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

史忠平

<p>  在心理学中,感觉(sensation)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活动。同时,感觉是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p> <p>  “感觉”一词也常常被用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比如,大家经常会说:“今天一点感觉都没有”“感觉还不错”“有感觉”“感觉迟钝”等等。那么,艺术中的“感觉”又是什么呢?</p> <p>  愚见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p><p> 1.“感觉”就是对象的某种特质触动了你的兴趣点。比如,一个模特,一组静物,一个场景,让你感到有兴趣,有了表现他的欲望和冲动,这就是“有感觉”;</p> <p>  2.“感觉”就是一份持续的激动。如果在艺术的学习、创作或欣赏中,拥有持续的激动,便有了持续的“感觉”;</p> <p>  3.“感觉”就是一份持续的好奇。艺术的最大乐趣就是在既定和预设当中又存在着很多不确定。也就是说,纵使你构思再周密,规划再严谨,在纸墨相发的那一刻,还是存在很多变数,而这正是艺术的趣味所在,也是艺术与科学的区别所在。所以,保持好奇心,也就是保持了“感觉”;</p> <p>  4.“感觉”就是一份情感上的碰撞。人常说,对于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人而言,就无所谓“乡愁”。所以,一定是外界事物与艺术家的情感发生碰撞之后才能激起某种强烈的感觉;</p> <p>  5.“感觉”就是你的气息与笔墨同节奏的律动。当你的呼吸、脉动完全与笔的跳动和墨的韵味同步时,你会感到人与笔墨浑然一体,相互生发。这应该是“感觉”的最高境界;</p> <p>  6.“感觉”就是瞬间来,又瞬间去。“感觉”很淘气,它经常会和你开玩笑,一会儿来,一会儿去,瞬间来,又在瞬间去了。“感觉”来时,有如神助,“感觉”去时,貌合神离。所以,一件作品中,“感觉”并不是一以贯之,而是有神来之笔,也有失败之笔,其中冷暖,唯作者自知;</p> <p>  7. “感觉”就是时时来,又时时去。“感觉”很顽皮,它会和你捉迷藏。经常有人说没感觉之后就搁笔了。岂不知感觉时时会来,时时会去,它需要你的执着和等待。只要你不停笔,“感觉”就会经常被你抓住。而抓住“感觉”的次数越多,抓住的“感觉”也就越多,从而获得的经验就会越丰富,“感觉”的敏锐度和持续性也会随之提高;</p> <p>  8.“感觉”就是耐心的寻找和发现。因为“感觉”很淘气,也很顽皮,它可能就藏在某个地方,需要你耐心的寻找和发现。比如,当你找到笔尖时,“感觉”找到了;当你找到节奏时,“感觉”找到了;当你找到毛笔的角度时,“感觉”也被找到了。所以,只要坚持,耐心的找,藏在神秘角落里的“感觉”就会被你发现;</p> <p>  9.“感觉”就是纸墨相发。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手艺,如果没有称心的工具和材料也会限制其发挥。所以,称心如意的笔墨纸砚,总会让你在纸墨相互生发的过程中享受一种难得的美妙和“感觉”;</p> <p>  10.“感觉”就是心手双畅。心中所想,手中所现,畅通无阻。愉悦之心,达之于欢快之手。心手合一,直臻妙境;</p> <p>  11.“感觉”就是心平气和。古人常焚香静手,于明窗净几前读书作文,习字作画,正所谓气静神闲,一派惬意。如此安静和闲雅,“感觉”自然不请自来;</p> <p>  12.“感觉”就是心灵共鸣。伟大的创作者总是会创造出开放的杰作,它会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读者都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拥有某种“感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p> <p>  后记——今天是2020年端午节,早上起来,抄书,面对很美的文辞,无法用漂亮的笔迹来表达,一页纸中,字迹都不能统一,可以说毫无感觉,心中开始烦躁起来,遂得此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