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世界上存留的时间都是有限,不可能经历太多、太远、太复杂,但读一部经典名著却可以让人犹如走过一次生命的轮回,这部作品便是——《红楼梦》!有人从中看到缠绵悱恻的爱情,有人看到诗词,有人看到风雅悠闲的生活,有人看到宿命、历史、建筑、医学、养生、美食、职场斗争,有人看到繁华和崩毁,有人看到谜语和隐喻……</p> <p> 2020年6月24日,端午前夕,思茅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组织的“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第17期阅读分享会,由思茅区第四中学的张苹华老师继续为大家分享——《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二讲。</p> <p> 此次分享会张老师分享了“金陵十二钗”中的十位女性人物,从属于她们的判词中张老师解读了这几位人物的性格以及带来的启示,发人深省。以下是部分人物的性格启示:</p><p>【元春】: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表面的风光无限背后,则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单”。如果只读圣贤书,恪守圣贤道德,是无法在残酷的社会生存中生存下去的——灵活变通。</p><p>【探春】:精干型的代表,典型的“女精英”。女人应该牢牢扼住命运的喉咙,面对贾府的衰败,远走他乡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女儿当自强。</p><p>【王熙凤】:一个有管理才能的脂粉英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她是泼辣型女孩的代表。一个做事不计后果,过于贪婪毒辣的人,终究会被贪婪毒辣所毁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p><p>【巧姐】:她是最幸运,也是最没有故事和性格的人物。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以帮助人为乐,帮人是福,因为它不仅会让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而且可能在危急之时助你脱离困厄——“善念”。</p><p>......</p><p> 以上的每一位女性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当时的封建礼教和阶级观念给女子命运造成的不公,不禁令人唏嘘。</p> <p> 讲座进行了130分钟,听友们认真倾听,沉浸在曹雪芹这位大家对人物的工笔刻画中,也沉醉在张老师精彩细致的讲解中。</p> <p> 李艳芬老师对此次分享会进行总结:</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性格——心生出的格局</p><p> 中国字拆开很有意思,性是一个心加一个生,那么性格一词可以连成心中生出的格局,所有的性格悲剧, 其实都是心量格局的悲剧。宝玉和黛玉都是真性情的人,他们在本质上都是超尘脱俗的,但在心量视野上其实相差很大。但黛玉的真,是让她几乎得罪了所有人;宝玉的真,却让他几乎迎得了所有人的心。</p><p> 黛玉的心里只有自己,她的心真,却小,心中更多是“小我”存在;而宝玉的心量却很大。正如蒋勋所说:“他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都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都有可以被欣赏的美。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与占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痴迷—人性中的悲凉</p><p> 【飞鸟各投林】中,每一话,都对应了一个人的结局,其中“痴迷的,枉送了性命”一句出现的人物是王熙凤,王熙凤在十二钗中, 其实是最能代表人性所有欲望的人物。她在乎名,也追逐利, 不择手段。她是彪悍的妻子,严苛的管家,善妒的女人,同时,也是慈爱的母亲。这是一个集人性所有责任欲望于一身的女人,她痴迷是什么?</p><p> 我的理解,这一句“痴迷的”,不仅仅指王熙凤对权力与名利的痴迷,也折射出红楼梦中卑微爱上了凤姐的贾瑞, 贾瑞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后大病不起,一僧一道,送来一面镜子, 说照正面则死,照反面则生。贾瑞一照,反面是骷髅,正面是王熙凤含情脉脉地在招手。他当然不愿意被骷髅吓,就照正面,最终,他丧命了。</p><p> 镜子还是那面镜子,正面是美人招手,心荡神驰,反面是“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选择贾瑞这样一个小人物来把持风月宝鉴,或许正是启示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 在欲望面前要放下“痴迷”,活得坦荡磊落,活得问心无愧,活得心安自在。</p><p> </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命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一似食尽鸟头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p> <p><br></p><p> 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可能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p><p> 旷世大观园,尽显世间情。若寻人生书,必读《红楼梦》。人人心中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红楼梦”,通过张苹华老师两期精彩、细致的分享,相信在我们每个参加阅读分享会的老师心中都“种下一颗阅读红楼梦的种子”,希望这颗种子在岁月的浸润中和用心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在我们每个生命个体中开出智慧之花。再次感谢张苹华老师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红楼梦”!</p> <p>图片:陈杨子菁</p><p>撰稿:李柯颖</p><p>审稿:张苹华</p>