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二O二O年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浓的墨迹。肆疟全球的新冠病毒在中国被牢牢地控制住。进入五月春花烂漫之时,我们一行十一人约定到福建江西和浙江自驾走一圈,以观赏河山,追忆先烈,了解民俗为旨,向全国抗疫坚强的各地百姓致意,并为拉动(旅游)经济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三辆车同行,本文记录了这段美好时光。</p> <p> 五月十号 南通一霞浦</p><p> 全程六百九十公里.。早七点出发,经昆山、嘉兴、绍兴、嵊州、天台、黄岩、温州、宁德,下午五点半到达霞浦的东壁村,入住海边的 “蜗牛之家渔家乐民宿"。</p><p> 桐兄诗兴大发:</p><p> </p><p> 《采桑子/忆.行》。</p><p> 知交累载结谊好,</p><p> 道合志同。</p><p> 日月偬倥,</p><p> 未枉时序侵寻踪。</p><p><br></p><p> 最忆王村识芙蓉,</p><p> 湍漂猛峒。</p><p> 今又远宏,</p><p> 遂愿直下闽浙赣。</p><p> </p> <p> 天气不太好,观日落最佳的东壁村今天看不到日落时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渔家乐的楼顶平台原本应当是绝佳位置,此刻我们却只能望海兴叹了。尽管如此,大家的兴致还不错,丝毫沒有旅途劳顿的疲惫感觉。</p> <p>从平台上望去,大小海岛散落有致,貌似半岛的东璧村属三沙镇,正在海边建设一条新的观景大道。</p> <p>左侧特显眼的建筑是座天主教堂,海边沿途除了妈祖庙外西式教堂也不算少,可让人感觉到从近代起这里与海外通商时的热闹和繁华。</p> <p> 每年的禁渔期己开始。大小渔轮全都回港整休,泊满了港湾和岸线。</p> <p> 入夜,海面上、远处的岛屿和海滨沿岸灯光闪烁,自是另一番有趣景象。临海的院子里这时摆满了一桌子的海鲜大盘,近七斤重的一只大公鸡煨汤红烧成了当家硬菜。</p><p> 建初夫妇换上新装,精神焕发地拿出数瓶“五粮液"置在桌子中央。同伴中的酒虫脱口而出:这是珍藏版的五粮液!一路上就有点神叨的小左此刻方才揭开谜底:今天是建初纪华结婚四十周年纪念日。哇噻!大伙儿喜出望外,齐声道贺,欢声和笑语立马飘逸开来。</p> <p> 纪华瞒着大伙儿早就跟渔家乐老板订了今天晚宴的佳肴,一水儿的海鲜摆得满满当当。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大伙儿全都兴奋不己,与建初纪华同享欢乐和幸福!</p> <p> 大家衷心为建初纪华夫妇祝福:幸福日子万年长!</p> <p> 行酒至酣处大伙精神更佳,推杯换盏相互祝福。相信这个纪念场面会让大家永不相忘。</p><p> 霞浦东壁寻乐 (驷马易追)</p><p> </p><p> 岬角港湾匿三沙,</p><p> 涳濛夏雨润旅途。</p><p> 临海听风酒不醉,</p><p> 狂聊胡侃唱霞浦。</p><p> </p> <p> 餐后大家余兴未尽,渔家乐老板煮上功夫茶,同伴们聊至深夜还无睡意。</p> <p> 五月十一日 霞浦半月里 竹心岛</p><p> 霞浦是宁德的一个县级市,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海岛、渔村、滩途、港湾等观光元素全都得依靠光影,所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友到此拍片。我们一行国内外的海上风光和海岸景色也都见过不少,所以渔家乐的老板建议去海边的山村和小岛上去看民俗民情,说去滩途去轧闹猛会后悔的,再说天公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最重要的致美元素阳光给藏了起来。</p><p> 早上去三沙镇转了一圈,说是尝尝当地一种叫什么糊糊,配上类似我们这里称作油端子的一种早点。味道说实话很一般,但价格挺公道:十一人吃饱只要一百块钱。</p><p> 早餐后驾车去霞浦旅游的后起之秀地之一的畲族村庄“半月里"。</p> <p> “半月里"是畲族聚居村落,据考有三百余年历史。与去过的全国许多古村落相比历史,建筑,风俗,景貌都不属上乘。让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村口和后山上的巨榕树。村里大部分居民皆姓“雷",故而村中最大建筑就是“雷公祠"。全村依山势而建,形同半个月牙,故名。</p> <p> 为“半月里"增色添彩!</p> <p> 村口这棵古榕树冠如华盖,遮天蔽日,成为“半月里"的标的,树后便是雷公祠,一条羊肠石阶攀山而上进村。</p> <p> 后村的这棵古榕乃村中的树王。让我们感受到“闽榕浙樟"的魅力所在。</p> <p> 也许是疫情影响,村中的游人并不多,村民们也极少能遇到几个。我们一行优哉优哉地沿山道而进也倒轻松自在。</p> <p> 老式的房子主建材是常见的青砖黛瓦,偶有飞檐翘角出现。房屋结构与徽派建筑颇为相似,但砖雕木雕等装饰却不能与徽派建筑相提并论。依山而设的砖石廊道颇有特色,与周边的山崮和山麓拥挤的建筑融为一体。</p> <p> 庭院不算高大,没有深不可测的感觉。自诩与我老家的徽派建筑相比差了若干个档次。畬族百姓的日常生活早己与汉族同化,畬族的服饰布衣很是朴素。这个村子里先后出了五个秀才举人,在畬族群里属出类拔翠了。</p> <p> 畬族人家的堂屋和庭院,很是普通。徽派人家大都在全国各地经商,挣了银子后会将故乡的房屋精心打造,格局用料装饰和实用性都无可挑剔。而畬族乡民多以农耕为主,似乎也不擅长海上作业,普遍的生活质量比较差些,所以代表生活水准的房屋庭院能搞成这样己属不错了。</p> <p> 靠山吃山真是不假,村里的院墙壁垒甬道等皆为石块。</p> <p> 偶遇畬族村民,可以看到与汉人的穿着打盼无异。</p><p> </p><p> </p> <p> 村子周边的植被除了榕树外多为竹林,山坡上皆长满茶树。这里出的茶叶还是很不错的。</p><p> 霞浦古村半月里,壁垣椽梁堪可景,</p><p> 最是畲人古风淳,一枝一叶也关情。</p><p> 陈桐兄记</p><p><br></p> <p> </p><p> 半山半村半月里,</p><p> 古祠古塔古畲俗。</p><p> 登高遥观八闽景,</p><p> 数笼枇杷伴茶树。 </p><p> (驷马易追)</p><p> </p><p> 己到午饭时间,我们驱车离开“半月里",到村外的一个集镇上寻饭吃。</p><p> </p> <p> 寻了几家饭店餐馆好象都不对大家的胃口。十字路口的小店老板娘问想吃点什么?青菜米线汤有么?老板娘茫然说不会做。我们自己做可以么?老板娘欣然答应。于是,我们的饮食卫生总监左纪华撸起袖子亲自操刀,终以我方所求而妥:米线大白菜、土鸡六枚、一大把蛤蜊及鱿鱼干之类海鲜。在其少予油丶零味素丶多汤水的的调煮下,餐之者具异口同声言妙。刻余钟之间满釜告罄。计用款六十元。</p><p> 这当口,同行大姐们买了十来斤又大又甜又糯软的枇杷也全都消灭干净。顺便说一句:每斤六元的皮薄肉厚甜醇汁足的大枇杷南通有卖么?哈哈哈哈!</p> <p> 餐后嘴里回味着枇杷的香甜味,驱车去海上小岛“竹江岛"。穿过热闹的街市,七拐八弯钻进条一人巷,出巷口后出现的居然是一摆渡小码头,对面就是“竹江岛"。</p> <p> “竹江岛"是一座浮岛。潮涨被托起,潮落则沉下。渔船摆渡至岛上不到一公里。据说全岛居民不到四千人,皆以种植海带、紫菜、牡砺为主。</p> <p> 原汁原味的摆渡渔船充满着海蛎子味儿,拔锚起航便穿行于海上竹林之间。收获季节上面会掛满海带。摄友们拍摄的霞浦海上收获季照片许多取景于此。</p><p> 同伴们互挤在船头,互坐在船尾。</p> <p> 在岸上高处拍到的景象似一架硕大的竖琴横放在海面上,间隔有序的竹竿象根根琴弦奏出了美炒的音符。</p> <p> 乘船登岛就在这海上竹林中穿行。</p> <p> 岛上的人们生活看上去很安逸。所经之处人们对我们这些岛外来客皆报以微笑,老妪孩童十分淳朴,有问必答。民风让人感动。</p> <p> 里面夹着大枣的长粽弍元钱一个。尝尝不要钱。</p> <p> 家家户户门前院内种满开着鲜红花朵的三角梅。</p> <p> 每隔一段便有闲着的年老居民打堆在一起看公用电视。在家门前忙碌的年轻和中年妇女则是整理海带后装箱打包,再就是打开牡砺挖出砺肉,应该是送到市场上去的,新鲜啊。</p> <p> 岛上最华丽宏伟的建筑物是妈祖庙“.天后宫",每逢祭祀和渔轮出海之日,这里的热闹场面令人羡慕。我们到达时正逢天后宫维修而不开放,不然也会到妈祖像前去表达敬意的。</p> <p> 岛上半山腰中还有一座大型的妈祖庙,右上角相距不远处则有一座基督教堂,粗看还会以为到了“圣托里尼"岛呢。可见岛上人们的精神寄托在此。</p> <p> 登至岛上山顶,可四周环顾东海景色。远处海水蔚蓝,近处遍布竹竿林和网箱。 </p> <p> 傍晚余晖下的景色会比现在看上去美出好多倍的。</p> <p> 离岛返陆时潮水迅速下落,渡轮己被搁在滩上。建武、建初、建飞用竹篙使全力顶出渔船。机器响起时,船老大说这是今天最后一趟摆渡到对岸了。差十分钟我们可能会夜宿“竹江岛"。那渔家乐给我们准备的第二只大公鸡熬的汤今晚给谁喝呢?</p> <p> 晚餐前在东壁村的填海造路工地留照。</p> <p> 回东壁村途中经霞浦市区。车停海鲜市场,买些新鲜鱼和蔬菜打包晚上大快朵颐。</p> <p>五月十二号 </p><p> 东壁村一花竹一杨家溪一厦门</p><p> 全程480公里</p><p> 早餐后驾车到三沙半岛伸向东海的最东端“花竹"村。花竹是霞浦观日出的首选之地。尽管天空灰沉,日出景象不可能出现,还是想去看看这个网红打卡之地的模样。</p> <p> 清早的花竹村虽看不到日出,能见度也不行,但紧贴海滨的小村却是梵音萦绕,薄雾中若隐若现。我们一行将三部车并列停下,扯起横幅,欢乐打卡。</p> <p> 如果是天晴时光,日头从东海远处升起,霞光万道,穿越大小海岛,一定是景象万千,所以这里是霞浦观日出的首选之地。现在这个模样雾罩云低,只能看个大概了。</p> <p> 倚着栏杆看海,远方的岛礁混沌一片。</p> <p> 武夷、雁荡、太姥三山被誉为“闽越三杰"。从花竹村下山,沿海边公路,跨沈海高速我们直奔太姥山中的“杨家溪"。</p><p> 杨家溪是霞浦的一个畬族乡所在地。有人戏说杨家溪是“驴友都不知,摄友无不晓之地"。从东壁到杨家溪四十公里不到,其中在山路间会遇一大片枇杷林,乐坏了我们一行。枇杷园边摆摊只要四元钱一斤,三部车各装上沉沉的一大袋枇杷。</p> <p> “杨家溪"位于太姥山南侧,山体以火山岩和花岗岩为主构成,山涧清溪成河入海,峰峦圆浑叠加成崮,花香鸟语,植被葱茏,若不是人为地加上滑索栈道什么的会更有野性。</p> <p> 德剑大哥一路辅导大家拍照时取景构图和用色技巧。</p> <p> 我们之所以要来杨家溪完全是受一组网红照片所惑。而我们到达杨家溪景区大门后方才知道急着寻找的那个地方并不在杨家溪景区内。于是大家留下几张照片后返回原路去找那个好地方。</p> <p> 这张照片许多人都不陌生吧?耶稣光似根根利剑穿林而过,冠盖约三亩地之巨的古榕树在一大片古榕群中鹤立鸡群,树蔭之下一农夫顶戴斗笠,身挂蓑衣,肩挑柴枝,手牵牛犊款款而行。这组照片出来后风糜旅游和摄影圈。各地摄友趋之若鹜寻来此地。囿于交通条件旅行社很少组织到达此地,唯有自驾方能欣赏到这里的神秘和精彩。</p> <p> 我们进入这片古榕树林己是上午十点钟。据说九点前后的光线最容易拍到耶稣光效果。今天多云,偶尔还夹带一阵细雨,那穿透力惊人的光影效果与我们失之交臂。即便如此,那古榕树林还是引得大家一片惊呼,各自放开脚步散落进了林中。</p> <p> 一大群古榕树列队成行,树干遒劲沧桑,每棵榕树的树枝树叉各显神奇,婀娜伸展,遮天蔽日。枝繁且叶茂,簌簌抖落的榕叶又铺天盖地,眼前是一片不同纯度不同明度的绿野仙踪,让人自觉地大口呼吸,顿感肺怡心旷,忍不住在林中撒野扯呼。</p> <p> 榕树王。我们十一人试着手拉手合围树干未成功。榕树王上有七个互相连通的树洞,树冠铺盖面积据考达三点六亩。</p> <p> 榕树王看上去有点孤独,距其他古榕树间都保持着一定距离。天成还是故意这样摆布?</p> <p> 林中的其他榕树都拥挤在一起,总体视觉效果强于榕树王。论各树的形象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舒展挪腾随意伸弯,有时各棵树又同将主树枝往同一方向延宕,排列成行,细观特别有趣。</p> <p> 树下卧一牛犊,匍匐悠闲。</p><p> 德剑兄乃国画大师,尤以画牛而蜚声海内外画坛。所以与牛一见如故,对座不用弹琴,而是喃喃话语,是问候还是唠嗑?特显温情的画面!</p> <p> 建初兄乘大家四散寻趣时去联系了模特农夫。一壮年汉子抖开缰绳牵出牛犊。德剑兄目估这头漂亮的牛模特是位不到十岁口的“牛姑娘",农人答八岁的大牛犊是也。德剑兄接着给我们讲了很多牛的知识,让大家格外来了精神。</p> <p> 德剑兄接过农人手中的缰绳,牵着牛犊缓缓入镜,情趣十足的挑担柴菲晚归农院的画面!</p> <p> 四十来岁的农夫模特被人们摄入镜中己无法计数。我们一行或单个或集体与农人和牛合影,其间囧态百出,大家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时间,皆戴上斗笠挑担轻柴手牵缰绳摆酷,却都忘了披上簑衣了。牛模特的脾气特好,任由大家摆弄,也算是模特大咖了,特有经验。</p> <p>杨家溪的榕枫园真没白来。除了昨日在竹江岛码头偶遇的一位独自驾车巡游的北京驴友又在此巧遇外,没有其他游客和摄友,好象被我们包了全场一般。沒有景区排队拍照的囧态,更沒有任何时间的限制。</p> <p> </p><p> </p><p> 西江月 古榕杨家溪 (驷马易追)</p><p> 遮天蔽日古榕,</p><p> 虬曲伸屈弧旋,</p><p> 牛犊踱步缓入镜,</p><p> 搅动画面盈满。</p><p><br></p><p> 缰绳绕手数圈,</p><p> 山柴横挑一担,</p><p> 山民憨态哼乡曲,</p><p> 笑说客人难缠。</p><p> </p><p> </p> <p><br></p><p> 陈桐兄在“杨家溪榕枫林"留七律一首:</p><p> 榕木葱茏森森然,合园处处气勃盈。</p><p> 劲枝曼叶遮天密,盘根虬筋交口名。</p><p> 犍牛无哞心灵犀,众客有啧言凿精。</p><p> 趣蛊缘遇觅胜迹,且珍福闽偕乐情。</p> <p>农人模特当了回主角,站在C位上哈。</p> <p> 原计划在这里待个一小时足够,谁也没想到在榕枫园里滞留了近三个小时,索性将中午的简餐也放在榕树下进行。假如现在是深秋时节,园内的枫树林也可与榕树林比肩,那今天计划接着去厦门就要深夜到达了。</p> <p> 五月十三日</p><p> 厦门鼓浪屿 环海公路一漳州</p><p> 行车65公里。</p><p> 到达厦门时近晚八点,鹭岛早已是万家灯火,入住厦门中山路上的四星“永丽达丽呈酒店"。厦门市对疫情控制很严,登记扫码测温检查将大家折腾得够呛。</p><p> 我们一行的大部分人都数次来过厦门,所以今天大部队兵分三路自由活动:一组直接去漳州会见老朋友老战友,一组在厦门市区闲逛,还有一组去鼓浪屿观光。</p> <p> 鼓浪屿难得的这么安静和游人稀少。我上次到鼓浪屿算起来有二十七年了,除了对岸厦门市区的天际线变得高大壮丽外鼓浪屿的沿海大道也变得宽阔美丽。受疫情影响,当地人说游客只有平时约二十到三十分之一。好哇,最起码不用人挤人了。</p> <p> 八闽福建的古榕真是名不虚传。鼓浪屿上这棵榕树掛技是千丝万缕,令人称奇。</p> <p> 按图索骥穿行与巷弄之间,细观近代及民国时期的各式风格建筑是我重游鼓浪屿的主要目的。绝大部分建筑都经过了重新装修和装饰,行走在“建筑博物馆"里自有新的感觉和收获。</p> <p> 一不小心把午餐放在了一座古书局的屋子里,老板给我们讲述了不少附近建筑和巷街的情况,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鼓浪屿风情。</p> <p> 岛上的最高点“日光岩"定要打卡的。</p> <p> 这日光岩今天也游人稀少,平日里这条石阶会挤得水泄不通。</p> <p>从鼓浪屿回到厦门本岛,会同另一组人马驾车沿著名的厦门环海公路走了十余公里。</p><p><br></p><p> 到“胡里山炮台"和厦门大学处折返,驱车前往漳州市三军会合。</p> <p> 漳州和厦门几乎连缀在一起同城化了。但明显感觉到漳州的市容和街道比厦门差了许多。漳州也算是座古城,藏着的故事也不少。这是漳州市区内的古城门。</p><p> </p> <p> “食品及卫生总监"左处长给我们讲述了白天建初老战友专程驾车来见面时因开的是武汉牌照的小车而被歧视的过程,结果老战友见面只能在“漳州宾馆"大门外简叙,准备的酒宴也未能进行,令人唏嘘!</p><p> 左处接着为晚上大家的会合预订了漳州市顶级的饭店“漳州宾馆"宴席。这是宾馆餐厅的大堂和宴会楼。</p> <p> 宾馆餐厅的菜肴做得很是精致,用料烹调都很新鲜和讲究,漳州的名肴名点应我们要求也纷纷摆上。</p> <p>附上晚宴菜单。</p> <p> 席间酒酣,大家放肆献歌,照例是欢声笑语好生热闹。</p> <p>五月十四日</p><p> 漳州一南靖田螺坑土楼一云水谣古村</p><p> 行车 120公里 夜宿 云水谣</p><p> 早餐后去漳州的文化园“牛庄小镇"参观,类似南通唐闸的1895文化园。</p><p> 因是早晨到达,园内除我们一行外沒有他客。</p> <p> “牛庄"内所有的卡通形象是各款式和各品种的牛,憨态可掬,形象各异:读书看报的牛,翩翩起舞的牛,攀岩登高的牛,嬉戏打闹的牛……,整个一“牛世界"。</p> <p> 从“牛庄文化创业园"的形象策划上看似乎比南通的一八九五文化创业园要强一些。</p> <p> 闽南的土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奇葩明珠。散落在闽南南靖和永定两县的土楼(群) 有的座落在山麓,有的座落在山坳,还有的座落在平地上。造型有圆有方,规模有大有小,但构造和布局却大同小异。</p><p> 从漳州城驾车一百二十公里,到达南靖县书洋镇。这里的田螺坑土楼群在闽南土楼里稳座第一把交椅。</p><p><br></p><p> </p> <p> 距土楼还有十余公里的景区大门外,遇到家住土楼里的小黄导游。她指导我们办理了复杂的进门程序后带我们进入土楼群。有当地人带领和讲解会让我们方便许多,至少不会走冤枉路吧。</p> <p> 小黄带我们将车直接开到山脊之上,我们参观田螺坑土楼的顺序是自上而下,先俯瞰全貌,再细观内部。</p> <p> 田螺坑土楼群依山而建,历史不能算悠远也有三百年了。 整个土楼群由中间一座方形土楼与四边四座环形土楼组合在一起,上下落差有二十米。土楼群的规模和形状都大而独特,被业界人士戏称“四菜一汤"。我们都觉得此名恰如其分。</p> <p>土楼群的周边皆被山间梯田合围,从土楼里出来到四边梯田里干活路途皆是等距离。可见当时高人选址时的讲究和用心。</p> <p> 时值午后阳光正烈,看土楼群效果很好,而留影拍照效果就差些了。</p> <p> 听说以前来这里想看土楼群全景得从下面爬上山来方可如愿,虽然山不算高,这落差有八十余米爬起来也得满身大汗。现在将车直接开上来方便多啦。</p> <p> 我们一行中只有建初夫妇是故地重游。</p> <p> 今天的视觉通透度很高,虽阳光直射,但气温不算太高。</p> <p> 三辆车从山上绕圈下来到达土楼群的村子里,只有德剑兄徒步从山上走了下来。</p> <p> 田螺坑土楼群村口。这里早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现已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地。</p> <p> 我们选择了四菜中的“瑞云楼"进去参观。土楼群无论方圆皆为围墙状,中间为透空大天井,采光很方便也很科学,布局多以三层为主,一层多为公用场地和各户仓储庭,二到三层归各家私密所有,所有住户共用一个大门进出。</p> <p> 一座土楼里能住几十家,通常是一个族群或亲戚裙带间关系。平时大家和平共处,关键事体由资历和威望最高的楼主与大家协商和最后拍板解决。</p> <p> 天井院里有公用水井,现在己被自来水顶替。入夜会灯火通明,而早先未通电时这里入夜便楼山一色了。</p> <p> 楼上楼下的板墙扶栏,阶梯立柱皆为纯木料而制。一楼被隔开店开了各种门店,出售山货和小商品。</p> <p> 土楼群里的居民待外人很客气。平时对于络绎不绝的外来客早已司空见惯,时不时有各种摄制组进来叼扰也不稀奇。</p> <p> 土楼的外墙皆为黄泥多层叠起且加厚,看上去很夯实。各家各户的窗户都很小。早年对付外来骚扰和强夺的山匪外患将大门一关,可无死角地防役。所以土楼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p> <p> 听土楼里的小黄导游说她们祖先老家在河南信阳,也是因为躲避战乱和匪患才全族迁徒至此。整个族群为黄氏家族,到这里后建楼筑墙逐步扩大后再繁洐后代形成这时的规模,住在土楼群里的全都沾亲带故,唯远近而己。</p> <p>土楼里的老人们悠闲自在,旁若无人地玩点小赌,也算是怡情度日,消遥自在。</p> <p>玩得好象是比点子大小。</p> <p> 中间着粉色衣服的老太太己九十高龄,据说每天都要玩几把。输赢间也淡定自若,冲着我们这些外来客微笑。</p> <p>院里的天井院皆石块铺就,中高四低,便于排水,而排水沟则沿圆形廊沿而成,通过暗渠排到楼外。现在看上去也年代久远了,但功能丝毫未退,可见当时的工匠和手艺之高超。</p> <p>“菜盘"与“汤碗"间相互通连,因是依山而建稍有高低之分。</p> <p>天气很好,蓝天中有白云。</p> <p> 到这里后方知道这田螺坑土楼群因新冠疫情才开放沒几天,因此我们又赶上了游人稀少,任由乱窜的自由观光时间,很惬意!</p> <p>大门里任由我们“霸占",喝喝茶聊聊天,卖卖呆拍拍照,不知觉中也待了近两个小时时间。听说附近其他的土楼现在还关门大吉尚未开放呢,但颇具土楼全部特征的“四菜一汤"让我们看了个够。</p> <p>全体合照留念。</p> <p>小黄导游不错,除口才稍欠佳外形象与气质皆与土楼能融为一体,最后邀我们到她家喝茶,眼看天色将晩只能谢绝。我们接着要去“云水谣"呢。</p> <p> 原本也是山村里的普通村庄,因与海峡对岸合拍的一部电影《云水谣》将主外景地搁此而名声大燥。村名也随之改为《云水谣》。</p><p> 距田螺坑土楼也就十余公里,因有潺潺溪水而秀气十足。</p><p> 这阶段也是游客大减,村里倒是更显静谧,正合我们的心意。</p><p> </p> <p> 村里农家乐的老板娘在景区外介绍我们住到她们家。将车开进去还为我们节省了两张门票费用。</p><p> 到了这家农家乐后,卫生总监小左领着几位楼上楼下考察一番,发现非常干净,而且整个设施和环境都不错。当即就决定住下。也许是因为游客不多的原因,给我们六个房间只收六百元。旺季时每个房间会飙升到五六百元一间。</p> <p> 我们三部车就停在院子里。农家乐老板给我们介绍他家的设计想法和服务设施,很不错的农家乐。</p> <p>德剑兄乘这档口拿起速写本到二楼小平台记录村庄全貌。</p> <p>云水谣的村口景象不一会儿便跃然速写本上。</p> <p> 临近傍晚的云水谣是景色最美的时候,五月中旬的日头会近七点才会落山。此刻五点钟还不到。我们开始踱步云水谣。</p><p> 云水谣的一大奇观是星罗棋布的土楼。规模最大的当是保留着历史遗迹的“怀远楼"了。</p> <p>时代的烙印在这里还有深刻的记录。土楼墙体上五十多年前的标语至今清晰,也是我辈所经历过的抹不掉的岁月留痕,颇能唤醒早已尘封的记忆。</p> <p> 隔溪又见土楼群,因为有溪水在一旁穿过而更显灵气。一条木栈道横跨溪流,远处有青山,眼前是绿水,与土楼交相呼应。风光旖旎迷人,确实是个好地方。</p> <p> 我们来到云水谣恰逢其时,游客很少,我们一行随心所欲地游玩沒有任何人打扰。</p> <p> 这条木栈道跨溪而设,长约六十米。在栈道上可眺望远山风光和闽南的独特景观。</p> <p> 水流不算太急,这里地势比较平缓,上游的溪水有些落差。裸露水间的鹅卵石上是打卡云水谣的好地方。</p> <p>土楼、榕树、石道、溪流将我们一步步引入村里。</p> <p>村里民居除土楼外皆临溪而建,多以石墙为主。讲究的人家将临溪房屋安上飞檐翘角,再花力气描红画绿,与整个景区倒也水乳交融,别有味道。</p> <p>全村临溪的主道皆为石块铺成。村道高低错落有近五里路之遥。我们便缘溪而行,抬头叹榕树,平视赏古道,斜眼看土屋,一路拍个不停。</p> <p> 许多临溪的农家乐将木桌竹椅置于河旁,凭河临风,喝茶聊天,再过一会儿会端上老酒和土菜,还可欣赏云水谣入夜后的景色。</p> <p>一架巨轮水车临河而置,风轮轻转搅得清水哗哗作响,平添几番乐趣。</p> <p>太阳落山之前,远近全都五彩缤纷,祥云飘忽,山溪直泻,晚鸟归巢。踏着石阶在涧中跳过,到对岸再观整村沿溪风光。</p> <p>手牵手跨越溪流石墩。</p> <p> 暮色朦肬,临阶跨溪。</p> <p> 有云有水有歌谣。</p> <p>闽浙行(六)</p><p> 5月14日 田螺坑土楼群一云水谣</p><p><br></p><p> 蝶恋花 夜宿云水谣 (驷马易追)</p><p> 后院溪水云下飘。</p><p> 古榕舒展,</p><p> 土楼列两岸。</p><p> 望山循河问钓翁,</p><p> 遥指风轮带水转。</p><p><br></p><p> 五彩祥云罩闽南。</p><p> 隔河遥喊,</p><p> 摄照未嫌繁。</p><p> 店家摆酒呼我返,</p><p> 暮色灯带斜眼看。</p><p><br></p><p> </p> <p> 美女在这美景中邀帅哥建飞合影。</p> <p> 不知觉中,夜幕己悄然降临。也不知何时全村景观灯唰唰齐亮。入夜的云水谣又变得神秘而又璀璨起来。村里最大的环形土楼被灯带勾勒出全景更显出类拔翠,鹤立“村"群。</p> <p>河边的戏台也倒栽在水中。</p> <p>云水谣的方形土楼王灯火灿烂,与环形土楼王比肩媲美。跨溪木栈桥也在其间凑着热闹。</p> <p> 我们的晚餐也开始了。在院子里摆下餐桌,皓月当空,凉风送爽,几杯酒下肚大家又开始了热聊乱侃,小段子一个接一个,笑声肯定会飘到不远处的土楼里去了。</p> <p> 酒至酣处全无矜持,温馨的家庭景象搬到这里让大伙倍感亲切。</p><p> 各地的土菜大同小异。走地笨鸡当家,鱼肉跟后,再就是田园里现摘的蔬菜。</p> <p> 此时全如入无人之境,外出旅行可千万不能委屈了自己的胃!:</p> <p> 第二天早晨大家在晨曦中复逛云水谣,早餐之后开始了下一旅程。</p> <p> 五月十五日</p><p> 云水谣一一龙岩“古田会议会址"一一瑞金 全程:240公里</p><p> 九十年前,红军主力改编为红四军,但军队中鱼龙混杂,队伍中还有颇多的农民和流氓习气,政治工作薄弱。珍对这种情况,红四军转移到上杭附近驻扎整训,领导层筹备召开一次会议,重点是统一思想,加强党的领导,严肃组织纪律。一次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政治工作会议就在这里召开。</p> <p> 我们本次自驾旅行设计到古田和瑞金瞻仰一下中华苏维埃和红军根据地实地,缅怀老一辈打下江山的领导人。这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p> <p> 从云水谣驾车到龙岩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整整一百公里,不到两小时便到达。和前面所经过的地方一样也是鲜见游客。</p><p> 古田会议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是一重要里程碑。</p> <p> 这就是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大家一定很熟悉这个场景。这原是一个建于一八四八年的私人“廖家祠堂",还做过小学校。</p> <p> 会址面对群山,三面皆是平原。会址后面是一斜坡和一排高大的榕树林。</p><p> 祠堂里有一大的天井院,开会的地方仍按当时的格局布置。六排桌櫈是代表席,左侧是会议发言和“主席台"。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而就在这里做出了一系列伟大的决定,为后来红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到了这里后会不由们自主地肃然起敬,一种源自于心底不容亵渎的认知,年轻一代很难有这种感觉的。当年毛主席的“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写的就是这里。</p><p> 桐兄有感抒怀:</p><p> 福建上杭古田,</p><p> 大会决议彪柄。</p><p> 星火可燎原,</p><p> 航程指向奠定。</p><p> 奠定奠定,</p><p> 巨擘力挥红遍。</p><p><br></p><p> </p> <p> 一九二九年近年底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此组织领导召开了红四军(红军主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议,纠正了之前的许多错误和不良做法和不良作风。</p> <p> 这些历史照片和实物陈列就在会场两侧的厢房里。</p> <p> 和会址旁的工作人员闲聊,得知他们的月收入还很低,整个地区附近还不是十分富裕。</p> <p> 打卡留影。</p> <p>留影打卡。</p> <p> 陈桐兄《十六字令》一首景区留感:</p><p> 《十六字令/红》 二O二O年五月二十三日</p><p><br></p><p> 红,旗卷西风下西安。酣战鏖,万军摧枯腐。,</p><p> 红,星耀华夏扫雾霾。风雷惊,激荡涤尘朽。</p><p> 红,域满欣荣染斑斓。民雀跃,乐奏翩跹舞。</p><p><br></p><p> </p> <p> 会址三百米外的山坡上建有一尊高大的毛泽东雕像。</p> <p> 我们一行在会址旁“从古田再出发"留照纪念。</p> <p> 离开古田后车向西北,一百四十公里后进入江西瑞金。这里的红色古迹会更多。</p><p> 入住瑞金市四星级“海亚国际大酒店"。</p><p>硬件软件设施很棒,餐厅的菜肴和装饰风格尤其是早餐也挺好。更值得点赞的是无论前台接待,客房服务,餐厅服务直到内外保安服务态度和服务工作都无可挑剔,让人感觉温馨和舒服。当即决定在这家酒店连住两晩。</p> <p> 五月十六日</p><p> 瑞金 全天行车:30公里</p><p> 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的“首都"就设在瑞金,满大街的招幌上写的是“瑞京"。</p><p> 瑞金是江西赣州市下属的县级市。城市虽不大倒也干净整洁,尤其是市区的主干道都很宽阔,从早到晚沒有发现堵车情况。</p><p> 我们今天依次去沙洲坝“红景"景区、“二苏大"景区、“叶坪苏维埃政府景区"参观。</p> <p> 上午首先到达的是“红井"景区。</p><p> 这里原名叫“沙洲坝",苏维埃政府刚成立时设在“叶坪",因为国民党的飞机三天两头进行轰炸,所以毛泽东的住所和部分机关就从瑞金东北角的叶坪迁至到了西边的“沙洲坝"。</p><p> 我们这一路上好运不断。刚进“红井"景区就遇上一位志愿者。他身着红军军装,打着绑腿,背带斗笠,臂挽红袖章,斜跨山寨盒子炮,手擎一杆红军军旗,业务为参观者讲解。见我们一行人多,便主动给当起向导和模特起来。</p> <p> 这位义务向导就是瑞金人,爷爷曾给毛泽东做过饭,也算是个红三代。</p><p> 他将我们带到毛主席故居前。这里一湾河水蜿蜒穿过,掛着一鼎铜钟的榕树之下缘蔭清凉,毛主席的故居临河而立。</p> <p>“红三代"老导游手擎军旗摆出各种姿势与我们一行分别合影,耐心认真地指导大家用各种形态和造型拍照。我们一行也都来了兴致,轮流在毛主席故居前的榕树下留影。</p> <p> 表演“十送红军"。</p> <p> 再来一场“绣红旗"。</p> <p> 向革命前辈和老一代革命家敬礼致敬。</p> <p>毛主席在沙洲坝的居所,经常在这里散步和思考。</p> <p> 这水塘现在是碧绿透净,但当时这里最缺的就是净水。原有的地表水源水质很差,拖泥带浆,无法饮用的。</p> <p>毛主席的故居有两个大门,分列左右。</p> <p> 主席故居现在是整修一新,供游人参观。</p> <p> 距主席故居三百米的地方,有一眼水井。当年毛主席看到当地的饮用水质差很着急。带着警卫员在周边四处寻找,就在这里打下瑞金的革命第一口井。</p> <p> 当地百姓开始时认为这里打井会损坏龙脉不予支持。毛主席说有什么事他担着,就亲自干了起来,百姓们接着加入其中,很快就打成了这口水井,至此当地百姓才用上了干净的井水。解放后这口井被命名为“红井"。</p> <p> 百姓们为感谢主席,在井边立了一块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碑虽简陋,但全中国都知道历史上的这段佳话。</p> <p> 如今井水依然清澈,但其功能早己被自来水替代。</p><p> 这口井始建以来曾数次被还乡团和国民党人填埋,当地的百姓又数次挖回原状,而且众人多次坐在井边阻挡填埋,数个反复争夺之后这口井终得保存下来。</p><p> 谓之曰“红井"。</p> <p> 距“红井"约两公里外有一个“二苏大"景区。实际上这里是苏区政府大礼堂所在地。这个礼堂是红军唯一自建的大型建筑,从空中看下去整体是八角形,似红军军帽形状。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会堂里召开。</p> <p>礼堂内部面积不小,可容纳千人就座。礼堂有三扇大门,聚集和疏散都快捷且便利。</p> <p>二苏大会礼堂正门,在当时来说,这幢建筑值得用宏伟一词来形容。</p> <p> 中华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就没在“叶坪"。午后我们来到“叶坪"景区,里面的面积相当大,首先乘坐景区车将整体浏览一遍。</p> <p>典型的赣南风格建筑是苏维埃政府的各大机关所在,红军长征出发后就被国民党军摧毁殆尽。现在的房屋皆是照原样在原址上重建。</p> <p> 这里面有许多高大的树木,形态各异,枝繁叶茂;周边皆是绿色草坪,平坦如砥。</p> <p>中华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一苏大)就在这原本是一祠堂的建筑物里召开。政府机关也设在这里面。</p> <p>祠堂里面全是木结构组成,屋顶开了巨大天窗以便采光。当年的首都瑞金是不通电的。</p> <p> 大会简洁的主席台当时的宣传标语,都一样的朴素无华。</p> <p>一旁的厢房有极简陋的小会议室,核心领导商讨重要大事都在这里进行。我们也跟着“蹭会"。</p> <p> 毛泽东旧居是一个四方形庭院,周边的环境开阔安静。紧贴着庭院旁一颗大树一半己枯死。当年国民党军队派飞机精准轰炸,一颗炸弹落下掉在树叉上没有落地爆炸实乃万幸,如今一颗仿制的炸弹们留在树叉上还原当时场景。后来为安全起见主席的寓所迁往了沙洲坝。</p> <p>仿制的炸弹你能找到吗?</p> <p> 苏维埃政府的各部局机关、银行、印刷厂、医院都在一起,每幢屋子都是一重要部门。</p> <p> 这是政府的露天会场,小小舞台命名“列宁台"。群众集会,文艺演出皆在此进行。</p> <p> 一个小时的时间几乎走遍了苏维埃政府的所有机关。</p> <p>邂逅一群广东游客</p> <p>与广东游客起舞。</p> <p> 在“红色"绿草坪上休息。</p> <p>这棵树是不是很特别?</p> <p> 在瑞金下榻两晚的“瑞金海亚国际酒店"概况。顺便说一下,这家酒店的餐厅和菜都做很棒,而且价格也很便宜。</p> <p> 五月十七日</p><p> 江西瑞金一一浙江丽水(古堰画乡) 行程580公里。</p><p> 这一路穿过武夷山脉、仙霞岭和括苍山脉,跨越赣闽浙三省。高速公路在丘陵地带的天然图画中起伏蜿转,一路山色隽秀,田陌纵横,风光景色十分养眼,驾车和乘车心情都格外舒畅,全程车速平均一百公里,六个多小时就到达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古堰画乡"。</p> <p> 我们将车径直开到事先预订好的“溪涧楼阁"农家院。大院的后门在镇口的水泥公路上,而大院的前门就在古镇的老街上面。</p><p> 农家院老板早早煮好了绿豆汤迎接我们到达,客房全都设在二楼。给客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温馨婉约。</p><p> 临街的前院和左邻右舍人家的门前种满和摆足了各式花卉绿植,让人看得眼花瞭乱,心境当然也随之舒畅。</p> <p> 这个真正做到了“山清水秀"的地方是丽江市区西南二十公里的“大港头镇"。浙江省的第二大河瓯江在镇前悄然而过。瓯江由上游山里流出的十数条溪水汇集,沿途又加入下游的数十条山溪流水,浩荡无羁地在浙南全境穿过,最后在温州潜入东海。经过大港头镇的瓯江段属上中游的交汇点,溪流从山间流出后到这个地形平坦的地方以后悄悄叹了口气后便平心静气地继续向东南方问缓缓流去,身后毫不吝啬地留下这仙境般的景色。人们不知什么时候用“画乡"命名了此地,而隔江的一个小村庄则以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建造使用的立交堰坝和众多的古樟树群被人们称为“古堰",江北江南两个美不胜收的好去处合起来谓“古堰画乡"。</p> <p> 到达“古堰画乡"才下午四点钟。从“溪涧楼阁"出前门踱步约百米就到了瓯江江畔。这个季节这个时间是这个地方最迷人最入镜的时候。我们一行相邀联袂来到江边。我虽然是第二次来到这里,还是被这迷人景色所深深陶醉。</p> <p>“溪涧楼阁"门前的江边有一石堰像牛尾伸入江中,原本是渔船晚归靠泊的简易码头,现在却变成游人和摄友们阅江赏水的好地方。你能辨出这一排人群里哪几位是我们一行吗?</p> <p> 江南青山如黛, 江北吊楼临水。堰坝伸入江中,引来白帆数点。微风吹过江面略泛涟漪。陪我们来到江边的农家院老板说我们的运气特别地好,选时不如撞时:马上就要有瓯江帆影雾中腾挪和撒网捕鱼的民俗表演(不是每天都有,是摄影团出资请来表演摆拍的)了,让大家喜出望外。</p> <p> 几艘参与表演的渔船列队进入瓯江主航道,开始做表演前的准备。数十位摄友和正巧赶到的游客们则呼朋唤友,选位架机准备捕捉那美好瞬间。此时夕阳逐渐西斜,山间薄雾袅腾,江水稳重泛漪,光影全都以最佳的明度和纯度铺陈展示。随便举镜都会是一帧绝美的风景照。</p> <p><br></p><p> 桐兄留诗增色:</p><p> 挥臂放掌白云飘,绰约身姿网影俏。</p><p> 瓯江帆影堪足醉,尤叹渔人更风骚。</p><p><br></p><p> </p> <p>山水一色,人入画中。</p> <p> 几艘捕鱼的舢船扯起白帆,列队纵横在江面往返了几个回合,表演“瓯江帆影"一折;接着放出烟雾,任由白烟弥漫跳跃在江面上萦绕,这是表演的“雾里渔歌"一折。</p> <p> 旋即渔船横队驶向上游段,行出数十米后折返往北岸驶来,背面的山峦和绿林恰似天幕,这是表演的“归帆唱晚"一折。 </p> <p> 每条船上各有两位汉子手挽白色渔网,伫立船头,旋身挪转,将一张大网抛入半空,大网铺开后迅速罩入水中沉入江下。如此反复数趟(沒见有一网打到鱼,不知为何),这表演的是“撒网捕鱼"一折。</p><p> 整个表演用时一小时,据说每条船收费三百刀,贵么?</p> <p> 在瓯江边沿水踱步,放松心情。不觉中夜幕降临。所有景色全都隐匿到重影之中,由灯带沿江勾勒出亮眼的线条。此时大家才感到饥肠辘辘。返回“溪涧楼阁",瓯江鱼虾,田园菜蔬己摆满餐桌,大家围坐一圈,继续推杯换盏,又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p> <p>五月十八日</p><p> 丽水市古堰画乡一松阳县杨家堂村一遂昌县南尖岩 全程160公里</p><p> 清晨六点钟不到,大家不约而同地起床洗漱完毕后去逛早晨的古街和瓯江。</p><p> 这幅照片我很喜欢,亮点在最上方的一排窗户和数十年前最常见的一行标语。</p> <p> 细雨霏霏,湿润了长约五百米的古街石板路。</p> <p> 还沒走到古樟树王时天就放晴了,雨后的一切都显洁净和温婉。行走石径和江滩真可谓“闲心对绿水,清净两无尘"了。</p> <p> 清晨的“画乡"与傍晚时分的浓墨重彩相比更像是轻烟淡抹的一幅水彩画。</p> <p>千年傲立在古街东端的是这一带的樟树之王。与福建随处可见的榕树相比,樟树显得遒劲而沧桑,没有左缠右绕的枝腾攀附,却在顶部任由枝叉自由伸展而遮天蔽日,庇佑世代与之为邻的乡民村屋。</p> <p> 这是“画乡"出发到江对岸“古堰"的画舫船码头。早餐吃的是农家院自己做的素包子,然后再挪步到码头乘船去古堰。</p> <p>八百里瓯江水质清澈,与青山碧野融汇在一起令人流连忘返。</p><p> 陈桐兄有词为证:</p><p> 青山秀木碧水,田园诗画韵厚。</p><p> 逼眼丽水遍澄澈,犹悄喃喃语。</p><p><br></p><p> 清流气氲曼雾,何异仙踪信步?</p><p> 迤逦潺潺总惹人,果然仙境一处。</p><p><br></p><p> </p> <p> 疫情高峰刚过,各旅游景点游客本就稀少,加之此时还属早晨时间段,我们一行等于包下了一整条船。大家在船尾或立或坐,环顾四周和水上景色。</p> <p> “古堰”名“通济堰",指的是建于一千五百年前的一座水利工程,如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其规模和实际作用在全国排不上号,却也有其独到之处:那就是独具匠心地设计成上下相连左右贯通的立交通水控水模式,加之一旁的古街古亭古埠头、青瓷古窑址、和十数棵巨大的古樟树群,组合成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风貌。</p> <p> 堰坝交汇处有一“文昌阁",左右方向是堰坝河道,后方则是古镇古窑,而樟村则在四周散布,构成一片巨大无比的绿色天网,即便是夏季烈日之下这里也是浓荫遮挡,凉风习掠。</p> <p> 这里被称为“头堰",水道呈“十"字分布,一道在上流淌,二道在下穿过,呈立交状。一千五百年前的匠人们的构思境界设计想法和施工方法令我们叹服不己。</p> <p>古堰坝的控水功能早己逐渐消退,但上河道仍在,向前直通瓯江。</p> <p>“古堰”与“画乡"比较更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惜的是还缺少高端的设计和建设,整体与我五年前来此几乎没有变化,有点“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感觉。</p> <p> 大伙儿在长廊中休息。</p> <p> </p><p> 丽水古堰画乡一通济堰</p><p> 再游瓯江有感 (驷马易追)</p><p><br></p><p> 风催东水连浙闽,</p><p> 水急绕洲堰坝梁。</p><p> 雾戏古樟影愰惚,</p><p> 呼朋列队过瓯江。</p><p><br></p><p> </p> <p> 桐兄七律一首:</p><p> 《七律.通济堰观咏》</p><p><br></p><p> 穹窿云走或茫茫,潺潺涧溪总映光。</p><p> 万寻石径说古今,一尊古堰道来往。</p><p> 树竹草木秀色貌,函闸坝渠彰威效。</p><p> 苍桑岁月过已矣,更绘明朝天朗朗。</p><p><br></p><p> </p> <p> 告别“古堰"返回“画乡"。农家乐老板端上一大盆应我们要求现烹的红烧土猪肉让众位大快朵颐。</p><p> 午后告别古堰画乡,去遂昌南尖岩,顺道拐到松阳县的杨家堂村转一下,那儿是一古山村,被忽悠者称为“小布达拉宫"。</p> <p> 从丽水莲都的“古堰画乡"到松阳县的“杨家堂村"距离约七十公里,其中有十公里是崎岖山路。松阳的古山村很多的,杨家堂村因位置偏僻,几乎沒有开发而保留着原始状态近年来颇受资深驴友们的关注。 </p><p> 驾车开进杨家堂村,同样是鲜见游人,碰巧的是邂逅几位驴友居然是南通的朋友,而我们进村时她们正离开。</p> <p> 杨家堂村口一位老爷子挥手让我们停车,检查“健康码"。认真的态度、和蔼的语气让我们瞬间拉近了距离。听我们说是江苏客人后更加亲切了,原来老爷子是在连云港服役和入党的。这么偏僻的山村对新冠疫情也是严防死守让大家感叹不己。</p> <p> 杨家堂村的村口有两棵古樟,石阶在这里分为上下,皆可入村环绕。</p><p> 这个古村座落在环形的山凹之中,两侧有海拔稍高的山崮对拥,村后是一高高的山口,而村前则是一大开阔盆地。全村的房屋高低左右簇拥在一起,参差错落排列组合,看似是无意地设计,却形成一簇深山里的“宫殿"建筑群,被人誉为“金色小布达拉宫"。</p> <p> 虽然叫“杨"家堂村,但村民族群皆以“宋氏"为主。宋氏原籍地在西安,清朝时迁来此地,倚山而居,最早的房舍建于1655年前后,居今己近四百年。至于宋氏族群为何从西安迁到此地,村名冠“杨"而不用“宋",这里的故事肯定不少且很曲折。</p> <p> 黛瓦、黄墙、石径、古樟。古村的色调简朴无华,在碧空青山笼罩之下却有浓郁的人间烟火气而无他虞,真是适宜养心思过的好去处。</p> <p> 数十幢清代民居和翘首对峙的马头墙与看厌了的现代建筑相比更能让人沉淀浮躁和消除烦恼。</p> <p> 现在村中的年青人还是受不了山外的诱惑而外出打工了,剩下老人们固守着老屋在四周山坡上的梯田耕耘度日。因地处偏僻所以旅游业似乎还没能完全发展起来。</p> <p>马头墙。</p> <p>村口石径。</p> <p> 总体感觉这里比霞浦的“半月里"古村更有看点和嚼头。</p><p> 今天目的地是遂昌县的 “南尖岩",前面一百多公里中有一半是盘山路。下午四点我们告别“杨家堂村"去往海拔约一千七百米的南尖岩了。</p> <p> 位于浙南的丽水全境地势坎坷,有人戏称丽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从杨家堂出山后在平地上沒走多久车又开进了山路,且道窄弯多,一百二十公里用了三个小时。</p><p> 桐兄留词:</p><p> 山路迢迢盘曲,灯火点点终现。</p><p> 峰耸壁峭谷隧境,沿途尽阅 致景。</p><p><br></p><p> 才辞瓯江帆影,又临山顶岩尖。</p><p> 豁然天高心弛怡,道声司机辛勤。</p><p><br></p><p>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八日晚七时</p> <p> “南尖岩"在丽水市下属的遂昌县内,这也是个山清水秀,风景多样的地方。粟裕将军年轻时在这里打过游击,生前特地嘱咐身后将部分骨灰洒在这里。</p><p> 这里是王村口镇的石笋头村,现在游人很少,连排的农家大院都显寂寞。建初兄的车先到村里,纪华己订好农家乐的住宿和晚餐。从农家乐到"南尖岩"景区大门仅有百米。天还没黑,在院前就可饱览江山落日晚景。</p> <p> 五月十九日</p><p> 南尖岩</p><p> 遂昌南尖岩一一南通 全程570公里</p><p> 山里天亮得早,进入“南尖岩"还不到八点钟。本来游人就不多,我们一行进去后才稍显热闹起来。</p><p> 一座玻璃栈桥横跨在两峰之间,距谷底约有五百米的落差,站在桥边探首俯瞰还真有惊心动魄的感觉。浏览南尖岩的传统线路是先下山再登山,绕一个大圈,是个考验体力和胆量的过程。这一路的“云海梯田"、“一线天"、“好汉坡"、“天柱奇峰"、“双峰插云"、“九级瀑"、“临崖玻璃栈道"等精华景点皆散落在环山的上下阶梯中。</p> <p> 云南广西湖南的梯田大家都看过,浙江最美梯田就在丽水境内,其中南尖岩的梯田群和其东边的云和梯田群一直明里暗里较着劲。我因两次去过云和梯田,个人感觉南尖岩的梯田无论是气势、规模还是状形都逊于云和梯田。也许是季节原因,沒有反光的水田和成熟的稻田,没有云雾和夕阳眷顾,所以梯田的景观很是一般。</p> <p> 这里的海拔有一千四百余米,也算是周围最高的地方了。在这里走进伸出山体的栈桥可一览众山。</p> <p> 远山沒有呼唤,只有山风嘶鸣。气温此时却很宜人,阳光照在身上很是舒适。</p> <p> 这是在观云亭上,可惜云彩不算漂亮。</p> <p> 在这个角度看悬空的玻璃栈桥是很惊险。我觉得在此建这玩艺儿整个一画蛇添足,破坏了山景的整体效果。</p> <p> 一桥飞架南北峰,天堑变成玻璃道。</p> <p> 群山重叠伸远,不远处分别是江西和福建的地界了。</p> <p> 能看到图中最上方山顶伸出来的栈桥吗?前面的几组照片就是在那上面拍的。当我们下到山谷底端抬头仰望位于险峰顶尖上的“观云亭"时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p> <p> 好汉坡和一线天。</p> <p> 这个“好汉坡"特别陡。几乎呈45度角向下,全程走过虽有山风拂面还是满头大汗。</p> <p>这组图里分别是一线天、好汉坡和九级瀑。</p><p> </p><p> 抒情南尖岩 (驷马易追)</p><p> </p><p> 尖岩刺天,</p><p> 撕开云下壑。</p><p> 大将英魂佑家乡,</p><p> 伴随万山伸远。</p><p> 龙泉剑劈奇仞,</p><p> 遂昌石垒层田。</p><p> 小道如梯蛇行,</p><p> 赏景竟忘叹险!</p> <p> 半途中休息一会儿,遇山里热心人给我们介绍周边景色。</p> <p> 建在悬崖峭壁半空中的透明玻璃栈道。现在在上面行走已如履平地了,去年在太行山通天大峡谷己领教过,早就没有了紧张和害怕。</p> <p> 到这里己下到近山底,接下来得攀山回到景区大门口。</p> <p> 在南尖岩景区里我们用了四个小时边走边看边玩,所耗体力是此次出行最厉害的一天。</p><p> 陈桐兄留诗小结本次旅行全程概况。</p><p> 《自驾游览浙闽赣》</p><p><br></p><p> 庚子维夏自驾行,所向直指浙赣闽。 霞浦海村竹心岛,缘高辄飨海天情。</p><p> 半月里内觅古风,花竹枝头旭光隐。</p><p> 漳州鹭岛鼓浪屿,厦门走马三路行。</p><p> 榕枫园中二赏牛,田螺坑现古楼群。</p><p> 四菜一汤本家常,高厨精烹显赫名。</p><p> 南靖繁硕迷人景,云歌未已水随吟。</p><p> 镰斧共襄涅槃起,古田瑞金红圣地。</p><p> 古堰老街丽水碧,帆影沐夕撩我情。</p><p> 曾傲上下三叠泉,惜憾半途岩南尖。</p><p> 北南东西南折北,异地异景一心境。</p><p> 十日时光驹跃隙,心印意合且再行。</p><p><br></p><p> </p> <p> 陈桐兄留词小结: </p><p> 《苏遮幕/浙闽赣自驾十日游》</p><p><br></p><p>趣酣甜,心尤醉。 仰巅唤山,饱览好江月。更俏光圣耀大地,息息相共,揽就今朝最。</p><p>途堪迢,诚未悔。沐秀浴美,何以言疲惫!携行款款和奉对,琴鼓韵谐 ,再襄明朝美 。 照片拍摄:</p><p> 候德剑 杨德钊 丁建飞</p><p> 龚雁桑 左纪华 戴如昌</p><p> 陈 桐 曹连云</p><p> 顾建初 张建武 余永跃</p><p> (排名没有先后)</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