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巧手传承意,粽甜艾香端午情

王琰

<p>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食鲜粽、拴五色绳等,为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特举行“别样端午别样情”活动。</p> <p> </p> 五彩香囊感亲恩 <p>  在端午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孩童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同学们跃跃欲试,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把布料缝制成口袋状后在里面填充艾草,最后再装饰上流苏和挂绳。在一双双巧手下,一个个精致漂亮的香包呈现在我们眼前,闻着淡淡的中草药香味,欣赏着手中的作品,交流着端午节习俗,一片欢声笑语。</p> 五彩手绳 <p>  传说中,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飘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五彩绳,这是自古以来大人对孩子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p> 龙舟赛出端午意 <p>  争渡,争渡,端午龙舟竞速。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同学们对屈原并不陌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对屈原的景仰与缅怀,赋予了龙舟更多的意义。</p> <p>  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制作,感受从千百年前传承下来的节日礼。</p> 巧手裹粽传情意 传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同学们读完粽子的故事后,纷纷拿起纸笔,折画出对英雄的哀思。 又闻粽叶香 <p>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那跳跃在齿间的糯米,那甜蜜在心间的红枣豆沙,是美味,是传统,是亲情...糯米甜中裹亲情,粽子还要自家包。同学们周末跟家人其乐融融地包了一大锅粽子,不仅自己学会了包粽子,还录制了讲解视频。</p> <p>  瞧,王匀杉同学俨然小师傅,从准备材料到捆绳扎线给你们安排得明明白白,学会了吗?</p> <p>  窦孜钰同学“动手”包粽子。</p> <p>  闫佳怡同学边做讲解包粽子的步骤,想不想亲手试试?</p> <p>  孙国轩同学正在心无旁骛地包粽子,毫不费力一只漂亮的粽子就完工了。</p> <p>  赵蕙同学用图片分步展示包粽子流程。同学们,看过了不等于学会了,赶快动手试试吧,其实包粽子并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露馅儿。</p> <p>  喜欢手工的我们,这次玩儿得尽情尽兴。</p> <p>  看看我们的“五花大绑”粽,漂亮吗?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大快朵颐了?</p> <p>  屏幕前的你们是不是已经垂涎欲滴了?没关系,李想同学变身在线小吃播,帮你尝一尝,虽然旁边的小助理有点捣乱,但不影响粽子的软糯和红枣的清甜。自己包的粽子格外香。</p> 慧心写端午 <p>  端午节习俗的真正意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家庭团圆的期待,是对光阴的珍惜。动手过后,同学们心中很多想说的话,那就让我们写出来。</p> <p>  此次活动,孩子们动脑思、动手做、动笔写、动嘴说,在写写画画、折折叠叠中,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享受了传统风俗带来的温馨和快乐,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此同时,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p> <p>  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过中国节”让我们更亲近自己的家人、更了解更深情于自己的祖国。节日的仪式感要有,中华传统的热血脉搏要永远跳动下去。</p>

粽子

同学

端午

屈原

龙舟

端午节

屈子

五彩

动手

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