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忆屈原

灯落

七(3)班     任洪宸 <p>  今天是端午节。</p><p> 一个闲暇的午后,随便打开电视被一个节目吸引一一 《百家讲坛·端午节话屈原之汨罗悲歌》 。看完后百感交集,随手写下这篇观后感。</p> <p>  节目介绍了20多岁就官拜副相的屈原一生渴望楚国强大,但光明磊落的他在官场上却受尽了排挤和打击,最终甚至被流放,即使如此,屈原的心中却始终只装着一个楚国。在各国名士纷纷“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他却痴心一片、坚贞如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p> “ 旷世奇才未逢名主,甘愿遗恨终生投大江,不做亡国奴,开创骚体; 满腹经纶怎遇伯乐,宁可伥憾百岁寻死路,岂为敌邦事,大兴楚辞。”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屈原高尚的人格。而屈原的所作所为,也使他被后人所敬仰。</p><p> 屈原自投汨罗江后,楚国的人民群众深感悲伤,纷纷到汨罗江边投粽子,希望鱼虾不要食屈原的躯体一一后世逐渐就成了端午节。</p><p><br></p> <p>  而看完后,令我难忘的是屈原在中国文学史极高的文学造就和无比高尚的品格。不仅是我,杨雨教授也是如此。</p><p> 我们来看杨雨教授对屈原人格魅力的概括:</p><p> </p> <p>  “浪漫文学始祖,爱国思想先躯,香草美人情谊,正道直行精神。”这句话概括了屈原在文学方面的高度成就和人品方面的高尚。</p><p>其中“浪漫文学始祖”和“香草美人情意”是对屈原文学成就的概括;而“爱国思想先驱”和“正道直行精神”,是对屈原特例的个性和情怀的高度赞赏。在文学领域,杨雨教授说:“当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文学上的贡献的时候,评价标准一般有两个。要么他在某个文学领域有开创之功。 要么他在某一文学领域达到极其高的成就,并且具备了经典的意义。那屈原恰好同时符合了这两大标准,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一一“楚辞体”,又称为骚体。而且他的代表作《离骚》就是楚辞体这种文学体裁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作。”一一这让我深深震撼和惋惜,—— 一个这样伟大的文人,旷世难寻、旷世奇才竟然投江自尽!</p> <p>  那屈原是不是像蔡京那样有才而无德之人呢?杨雨教授两句话直接给出答案:“爱国思想先驱,正道直行精神。”在战国时期,各界思想人士都是“朝秦暮楚”。只要有人能采纳他们的思想,就愿意为谁效忠。但屈原总是心里装着楚国,总是效忠于楚国,可见屈原品格是如此高尚,绝不会是唯利是图的小人。所以后世学者就有了以下的高度评价:</p> <p>  屈原也在诗中表露了自己的爱国情:</p> <p>  屈原也的确是这样的人。楚国衰败时,他在一个江边遇见一个渔人:“现在楚国衰败,全国上下都结党营私,各为自利。你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贪利,一起同流合污呢?屈原对于这个问题只回答了以下两句话:</p> <p>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p><p> 看到这时,我对屈原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道德方面的敬意,如海水涨潮,马上提升到无人能比的地位,感情激动得忍不住涌出两行泪。</p><p> 好一个屈原!“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p><p> 好一个屈原!“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p><p> </p> <p>  在我不了解屈原前,只认为他只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今天看了此篇,才深刻认清楚屈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p><p><br></p> <p>  今天的端午,深忆屈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