔木,主产于温带,中国北方各地尤其黄河流域随处可见。其木纹理直,结构粗,材质略坚重,适宜制作各式家具,在北方很流行。</p> <p>13.柏木</p><p><br></p><p>柏木为常绿大乔木,所属种类有20多种。民间习惯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柏和北柏,南柏的质地通常要优于北柏,因此使用更加广泛。</p><p><br></p><p>南柏为橙黄色,肌理细密匀称,近似黄杨,俗称黄柏。柏木带有芳香,木性不翘不裂,耐腐朽,适用于作雕刻板材,属于软性木材中较名贵的品种。</p> <p>14.杉木</p><p><br></p><p>杉木在中国分布较广,生长周期短,属于速生树种。树干通直圆满,最高能达40米,胸径可达2—3米,边材一般淡红黄色,芯材则为紫褐色,而且会日见加深。</p><p><br></p><p>杉木木质较轻软,能耐腐蚀及虫蛀,变形较小,自古以来就是建筑、造船及各类家具的常用材料,用途极广。</p> <p>15.桦木</p><p><br></p><p>桦树分两种:一为白桦,呈黄白色;二为枫桦,呈淡红褐色,木质比白桦略重。总体来说,桦木木质稍重且硬,有弹性,加工性能良好,切削面光滑,适用于制作家具的表里材。</p> <p>16.楸木</p><p><br></p><p>楸木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中国是其原产地,大多见于东北及华北地区。因其生长非常缓慢,需几十年方可成材,故而相当稀少,较为名贵。</p><p><br></p><p>楸木的抗腐朽性很强,几乎不变形,又极少开裂,是明清两代制作床榻、橱柜及架格等大件家具的主料。</p> <p>楸木家具的实用性与观赏性不亚于红木家具,同时它还具有红木家具没有的特征,如不开裂、不变形等。市场上有些仿古家具是用楸木为原料,因其坚实耐用,自然古朴,而颇受青睐。</p> <p><b>五、古风雅韵——明清家具的工艺美</b></p> <p>1.明清家具的结构特点</p><p><br></p><p>在我国古代,日用家具和建筑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房屋室内空间的加大以及起居习俗的变化,人们改变了长久以来席地起居的习俗,在南北朝时已出现了高形坐具,唐代更出现了高形的桌、椅、屏风等新型家具;这些家具经五代到宋逐渐定型化,丰富多采的明式家具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新型家具的制造,往往借鉴于当时已广泛流行的建筑木作技术。</p> <p>在许多种家具中,以方形和长方形结体的居多数,可占传世实物总数的百分之七八十。凡属这两种结体的,不论其为凳、桌、床、榻,也不论其大、小、高、矮,大都可以归入“无束腰’’或“有束腰’’两个体系。</p> <p>明清家具的结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立木作支柱,横木作联结材,吸取了建筑上大木构架和壶门台座的样式与手法,分别对应了“无束腰’’和“有束腰’’这两个体系。</p> <p>由于方形、长方形的结体是可变的、不稳定的,但明清家具使用了“攒边装板”,用各种各样的枨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托泥等,从而加强了结点的刚度,使角度不变,不但弥补了结体不稳定的缺憾,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均匀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去。</p> <p>各构件之间能够有机地联结,是因为那些相辅相成的榫子(南方叫“榫头”)和卯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有坚实致密的硬性木材,匠师们才能随心所欲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精巧的榫卯。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钉子,鳔胶粘合也只是辅助手段,凭借榫卯几乎就可以达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都联结合理、面面俱到的精品工艺。如此天衣无缝,不禁令人感叹中国传统技艺的高明。</p> <p>2.明清家具的装饰风格</p><p><br></p><p>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是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来体现。明式家具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耐看。雕刻手法上,以浮雕、透雕、圓雕及其结合的多种方式,以浮雕最为常用。</p> <p>结构合理、造型具艺术性的明式家具,充分展示了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特色。同时,它将雅俗融为一体,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了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p> <p>明式家具的艺术风格,可用“古、雅、精、丽”四字来概括:</p><p><br></p><p>古,是指明式家具崇尚质朴之风,追求大自然本身的朴素无华,不加修饰,注重材料美;</p><p><br></p><p>雅,是指明式家具的材料、工艺、造型、装饰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具有典雅质朴、大方端庄的审美趣味;</p> <p>精,是指明式家具的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p><p><br></p><p>丽,是指明式家具体态秀丽,造型洗练,形象淳朴,不繁缛,具有简洁利落、劲挺秀丽的工艺美。</p> <p>清式家具融合了满汉文化的特点,又受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表现出的风格为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至乾隆时期达到巅峰。这一时期的家具,特别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p> <p>清式家具主要以清中期的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造型上厚重雄伟,制作上汇雕、嵌、描、绘、堆漆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式家具的类型,还沿伸出诸多新型家具,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明式家具的鲜明风格。</p> <p>3.明清家具的装饰工艺</p><p><br></p><p>雕刻工艺</p><p><br></p><p>透雕,又叫“镂空雕”,是锼空浮雕图案以外的空白处,凸显花纹,使家具显现出华丽灵秀之美(见上图)。</p><p><br></p><p>圓雕,属现代美术用语,指不带背景、具有真实三维空间关系、适合从多角度观赏的雕刻。</p> <p>线雕,又称“线刻”,是指刻痕陷于木材之内的雕刻方法,为雕刻工艺的基础技法。其线条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p><p><br></p><p>浮雕,是指在一个背景平面上,雕刻出适合正面观赏的图案。通过浮雕底层到浮雕最高面的形象之间的互相重叠,上下穿插,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见上图)。</p> <p>漆饰工艺</p><p><br></p><p>明清时期,漆饰工艺发展到顶峰,各种漆饰技法丰富多彩,常用的有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一色漆、雕填、螺钿、百宝嵌、犀皮、剔红、剔犀、款彩、戗金,等等。</p> <p>镶嵌工艺</p><p><br></p><p>镶嵌,是先将不同颜色的木块、木条、兽骨、金属、象牙、玉石、螺钿等,组成平滑的花草、山水、树木、人物及其各种自然界题材的图案花纹,然后再嵌粘到已铣刻好的花纹槽的表面上,而形成装饰图案。</p> <p>攒斗工艺</p><p><br></p><p>这是明清家具的工艺术语。“攒”,指用榫卯结构将许多小木料拼成各种几何纹样,可组成大面积的装饰板;“斗”,指将锼镂好的小料,簇合构成花纹。这两种工艺常常结合使用,故习惯称为“攒斗”。</p><p><br></p><p>此项工艺既可充分利用小木料,又可做出好看而又稳定的几何花纹。从美学上看,此工艺体现了中国“通透为美”的审美观念,也是明清家具风格的集中体现。</p> <p>中国古代的家具,在不断的演进中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风貌;尤其是经过唐宋时代的变化,到明清两代,发展到了历史高峰。明清家具渐渐地成为蜚声中外的艺术瑰宝,绽放出举世无双的艺术光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p><p><br></p><p>从世界范围来说,西方的各种家具类型,长期保持着以块体式为主要特征的形体式样;中国明清家具,则以东方的框架式结构为主要特征,表现了自己的民族性和不同渊源的文化性。科学合理、坚实耐用、技艺精湛、美轮美奂的中国明清家具,在古代世界家具史上以杰出的成就获得了显赫的地位,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永恒而巨大的财富和资源。</p><p><br></p><p>此篇乃读书笔记。新冠疫情近来又在局部地区有反弹,特别是北京新发地引发的又一波疫情,拉紧了刚刚缓口气的全国人民的心弦。减少出门,读书是最好的消遣。长见识,开眼界,何乐而不为!</p><p> ——2020.6.25.庚子端午节 于枣香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