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浓 端 午 节

阿峻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栀子花开,艾蒿的清香,荷韵的清凉,粽香飘溢的端午节到了。</p><p class="ql-block"> 只记得小时候端午的这一天,古县城的大街小巷,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弥漫着清新的粽香。人人都会吃粽子,家家户户门窗插挂上菖蒲和艾蒿。</p><p class="ql-block"> 我家也不例外,母亲一般会早早张啰过节的事;备好糯米、馅料和粽叶。馅料一般有火腿、赤豆、大枣等,于过节前一天将粽子裹好。她裹的粽子形状有三种,我给它分别命名为菱角粽(三角形的)、蒲包粽(长方体的)、锥子粽(锥垂状的)。即使同形状的也有大小不同区别,并以大带小串结一起。母亲这样做,是故意为之,调动兴趣,激发食欲感?还是另有寓意,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端午当天,母亲是家里最忙碌的人,起得比谁都早。首先,把买好的菖蒲和艾蒿插挂在门窗上;接着去收拾煤炉,打开底部风门,用火钳掏出积存的碎炭渣,换上新的蜂窝煤。拿出家里最大钢精锅,清洗干净,放进裹好的粽子,淹水至粽子齐平,大火煮沸。随着锅里水的沸腾,排出的气体顶着锅盖一起一伏,发出清脆的节奏声响,顿时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粽香,让人垂涎欲滴。大概一个时辰不到吧!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母亲用预先凉好的开水,倒在一个盆里,将热腾腾的粽子捞出,置入盆中过水冷却,稍许时间,沥干盆中水,煮粽子工作就算圆满完成。紧接着煮鸡(咸鸭)蛋了,并在煮好的蛋里,挑选一个个头相对较大的,置进用五彩绳织成的蛋网兜里,一切动作娴熟麻利有条不紊。待我起床,洗嗽完毕,吃好粽子,出门上学时,用它系在我的脖子上。起初以为这待遇仅我有,后来发现其他小朋友也都是这样,却不知道为了什么?只听母亲说过端午节小孩必须吃粽子,系五彩绳,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  长大后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先人们为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而形成的习俗。他倡导举贤授能,明修法度,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然而,佞臣当道,君主昏聩,偏听谗言,先后遭到怀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流放,赶出都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公元前278年,当秦军攻陷楚国京都;屈原不忍自己的国家被入侵者践踏蹂躏,忧国哀民,无力回天,又报国无门;于当年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殉死效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人们怀念屈原,生怕汨罗江里的水生动物馋食他的尸体,就用蕉叶裹住饭团投进江里饱食它们。从此,端午便有了裹食粽子习俗。</p> <p class="ql-block">  至于,大人给小孩系五彩绳;据说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意在驱灾辟邪,祈福纳吉,它只是一种精神寄托,此习俗汉代就有记载。而家家户户门窗插挂菖蒲和艾蒿的习俗,些许跟历史上流传的这么一句话有关:“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它祈求的是邪不入户,寄寓的是家人安康幸福,家庭繁荣昌盛。实际意义是夏天蚊子、苍蝇、毒虫较多,菖蒲和艾蒿是一种草本植物,可以散发一种独特的香气,起到有效的驱赶作用。其实质意义远大于象征意义!这习俗的流传,可用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清朝李静山的“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的诗词为证。说明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没错。</p> <p class="ql-block">  白驹过隙,物是人非。时光的剥蚀,当年的孩童,如今已人生暮年;曾经的大街小巷,斑斑驳驳,面目全非,失去了往日的容颜和繁闹;记忆中的商家店铺不复存在,哪浓郁的粽香挑逗嗅觉的刺激无法寻觅;一切变得是那么的茫然,再也无法把我的思绪带回童趣,带回被岁月荒芜的儿时印象里。</p><p class="ql-block"> 本土的传统节日文化,正悄然地被外来洋节文化所冲击;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和现代年青人对大都市生活的仿制,对既有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形成了稀释;也许若干年后,随着我们这代人的逝去,最后的坚守也会被没有传统元素的节味所代替,留给后辈的将是不名状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庆幸!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国家于2008年正式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节假日;联合国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想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还是与此民间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复加的丰富传奇,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泱泱华夏,浩浩千秋,五千年的文明史;不能因为城市化而丧失传统,也不能因生活的改善而忘却所来所往,保持中国优秀的传统节味文化那才是真。</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粽香弥漫。儿时那种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见了,但母亲亲手做的清香甜美的粽子味道;血浓于水的母爱亲情;仍留存在心底,永远回味不尽。这也让我想起唐朝诗人殷尧藩那首诗: </p><p class="ql-block"> 《七律•端午 》</p><p class="ql-block"> 少年佳节倍多情,</p><p class="ql-block"> 老去谁知感慨生;</p><p class="ql-block"> 不效艾符趋习俗,</p><p class="ql-block"> 但祈蒲酒话升平。</p><p class="ql-block"> 鬓丝日日添白头,</p><p class="ql-block"> 榴锦年年照眼明;</p><p class="ql-block"> 千载贤愚同瞬息,</p><p class="ql-block"> 几人湮没几垂名。</p><p class="ql-block"> 诗人的意境,或许只有历经过蜕变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吧?!</p><p class="ql-block"> 我怀念儿时的端午节;留恋哪份节日的氛围;更思念那时母亲做的粽子味道……</p><p class="ql-block"> 愿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大家幸福安康,都有份好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端午节】</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别,它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中的一次。21世纪100年内一共有3次端午节最晚的年份,分别是2001年、2020年和2058年,对应的阳历日期都是6月25日。</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闰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