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兴华学校•朗读者】 给教师的建议—要使知识“活起来”

席淑敏

要使知识“活起来”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第51章《要使知识“活起来”》。</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朗读者:一年级组席淑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先进教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获取新知识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么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我们的观点,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这样一条规律性才开始起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正好相反:学生每过一年,他的学习就变得更为艰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这些事实中能够引出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很难设想会有充满的智力、道德、情感、审美的发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当实际地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呢?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了儿童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更确切地说,这就是通过思维和词而表达和反映出来的周围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不断地以其越来越多的、在儿童入学以前所不了解的新方面展现在他的面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动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最初的、也许是最宽大的步伐。如果你不愿意使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以免它阻碍儿童在认识的阶梯上继续前行,那么你就要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经验的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遵循这样一个方向,就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教师的思想成了儿童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因为你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但是儿童在这里并不是重述他们所听到的话;你的词、你的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发生了转换。儿童在学习思考,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思维的欢乐感,从认识中得到了享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条建议实质上涉及的是教学过程的这样一个问题,即把已获得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变成思维的工具问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怎样才能做到使教学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获取知识的活动呢?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联系及其他各种联系。这就意味着解决疑问。你很熟悉,当教室里出现了那种"不懂的地方已很清楚"的迹象时,或者形象地说,当这只鸟降落在教室里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怎样闪闪地发光,教室里是笼罩着一种多么特别的、难以比拟的寂静气氛。你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孩子们十分明确地理解、感觉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时,就是说,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幸运地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span></p>

知识

儿童

教师

学生

变成

获取

脑力劳动

教学

思考

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