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之二

晓林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收藏之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收藏经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的年历片收藏,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那时,没有收藏意识,只是从小就喜欢小画片、毛片、烟盒上那些漂亮的图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七十年代初,刚参加工作,工资三十几元。每月发工资,留下十元零花,其余的交给母亲。口袋有了钱,下班后,三天两头去东北角书店或是百货大楼对面的新华书店遛一圈,买几本小人书。到了年末,书店的一角就摆出了各种年画,而那五颜六色的小年历片也随之跃然柜台上。当时,只是拣些做工精美、图案漂亮的,特别是国画、仕女、工艺、娃娃、之类的年历片花钱买下,一套也就是一角钱左右。回家就偷偷夹在书里藏起来。一旦被老娘或姐姐发现,就“有钱就胡花”,“不能让你口袋里有钱”,“天生漏财,存不住钱”一顿数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再后来,工作需要 有了出差的机会,工作闲暇,喜欢逛当地的书店。特别是岁末年初,每次出差回家,包里都装着几本、十几本小人书和几套年历片。那时我已成家,有了孩子,工资也就是四五十元,生活不很宽裕。每次回家,媳妇就嘟囔我“乱花钱”,“买这些有什么用?”,“要不咱妈说你漏财呢!”。没结婚时,老娘数落。成家自立了,媳妇又唠叨。没办法,给个耳朵,左耳听右耳冒,来个“我们不理睬她”。哈哈!</span></p><p> 由于结婚、搬家几经折腾,有的年历片随书处理了。仅留下五六十套几百张年历片。那时也不懂收藏,只是用纸或信封包起来,长年放在书柜里。随着工作压力大了,家庭负担加重,再加之八十年代后期年历片出的极少了,就没有再关注这类东西。</p><p> 九十年代初,天津一些地方出现了旧书摊儿,无事就去闲逛。偶然在二宫一个书摊发现了很多旧年历片,信手翻翻,有很多没见过的,像“西游记”、“十美图”、“红楼梦”、“白蛇传”还有各类风景和工艺品的。我一口气挑了近百张。价格翻了十几倍,。回家后,将冷落了十多年的存货拿出来,真有能配上套的。于是乎,收藏年历片的这根神经兴奋起来了,而一发不可收拾。</p><p> 开始是在天津的“二宫”、“三宫”、“文庙”、“古文化街”等地遛。后来听别人介绍,又去北京“潘家园”、“报国寺”,再有出差机会,到外地就不知逛书店了,也去有旧书摊的地方遛。像南京“朝天宫”、成都“青羊宫”、上海“豫园”等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几年内,买了不少。媳妇开始时说我神经病,慢慢地,她也喜欢上了这小小的画片。虽然也叨叨几句“浪费钱”,可也时常翻看我的收藏册。我戏谑她说“你别看了,留神也成了神经病。”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吧!</p><p> 这些年,公休日只要能歇班,对我来说,既是身体的锻炼,也是精神的放松。当我骑车奔向旧书摊时;当我乘火车前往北京“报国寺”时;当我徜徉在书摊之间时;当我整理着多彩的小画片时,什么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统统抛到九霄云外了。尤其是淘到一张能配上套的年历片,那惬意的心情真是只可意会,无法言表的。</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风景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竞技体育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