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加强新时代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帮助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掌握防疫知识,6月24日下午,鄢陵县实验小学五百余名小记者迎来了许昌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许昌晨报小记者科普教育公益行”活动,与科普老师一起见证科学的神奇,学习防疫知识。</p> <p> 这节科普实验课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讲起。科普老师巧妙地把大家的思路引到急救时常用的呼吸机上,并通过生动的图片告诉大家,呼吸机能供给高于大气中所含的氧气量,以提高吸入氧气浓度,改善氧合。接着,老师抛出氧气从哪儿来的疑问,引导大家进入制氧环节。</p> <p> 在制氧环节,精彩的制氧实验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听课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记者被挑选上台参与实验。他们戴上手套、护目镜,俨然一副小小科学家的模样。</p> <p> “五、四、三、二……”实验开始了,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台下小记者们整齐的呼声,“小科学家”用勺子小心翼翼地向烧瓶里添加二氧化锰,待添加到位,再把适量双氧水倒入烧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团白色烟雾腾空而起。氧气制造成功了,台下顿时响起欢呼声和掌声……</p> <p>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每个人都佩戴上了口罩,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是,怎么证明口罩有过滤作用呢?在接下来的环节,老师带领小记者们认识各种类型的口罩,并通过一个趣味小实验,让大家眼见为实。</p> <p> 实验中,只见老师把84溶液和洁厕灵溶液依次倒入三角烧瓶,再用润湿的碘化钾试纸放置在烧瓶上方。参与实验的小记者们发现,试纸很快变蓝。当老师用口罩封住三角烧瓶,再把润湿的碘化钾试纸放置在口罩上面,试纸只是缓慢变蓝。</p> <p> 经过对比,大家验证了“口罩对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这一结论,十分开心。老师说,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就在身边,这需要大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p> <p> 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此次的“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认识、了解、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们开阔了视眼,增长了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