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端午节,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北沙城小学开展了《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端午节的起源在民间有很多种传说: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民间传说中,则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br> 挂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这是因为端午前后,艾叶长势正盛,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br> 吃粽子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br>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演变成了粽子。 上下求索 ,纪念穿越千年的国家情怀;守护传统,传承你我共同的血脉和根源。学生纷纷书写绘画自己心中的端午。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战持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夏天已到,防溺水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学生要掌握预防溺水的注意事项,学会自救互救的常识,远离溺水危险。 <font color="#ed2308">牢记 “六不”:<br><br>1、 不私自下水游泳<br><br>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br><br>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br><br>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br><br>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br><br>6、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