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端午民俗文化重传承,逢机遇赵氏毛笔放异彩

天高云淡

<p>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由卧龙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文联、团区委、区民协、南阳楹联学会卧龙分会、卧龙区新联会承办的“魅力卧龙”端午民俗文化展隆重开幕。</p><p><br></p><p> 本次活动展览地点在南阳市卧龙区七一路卧龙区委门口,向大家展示烙画、玉雕、泥塑、陶艺、美术、汉服、书法、旗袍、手作、传拓、剪纸、艾草、香囊、毛笔制作、布艺、糖画、茶点、粽子、吹糖人、面塑、花鸟字、锣鼓、楹联等23项传统民间技艺,南阳市几十名非物质文件遗产传承人聚集一起,各显巧手,匠心独运,令参观者络绎不绝,展现出不一样的端午节。</p> <p>  区委高书记,宣传部金部长莅临指导</p> <p>  组织部李部长莅临指导</p> <p>  毛笔是一种中国传统书写工具和绘画工具,几千年来,它为创造中国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据《河南省南阳县地名志》记载,南阳辛店毛笔制作的开端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一1796年),文中所载的"赵氏兄弟始制毛笔,祖辈相传,负有盛名,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p><p> 南阳辛店毛笔,选用青阳竹竿,济宁、甘肃等地黄鼠狼毛,江苏羊毛、湖南紫云狸毫、保庆山兔毛,青海、宁夏马毛和江西鸡毛,经过拔、腌、并、梳、裁、择等百道工序制成。毛笔制作工艺考究,有独特的制笔技术。南阳辛店毛笔曾享誉豫甘陕等地。</p> <p>  第二代传承人赵其富1964年亲自制作的毛笔,仅存的几支。</p> <p> 赵氏毛笔简介</p><p> 赵振宇,赵氏毛笔第四代传承人,卧龙区民协会员。二零一二年"赵氏毛笔"被评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p><p> 民国初期,朴实淳厚的辛店村民多以制笔为业。毛笔制作有百余道工序,祖父赵其富是行业中的名家,在陕西汉中开店多年,享誉陕南,余右任先生用后赞叹不已,并书贈留念。</p><p> 传承人赵振宇十六岁学艺,二十岁进校教书,八十年代初继承祖业重返汉中市场,四十年如一日,为人厚道朴实,口碑极佳。二零零零年以后,毛笔市场日趋没落工匠多已改行,唯赵振宇挚着追求。苦心经营。并动员大儿媳妇闫风珊及二儿子赵猛潜心学艺,薪火相传。</p><p> 二O一七年和二O一九年,南阳日报,南阳晨报专题报道。南阳师院师生多次为工匠画像。归零文化村领导特聘赵振宇为毛笔讲师,并为其在文化村特设工作室。</p><p> 二O一六年,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赵振宇著书《笔乡轶事》约三十万字,由区文联转市文联待审。</p> <p>  市文联郝主席亲自指导并合影留念</p> <p>  市民协田主席、武主席,区委办熊主任,区书协康主席合影留念</p> <p>  区文联丁主席,区民协李主席等与毛笔制作老艺人合影留念</p> <p>  赵氏毛笔父子与区民协李主席合影留念</p> <p>  赵氏毛笔第五代传承人赵猛、闫凤珊潜心学艺</p> <p>  </p> <p>  区文联张主席亲自体验毛笔制作过程</p> <p>  市民协武主席也亲自体验</p> <p>   毛笔制作进行时一一赵振宇之女在搡羊毛</p> <p>  第五代传承人赵振宇的儿媳闫凤珊潜心制作</p> <p>  熊主任亲自试笔</p> <p>  区档案局蒋主任与传承人赵振宇切磋交流</p> <p>  毛笔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文化之魂。传承人赵振宇的默默坚守,工匠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对子女进行家风传承。</p><p> 非常感谢卧龙区委宣传部及各级单位为承办"魅力卧龙”端午民俗文化展的倾力付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卧龙区委这次民俗文化展活动正当其时,赵氏毛笔也必将在时代东风劲吹下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异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