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万水千山粽是情,值端午节之际,恭祝你安康幸福!</p> <p><br></p><p> 端 午 </p><p> 文秀 (唐)</p><p>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p><p>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p><p><br></p><p> 竞 渡 </p><p> 卢肇 (唐)</p><p>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p><p>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p><p>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p><p>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p><p><br></p><p><br></p> <p> 端 午 </p><p> 殷尧藩 (唐)</p><p>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p><p>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p><p>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p><p>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p> <p> 浣溪沙</p><p> 苏轼(宋)</p><p>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p><p>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p><p>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p> <p> 同州端午</p><p> 殷尧藩(唐)</p><p>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p><p>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p> <p> 已酉端午</p><p> 贝琼(明)</p><p>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p><p>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p> <p> 端午感兴</p><p> 文天祥(宋)</p><p>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p><p>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p> <p> 午日观竞渡 </p><p> 边贡 (明)</p><p>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p><p>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p><p>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p><p>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p> <p> 《九章-怀沙》</p><p> 屈原(节选)</p><p>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p><p>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p><p>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p><p>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p><p>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p><p>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p> <p>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p><p><br></p><p>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而据史料记载的传说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也有为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p><p><br></p><p>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