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粽飘香遥祭母 安康祈福代代传

耕耕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文 章:杨筱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照片:部分自拍</p><p class="ql-block"><br></p> <p>  碧艾香蒲祈安康,处处亲友庆端阳!入夏至,过端午, 这个历经两千余年祈福安康的节日,既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离世的日子,也是我质朴无闻的妈妈“化作春泥”的祭日。自九十年代乙亥端午与母亲一别,已有20多个"端午“天各一方!在这个曾经肝肠寸断的日子里,想顺着幸福的记忆,平静记录20世纪70到80年代,我们家的五月端阳节,母亲是怎样带着我们几姐弟传承"端午"祈福安康民俗文化过程的,以遥祭母恩,倾诉思念,传递安康!</p><p> --------题记</p> <p>  “五月五,过端阳,缠丝线,带香囊,艾草高挂门扉上,米粽飘香漫屋堂,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 年少时,母亲在厨房边做“端阳餐"边吟唱"端阳”歌谣的情景又浮现眼前。逝者如斯,时间是愈合各种伤痛的最好良药。面对这个曾经痛彻心扉的日子如今也慢慢释然了,亦或渐渐成长为母亲的缘故,亦或慢慢习惯了,竟然觉得母亲未曾离开过。每近端午时节,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年少时每一次过"端阳节"母亲为家人儿女们隆重操持祈福安康的习俗过程。</p> <p>  往事如昨,回首细数,妈妈离开那年的端午到今年庚子鼠年端午,已有九千余天了。在这九千多个日子里,女儿从最初难以接受你的离世,到内心愧疚没能给您养老送终,再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对生死释然,深藏思念!这个过程过渡得很艰难。</p> <p>  妈妈走后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儿女们特别思念母亲的日子,也许是母亲在世时特别注重节日仪式之缘故。妈妈总是通过辛勤的劳动,使我们几姐弟共同度过的每一个节日都节味儿十足,惊喜不断,记忆深刻。</p> <p>  每年的五月端阳时,乡村里正好是莺飞草长,石榴花开,秧苗转青,杏子泛黄,米粽飘香的美好时节;每到这一天, 四乡五邻的节日祈福氛围都很浓郁。儿时的乡村过端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热闹气氛,民风都很淳朴。</p> <p>  妈妈在时,每年的端午节也是我们家很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那时,妈妈总是会遵从我国西南地区的家乡习俗,筹备得很隆重,过得很热闹,回味儿亦更悠长!</p> <p>  回想儿时端午节幸福欢快之情景,一如眼前。记得每一年端午前,当妈妈开始制作香囊包的时候,我们几姐弟就嗅到端午节味儿了。长大后才知道,孩子在端午时节佩戴的“香囊包”里,蕴含着长辈深情保佑晚辈们健康成长的美好祝福;是我们中华民族自端午节起源两千余年来,在传承端午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基础上,延伸出的祈福安康意愿,有着深远的传统文化寓意 。</p> <p>  妈妈制作香馕包很考究,首先是外包装面料,有纯棉布的,有"的确良"布的,有丝绸缎面的;内装的材料更是考究,妈妈提前几天就会把菖蒲根、艾蒿草、夏枯草等芳香辟邪的草药和五谷杂粮淘洗晒干了以后,切成小片儿或揉碎以备用;内装的菖蒲草和艾蒿草等草药承载着对孩子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病邪不侵身的美好祝福;五谷杂粮预示着五脏六腑和合安康的美好意愿,和寄予着盼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景。</p> <p>  妈妈制作端午"香囊"包的工艺更是精美可爱,惟妙惟肖。善长于刺绣针织女工活儿的妈妈,早早地,就用平时积攒的绸缎边角料,一针一线地精心缝制一个个精美别致的艾叶🌿香囊包,提前几天就备好了。有小马,小猴子,小老鼠,小老虎,小蛇……香囊惟妙惟肖的样子是我们五姐弟每一个人的生肖属相。</p> <p> 佩戴香囊包的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几姐弟早晨一醒来,就会看到枕头边,放了一个带别针的精致又形象的小香囊;一出厢房就会看见,堂屋里方桌上的小簸箕里还静静地或躺、或坐着、或站着一堆栩栩如生的小香囊,旁边还有几个五色丝线做成的手环。我总是惊喜得赶紧拿起来,捧到鼻子边深深的吸上一囗香气,香囊的香味特别的好闻。几姐弟便各自迫不及待地纷纷相互帮对方佩戴在外衣肩头旁边,再蹦蹦跳跳的跑去找妈妈分享香囊带给我们的快乐。长大后才觉知香囊为什么那么好闻,更是因为香囊里面装着妈妈深厚的爱与祈福,才使儿女们觉得香囊特别特别的好闻。</p> <p>  接下来的一系列过程,才是我们家过端阳节祈福安康更加深入的环节。</p> <p>  临到节前一天,妈妈总是先到地里採割一大把粽叶,清洗后蒸煮几分钟捞出凉干,待到傍晚时分,带着我们几姐弟,提前包好粽子再煮熟,以便第二天端午节一大清早,我们几姐弟一起床就能吃到香糯粘粘的米粽子。那一起包,一起栓,你卷粽叶我臼米的协作场景充满了和睦温馨的氛围,一起围在妈妈周围,在高高的柴火灶旁嘻笑打闹着等待,我们却都总是在煮好前就困睡着了,几姐弟期待的那份焦急和端午清晨享用时的快乐,不言而喻,回味无穷。</p> <p>  粽子的用料也随着我们一年年的长大和生活质量一年年的提高在悄悄变化着,从一开始的白味儿米粽到后来的红豆粽,绿豆粽,红枣枸杞粽,腊肉粽,香肠粽,寓意千百年传承不变,味道及营养却变得一年更比一年好了!</p> <p>  到了端午节,清晨有一个最重要的传统习俗是“艾草挂门扉"。这是端午节一天中首要的一件事,待天际微白,妈妈就会冒着露水到屋后地里采割一大捆长长的艾蒿草和挖取苍蒲根叶,拿回家以后把枯黄的叶子剔掉,然后把长长的艾草和菖蒲叶用红色的绸绳给栓在一起,扎上一个漂亮的中国结,高高的悬挂在门扉上,艾蒿草挂门扉有着上千年的民族传统寓意,祛病除邪,芳香去秽,驱逐蚊虫。晒干了以后以备平时身体稍有不适的时候急用。记得年少时肚子受凉疼痛时,妈妈会取几片挂在门口的艾蒿叶淘洗后熬成汤,煮上一两只荷包鸡蛋,撒点糖,吃下肚不一会儿,肚子就不疼或缓解了。</p> <p>  端午节的用餐很讲究。这一天妈妈总是起的特别的早,一大清早就已准备就绪,遵照我们南方的家乡端午习俗,先是洒扫,再晨祭,端上煮好的刀头腊肉,再涝出糯米粽和艾蒿水煮鸡蛋及煮熟了的带壳独株大蒜头,炒上五谷杂粮,点香作揖祭祀祖先,寄语祈福安康,再给家人们额头上轻轻地点抹少量雄黄酒。细化开来有以下几个环节。</p> <p>  一是妈妈会亲自放一个剥了皮的粽子在门外的溪水里,再作三揖,以祭奠楚大夫屈原;再开始早餐,早餐主要品食各类香糯粽,寓意全家人的感情像糯米一样粘粘的,不离不弃。</p> <p>  二是清水煮上一盘带壳的独株大蒜头和十个带壳鸡蛋。吃过早餐,就必须得吃上一整头清水煮的大蒜头,寓意祛除百病驱逐虫子进肠胃,去除体内的毒素,肠胃清清润润不蕴藏毒素;大蒜本就有杀菌的功能,儿时肚子长虫或泻肚子时,妈妈就会给我们吃上一些生大蒜,有立竿见影之功效。</p> <p>  三是早餐后,妈妈会为我们五姐弟炒上一大盘五谷杂粮,有大米粒或谷粒,小麦粒,黄豆,玉米粒,胡豆粒,南瓜仔或花生粒。寓意身体的五脏六腑合和康泰,种植的粮食五谷丰登,全家人的生活五福临门;年少时,因生活艰难,平时很难得吃上一次零食,所以在端午节炒制的这些五谷杂粮就是最香最美的零食,总是忍不住往衣兜里装上一点,想吃的时候就抓一点塞在嘴里,嚼得嘎嘣嘎嘣的响,脆香脆香的;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的时候,一跑就从衣兜里冲出来满地撒,大家就一哄而上,满地哄抢着吃;现在想想都一脸笑,年少时的快乐简单而纯粹。</p> <p>  四是品食端午餐,端午餐是一日三餐中的盛宴,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通常有一大盘腊肉片,一大盘香肠肉片,一大盘粽子,还有几碟小炒蔬菜,一大碟炒得香喷喷的五谷杂粮,一小盘子清水煮的大蒜头,一小碟雄黄酒,这些"硬菜",特别是粽子、香肠、腊肉都是平时很难得吃得上的。吃饭以前,妈妈总是会非常虔诚地祭祀"天地君亲师位”和先袓们,老规矩:酒敬三巡,菜夹三次,长揖三次之后,带领全家人一起祈福祖国千秋万岁,家人和乐安康,祭祀完毕,全家人方可用餐。看着满桌子的菜肴,等待祭祀的这个过程总是很煎熬的,香的我们几姐弟满嘴涎,那个场景现在想想都觉得特别的幸福!在用餐过程中,妈妈会用食指沾上雄黄酒,给家人们在额头上轻轻地涂抹上少量雄黄酒,寓意着驱逐蛇蝎等百虫不近身。</p> <p>  五是傍晚“摘青",也称为“偷青"。端午节那天,母亲指挥着我们几姐弟,早早的安排端午用餐,收拾好厨房以后,母亲就带着我们一起到屋后的山坡上或是河边、田坝里去采挖各种草药,这个过程就称为"摘青",母亲不允许我们去别人家地里"摘青"。采挖回来的草药,淘洗晾晒干了以后放置干燥处或容器里,平时若有个头疼脑热的正好应对。</p> <p>  六是,晚饭后妈妈会熬上一大锅草药水。傍晚睡前必须用艾蒿草、菖蒲叶,夏枯草等等香熏草药熬制的草药水洗澡或泡脚,等这六项仪式完成了以后,整个端午节才算是接近尾声了,</p> <p>  七是听父亲讲端午节龙舟趣事,因为我们家乡的河道不是太深,泛不了舟。每年的端午,只有在离我们老家几十公里外的西昌邛海,以及流经冕宁县、泸沽镇、礼州镇的安宁河里才能举办端午"龙舟赛"。</p> <p>  夜晚,泡好草药澡的五姐弟躲在被窝里叽叽喳喳的笑谈着,在回顾着白天各家端午吃食的趣事儿声中,带着幸福的微笑陆续进入甜蜜的梦乡了。</p> <p>  儿时乡村里过端阳节的民俗情景,正好应合了陆游的《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p> <p>  在那些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艰苦岁月里,母亲用短暂的生命和一生的勤劳谱写了一段"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母爱佳话,倾其一生使儿女们尽享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关爱,方使我们得以健康茁壮的成长!从此,既便远至隔世,也近若咫尺,因为母亲就住在儿女们的心里!</p><p> 儿女们是多么的盼望,母亲如今还在世,便可由儿女们各家轮流隆重操持每一个传统节日,在传承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节令、节气、节日文化的同时,亦可尽享天伦之乐;如此,便可与母亲每日慢炖时光,牵手河畔,散步田埂,回归田园,陪伴母亲安享晚年!</p> <p>  妈妈走后的端午节,就成了我慎终追远怀念母亲的回忆日;自母亲离开以后,我就把每年的端午节过成了清明。</p><p> 直到我也做了妈妈,每年端午才又增加了传承母亲当初带着我们度过的每一个端午节的习俗过程,陪同孩子回归到了当初与母亲一起祈福端午的情景;只是由于时代不同,再也没有那么多的兄弟姊妹,加之工作地离老家甚远,从而缺少了当初妈妈给予我们那一代孩子诸多兄弟姊妹间的热闹互动;但是从给孩子缝制端午"香囊包“,到带着孩子重温并培养其端午爱国情怀,一起学习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再到一起包粽子,我卷粽叶孩子臼米,一起捆扎,一起蒸煮,一起品食 ……一直到傍晚孩子洗草药澡的过程,却一个环节都没有少,唯一欠缺的是:少了我们年少时,农村里自栽自种自给自足的劳动趣味了。</p><p> 城市里过端午,更侧重于端午爱国情怀的抒发和文化熏陶与培养。筹备的环节与农村大同小异,但过节的环节却大相径庭。城市里过端午虽然少了许多劳动环节。却增加了许多祈福安康和抒发培养爱国情怀的方式,文化氛围更浓厚。很多热闹非凡的龙舟赛、亲子活动,以及琳琅满目的端午爱国文化,正逐年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