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经历,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是的,顺境也好,坎坷也罢,成功也好,挫折也罢,幸福也好,痛苦也罢,得到也好,失去也罢,都会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那些难过的境遇,痛苦的伤悲都是赠予你成长蜕变的养分,一路前行,各种所遇的经历过程,都是对每个人最好的历练</p> <p>经历了亲人生离死别的逝去,才能理解余华在《活着》中所说: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经历了悲痛欲绝的折磨,才能领悟“化悲痛为力量”的内涵;经历了持重前行的艰难,才能感受放下的轻松,经历了生活桎梏的束缚,才能体会悠然自得的安宁自在</p> <p>收拾着家,也收拾着蒙尘的心情,拿起镶着十相自在图符的相框,坐下来,慢慢擦拭着,感受着,领悟着,沉闷的心情有所触动,仿佛有一缕淡然的清香飘来,浸入心脾,一种久违了的通透感涌上心头,豁然间,对十相自在有了一种新的感受</p> <p>十相自在镶刻图,是参加那木海老局长八十寿宴喜获的礼物,一同喜获的还有老局长出版的著作,著作多半是蒙古文,看不懂,十相自在镶刻画,知是吉祥祝福之物,但对此图的深意不甚了解,回来后一同放在了书柜里,几年前得知老局长去世,拿出来,摆在了书桌上,以示纪念</p> <p>那木海老局长历任正镶白旗两届旗长后到盟局任局长,搬家时大家去帮忙,发现连任两届“王爷”的家当极少,除了日常用具没有多余东西,家具简朴,没有豪华物件,床垫竟然还是用布包裹着的草垫</p><p>老局长一生勤俭淳朴,为政清廉,德高望重,正如孔子所说:“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实为自在</p> <p>十相自在,藏语朗久旺丹, 藏文man-bcu译为“十相”,dbang-ldan译为“自在”直译为具有力量。在藏传佛教里,十相自在内容深广,蕴含着极具神秘的力量,象征着须弥山和人体的各部位与三界万物的各个部分之间一套复杂的宇宙辩证理论体系,表达了时轮宗的最高教义</p> <p>十相自在图符,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身、口、意三密应化身莲花生大士的印章</p> <p>图符由7个梵文字母“洋、日-阿、哇、拉、玛、恰、哈”加上“日、月、圆圈”共10个符号组成,象征着人体内外的各个部位及三界的各个部分</p><p>图符中五种颜色:蓝红黄绿黑象征着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水火风地空</p><p><br></p> <p>西藏,一个有着极度信仰的佛度之地,传承着藏传佛教的博大文化和济世情怀,蓝天、白云、雪山、五彩经幡、十相自在融为一体。从纳木错出发,到达那根拉山口,经幡飘舞,气温骤降,出现了高原反应。这是此次进藏到达的最高点,海拔5019米,超过5000米,生命的禁区,头重脚轻,如同踩在棉花上,脸色嘴唇成了青紫色,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p><p><br></p> <p>生长在草原上的人们对十相自在并不陌生,草原上的一些图符、图腾、符号都融入了十相自在的元素。源于佛教渊源代表大自然万物蕴涵着智慧能量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图符图腾符号及其色彩随处可见,其实,我们就是生存在宇宙万物的祈福之中,与自然和谐,享受着宇宙的庇护和恩泽</p> <p>草原上的服装、服饰,建筑,装潢、装饰,日常用具等都融合了吉祥的元素</p> <p>阿拉善草原,贺兰山深处,十相自在与大山融为一体</p> <p>在高原圣殿布达拉宫圣殿里看到金丝绘绣的十相自在唐卡,为这“藏文化百科全书”的智慧结晶独具特色的艺术杰作深深震撼</p> <p>这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一种传承,承载着几千乃至上万年天地、宇宙及人类的联系与智慧</p> <p>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即身、智、空、风、火、水、地、器、情、天界十种状态自在</p><p>寿命自在–能延保性命</p><p>心自在–生死不染</p><p>愿自在–随观所乐而成就,由精进所得</p><p>业自在–惟做善事及劝他人为善</p><p>受生自在–随意欲能往,由安忍所得</p><p>资具自在–随意乐观现,由布施所得</p><p>解自在–能随欲变现,由安忍得</p><p>神力自在–起最胜神通,由安力所得</p><p>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智慧所得</p><p>智自在–随顺言音智慧</p> <p>佛学家认为,十相自在是对人体构成、生命层次、宇宙万物、情器世界、内外六大等等元素集合于一体的诠释,具有最高的神圣意义与无比巨大的神秘力量,以十相自在加持世间众生,能令具信者免除刀、兵、疾疫、饥馑及水、火、风等灾难,不受狮难、火难、蛇难、水难、牢狱难、盗贼难、非人难等种种怖畏;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等十方与年、月、日、时等时辰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和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且能得十相自在</p><p>哲学家认为,十相自在具有深奥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宇宙辩证体系</p><p>理论家认为,十相自在,构成我们整个世界万有的十个元素,从人体到天体,从物质到精神的元素,其间蕴含着复杂的宇宙辩证理论体系,是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很多信息的浓缩</p><p>今天,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感受十相自在,一点浅显的认识,与大家共享</p> <p>俗话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十相自在所说的自在不是一种放任,不是懈怠,而是蕴涵着大智慧,大能量,大世界,大宇宙</p><p><br></p> <p>壹 寿命自在</p><p>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看了一些书籍,听了一些讲座,第一次这样静下来面对现实,理解人生,思考生死…</p><p>佛法讲轮回,人有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讲三道,灵道、神道、天道,寿命自在,应该说的是大寿命,即三世,三道</p> <p>从佛法理论讲,生命是永恒的,死亡的是缘生缘灭的假相,而灵性是不灭的。 生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这样就形成了生命的轮回链,死亡,只是因缘的不同改变了生命的形态,世间就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p><p>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反对封建迷信,但是,从物质不灭定律,量子力学,高纬度空间的研究,生命永恒之说有科学依据,明了这一点,我们会更加珍惜宝贵的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会从容的面对死亡,因为我们对人生已有把握,对未来已有了解,“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就是寿命自在的意义吧!</p> <p>贰 心自在</p><p>心的宁静是自在的前提</p><p>走进西藏,近距离接触、感受这片给人无限憧憬和想象之圣地的苍穹、地理、人文与精神</p><p>一路上没有看到如同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洁白的毡包,藏民的住房多是上下两层小楼,中间是开阔的天井,楼下用于生产,楼上用于生活</p> <p>来到后藏的一户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户家里做客,热情的女主人给我们端上酥油茶和糌粑,院落很大很宽敞,饲养着奶牛,二楼卧室、酒房、厨房、织房,佛堂,佛堂上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佛,悬挂着十相自在图符,墙上,家具上,到处可见吉祥如意的图符</p><p>藏族人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他们看重家庭,族亲兄弟之间亲密无间,他们崇敬自然,谦卑于自然之下,不去企图侵略或征服自然,他们认为上天赋予的生命,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因此敬畏生命,坚持信仰,呵护生命,他们朴实内敛,看着外面的世界变化,守着自己的本心,用心完成生命赋予的使命</p> <p>叁 愿自在</p><p>一路走来,感受和体验西藏的自然、地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p><p>看着那擦肩而过、长头朝圣的信民,感觉似乎是从现代渐渐步入原始,从文明渐渐走向神秘,从繁杂渐渐走向单纯与虔诚…</p><p>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怀着希望前行,谁都不知前行的路还有多远多艰难,无论发生什么,依然坚持匍匐向前,将手中的木板置于头顶、胸前、腰下拍打,再置于地上滑行,叩首,起身,继续,再继续…</p><p>一路走一路拜,不畏艰险,单纯坚定,淳朴善良,有新生命到来也有老人的离去,各有福报</p> <p>肆 业自在</p><p>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p><p>一早,走进八廊街,经幡飘扬,桑烟缭绕,街道两旁商铺店铺栉比,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很是繁华热闹</p><p>手持转经筒的藏民一圈圈绕着八廊街诵经,虔诚跪拜磕长头的一步一个等身长头匍匐前行</p><p>手持转经筒的老大爷,口念六字真经“oum ma ni be mei hom ”,走近我,为我祈福,同行的团友抓拍到这张可贵的照片,谢谢!</p> <p>虔奉藏传佛教的人们认为,随着转经筒一圈一圈地旋转,他们的功德也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他们相信,来世的幸福都在今生的修德积累之中</p><p>除了人们手拿摇动的小转经轮之外,在寺院周围或广场上,常常见到一些体积硕大的转经筒,这种经筒上面刻的经咒和里面装的经文都要比小转经轮多得多,因而转一圈大的转经筒就能积累更高的功德</p> <p>家乡贝子庙广场上的转经筒</p> <p>进入藏区,无论是在崎岖坎坷的峡谷涧,还是在布达拉宫的转经路上,无论是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还是在壮丽的那木错湖边,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昼夜,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磕长头的朝圣者</p><p>在大昭寺广场按下快门的瞬间,不是出于好奇,自踏上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那刻起,就深深感悟到,磕长头已是生活在这片圣土上的人们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起初被这样的虔诚所感动,继而心生敬畏再而为之震撼</p> <p>走进镜头的朝圣者,表情平和执着,目光坚定虔诚,手戴护具膝着护膝,长发蓬垢尘灰覆面赤脚乌黑心无旁婺,口中念念有词。浑身上下除了一只光洁圆润的小海螺陪伴外别无他物。小海螺是他每一个匍匐下去的等身长头的标记,每一步都精致到一丝不苟。一双赤足上青色的厚茧见证了千万次的匍匐前行,千万次的顶礼膜拜,千万次的与大地相融。他们不远千里万里转山转水历经数年风餐露宿五体投地执着地向着心中的圣地进发,一步一长头趋向他心中的圣地…</p><p>被这样行走的生命历程深深震撼!</p> <p>世界是圆的,宇宙是圆的,地球是圆的,月亮是圆的,时间是圆的,树木的年轮、水面的涟漪、向日葵的花盘到行走的钟表、车轮、生命的胚胎、细胞…我们生存的世界,圆无处不在</p><p>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墨子已经为圆下了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圆就是一个由中心到周界各点有相同长度的图形,人们以此分析研究出人类许多不能解释的归结为“天意”的自然现象,揭示了一种二元性,任何东西在宇宙上运作的方式都是圆形运转,发射出的东西最终将回到原点,生与死,善与恶也是如此</p> <p>伍 受生自在</p><p>在苏尼特恩格尔草原下乡,傍晚遇上了雨,来到了牧户老赵家,热情的主人见到王局和毕队如同见到了亲人,像过节一样,端上奶食手把肉还有当地特有的羊肉沙葱包子</p><p>我和赵队过意不去:太打扰了,添麻烦了</p><p>女主人边忙碌边爽朗地说:这儿是王局和毕队的家乡,到这儿就是到家了,人不留天留,这样的天气就是喝酒,听雨,看云</p><p>我惊讶于她诗意般的话语,仔细端详女主人:黝黑的脸庞虽然留下了风雨岁月的烙印,但那份不加修饰的自信淡定,安于现状的坚韧,知足常乐洋溢在脸上,倒是平添了几分自然美</p><p>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实为自在</p> <p>陆 资具自在</p><p>十多年前去泰国旅游,行走在佛的国度,感受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p><p>佛教是泰国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是国教,也是泰国人的生活重心,寺庙是主要的社会教育和慈善机构,男子结婚前,要到寺庙出家,也收受社会上无法生活的鳏寡孤独等穷人养老</p><p>泰国是个农业之国,经济不发达,民众生活并不富足,但是,民众的幸福指数较高,佛在心中坐,何须身外求?本心向佛,生活中吃穿住行的身外之物都是自在的</p> <p>走进台湾,再次感受到佛教文化的传播力量</p><p>到达台湾最富盛名的佛教圣地佛光山,</p><p>进入大雄宝殿,内供三尊大佛,崇伟肃穆。墙上有1万4千8百个小佛龛,各有金身佛像一尊,光明灯一盏。金身佛像造型精美,表情慈祥端庄,在万灯照耀下,更显庄严神圣</p><p>入殿祈福的人流洛泽不绝,源源不断,脱鞋随着人流入殿,殿门口工作人员给每一个人递上一盏光明灯,捧在手里,进入金光闪烁佛音缭绕的大殿,把光明灯放入灯架上,跪在佛前蒲团上,祈祷母亲及亲人们安康吉祥…</p> <p>在这里,没有乞讨,但布施是常态。导游介绍,台湾到处设有捐款箱,每天都有许多人把手中的零钱、购货小票投入捐款箱,用来资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们,我们也入乡随俗,把购物小票交给导游,一同投入捐款箱</p><p>这里是台北市政府办公旧址,现在成了布施广场,两侧的阳伞下都是免费的食品,需要的人们可随时取食</p> <p>柒 解自在</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命是一种回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获得最好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心怀善念,随情随心,活出本真,就能感知生命最美的风景,就能得到神的佑护,获得自在</p> <p>看到一首老树画画的随情诗画:</p><p> 管他山河万里,</p><p> 春风已经吹起。</p><p> 刷卡买舟一叶,</p><p> 我载花去看你。</p><p>日复一日的油盐酱醋禁锢了我们自由的心灵,我们或许忘了自己原本还拥有变出玫瑰的魔力。山河万里与我何干,在这春风得意之花期,倾尽乃至透支之所有,购得一叶方舟,载满鲜花,去赴那千年之约</p> <p>捌 神力自在</p><p>人生即是一场“向真善美而生”的修行,既然我们做不成惊天动地之伟业,那么我们就拥抱简约平淡,踏踏实实做真实的自己,为人有善心,心中有感恩,目中有阳光,生活有目标,前行有方向</p> <p>玖 法自在</p><p>“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偈言: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儿惹来尘埃呢。心之所以有挂碍、有尘埃,只是因为,心对世界万事表面的相有所住,才会有烦恼,进而产生贪嗔痴,无法明心见性,得到真正的自在</p><p>万物皆为我所用,并非我所属,心无所住,无所挂碍,即是无心无尘,这就是心生万法,心灭法灭</p><p>哦,太深奥了!</p> <p>拾 智自在</p><p>十相自在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就像宇宙万物,各有其责又相互关联。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智慧体,而我们,只不过是这个智慧体里的浮点,其实,人活一世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智慧、获得智慧的过程</p><p>苏格拉底被神谕为希腊最具智慧的人,是因为苏格拉底悟出了神谕的含义:他之所以被认为是最聪明最有智慧,不是因为他有知识,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一个自以为智慧的人不会再去追求智慧,而一个自认无知的人才会对智慧忠诚,毕生热爱和追求智慧,除去蒙昧愚顽,明心见性,自己的本心通透了,宇宙的真相就能看清楚了,从而不断趋近智慧,获得智自在</p><p><br></p> <p>曾读到一幅对联,堪称智慧神联</p><p>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p><p>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p><p>横批:撇捺人生。</p><p>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了,撇开放下是一种智慧,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按捺住欲望才是人生大智慧,太有才了!</p> <p>感谢经历,让我能够沉淀情绪,静下心有一个安静的思考</p><p>写下此篇,是要对我的亲人们说,人的生命不仅是长度还有厚度,也许我能活百岁,像杨绛先生那样留下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也许我的寿命不够长,如同逝去的亲人,正值旺年戛然而止,那是因为我已经完成了现在世的任务,走出了时间,换了另外一种形态,有更加需要我的使命去完成。亲人们,请不必恐惧,不要悲伤,不许忧郁,寿命在天,无论长短,只要活的真实,活出本色就好,岁月一趟,贵在自在</p> <p>今天,是中国古老传统节日端午节,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人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打通时空,链接时间,代代传承</p><p>今天,我们纪念先祖,纪念爱国人士屈原,救父孝女曹娥,圣贤伍子胥、介子推,也为我们自己祈福,世间万物就是这样轮回运转,永恒不灭</p><p>干妈和母亲为我们绣制了艾叶荷包和五彩粽子,把美好的心意,吉祥的祝愿都融入其中,为我们祈福!</p><p>也祝您们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快乐自在!</p> <p>(部分图片来自美友的美篇和网络,部分是志远哥的摄影杰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