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人的美篇

白云山人

<p>  珠投岭,我曾经的家园。1932年,为躲避日寇飞机的逛轟滥炸,我的父亲母亲把我的爷爷奶奶从大中路的家中搬上了珠投岭一间破烂不堪的篱笆房里,这,就是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家。15年后,一个叫做胡振民的男娃,就出生在这个贫民百姓的家里。母亲常对我说,当时由于接生婆迟到,她只好亲手把我接到这个世界上,珠投岭:就是我的出。我7岁那年,母亲拉着我的手,到山脚下的龙母小学(后改为桂林路小学)报名读书,3年后,是我自己到山脚下的北环路小学注册读高小的。小学6年,是就近在珠投岭眼皮底下的两间小学校度过的。初中3年在梧州三中读书,从三中到珠投嶺的直线距离大概500米左右。高中在梧州一中住校,根据当时的步行记录,从家门出发到一中学校门口,仅有1250步的路程,大概是1.5公里左右,在一中山顶,可以遥遥看到珠投嶺的民房。真没想到,我在珠投嶺生活了20多个春秋,与这山这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没有想到,我是珠投岭上唯一的一个省级党报新闻工作者,与这山这水结下了不解之缘。</p><p> </p> 珠投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