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 传承文化

Weiwei

<p><br></p><p>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伴着浓郁的粽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端午节纪念屈原,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传承。而今年再提屈原,更是具有特殊意义。</p><p> 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曾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更是至情至切,在一咏一叹之中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生活艰难的哀伤与慨叹,表现了诗人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伟大情怀。</p><p>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增进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霸州市八小开展了“品味端午 传承文化”线上主题教育活动。</p> <p>  </p><p> 老师通过 线上指导,让学生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了全国各地人民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的习俗。也了解了屈原和粽子的情愫,使这个节日平添了一种民族的精神,使它具有了绵长悠远的生命力,也让我们有了更凝重的理解和感悟。</p><p>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族大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的愿望。</p> <p>  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便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前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影。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便以赛龙舟来纪念他。借划龙舟来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p> <p>  </p><p> </p> <p>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草和菖蒲插于门眉,悬挂堂中。</p> <p>  </p><p> 孩子们正在感受浓情端午的节日气氛,你看他们做手工绘画制作出一只只小巧玲珑的粽子,清香四溢。一张张稚嫩的小脸露出了开心满足的笑容,倾情描绘对节日的认知。全家总动员一起包粽子,看看孩子们动手包裹着苇叶,体验包粽子的快乐,每一个动作都倾注了对节日的美好祝福,</p> <p>  此次活动通过“感知、探索、体验”端午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重要的是孩子们感受到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p><p>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几千年前古人对小康生活的美好憧憬,如今终将成为现实。屈原2300多年前的那声慨叹,终于在新时代有了美好回音。</p> <p>霸州市第八小学</p><p>2020.06.24</p>

端午节

屈原

端午

艾草

粽子

孩子

文化

节日

传统节日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