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土音发“喊”)头梗是海宁的一种发酵制成的野菜,专属于这一小片地方,乃至出了这一小片方圆,东西可能还是这样东西,但它便不叫这个名字了。钱塘江南岸的绍兴人管它叫霉苋菜梗或者臭苋菜梗,还把它当做一种特产通过网络卖到了全世界,可能后面这两个名字更广为人知罢。<br> 上一次吃苋头梗可能是10年前,也可能是20年前,我其实对它的印象没有那么深刻,也并不嗜好这一口,自从学了化学知道亚硝酸盐的危害后,更是对家乡的各种腌制发酵食品包括咸肉、咸鱼、咸鸭蛋、咸菜等,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但是家里亲人喜欢、家乡父老有更多人喜欢,作为一种时令土菜,有一阵子甚至还流行在酒宴上、酒店里,所以也便对它刮目相看。 <br> 春夏季的江南,野地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很多都是可以入药入菜,著名的受大家欢迎的野菜有荠菜、马兰头,这两样都是现摘现洗吃鲜嫩的,做馅儿炒菜都很好吃。但是苋头梗跟它们不一样,必须要等它长高长老有粗壮的茎部后才能取食,它的美味就在那肥美多汁的茎部中。 <br> 盛夏初秋季节,是野生的刺苋长成的时候,它们一般不扎堆,东一棵西一株散落在田野周边犄角旮旯的旱地野地、房前屋后,高大的茎秆能够长到一米多、三四公分粗细,顶着刺带着毛茸茸的花,随风摇曳着。很少有人专门去采集它们,无意中发现三五株,便连根拔起,如获至宝般拿回家里。<br> 新鲜采集来的刺苋,去掉枝叶和根须,只留下茎干部分,清洗干净。用刀切成一寸多长的小段,用清水泡在大盆里面,至少要泡一整天,待水中微微出现气泡,苋菜梗两端开裂,就可以捞起来,沥干水分。 <br> 处理过的小段苋菜梗,就可以封入小口坛中进行发酵的过程。说起来简单的一句话,但是这其中的火候可是诀窍。小时候村里人,也就为数不多的三五人掌握这个手艺。不掌握这个手艺,封进去三两天,开出坛来的菜梗发酸发硬,这就宣告制作失败了,神仙下凡也回天乏术,只能丢弃处理。掌握手艺的人,封进去三两天,开出坛来,便有特殊的香味溢出,用手触摸,会感到菜梗外皮已有一层滑溜,轻轻按之已经变软,这就说明已经大功告成了。 制成的菜梗,海宁人便称它为苋头梗,直接用手从坛中捞出一碗来,制作优良的苋头梗色泽青翠,菜梗中心发软,特殊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不用特别的作料,撒上少许盐巴、滴上几滴菜油,放在柴锅上烧饭的时候一蒸,就是一道极佳的下饭菜肴,真正的色、香、味俱全,喜爱这一口的人见了难免都会食指大动,多吃下两碗米饭。 <br> 坛子里的菜梗不能放置过长的时间,时间长了,菜梗发酵过头了,全部都会融化在卤水中,因此,谁家做了一坛子苋头梗,往往就会给左邻右舍都送上一碗,分享这不用耕耘就得来的意外收获。淳朴的乡情便在这一碗简单的苋头梗中变得更加深厚而隽永。 <br> 菜梗吃完了,坛子里的卤水可是宝贝,这种经过成功发酵的液体,可以继续用来臭更多的食品。豆腐、千张,本来口味清淡的豆制品,只要放到这卤水中一天,就变成了臭豆腐、臭千张,苋头梗和臭豆腐、千张放在一起蒸上,那便是臭上加臭、香中带香,不同口味的发酵食材形成一种味道格外细腻、层次更加丰富的绝品佳肴。 <br> 少小离家,老大偶回,回也多是在春节前后,因此这一道纯天然的时令土菜苋头梗是很难遇到的了。即便遇到了,也是大棚里种植出来的,和长在野外、沐浴日光的,毕竟成长经历不同,吃到嘴里的口感想必也是不同的。退一万步讲,即便正当的季节回到了故乡,吃到了野生刺苋制成的苋头梗,在这个天天过年的小康盛境遇里,恐怕也品尝不出当年缺衣少食年代的那种感觉了吧!<div><br></div><div>(图照例来自网上,如有侵权,告知即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