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阿尔泰山,游牧人的天堂。春秋两季的百万牛羊大转场,是阿勒泰哈萨克牧民生命的大迁徙,是延续千年的经典,是史诗般的壮举,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不老的神话!</p> <p> 每年五、六月间,牧人们携家带口,牵着载满毡房、用具的驼队,赶着成千上万头牲畜,从春秋牧场浩浩荡荡迁徙之夏牧场,直到九、十月间又回到春秋牧场,11月从春秋牧场向冬牧场迁徙。</p><p> </p> <p>千百年来,牧人们一直是这样,沿着阿尔泰山间的千年古牧道,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不断迁徙,逐水草而居,让养育他们的草原得以恢复。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哈萨克族已经基本实现了定居生活,但每年的转场还在继续。</p> <p> 自古以来,阿勒泰的哈萨克族牧人们遵从“逐水草而居”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规律,根据季节不同,不断迁徙着。</p> <p> 六月的新疆阿尔泰山山花烂漫、牛羊成群。在准噶尔盆地北部的阿尔泰山脚下,有一个叫沙尔布拉克的地方。每年的此时,是这里最热闹喧嚣的时候,福海县的牧民都会赶着牛羊渡过额尔齐斯河,长途跋涉数百、上千公里,北上阿尔泰山,开始波澜壮阔的春季转场,追逐广袤而丰美的高山夏牧场。</p><p> 沙尔布拉克是他们春秋转场迁徙的必经之地。</p> <p> 沙尔布拉克山谷连接着吉拉大峡谷至红山嘴这条千年的迁徙古牧道,是阿勒泰哈萨克牧民至今历史上保存线路最长、规模最大、转场文化、民俗风情最完整的迁徙牧道,南北单程长度接近480公里。</p> <p> 沙尔布拉克这条古老的牧道,长约四五公里,沿山势曲折蜿蜒,高山与低谷的落差有几百米。山顶有唯一的一个隘口供牛羊穿过,坡降大,十分险峻。</p> <p> 6月1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沙尔布拉克春秋牧场,当地牧民赶着牛羊,沿着古老的“千里牧道”向水草丰沛的高山夏季牧场转移。</p> <p> 古老的沙尔布拉克牧道上,羊咩牛吼马嘶,尘烟飞扬,热闹非凡。</p><p> 一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春季牛羊大转场拉开了序幕。</p> <p> 成千上万的牛羊在哈萨克牧民的驱赶下,浩浩荡荡,一路飞奔。当转场的牛羊从山顶隘口下来时,卷起漫天的土尘,弥漫不散,裹挟着牛羊群倾泻而下,势不可挡,像一股决堤的洪流,奔走驰骋在这千年古牧道上。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形成了北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气势磅礴,震撼人心!</p> <p> 古牧道上,浩浩荡荡牛羊,一望无际,潮水般的的畜群,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转场的牲畜叫声、蹄声响彻整个山谷。转场队伍连绵几十公里,浩浩荡荡、一望无际,形成一个个连绵不断的迁徙团队,队伍后腾起的尘烟蔚为壮观,勾勒了一幅幅沧桑宏大的“千里牧游”画卷。</p> <p> 成千上万,成群结队;迎面而来,扬尘而去。</p> <p>走过崎岖险峻的山谷</p><p>穿过高耸陡峭的隘口</p><p>跨过湍流冰冷的河水</p><p>一路向北狂奔</p><p><br></p> <p> 转场的畜群如潮水般流动,排山倒海,滚滚而来,气势恢宏,壮观极致。</p> <p> 牧民赶着牛羊,将居住的毡房和生活用品捆绑在骆驼身上,由春秋牧场转向牧草肥美的高山夏牧场。</p> <p><br></p><p><br></p><p> </p> <p> 漫长而艰辛的转场路上,牧民们吃苦耐劳,执着的保护着他们的牛羊,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做着抗争。</p> <p> 女主人抱着孩子骑在领头的马背上,几匹骆驼驮着全部的家当。</p> <p> 男人骑马赶着牛羊等牲畜,浩浩荡荡,尘土飞扬地徐徐前行。走到哪,晚上就在哪宿营。不管风天雨天都按既定的目标前行。阿尔泰山的牧人们是最准时的春去秋回的“候鸟”。</p> <p> 搭好简易的“霍什”,安顿好里外,挤完奶,饭也熟了,全家老少都安坐帐内吃晚饭。旅途中的饭食十分的简单,但提供体力的肉、奶制品不可缺少!</p> <p> 转场的牧民带着吆赶着的羊群,融入夕阳金色的光线中,杨起的漫天尘沙,让他们看上去更像是一幅重彩的油画。</p> <p> 古老的牧道,千年的轮回,这是最原始的生命记忆。</p> <p> 每年春季的沙尔布拉克牛羊转场都是恢宏大气,极具震撼力,宛如一场荡气回肠的游牧文化盛宴。</p> <p> 人们都说,哈萨克牧人转场,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p><p><br></p> <p> 哈萨克族是世界上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千百年来,他们逐水草而居,因时而动,南北转场,千里迁徙,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衍生出极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 。</p> <p> 在神话和民间传说里,“哈萨克”的意思是“白色的天鹅”,这个名字蕴含着哈萨克族有着群居和迁徙的传统。哈萨克族历史悠久,丰富传奇的游牧文化则集中体现在转场生活中。</p> <p> 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这不仅是一种迁徒,也是对哈萨克民族生命的考验。</p> <p> 阿勒泰哈萨克人的牧场主要分为夏牧场、春秋牧场和冬牧场3种,从南向北分别设置在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广袤山地草原和戈壁荒漠、河谷草滩地区。</p> <p> 阿勒泰哈萨克游牧就是在海拔高度在1000至3000米之间移动,春季从盆地向着低山、中山、高山转移,秋季则或者相反。是随着季节利用不同的草原游牧或修养恢复。</p> <p> 转场,是阿勒泰牧民顺应自然规律的一种古老的生产方式,是人类至今保留在地球上活化石般的人与自然多元游牧文化叠加融合的宝贵遗产,更是一种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p> <p> 转场,其实就是在最低处的荒漠草原与高山上各种类型的草原之间往复移动,追逐随着季节转移的生存空间。</p> <p> 转场可以及时给牲畜提供优质牧草,保证牲畜的成长和数量的增加;转场可以使畜牧生产专业化;转场可以使各种牲畜自然淘汰,有利于品种优化。</p> <p> 千百年来,哈萨克族牧民在一次次转场中摸索出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遵守着人与自然的时间契约,在与自然的博弈中寻求最和谐的相处之道。</p> <p> 牛羊转场,这是阿尔泰山最后的游牧神话,是与大地相依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产方式。</p> <p> 牛羊转场,这是一浩大、威武、震撼、感动的人文现象。</p> <p> 牛羊转场,这是远古延续至今的人类最壮观的游牧生产活动,是活着的人类遗产。</p> <p> 千里迁徙,千年游牧,阿勒泰百万牛羊“大转场”,波澜壮阔,气势如虹,沧桑绝美,游牧文化厚重丰富。</p> <p> 牧道沧桑,承载了哈萨克牧民和牲畜的巨大希望,走过这些坎坷,前面有丰美的水草,那里是更好的家园。</p> <p> 阿勒泰的牧人们给我们讲述地球上垂直地带性古老游牧的传奇故事。牧人逐水草而居,牛羊吃遍一千到三千米垂直海拔里最优良牧草,可谓走“黄金路”、吃“中草药”、喝“矿泉水”。所以,阿勒泰的四季游牧是特色卓然的游牧,是与大地共依、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游牧!这也是为什么阿勒泰的羊肉好吃的终极原因!</p> <p> 游牧文明渐行渐远,游牧文化虽然不消失,但游牧生活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p> <p> 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让牧民定居的政策,采用传统方式转场的牧民家庭正在逐年减少,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牧民会雇汽车将家中的大件物品提前运送到目的地,转场途中只需准备食物和简易毡房便可以轻装前行。骑摩托车赶着牛羊转场也随处可见。</p><p><br></p> <p>一位诗人曾这样描述转场:</p><p>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p><p>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p><p>哈萨克人的历史就是在转场中谱写,</p><p>哈萨克人的繁荣就是在迁居中诞生!</p> <p> 阿勒泰牛羊“大转场”是一个民族敬畏自然,千里迁徙的壮举,是一场浩大生命迁徙,是游牧文化的“活化石”,是生命不屈的图腾,是一幅史诗般的震撼而绝美的原生态画卷,千古绝唱! </p> <p> 千百年来,不变的是同一条迁徙牧道,变化的是岁月的流逝。无论时光如何更迭,哈萨克牧民依然保持着勤劳、勇敢、乐观的精神和大自然合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无论哈萨克人明天将会走向哪里,转场这种与大地相依的古老生存方式,永远都是这个民族不灭的传奇。</p><p> 转场还可以持续多久?无人知道确切的答案,但现在,它还在传承、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