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乐天

<p>作者:乐天</p><p>文字:原创</p><p>修改:2020年7月25日</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们都相信并践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好孩子不仅是夸出来的,更管出来的,而且最应该履行这个义务的不是老师,而是家长。</p> <p class="ql-block">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不推崇打骂了,还是快乐教育比较素质化。我曾经吃尽了苦,现在条件好了,我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让他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孩子上学够累了,我不想再给他压力,大不了我养他……</p><p class="ql-block"> 试问有几个实行快乐教育的家庭的孩子是真正快乐的?而那些真正在快乐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真的没有在犯错的时受过惩罚吗?学习上就没有受到过压力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面对你造就的巨婴你养得起吗?能养他一辈子吗?</p> <p class="ql-block">  一,不可否认,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p> <p class="ql-block">  1、夸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夸要考虑对象的素质,是顽石就及早雕琢,对那些已经被惯坏且继续被惯着的孩子,就要适当来点家暴。</p><p class="ql-block"> 夸要考虑管理对象的数量,管理一个孩子可以多夸,管理一群孩子就要以制度管理为主,以夸为辅,对那些刺头时不时来点法西斯以杀鸡儆猴。</p><p class="ql-block"> 夸要考虑管理对象的时间长短,偶尔管一次可以多夸,天天管还是少夸的为好。</p><p class="ql-block"> 夸还要考虑管理对象的年龄,小孩子可以随便夸,稍大一点开始,就要多一点“糟糕透了”,少一点“精彩极了”。</p> <p class="ql-block">  2、应该让别人多夸,自己少夸。当有人夸你孩子时,你要低调,以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当别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孩子的缺点时,你要高调,学会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这样的人无论他说的正确与否,你都要心怀感激,但凡能担待时,别人是不会当面指出的,除非是那些吃饱了撑的好事的主。</p> <p class="ql-block">  3、夸可以作为管理首选,可以多用,但不能滥用。</p><p class="ql-block"> 夸要看实际效果。适合夸且效果明显就继续夸,不适合或有后遗症(骄傲自满、缺少夸就闹情绪)就少夸,否则,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p><p class="ql-block"> 夸要有度。过分的夸,会使对象自我膨胀、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经常夸,会使对象感到厌烦,缺少新鲜感,从而失去动力。经常夸还会使管理对象上瘾,如果偶尔有一次没有夸也许会走极端。没有原则、不计结果的夸是不负责任的,其后果很严重。</p> <p class="ql-block">  4、夸不利于纠偏。</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发展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止损,采用恰当的方法去纠正,而不是一味地去夸,让对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  二、教育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百花齐放、多措并举才是育人之道。</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简单有效,一劳永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震慑住熊孩子再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敬畏要遭灾姎,适当惩戒是十分必要的。</p><p class="ql-block"> 讲道理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和他讲道理,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然后引导教育孩子纠正错误,让孩子心服口服,效果也许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另外,奖励法、榜样激励法、制度管理法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值得一试。</p><p class="ql-block">  育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的提倡一种方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不切实际的,我们没有必要吊死在“夸”这一棵树上。</p> <p class="ql-block">  三, 教育管理孩子是家长的责任,是终身制的。</p><p class="ql-block"> 教育管理孩子是家长的责任,任何人是无法代替的。老师只能交给你孩子知识,尽一部分的管理责任,这还取决于你的孩子能否配合。其实,在很多时候,老师是无助且无为的,还是家长自己多操心为上。</p><p class="ql-block"> 家长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是终身制的,不是孩子上学了,你就交给老师了;孩子参加工作了,你就卸任了;也不是孩子成家了,你就退休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任重而道远,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的成败取决于你,而并非别人。你永远要记住:任何时候管理比表扬要紧,身教比言传管用,能力比知识重要,而品德比一切更重要,问题孩子源于问题家庭。你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间,就有责任让他成为最棒的自己。要始终担负起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引导教育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守规矩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p> <p class="ql-block">  四、 教育管理孩子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p><p class="ql-block"> 不是“孩子大了就好了”,事实上是“孩子越大越难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世界不再像童年时那样单纯,会承受诸多压力和诱惑,青春期的骚动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拒绝交流,总喜欢拧着来。这时的你,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主动走近孩子,帮助孩子排忧解。在更多的时候要作听众,即使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意见正确时,也不要急于表达,而是很策略的去说服孩子,让孩子从心底里认同你的观点。要站的高看的远,做孩子的好帮手,而不是瞎指挥,越帮越忙。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时刻不忘管理之责。在祝贺孩子取得成功时的同时,别忘了提醒孩子下一个奋斗目标是什么。在面对孩子失败时,要鼓励孩子别灰心丧气,从那里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如果再能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孩子指出努力的方向,那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一个了不起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个失败的教育案例,总是写满了家长的迁就、软弱和放纵,都是因为管得太迟。在教育路上,父母要做一个狠人,越小开始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孩子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p> <p class="ql-block">  五,管不一定出好孩子,但不管肯定出不了好孩子。</p><p class="ql-block"> 生而不养是罪,但养而不育、育而不善又何尝不是种孽,还是种自作孽。教育必须要有惩戒手段,你不管教孩子,生活会替你狠狠教育。古人“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严师到底能不能出高徒,我不敢肯定,但跪着的老师肯定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同样,跪着的家长肯定也培养不出站着孩子。管不仅仅是打骂,而更多的应该是陪伴、理解、支持、解惑,让孩子毫不停留不偏不倚地走向成功。</p> <p class="ql-block">  当今社会,由于打工潮的冲击,留守儿童有增无减;由于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儿童不断攀升;迫于生活压力,年轻的父母忙于挣钱养家,将养育孩子的责任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隔代监护现象成为主流;物质生活的迅速提高与精神生活的相对滞后,造就了许多眼高手低、任性贪婪的“巨婴”(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引母亲跪求的学生;遇挫轻生,一怒跳桥的十七岁少年;孤身范险,命丧无人区的女大学生),这些给当代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给家长敲响了警钟:管理孩子,刻不容缓。</p> <p class="ql-block">  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会横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也许你有抱起砖头我没法管你、放下砖头我没法养你的苦衷,也许你身居高位、腰缠万贯,无需为孩子的未来发愁,也许你遭遇变故、无暇顾及孩子,但都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你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间,就有责任和义务让他成为最棒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宽严结合、软硬兼施才是育人之道。在学校教育软弱无助(渴望有关方面给教师松绑,给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多一份理解支持,让学校教育硬起来)、社会教育五味杂陈的今天,如果家庭教育再缺少阳刚之气或者干脆缺失,后果将不堪设想。</p>

孩子

教育

家长

管理

夸要

好孩子

责任

对象

老师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